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旅游

苏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八坼四桥位于吴江区松陵镇八坼,年代为清。八坼四桥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凝瑞堂位于吴江区震泽镇藕河街公园路3号,年代为1919年。凝瑞堂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震泽懋德堂位于吴江区震泽镇宝塔街28号,年代为清。清末毕姓丝商建,为“毕万茂丝经行”旧址。堂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共四进,其中一至三进为两层楼房:第一进为门厅;第二进大厅即丝经行营业厅,南墙筑砖雕门楼;第三进是内厅,天井东西南三面均设厢楼;第四进为平房。震泽懋德堂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凝庆堂位于吴江区震泽镇宝塔街三官堂弄9号,年代为清末民初。建于清末,由丝商朱季芬所筑。“凝庆堂”丝商朱季芬宅凝庆堂坐北面南,共有三进,均为二层楼房。“凝庆堂”丝商朱季芬宅第一进,墙门面阔8.6米,进深4.8米,为双步抬梁式,中为石库门,正间用砖墙与两边间隔断辟为通道。第二进,大厅面阔10.4米,进深10.1米,原作丝经行营业之用,为四界扁作雕花大梁,从檐廊起抬空,后为双步。天井西边是厢房,东边为厢廊。厅后廊置楼梯,设茶亭,两侧有蟹眼天井。第三进,内厅面阔10.7米,进深8.5米,为四界扁作雕花大梁,前后双步梁,天井左右为东西厢楼。“凝庆堂”丝商朱季芬宅第二、三进梁架花卉、屋檐挑头戏文等雕刻精美……[详细]
  敬胜堂位于吴江区震泽镇砥定街46号,年代为清。敬胜堂在震泽镇砥定街四宜轩弄1号,坐北朝南,沿砥定街临頔塘河。建于清末,为丝商汤赉臣宅。敬胜堂为东四西五格局,第一进为沿街店铺,面阔五间17.8米,进深6.4米。第二进起为高墙大院,自第二进开始分为东、西两路。西路后四进均为双步抬架硬山顶。东路第二进为门楼,南墙筑有石库门。第三进为大厅,天井东西两侧各有厢楼。第四进为内厅,前廊设船篷轩,天井东西两侧为厢楼,南是砖雕门楼,正间南为六扇花格长窗,南边间及厢房为裙板短窗。2008年,敬胜堂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馀庆堂位于吴江区震泽镇花山头7号,年代为清。馀庆堂建于清朝末年,为镇上一陆姓丝商所筑。坐南朝北,面阔三间,共有三进,均为两层楼房。第一进临花山头街路,置有木雕门楼,木枋上层饰有花卉,下层布着八位骁将骑马驰骋沙场的图案,两侧挑头雕有《西厢记》故事,其刻工精细,画面栩栩如生。门楼配六扇嵌花镶板木门,气势不凡。第二进正向为六扇落地门,门上上为花格窗,下嵌裙板,板面刻有花卉图案。厅内二梁交接处悬吊圆形木雕花篮,梁面遍雕花卉。后廊置有十八扇屏门,堂内一侧做成镶花格扇。楼上为卧室,正间正梁上刻有“平(瓶)升(笙)三级(戟)”图案,绘以金色,南向为花格半窗,两侧厢楼中用落地飞罩相隔,飞罩上的透雕“梅开五福”……[详细]
  震泽尚义堂位于吴江区震泽镇太平街4—6号,年代为清。震泽尚义堂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庄面位于吴江区盛泽镇花园街,年代为清。庄面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禊湖道院和秋禊桥位于吴江区黎里镇,年代为清。禊湖道院和秋禊桥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内省堂位于吴江区黎里镇北厍,年代为清初。内省堂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小九华寺地藏泉井位于吴江区平望镇,年代为明。井口为六边形,井深10余米。明万历年间,小九华寺大规模扩建,并兴建地藏阁。相传地藏王菩萨在空中显灵,用杖杵地,突涌泉水,其水甘甜,被后人称为“地藏泉井”。小九华寺地藏泉井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耕香堂在震泽镇花山头42号,建于民国初。耕香堂主人是震泽区四大地主之一邱辅卿,邱辅卿是八都人,字青扬,农民给他的绰号是“邱要命”,其他三个地主的绰号是:“董抽筋”、“萧剥皮”、“顾挖心”。解放初,邱辅卿被政府第一批“镇压”,房产与田地充公。耕香堂改为震泽乡(公社)政府办公所在地,后又改为镇广电站、文化站、图书馆等。耕香堂面阔四间,即三间正厅加东边一厢房,厅西另有两楼两底楼上与正屋贯通,占地面积共1007.6平方米。耕香堂的外观是一幢西式洋楼,主屋上有三层阁楼。东厢楼上的平台上筑有水箱,室内建有浴室,装有壁炉。耕香堂内部为传统的砖木结构,楼下厅堂前置着长窗,后有屏门,方砖铺地,庭前有一石板天井,……[详细]
  妙智庵位于今阳澄湖镇人民街后弄底向东150米,西南邻陆云土地庙。妙智庵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也正是佛教飞速发展的时期,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即指此也。妙智庵初由高僧西铭募建,初名法华庵。北宋宣和年间,僧人紫峰重建,更名妙智禅院,俗呼妙智庵。因与姚广孝关系密不可分,历代都有记载,据明《长洲县志》载:“国朝姚少师公祠,在相城益地乡,初少师名道衍,后贵,御笔更名广孝,幼隐于僧,遇异人,尽得其传。高皇帝征相燕藩,赞成靖难鸿业,卒赠荣国公,谥恭靖,里中立祠祀之。”清《长洲县志》:“明初姚广孝为僧时居此,既贵重修,有勅赐碑文。”由此看来,妙智庵是明代少师姚广孝学佛之地。据《明史·……[详细]
  金鸡墩遗址位于虎丘山的西侧二里处,原长青乡繁荣村吴梗上南,南临白洋湾。古称金姬墩、金姬墓,史载张士诚的妃子葬于此。1956年,江苏省文物普查时,发现金鸡墩遗迹。10月22日,初步调查为南北约170米,东西约400米,最高离地面15米。作为一个重大考古发现,《文物参考资料》在1956年12月号,即刊登报道。1957年,文物复查时,遗址实际为南北75米,东西95.5米,面积约7000平方米,高出地面9.2米。采集到的崧泽文化的穿孔石刀、肩石斧、夹沙粗红陶器足、泥质灰陶豆把、泥质红陶残片等。纹饰有绳纹、席纹、编织纹等。遗址上叠压有西汉、六朝至唐、宋、明、清时期的墓葬,地表为农田。……[详细]
  萃秀堂位于吴中区金庭镇东村东上62号,年代为清。萃秀堂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瞻瑞堂位于吴中区金庭镇大明湾27号东,年代为清。瞻瑞堂系明月湾村吴家老宅,建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老宅坐北朝南,占地1083平方米。分为三路,中路前后两进均为楼房,依次是大厅和后楼。东路第一进为门厅,第二进小楼面阔两间。西路为书斋。2009年,瞻瑞堂由苏州市控保建筑,升级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揄耕堂位于吴中区金庭镇大明湾27号,年代为清。揄耕堂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沁远堂位于吴中区金庭镇堂里花园街5号,年代为清。沁远堂位于堂里村花园巷内,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1622.4平方米。整宅建筑以备弄分隔成南北两路,每路两进。南路依次为照墙、门厅、书楼、楼厅。北路依次为客房、大厅、楼厅。各进建筑以砖雕门楼和墙垣隔成庭院。内部有东西向、南北向的两条备弄相互贯通,形成可互相通连的宅院。沁远堂门楼朝西开,面积有20多平米,门前有长近十米的八字形照壁,青石须弥座。大门为将军门形制,二抹头门框用材硕大,上施山雾云及斗拱,下设砷石,大门缩进呈八字形,两侧墙面贴水磨方砖,下置青石须弥座,雕有龙、凤、梅竹、山水庭园等图案。雕刻手法精细,纹饰形象生动。北路第一进客厅,面阔三间,进深……[详细]
  苏州凤凰桥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街道旺巷村王巷港(即荻溪)上。是一座单孔武康石梁古桥,长17.2米,宽2.6米,高3.4米。主要构件为褐红色武康石,产地在浙江省武康县,宋元以前,采用此类石材作建筑材料。武康石石梁粗壮,宽0.82米,厚0.50米,两端各雕刻着一组精美的卷草纹饰,线条流畅,刀法娴熟。石梁中间镌有铭文,西面石梁上刻:“太原王氏近溪策立”;东面石梁因石质风化,字迹漫漶,并有水泥涂补,细辨为:“末岁建凤凰桥”。铭文中记载了造桥人姓氏、桥名和建桥的年代。石梁下的长系石上,各端原有护梁木,现木已腐朽无存,仅存榫孔。1986年3月,凤凰桥被列为吴县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熙馀草堂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西市,坐北面南,现存楼厅、花厅各一进,均硬山顶。有砖雕门楼两座。楼厅面阔三间10.5米,进深10.6米,前后带廊,另附厢房。楼下悬挂“熙馀草堂”匾额。花厅天幔四周镶嵌五彩玻璃窗格,地面斜铺磨细方砖。170多年历史的熙馀草堂,在有关部门的重视保护和合理利用下,作为苏州“黄埭评弹陈列馆”建成开放,这是苏南地区乡镇级最具规模和档次的评弹陈列馆,馆内陈列的百余张珍贵老照片和著名评弹演员用过的乐器服装记录了黄埭书场的百年历史。几百张老照片生动记录了清末到现在来过黄埭书场的46位评弹名家,有曹汉昌、徐云志、严雪亭、黄异庵等,图文并茂,当时演出的盛景可见一斑。得知建陈列馆的消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