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杭州市旅游

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独山碉楼位于崇贤街道龙旋村独山东南坡。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3年,独山碉楼被公布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上环桥位于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街道)。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9年,上环桥被公布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体外扩约20米,总面积为2651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扩约30米,总面积为9884平方米。……[详细]
  雷家桥古纤道位于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街道)姚家埭村,造桥港与大运河交汇处。年代为清末民国初,类别为古建筑。2013年,雷家桥古纤道被公布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淳安桥位于运河街道戚家桥村仁安桥自然村与桐乡市洲泉镇淳安桥自然村交界处,南北向跨淳安港。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2013年,淳安桥被公布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燕担山侵华日军碉堡位于瓶窑镇石濑村燕担山山顶。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燕担山侵华日军碉堡被公布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思母亭遗迹位于五常街道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五常港西侧。年代为明,类别为古遗址。2009年,思母亭遗迹被公布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外扩约10米,总面积为1229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道路西界,南至鱼塘边界及保护范围外扩约20米,西、北至保护范围外扩约20米,总面积为3855平方米。……[详细]
  杭城上城区马坡巷16号最初是清朝桐乡贡生汪淮所购的中式宅院,园内原有水池、三曲桥、假山等。因传闻北宋大书法家米芾之子在此留有遗址,便以“小米”二字定名,称“小米山房”(俗称小米园)。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军机处行走龚禔身辞去朝官,回家乡杭城后,正值汪家败落,趁机买下小米山房为终老之所,孙子龚自珍就在小米园出生并求学。龚自珍的父亲龚丽正,精于史学,著有《国语韦昭注疏》等;其母亲也是通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外祖父段玉裁更是精通文字学,重要著作有《说文解字注》、《毛诗诂训传》、《古文尚书撰异》、《六书音均表》、《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经韵楼集》等,学问精深渊博。当龚丽正于嘉庆年间考取进士不……[详细]
  黄湖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黄湖镇西北木鱼岭东南山坡。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黄湖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被公布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相国井位于解放路北侧浣纱路口西北角。据乾道《临安志》载,井为唐代宗朝(763~779年)〔咸淳《临安志》云为德宗朝(780~805年)〕杭州刺史李泌所开。因李泌曾任宰相,后人在井旁建相国祠,故名相国井。杭州自隋建州后,城市日益发展,至唐开元年间人口已达8.6万余户。杭州城区是由浅海弯演变成为陆地,地下水卤咸,不能饮用,故杭城居民饮水成为一大问题,严重限制了城市的发展。李泌任杭州刺史后,发民工自涌金门至钱塘门分置水闸,掘地为沟,甃瓦石为筒,引西湖水到城内各地,并置六个出水口,即西井、金牛池、方井、白龟池、小方井、相国井,俗称六井。后五井逐渐湮没,仅相国井遗址尚存。1980年,对井遗址进行发掘清理……[详细]
  梦笔桥俗称江寺桥。位于城厢镇文化路江寺前,跨城河,为单孔石拱桥。南宋《嘉泰会稽志》载,为南朝齐建元(479—482)中建,传取江淹“梦笔生花”事名。现桥为清代重修。桥长14.5米,面宽2.5米。桥孔跨径5米。拱圈以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上设栏板、望柱。1984年,在桥畔立一石碑,镌“古梦笔桥”,祝遂之书华镇咏桥诗。1993年4月,萧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南朝齐建元中建,取江淹“梦笔生花”事名。现桥为清代重修,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跨于江寺前城(萧绍运河)上。桥长14.5米,面宽2.5米。桥孔跨径5米。拱圈以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上设栏板、望柱。……[详细]
  浙江省中山纪念林碑修建于1928年,是浙江省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及其倡导的植树绿化运动而建。孙中山先生一生十分重视植树造林。1893年,他在《上李鸿章书》中就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1924年,他在广州演讲“--”时反复强调:“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林植树,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举行植树仪式,并将植树节由原来的清明提前到他的忌辰,即3月12日。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详细]
  余杭观音桥位于仁和街道东风村獐山桥自然村,余杭市矿山机械厂南侧,南北向跨獐山港。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13年,余杭观音桥被公布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洋关位于拱宸桥市二医院内。1895年清政府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签订《马关条约》,杭州被迫成为开放商埠。同年10月,商定在拱宸桥附近划出土地作为日本商民居留贸易之地。公共通商场与日租界的设立,正式撕开了杭州对外通商的口子,英、美等国均要求在拱宸桥的通商场内租地经营,浙江巡抚只得“照复诸国”,拱宸桥一带遂成为各帝国列强经商、投资、掠夺的乐园。因应这样的情势,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6、7月间,在杭州设立“海关”开港通商,当时杭州“海关”的全称为“杭州关税务司署”,即人们所说的“洋关”,关署建在杭州拱宸桥通商场(现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1896年10月1日,杭州海关与通商场及日租界同时正……[详细]
  中华老字号“方回春堂”,坐落于杭州著名的历史街区河坊街上,创建于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据载为钱塘方清怡先生所创。方清怡,字“再春”,寓“回春”,故将自己的药号命名为“方回春堂”,以期“逢凶化吉,妙手回春”。方清怡出身于中医医药世家,精通药理,擅长儿科,以家传秘方精制的小儿回春丸享誉杭城。回春堂家底雄厚,是晚清时期操纵杭城药材市场的六大药铺(胡庆余堂,万承志堂,叶种德堂,张同泰堂,泰山堂及回春堂)之一。方回春堂拥有二千五百余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整体布局为典型的明清江南传统特色,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国药馆、国医馆、参号。国医馆是浙江省、市定点医疗机构,有诊室二十余间,上百年的古董家具,古老的……[详细]
  圣果寺遗址年代为五代至明,位于将台山与凤凰山之间笤帚湾西面。圣果寺,又名胜果寺,原称崇圣寺。隋文帝开皇二年始建,唐昭宗乾宁间元著文喜禅师重建。宋室南渡,这里被划作殿司衙,徙寺包家山。元还故址,至正年间毁,明洪武年间重建。此地虽迭经变幻,但存留的古物颇多,可以说是凤凰山古迹最集中的地方。有西方三圣浮雕、十八罗汉造像,宋高宗赵构手书“忠实”两字题刻,还有凤凰池、放光岩以及赏月佳景月岩等名胜。保护范围:现状遗址范围,西北至140米等高线处,总面积为36169平方米。……[详细]
  王文韶大学士府建于清末,属中式宅院,位于清吟巷3、9、10、11号。原为清末重臣、大学士王文韶府邸。王文韶祖上曾居清吟巷,后家道中落。待王文韶重兴家业,当上大官后,了解到曾有五只红蝙蝠绕梁飞行于祖宅的吉利之兆,遂耗巨资兴建规模宏大的住宅。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外扩约3—15米范围,东至东侧清吟巷东界,南至清吟巷南界,西至西侧小巷西界,北至清吟街南侧道路红线,总面积为5244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一级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东侧道路红线,南至清吟巷以南约25米,西至龙华巷东侧道路红线,北至清吟街南侧道路红线,总面积为10365平方米。二级建设控制地带:东至紫金观巷东侧道路红线外扩约55米,南至一级建设控制……[详细]
  大明万历年间,杭州高僧莲池大师为弘扬佛法、利益众生,遣弟子在古城草桥门外的大堤旁修建了一座大庙,寺内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经书房及众多的香客房舍,铸有大钟。因濒临钱塘江口,朝听潮、夜闻汐而起名为海潮寺。清嘉庆年间,海潮寺又进行了大规模地扩建,拥有有殿宇僧房客舍三百余间,与灵隐寺、净寺、昭庆寺被并称为杭州“四大丛林”。一九四四年,秋季,海潮寺遭雷击失火,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等诸多建筑被焚,仅遗天王殿及部分经堂僧舍。大跃进年代,这里建起了杭州橡胶厂,并发展成为今日的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2012年初,杭州市规划局计划在钱塘江的南北两岸复建海潮寺,分为海潮寺南院和北院,与台山摩崖石刻、形成“0-一……[详细]
  张同泰药店创始人张梅,浙江慈溪人。清嘉庆五年(1800年)在杭州新宫桥下开设茂昌药号。嘉庆十年,盘进沈同泰药号而取名为张同泰。咸丰初,他购地4余亩把张同泰扩建成杭城一流的大药店,并在靴儿河下等地增开益元参号。张同泰生产各种丸散,膏丹,药酒,在杭嘉湖一带享有盛名,和胡庆余堂,叶种德堂齐名号杭州三大药堂。民国元年,药店经大规模翻建后,新屋落成,重建石墙门,上刻“万象”商标。“张同泰”镀金大字熠熠生辉,大门两旁悬挂“张同泰道地药材”铜牌,自制传统成药360余种。文革期间,张同泰铺面雕花匾额碑刻,悉被砸毁,改名春光药店,原建筑面积2596平方米,1981年部分房屋改建为医药站宿舍。沿街店面呈原貌,后面……[详细]
  蜀山遗址坐落在河庄镇蜀南村蜀山,1956年发现,经考古发掘,出土青铜矛、纺轮、稻谷灰化石、鹿角等100多件,陶片10余筐。第一、二层为距今2300年至2700年间的商周时期的印纹陶堆积层,第三层属良渚文化堆积层。1987年又出土玉璧、玉琮、石钺等7件文物,均属良渚文化典型器物。蜀山原是钱塘江边一座小山,历史上钱塘江几度改道。蜀山忽南忽北,变化不定。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堆积层,起着浙江古文化南北交流融合的作用。蜀山遣址是我省现存一处高祭台类型文化遗址,别看其海拔只44米,正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古话。……[详细]
  航坞山上有一座白龙寺,坐北朝南,三进神殿,为北宋熙宁(公元1068——1077年)年间所建。白龙寺几经沧桑,时毁时建,现存后殿是明代建筑,最后一次修建为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正殿内有“暗龙湫”(又称龙井、隐泉),活水清冽,常年不干,堪称一奇。寺后有一白龙潭,潭水旱涝不枯不溢。到庙里来顶礼膜拜者,多借签筒、签书,求子求学求婚姻,求财谋事问病延寿消灾之类。香客曰:求此庙之签可预告凶吉祸福,甚是灵验。现白龙寺的“航坞听梵”已被列为与“湘湖云影”齐名的“萧山十景”之一。若想体验一种静穆,那就去航坞山上的白龙寺。僧人唱经的时候,随着众人盘膝而坐,遁空一切听经,寻求的是一份内心的宁静。梵语虽无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