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旅游

苏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张鸿墓位于虞山北麓兴福寺西罗汉桥畔,张鸿(1867—1941),字隐南,号橘隐、燕谷老人。清光绪进士。历任日本长崎、神户、朝鲜仁川领事。著有《续孽海花》、《成吉思汗实录》、《蛮巢诗词稿》等书。该墓坐西朝东,依山临涧,占地面积650多平方米,封土直径约3.2米,高1.3米,后立有“燕谷老人张鸿墓”碑一通,外设罗城、拜台。1966年曾遭破坏,1984年重修。此墓于1989年8月31日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桃坞小学旧址位于姑苏区石幢弄34号,年代为清、民国。2019年8月23日,桃坞小学旧址被公布为苏州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众报》创刊发行地位于徐市西街2号。《大众报》是在“江抗”西撤,江南抗日局面一时转入低潮时,中共苏南东路特委为冲破日伪对苏常沦陷区内的新闻--,加强抗日救国宣传而公开发行的油印报纸,1940年2月8日,首期油印的八开《大众报》在此创刊发行。《大众报》被誉为东路敌后抗日的号角,该报对于研究常熟近代报业史以及抗日战争宣传史有着很重要的史料价值。于2011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问村薛家大院位于碧溪新区问村老街,坐北朝南,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现存三进三院二层砖木结构,硬山顶,外设封火山墙,平面布局对称,宅院规矩方正,进落有序。头进为门房,第二进前厅,重檐,抬梁式,通面阔4间12.1米,通进深7架7.1米,后设砖雕门楼,上镌“四箴贻训”四大字;第三进正厅,通面阔3间19.6米,通进深7架9.1米,厅前并设二层厢楼,后砖雕门楼上镌“吉祥如意”四大字及图案。其中内院组合考究,厅、室、房俱全,天井院墙错落搭配,花园、鱼池仍见踪迹。于2009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少卿山遗址,位于昆山市千墩镇东北,为一高5米的土山。原遗址面积4万多平方米,现存300多平方米。1958年发现,嗣后不断发现石器、陶器,1984年12月昆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苏州博物馆试掘。遗址文化堆积包含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遗存,上层为经后代扰乱的东周文化层。马家浜文化层出土夹砂红陶宽沿筒形釜、圜底釜和泥质红陶豆、钵等。崧泽文化层发现墓葬一座,未见墓坑,底部有朱红色粉末铺地。死者系中年女性,仰身直肢,随葬品有黑衣红彩陶豆、鼎、缸和穿孔石斧等4件。良渚文化层发现墓葬一座,已破坏,墓葬西北角放置琮、瑗、斧、镯等玉器一组19件和石器2件,还出土有肩石斧、石镯等。……[详细]
  邵松年墓位于虞山五丈涧上,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289.41平方米,墓冢平面成圆形,封土底径6米,高1.5米,后立“清邵松年太史之墓”碑一通,外设罗城、拜台,墓道已残损。邵松年(1849-1924)字伯英,号息庵。常熟人。清同治九年(1870年)举人,考取内阁中书。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七年任河南学政,曾创办明道书院,并辑印《续中州名贤文表》68卷、《中州试牍》2卷。三十二年任常昭学务公所总董,总揽常昭两县学务。擅书法,精鉴藏,著有《续虞山画志》、《一斑吟草》、《古缘萃录》;刊《澄兰堂法帖》、《兰雪斋石刻》。诗文手稿,在抗战中大多散佚。该墓对于邵松年的生平研究及地方志的……[详细]
  陆龟蒙,是唐代末叶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墓在吴县甪直镇保圣寺西院原白莲寺旧址内。陆龟蒙,字鲁望,自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苏州)人。举进士不第,一度做过湖州、苏州刺史的幕僚,后边赋诗论著,边从事农业,《新唐书·隐逸列传》记他经常同农民一起耕种,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具有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他晚年清贫,但“不喜与流俗交”,朝廷召他作官,他也不去,于唐广明年间(约881)贫病逝世。光化年间(898—901)韦庄举表陆龟蒙等10人,赠右补阙,葬甫里之郊。陆龟蒙墓地约二亩,坐北朝南,有墓冢、墓碑、墓道、斗鸭池和清风亭等。墓前有清同治五年署元昆新分防县丞许树重立“唐贤甫里先生之墓”碑。亭内尚……[详细]
  刘过墓在昆山市亭林公园内马鞍山东麓。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江西泰和(一说吉安)人。以诗词闻名,是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过从甚密。一生落拓不羁,浪迹江湖间,殁后葬于马鞍山东侧。“文革-”中,墓被破坏,1983年修复,由花岗石砌造,平面呈八角形,周长11.5米,高约2米,顶部封土。墓前立“庐陵处士龙洲先生之墓”墓表,前为石阶,后依山岩,旁有玉液池、清峡泉,上有擘云峰、留云洞,环境幽静,林木葱郁,庄严肃穆。墓东有“东斋”,原为南朝萧梁时所建慧聚寺僧舍,南宋嘉定五年(1212)辟为龙洲祠。民国24年(1935)邑人集资修建,有中厅、两厢及走廊。厅阔17米,进深8.5米,檐高5米,硬山……[详细]
  钱元璙墓,在吴县木渎镇七子村横山九龙坞内。钱元璙初名传璙,字德辉,是吴越武肃王钱镠第六子(一说四子)。五代时,各割据势力纷纷争雄,吴越钱氏是其中较强的一支,据十三州之地自称为王的钱镠,定都杭州,分令诸子把守疆土,授钱元璙为中吴军节度使,镇守苏州。继而又封为检校太尉、中书令、广陵郡王等衔。钱元璙死后,由其子钱文奉接任。他们父子统治苏州六十余年,兴修水利,鼓励垦荒,实行了许多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当时的农业、手工业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促进了苏州地区经济的繁荣。钱元璙卒于后晋天福七年(942),终年56岁。葬于此地,有元璙及其妻杨氏、子文奉等。墓上原有石翁仲、石兽和清嘉庆十六年江苏巡抚章熙、钱氏后裔……[详细]
  金圣叹墓,在吴县藏书乡五峰山博士岭下西山坞内。金圣叹,长洲(今苏州)人,原名张采,字若采;后改姓金,名喟,又名人瑞。“圣叹”是他以孔子叹许的不愿作官的曾参自比而起的别号,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戏剧评论家和启蒙思想家。他一生处在明清易代、--和阶级矛盾极其尖锐的时刻,主张“民贵君轻”思想,对清统治者,取不合作态度,在清世祖(顺治)新丧期间带头鼓动了一次带有反清性质的“抗粮哭庙”风潮,最终被扣上“聚众倡乱,惊先帝之灵”的罪名,于顺治十八年(1661)七月十三日,同其他二百余名秀才一起被清政府杀害于南京。金圣叹博学多知,一生著述很多,尤以评论奇书、小说闻名。他选批的长篇白话小说《水浒》,突出了“逼上梁……[详细]
  董其昌墓,在吴县胥口乡渔洋里。董其昌墓,字元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编修,历任湖广副使、湖广学政、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光宗立,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1622)擢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参加编修《神宗实录》。后又擢吏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转左侍郎。天启五年(1625)晋南京礼部尚书。当时阉党专权,“党祸酷烈”,他“深自行选,逾年,请告归”。崇祯即位后,又起用为掌詹事府事,加太子太保衔。董其昌生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卒于崇祯九年(1636),82岁,赠太子太傅,谥号“文敏”。著述有《万历事实纂要》、《南京……[详细]
  王鏊墓在吴县东山陆巷村“御道”旁小山坡上。王鏊,字济之,别号守溪,晚年又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吴县人。王鏊参政的宪宗、孝宗、武宗时期,正是明朝统治开始走向衰败的时期。面对这样的政局,王鏊提出了许多改革意见,与当时“专横弥甚,祸流缙绅”的宦官刘瑾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王鏊的晚年,是在吴县家乡东山度过的,写下了《震泽编》、《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震泽纪闻》等地方文献和《春秋词命》、《性善论》等著作。他在东山构筑了“招隐园”、“真适园”,优游林下14年。东山地区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达,与王鏊有密切的关系。嘉靖三年(1524),王鏊卒于东山,终年75岁。明世宗(嘉靖)追封他为太子太傅,……[详细]
  尤先甲故居位于姑苏区刘家浜39、41号,年代为清。2019年8月23日,尤先甲故居被公布为苏州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支塘周家陈楼位于支塘镇北街71号,原为支塘陈氏一族之故居,光绪年间,陈楼主人无后人,由周姓外甥周仲根入继。后周家陈楼房屋拥有产权人员皆不在周家陈楼居住。原有房屋主体已经荒弃,2007年,支塘镇镇政府出资收购了周家陈楼,并进行修复。现房屋为支塘镇文化站所用。房屋共有三进三院,三进房屋皆为二层小楼。第一进房屋通面阔5间14.1米,通进深5架5米。第一进院中有方型石墩一对,石墩后有一砖雕门楼,为2007年时复建。正面无图示,背面有花草,蝙蝠,祥云,武将战争场面等图案。门楼正中刻有“温厚和平”四个楷体大字,大字左右分别有“光绪”和“十四年”两处落款。第二进唯一厅,通面阔3.8米,通进深6.7米。梁架结……[详细]
  顾氏“环秀居”后楼则位于城西翁府前环秀街。据《虞阳说苑·笔梦》记载,该处原为明代万历间御史钱岱故宅中的一个小园,后被清中晚期藏书家小石山房主人顾湘购得,复修葺而成。该园现仅存后楼一座,为清中早期建筑,一共二层,三开间加东西耳房,上层为扁作梁架,山雾云、棹木等构件雕刻古朴大方,正间五架梁、三架梁用材硕大,跨度超常,整体建造工艺精湛,实为难得。……[详细]
  唐市繁荣街51号位于沙家浜镇唐市,清代建筑。现存房屋两进,为走马楼式,占地面积约208平方米。硬山顶,砖木结构,通面阔18.5米,通进深18.2米,飞檐、雀替雕花、青石柱础。两楼之间置回廊相通,并设廊轩。现为杨彝纪念馆。杨彝(1583~1661),字子常,号谷园,明末常熟唐市人。明崇祯八年岁贡,为松江训导,擢知县昌都,引疾弗赴,杜门却扫,一意著述。早为钱谦益门下,与太仓人顾梦麟合称“杨顾”,后在凤基园创“应社”,与太仓顾梦麟等讲论经义,门下学士盈门,史称“唐市学派”。著有《图书说约》、《谷园集》、《复社事实》等。该建筑为常熟乡区现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商业建筑,其用料考究,结构合理,建造精美,对于研……[详细]
  湧金桥位于梅李镇何村集镇中部,习称佛堂桥。桥面由两条石为梁,中铺长方形石板。巧置响板,行人过桥踏响板会作声,令摸黑过桥者勿相撞。全长14.4米,面长5.6米,宽1.8米,条石厚0.3米,桥脚高2.15米,桥两侧为踏跺式坡道,长4.5米,坡脚宽2.85米,桥面两侧正书“大清乾隆二十三年新建涌金中桥”14字题记。相传“涌金桥下一捧雪”即指此桥。于2011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畅园,在养育巷庙堂巷,1998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西宅东园,其占地约2761平方米,宅分两路,正路六进,西路三进。正路第三进为主厅,面阔三间9米,进深7.5米,前带左右两廊,园面积约1414平方米,以狭长水池为中心,绕以桐华书屋、留云山房、涤我尘襟(船厅)和延晖成趣、憩间、待月等五亭,贯以曲廊、曲桥、缀以假山、花木。刘敦祯赞为“面积虽小,园景却丰富而多层次,是苏州有代表的小园之一。”住宅部分尚称完整,园于十年“文革”中破坏大,亭廊被拆,花木枯死。1988年已部分整修。……[详细]
  崇兰草堂位于方塔园内,明代单体建筑。三间四架带一架前廊,硬山顶,扁作造,明代梁架。通面阔10.84M,通进深7.50M。正间为抬梁式,五架梁有苏式包袱锦彩画,绘有菱形“万”字格纹、“寿”字纹、六方六出锦纹等;三架梁箍头西番莲卷草纹清晰可见。次间抬梁式,中柱,月梁、川枋也有苏式包袱锦彩画,川枋箍头有“宝瓶”、“书卷”纹饰,月梁袱边有“花卉”纹。露明脊桁标高5.08M,前檐标高3.42M。该建筑原为俞姓住宅大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从南门大街迁建至方塔园内。而“崇兰草堂”为常熟籍画家陆抑非书房名,其建筑原在老县场前辛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方塔街拓宽期间被拆除。后应其家人要求,市政府将此建筑辟为“崇兰草……[详细]
  支塘中兴桥位于支塘镇区盐铁塘上,清,花岗石砌筑方型单孔石板桥。桥建于清代,后屡有修葺,矢高2.8M,桥面由13块花岗石块拼铺而成,宽1.5M,东西桥堍宽约3.2M,跨径5.9M,全长约15M。两堍均设有6级踏步。目前为常熟市控制保护建筑。于2013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