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旅游

苏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听枫园位于庆元坊,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清同治光片年间,曾属于苏州知的湖州人旲云筑宅园于此,因园内有古枫婆娑,名“听枫园”。吴白称:“宅居不广,小有花木之胜。”在小型园林中,此同以玲珑精致见长。俞樾就曾以听枫园之“精”,自居曲园之“微”,相评量。吴云善书法,好收藏鉴赏金石,园中左图右史,钟鼎罗列。书画家吴昌硕早年与同主交谊甚厚,曾应聘住在园中教授童子,得以观摩所藏书画金石,艺事大逆。光绪十九年(1883年)吴云卒后,园渐衰微。宣统二年(1910年),词人朱祖谋曾寓居此同。1928年,园归陈氏,曾获修治。1949年解放后,曾相继为教师进修学校、第二中学、评弹研究室、评弹团使用。19……[详细]
  孙氏祠堂 位于尚湖南岸钓鱼渚公园内,又名树德堂,系清同治年间布政使衔署理直隶津海道会稽人孙士达建。该祠坐北朝南,前后两进,硬山顶,四合院式,两侧置有厢房,为客堂及起居室,并设回廊相通,占地面积约1127平方米。第一进门房,通面阔5间20.9米,通进深7.4米,檐高4米;第二进为大厅,抬梁式,通面阔5间20.7米,通进深8.5米,檐高4.3米。建筑用材硕壮、讲究,梁架及装修均用南洋硬木,花岗石方形柱础,外设封火墙。该祠堂原址在虞山镇北门大街6号,1990年按原貌迁建于此。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甪直赵宅位于吴中区甪直东市上塘街207号,年代为清、民国。赵宅位于吴中区甪直镇。原为一路七进,坐北朝南,现存建筑四进较完整。沿街有专用河埠,一进楼厅原为店铺,面阔五间,雀宿檐带麻叶云耍头。二进正厅,内四界前轩后步,山雾云精雕仙鹤祥云,并有抱梁云,厅中以海棠长窗屏隔。西梢间前天井内有古井;东梢原为备弄,井已填没。三进圆作女厅前门楼已毁。四进为西式平房,四围有廊,现存嘉庆十二年古碑一方。原宅为胜浦人“赵和尚”所有,并与陈姓同开“陈福同号”。北大毕业之民国镇长范氏,其姊亦尝住于此。甪直赵宅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丁祖荫宅(缃素楼旧址)位于城区西仓前上塘30号。丁祖荫(1871~1930),原名丁祖德,字芝孙,号初我,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庠生,中国近代知名官吏、学者、文学家。民国初年,任常熟民政长、吴江县知事(均为今县长)。1917年参与重修《常昭合志》,出任总编纂。毕生从事常熟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著有《丁芝孙日记》、《一行小集》、《松陵文陵》,辑《虞山丛刻》、《虞阳说苑》等。所居原为“壶隐园”旧址,园中“缃素楼”为其藏书处。现仅存建筑三进,木架结构独特,保存较为完整。于2011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迎阳桥位于尚湖镇王庄集镇区南面,横跨王庄河。据桥形制结构和桥南侧石碑题记所载,桥为清代中期所建。今桥系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花岗石砌筑,矢高5.3米,中宽3.1米,全长25.1米。拱顶石板上镌云龙太极图,梁枕石上镌“迎阳桥”三字。桥柱上所刻楹联,“文革”中被人用水泥涂没。1999年,重修时将原来的坡形踏步改为基本平面,两堍均设29级踏步。栏板延伸,栏杆雕有狮子。重现两副楹联,东面楹联左右都是“南无阿弥陀佛”,西面楹联为“远吞湖色浑如镜,近挹山光尚带香。”于1982年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焦桐街周宅位于城区街道焦桐街,为周姓居民所住。其宅为一进两院。入门处有雕花石制门墩一对,上雕有麒麟,梅花鹿,植物,宝葫芦,祥云等吉祥图案。其后有一砖雕门楼,门楼正面已无任何纹饰,后面雕刻保存基本完好,门楣正中雕有清乾隆年间进士言朝标所书“庆协攸宁”四个楷体大字。字下还有百余行书文字,书写遒劲有力。周围四方还饰有花鸟,梅竹等浮雕装饰。门楼后两院之间有一“回”字型楼房,通面阔3间8.73米,通进深7架16.65米。木质楼梯,门窗、地板、墙面皆新。于2009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闾庆堂贾宅位于城区小榆树头10号,原为贾姓居宅,堂名“闾庆”。系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现存四进,保存完整,构架无损,工艺较好,建筑占地面积约560平方米。第一、二进均为单层、4间7架,通面阔和通进深分别为15.2和5.4米、18和7.3米。第三进为一单层厅堂,通面阔17.6米,通进深6.6米,前设翻轩。第四进为两层小楼,3间7架,抬梁式,通面阔11.3米,通进深6.9米。其用材壮硕,青石柱础,斗拱雕花,前设檐廊,后置石门。于2004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王石谷祠 位于城区北门大街言子墓道北侧,原址在城区北门大街,现为王石谷纪念馆。系清代建筑,坐西朝东,砖木结构。整体建筑由主厅与其两侧的回廊构成,建筑面积为112.24平方米。主厅名为“来青阁”(现已辟为王石谷部分作品的展览室),硬山顶,单体五开间,通面阔18.4米,通进深8.6米。王翚(1632—1717),字石谷,名翚,号耕烟散人、清晖主人等,常熟人,清初著名画家,为“四王”及“清初六大家”之一,虞山画派创始人。曾应诏入宫主绘《康熙帝南巡图》。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吴振声故居位于西百花巷,2004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吴振声(华镛),苏州人,民国时期苏州画家,工山水,原居桃花坞。其祖上因经营酒业和漆业而致巨富。旲振声行五,与其兄吴子深(华源)、吴秉彝(华德)、弟兄似兰(华馨)均为苏、沪一带有名气的画家,尤其是吴于深,与吴湖帆、吴待秋、冯超然齐名,并称“三吴一冯”。宅为吴氏兄弟自行设计,由香山帮匠人姚子琴之姚琴记营造厂建造,1931年完工。二层民国建筑,清水砖外墙,引飞檐中式屋顶,屋脊镂空设计,楼装饰精致,门窗、石栏、外墙多处饰以各式雕花。……[详细]
  大义蜂蚁节孝坊位于虞山镇大义蜂蚁村北庄桥。坐北朝南,居一间为其所建的房屋之中,为单间冲天式石坊,系清乾隆五十二年江苏巡抚奇丰、苏州知府胡世佺、常熟知县黄元燮等立。节孝坊为花岗岩材质,高为4.35米,阔为3.88米,厚为0.33米。坊额正中上部立有“圣旨”牌,额正中镌刻有“皇清旌表已故儒童范显汉妻査氏节孝之坊”十八个大字,两边数列小字,并围以石刻花纹图案。两坊柱之间立有两块门枕石,石上刻有“三狮滚绣球”等图案,是常熟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节孝坊。于2007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杨沂孙故居 位于城区紫金街29至39号。系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顶。布局上29号和39号东西并列二路,均存二进,其第一进单层与第二进两层小楼与其左右两层厢楼构成四合院式结构。37号现存一进,并列于29号、39号之中。现存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整体保存基本完好。杨沂孙(1813——1881),字咏春,号子舆,晚署濠叟。常熟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官至安徽凤阳知府,擅书法,尤爱“篆镏之学”,为清代有突出成就的书法家。于2009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普安桥。位于新驳岸东端,亦名小东溪桥,拱形单孔,南北走向,跨后港,初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里人顾宽、沈达重建。现存之桥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建,桥全长21米多,拱券跨度为7米,由清一色的花岗石砌成,观之,甚为清隽秀丽。西侧桥身上镌有“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的对联,故当地俗称为“读书桥”。此副对联所创意境名“东溪望月”,为古同里续八景之一。普安桥1986年9月被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2008年12月被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沈德潜故居位于带城桥路阔家头巷26号,坐北朝南,东邻古典园林网师园,建成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之前,原有七进,200多年来几易其主,轿厅及后进楼厅、花园先后废弃。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德潜故居仅留存照墙、门厅、大厅及贯穿前后的东备弄,占地面积约480平方米。其中大厅教忠堂面阔三间10.8米,纵深11.6米,梁架扁作,前置鹤颈轩,柱子为楠木柱,属清代前期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95—1996年,我市对沈德潜故居进行了整修。1998年11月被公布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安德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司前街,跨古京杭运河与荻塘河交汇处。唐大历年间(766—779)始建。南宋庆元三年(1197)重建。明清两代多次修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南北走向,单孔石拱结构。桥面宽4.53米,全桥长54米,矢高9.30米,跨径11.50米。形制壮观,为吴江境内桥梁之最。1986年7月1日,安德桥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9月,由于吴江行政区划变更,调整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大运河”附属文物点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七弦河宗教(基督)建筑位于城区七弦河与琴川河交汇处,又称“景道堂”。原在城区北门大街,2005年迁建至此。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寓居常熟的会稽籍名人孙思敬赠地并捐款始建礼拜堂。今存房屋建筑5幢,主建筑系一座讲堂,坐西朝东,砖石砌筑,总面积约1160平方米。通面阔15.4米,通进深35.5米,脊高11米。置西洋式门窗,正门之上端镌刻“景道堂”三字。其南侧立有钟楼,东侧及北侧建有民国时期的三幢西洋式别墅。为常熟重要宗教建筑。于2009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支塘东街姚家祠堂在支塘镇东街66号,原为姚氏祠堂,房屋最后一代主人为姚旦生。现今无人使用。此处房屋现存两进一院。房屋座南向北。第一进为门房,通进深7架10.1,通面阔3间18.91米。木制梁架,且整体梁架结构保存完整。第一进院中有东西两侧各有辅房一间。第二进为一厅,通面阔5间19.45米,通进深7架7.78米,垂梁式木结构梁架,整座厅体量较大。整处房屋皆为双檐,鳌头型斗拱,外部设有封火墙。房屋的地面和部分门窗经过翻新。于2009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氏义庄 位于城区东门横头街7号,系清同治年间邑人李芳年所建,1987年重修。现存三进,占地面积约754平方米。头进为门屋,硬山顶,设砖刻墙门。正厅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抬梁式,5间7架,通面阔16.4米,通进深11.9米,高6.1米。梁架扁作,用材壮硕,设斗拱,外设封火墙。第三进后堂楼,共两层,5间7架,通面阔17.2米,通进深7.7米。设围廊作半转楼,并有砖刻浮雕等。该房屋整体结构保存完整,且体量较大。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程家桥位于城区西门外甸桥村,跨山前塘。因桥畔原有明工部尚书程宗祠墓而得名,俗称“二条桥”。始建年代不详,据桥基石质可推为明代。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里人吴峻基、周明孝等曾修,咸丰间又修。今桥系单孔拱桥,青石夹花岗石砌筑,拱圈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法,矢高7.2米,顶面纵2.9米,宽3.3米,跨径10米,全长约30米。枕石上有石刻一方,系清嘉庆间吴峻基等重修时立。两侧明柱上各镌“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楹联。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集贤桥位于支塘镇东街白茆塘与盐铁塘交会口,跨盐铁塘,因当地原为双凤乡集贤里而得名。明嘉靖间里人沈定始建木桥,后里人侯峰宏易木建石桥。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桥面塌陷,曹颂僖、周公锡等人合力重修,桥拱底所镌铭文记其事。今桥系单孔拱桥,东西走向,墩基面为青石,桥面为花岗石,拱圈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法。矢高3.4米,中宽2.4米,正中长2.6米,全长约13米。拱枕石上镌“集贤桥”三字,原两侧明柱上有楹联,已磨蚀不可辨。于2007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乐贤堂徐宅位于城区午桥弄42号,为徐姓居宅,堂名“乐贤”。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现存三进,其中第二进正厅为明代建筑,第一、三进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第一进单层、3间7架,通面阔11.3米,通进深为7.8米。第二进正厅,3间7架,通面阔12.3米,通进深7.2米。第三进为两层小楼,通3间7架,通面阔10.4米,进深8.2米。前设檐廊和翻轩。布局上第三进与其左右两侧厢房和第二进成四合院式结构。于2004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