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旅游

苏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应慈墓位于虞山北麓破龙涧西南侧,距兴福寺约200米。墓塔坐南朝北,为墓塔群内南起第二座,系花岗石筑,平面成六边形,底边长0.7米、高2.6米,正面镌“传讲三议华严座主南岳下第四十六世天字法显兴福分燈应慈亲禅师之塔”,后刻“师生于同治十二年夏历二月初五日午时,寐于公元一九六五年夏历八月初五日丑时”。墓塔外设罗城,墓道长约30米,道口设三间冲天式石坊一座,坊额嵌“人天共仰”,坊柱上镌楹联“祖德巍巍高建法幢接引后辈,悲心切切深入苦海善济舍灵”。应慈(1873~1965),法名显亲,别号华严座主、拈花老人。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江苏东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普陀山披剃出家。二十六年在宁波天童寺受……[详细]
  苏州关税务司署旧址位于苏州市南门路觅渡桥堍的青旸地日租界,俗称“洋关”,现为苏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八月成立,根据《马关条约》,苏州辟为通商口岸,遂设海关于交通要津之灭渡桥外。苏州关管辖范围为嘉兴以北,丹阳以南,昆山以西,设税务司总领其事,首任税务司为英国人孟国美,现存三栋西式别墅式建筑,建筑南向,均为红瓦尖顶,红砖外墙。占地24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74平方米,东为二层楼,平面近凹字形,西为三层,中为平房。建筑内设壁炉,屋顶烟囱高耸,东西两楼南北立面变化丰富,为较有代表性的英国风格的近代建筑,相传曾为当时税务司署高级公寓。苏州关税务司署是国内较早的近代海关设施之一……[详细]
  大石山,位于通安镇南,是阳山的余脉,高80多米。大石山位于苏州高新区树山村。背靠阳山,危岩峻峰,环秀叠翠,远远望去,犹如挺拔在阳山半山坡的一朵巨莲。元、明以来,大石山胜名鹊起,不知吸引来了多少文人墨客,在此赋咏题刻,因而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天公也似乎特别青睐大石山,所有山林之美,概由此山承之,清泉、奇石、秀木,都让它占全了;幽、奇、险、古,名山的四字要诀,它也一字不落。明代戈裕良游览大石山后依照大石山原型构筑了世界文化遗产环秀山庄。《浒墅关志》、《阳山志》等记载了大量古人留下的有关大石山的诗词歌赋、民间传说。旧时有大石八景,曰:拜石轩、招隐桥、宜晚屏、毛竹磴、玉尘涧、青松宅、杨梅岗、款云……[详细]
  唐寅祠原名唐解元祠,位于阊门内桃花坞廖家巷前新街10号准提庵(又名七子庵),明万历十年(1582年)僧旭小在此构禅房数楹,天启六年(1626年)杨大潆创精舍于此,供奉准提佛像,名为准提庵。清康熙时,江苏巡抚宋荦重修。嘉庆五年(1800年)吴县知县唐仲冕又修,并拓庵东别室为唐解元祠,祀唐寅、祝允明、文徵明三君像,署其室曰“桃花仙馆”。同治年间复修,1923年再修。准提庵坐北朝南,现占地约2000平方米。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七界,硬山造。梢间向北构东西两廊各六间两架,贯通大殿,中为广庭。大殿面阔五间计18.2米,进深13界计14米,高10.2米,单檐硬山顶,左右梢间双层。山墙作观音兜,两侧延伸为波浪……[详细]
  钱伯煊旧宅,在临顿路县桥巷,1998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钱伯煊(1897-1986)著名中医,苏州人。建国后曾在北京任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妇科主任。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6年8月17日病逝于苏州。故居坐北朝南,两路六进。东路第三进为大厅,面阔三间10.4米,进深8.3米。屋顶举折较平缓,梁架扁作,前后翻轩,山雾云、棹木、荷叶凳等雕刻线条柔美。东西壁画贴砖细墙裙,有圭脚。古镜式木础。具有建筑风格。厅前“世德流芳”门楼,砖雕纹饰古朴。两进后楼朝代较晚,有清末状元陆润痒所题“吴越世家”门楼,西路花园已残,尚存花厅和廊、亭等。……[详细]
  2005年5月,千灯镇南大街李宅辟为千灯馆。这是中国首家古灯博物馆,馆内藏有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历朝历代古灯1133盏,均是北京人殷小林的私人藏品,全摆放在柜子与架子上,一眼扫过去,琳琅满目,美轮美奂。千灯馆(李宅)千灯馆目前也是中国最大规模的“古灯馆”,这里展示的油灯属于那种已经离我们远去,而且越来越远的事物,但它承载着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每一盏灯几乎都能讲出一大堆历史故事,诠释着人类从蒙昧无知步入到现代文明的漫长跋涉的艰辛历程。灯馆内展出最早的灯是一盏原始天然石灯,距今七千多年,在一块盘子圆状的石块上有眼珠样的小洞,放些豆油,点燃灯芯,火苗如豆。最重的灯是汉代石猴顶灯,在一块30多厘米立……[详细]
  之园位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俗称“翁家花园”,系清光绪间江西、浙江布政使,邑人翁曾桂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建成。园内曲水回流如“之”字形,故名。园原占地20余亩,由水面、住宅、园林三部分组成。池水与城壕相通,环水筑园,以水中小岛及四面厅为中心,列建松茅亭、船厅、六角亭、曲廊、假山、挹爽轩、半溪亭、花房、依绿草堂、垂虹桥、木香棚、漾碧桥、荷池等。住宅在东北隅,有内外之分,外宅有门厅、大厅、书房、花厅、洋书房、轿厅等,内宅有平房、楼房共三组,为卧室,设回廊,通池中之阁。其砖刻门楼上镌“城市山林”额,两侧镌联:“廿年缔构,一水澄清”。园中“之福堂”、“之园”、“挹爽轩”、“半溪亭”诸题额均为……[详细]
  导 游 坐落于光福邓尉山(玄墓山)南麓,始建于宋宝佑年间,为佛教南宗发祥地,清康熙、乾隆到光福探梅多次驻足于此。  介 绍 现寺中尚存石坊、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斋堂等古建筑,现存结构比较完整、规模较宏伟的一处佛教寺院。 现寺内住持传至融宗大师,已有五十余代。寺内塑有四大天王、释迦牟尼等金身佛像,还保存反映该寺历史的明、清碑刻各两块。  交 通 从火车站坐64路(4元)大约花1个小时15分钟到达光福,或从吴中汽车站乘43、63路到光福,12-18分钟一班,票价5元。镇上交通工具为机动三轮车,起步价5元。江苏苏州……[详细]
  沈家弄沈宅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东市下塘街沈家弄3号,是水乡古镇中比较罕见的花园洋房。沈家弄沈宅目前占地面积为249平方米,有大厅1栋、花园洋房1栋、香台1个。该宅建于民国初期,原有两路四进,坐北朝南,规模较大。1954年,曾为甪直镇人民政府驻地。该宅后期多处翻建和重修,至今仅存东、西二路,东路有大厅、西路有花园洋房。大厅面阔三间9.75米,进深8.7米,内四界,前单步后双步,扁作抬梁式。两次间上有阁楼,次间前有走廊,后有厢房,西厢上有阁楼。花园洋房面阔三间10.7米,进深9.2米,清水砖砌置,门框、窗框线条清晰,纹饰大方,做工精细。洋房后有一座穿堂,前有走廊,特别显示了水乡古镇建筑特色的就是……[详细]
  陶氏宅园位于盛家浜4、6、8号,盛家浜东出游马坡巷,西出剪金桥巷,中段南侧支巷称小粉弄,巷长158米。古称成家浜巷,原有西通第一直河的断头河浜,西端跨有成家桥。民国初年曾由“道养市民公社”主持整修河浜驳岸,增加石护栏。上世纪20年代末填浜废桥拓巷。4号原系民国上海邮务工会理事长王震百宅院,王震百曾于1949年参与国共通邮谈判,宅占地1.07亩,建筑面积358平方米,院内有树龄200年的广玉兰一棵和黄扬树。6号为张姓律师宅院。8号为东吴绸厂业主陶伯渊宅园。民国8年(1919年),由上久坎和大成恒两家纱缎庄投资筹建的东吴绸厂在闾邱坊巷创办,创始人陶耕荪和管受之,主要产品是东吴葛、塔夫绸、东吴绡等,……[详细]
  同里庞氏宗祠位于吴江区同里镇,年代为1924年。庞氏宗祠在同里镇珍珠塔景区内,原大门在船舫浜,后门临街面河。庞氏先世由吴江庞山分支大光乡,清初始卜居同里。族人庞庆麟系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自任上倦退,斥资兴建庞氏宗祠。民国十九年(1930),庞元润将宗祠从同里下乡移迁于此。解放前夕,地下党领导的农民自卫工作队,曾驻扎在庞氏宗祠内,作据点监视同里的地方反动武装,直至同里区人民政府成立,该支农民自卫武装奉命编组为区大队,才从庞氏宗祠撤离。解放后,宗祠改粮库屯谷之处。2003年后,成为珍珠塔景点的一部分。祠堂前后四进,依次是墙门、穿堂、享堂、寝堂,共四……[详细]
  •周庄古镇最古老的桥,桥楼的一楼与二楼并不相通,构造独特。景点介绍这是周庄古镇最古老的桥,始建于1355年,由沈万三之弟沈贯(俗称沈万四)出资重建后成了石拱桥,同时改名为富安桥。桥头四座二层桥楼临水而立,有趣的是一楼与二楼并不相通,必须通过石桥边的阶梯才可到达二楼。富安桥上有五块罕见的武康石,同时有不少吉祥浮雕。站在桥上,可以欣赏优美的水巷风光,并拍照留念。据说在富安桥上走三遍会事业有成,有兴趣的话可以上网了解下-总理与富安桥的逸事。特别提示因为富安桥比较有特色,来这里的人非常多,建议避开节假日等游览高峰期,否则拍张单人照都困难。地址:苏州市昆山市周庄镇中市街东端(周庄古镇景区内,……[详细]
  唐寅故居遗址即宝华庵,又称文昌阁,位于平门内西大营门双荷花池13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唐寅(1470-1524),字伯虎,号六如居士,苏州人,明代薪名画家,“吴门四家”之一。弘治十八年(1505年),一说正德二年(1507年),唐寅于桃花坞择地建宅,署额桃花庵,据载有桃花庵、梦墨亭、学圃堂、蛱蝶斋诸构。清顺治初,名医沈明生得其址,构筑梦墨亭、六如亭、桃花庵、蓉镜亭等,时人称为唐家园。乾隆年间僧禅林、道心改建为宝华庵,光绪年间又曾改作文昌阁。现有建筑面积511平方米,坐北朝南,大致可分为两路两进房屋。西路头进为临池而建的水阁,面阔五间15.4米,进深9米,硬山项,内构船篷轩,圆……[详细]
  江苏永慧禅寺,又名石壁寺,因寺庙背靠一块百仞石壁而得名,现属净土宗所辖,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寺中主持,均从灵岩山佛学院中来。据说原先却是临济宗的道场,山上现存有数处临济宗大师的墓址。临济宗是禅宗五宗二派之一,对待前来参学的人采用棒打、声喝等方法,有着直截痛快,雷厉风行的风格,因此有“临济将军”之称,憨山大概也是临济宗的禅僧。寺踞山巅,掩映在森森古木之中,主建筑“大雄殿”匾额为赵朴初手书。寺后石壁多摩崖石刻,著名的有朱德的老师李根源、李的老师孙光庭、晚清封疆大吏陈夔龙、海派大画家吴湖帆诸人的题诗,皆言志、纪游、怀古之作。最奇的是石壁上生长着一棵罕见的奇树——石楠,树龄三百余年,它的根屈……[详细]
  西津桥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西街,明万历年间里人茅郊建。西津桥是一座花岗岩单孔圆弧拱石桥,桥作南北向,跨越胥江河的通衢要道上。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洞庭东山吴序商重建,改名永平桥。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谷旦,木渎镇济善堂募捐重建。全长22米,宽3.05米,桥顶面长1.9米,桥堍宽3.5米,桥离水面4.65米,桥洞高敞,便于行舟。拱圈高4.2米,跨度约8.6米。拱圈轻薄,厚仅0.32米,其中外圈厚0.12米,内圈厚0.2米。桥孔作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面平坦,石级踏步,南坡25级,北坡22级,可供坐歇。桥洞上端浅雕的坐龙图案,栩栩如生。横贯桥宽的8根长绞石同八根明柱紧密的栏箍,使桥身……[详细]
  治平寺位于苏州市郊上方山麓,东临石湖,隔水与越城遗址相对。根据《横溪录》记载:“治平寺左带石湖、越来溪,右绕横山群峦,背负茶磨屿,前临上方山。”南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僧法镜所建,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改今名。在上方山顶有楞伽寺,寺旁有楞伽塔,始建于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如今屹立山顶的是一座高二十三米、七级八面、塔身为砖结构的宋塔。在治平寺南,宝积山麓,原有宝积寺,为隋大业四年(608年)僧永光所建,现宝积泉景点建筑是在原宝积寺旧址上新建。楞伽寺、治平寺、宝积寺,合称楞伽寺上、中、下三院。治平寺内原有众多建筑,如环翠轩、得月轩、湖山堂等,现有大雄宝殿、观音殿、治平草堂、越公……[详细]
  禹迹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宝塔街东,跨古頔塘。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当地人士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建。乾隆四十年(1775年)修,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重建。南北走向,单孔石拱结构,拱券以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桥面宽4.30米,桥全长43.50米,南堍宽6.20米,北堍分设东西两向石级踏跺。跨径10.45米,矢高5.56米。禹迹桥顶面石和拱券内龙门石分别雕刻“轮回”、“云龙”图案,东西两向各刻对联一副,东面桥联:“善政惟因,不易大名仍禹迹;隆时特起,重恢古制值尧巡”,西面桥联:“市近湖漘,骄肩无俟临流唤;地当浙委,绣壤应多题柱才”。桥面石级刻有各类吉祥图案。不远处有慈云古塔,拱形落虹,塔……[详细]
  回溪摩崖石刻位于越溪吴山“画眉泉”。“画眉泉”为清代苏州名医徐灵胎晚年隐居地。“画眉泉”依北朝南,石壁上刻满题词,崖石上鲜苔丛生,点点清泉从石缝中滋出。泉池已经被乱石湮没,正上方有“古画眉泉”几个大字,落款是洄溪老人,系徐灵胎本人所写。字迹浑厚有力、洒脱豪放。众多石刻碑文一字排开,参差不齐,总计有25处之多。石刻以阳文为多。碑文字体各异,笔峰苍劲,颇有古朴风韵。题字者除徐氏父子外,比较著名的有袁枚、王昶等名士,还有皇亲的题词及僧人题词。从碑文内容上分,描写景致的有:仙境、云根、迹留千古、云壑、别有天、人地相宜、翠滴春山、环翠、小匡庐、栖迟空谷等;描写意境的有:梦游处、画壁忘机、妙境依空、不信在……[详细]
  位于吴江市桃源镇青云村28组,跨沈庄漾。始建无考。民国13年(1924)重建。(桥额上镌有“甲子”和“里人重修”字样)梁式五孔石桥,南北走向。全长31.4米,宽2.1米,跨径20.04米。中孔跨径6.05米,中孔高3.6米。有4组排柱,排柱中为花岗石,两侧为武康石,金刚墙基本上为青石与少量花岗石砌筑,桥面两边的面石为花岗石,中间的为武康石,余为花岗石,传递着此桥历代修缮的信息。(江南一带造桥,宋元时常用武康石即紫石,明代时常用青石,清代和民国时常用花岗石)福事桥桥名的解释,一谓“幸福的事”。《荀子·仲尼》中云:“福事至则则和而理,祸事至则静而理。”另一谓“祭祀斋戒等求福的事”,《明史·后妃转一……[详细]
  章宅又名章厅,位于昆山市周庄镇中市街44号,坐北朝南。明末清初时期,章永廉在此开设米行,并济赈灾民,后扩建两大厅以及其他20余间房屋,后面一直至杨家潭。其重孙章腾龙,字觐韩、号箬溪,晚号绿天。早年应试不获,又入武行。后游历华南、华中多省,得益丰硕。晚年,集十年余岁月采辑里中史实,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编纂成《贞丰拟乘》。当时章腾龙编纂《贞丰拟乘》所居的堂楼叫“乐山堂”,又名“绿天书屋”,后毁于大火,只剩中间粉墙蠡窗、雕花梁木的厢房古风犹存。咸丰九年(1859),陶煦在被大火所毁的“绿天书屋”址,重建“仪一堂”,并于光绪八年(1882)前在此编撰《周庄镇志》,前后相差120多年,实属巧合。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