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卫氏义庄位于辛庄镇张桥卫家塘村,为清咸丰邑人卫肇吉所建。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原建筑有轴线两组各五进,现西轴线四进,依次为前厅、大厅、二厅及后楼四进。东轴线存正厅及后楼。建筑占地面积1073.69平方米。大厅通面阔5间17.8米,通进深10.2米,檐高2.8米,木构用月梁,有前翻轩,青石柱础。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罗墩遗址位于尚湖镇练塘镇罗墩村,系一座高出地面约4米,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的土墩。1993年,常熟博物馆与苏州博物馆联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良渚时期墓葬十座,人骨架4具以及玉器为主的随葬品200余件。罗墩遗址对揭示太湖流域新石器文化序列,探讨良渚社会结构乃至研究华夏文明起源,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于1993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杨天骥故居位于红塔埭(东溪街107号)。该宅建于清末,坐北面南,共有四进,建筑面积511.21平方米,形制似船,故名“船厅”。宅主杨天骥(1882~1958年),为同盟会会员和南社社员,系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舅父。1903年,费孝通之姐、著名蚕桑专家费达生(1903~2005年)出生于此。2005年1月,杨天骥故居被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屈成霖宅后堂楼 位于城区南门大街34号。今存后堂楼一座,系清代建筑,坐南面北,硬山顶,二层,通面阔5间18.2米,通进深11.3米,内屋顶及上层结构以全木料铺设,用材甚巨并较为少见,底层明间有青石所雕莲瓣纹柱础,取“连登”科名之意。屈成霖,字启商,常熟人,乾隆丙辰(1736)进士,历官景州知州。于1982年11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叶圣陶故居位于苏州市滚绣坊青石弄5号,是作家叶圣陶在苏州的一处宅第。1935年,作家将房产购下,略加修缮,作为自家的宅第。平房呈丁字形,有青砖廊道,有方形立柱,布局开阔,庭院内紫藤悬垂,小径逶迤。叶圣陶许多作品在这里完成。1984年底,叶圣陶将宅第捐献给国家,拟给各地作家来苏州体验生活时小住。1988年冬天,《苏州杂志》社迁入此处办公。……[详细] |
![]() | 冯桂芬祠建于光绪元年(1875),共三路两进,祠门高大、两旁八宇墙,享堂为硬山顶,面阔三间13.3米,进深14米,高9.2米。梁架扁作,柱梁壮硕,前廊双翻轩,檐下列十字牌科,出靴脚昂。青石鼓墩柱础。堂外砌有高20厘米的露台。堂内有左宗棠撰并书《中允冯君景庭家传》碑一方。堂前为石板广庭,纵深26米,左右设廊庑各八间,西路一厅较古,年代旱于建祠。……[详细] |
![]() | 支塘张宅位于支塘镇东街68号,集贤桥东首,为张青莲故居(张青莲高祖从姚姓人家处购买)。始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现存第二进(米圣堂),为3开间正厅及两侧各有一间厢房,坐北朝南,硬山顶,通阔12.7米,通进深7架8.2米,前设廊及翻轩,置翼形栱雕饰。该厅古朴庄严,木雕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于2007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东市河俞宅位于城区东市河22号(含东市河三弄9、13、15号和东市河26号),即俞钟颖、宗秀松、俞炳元故居。系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顶。现存中轴线三组,东侧两组均存三进,保存基本完整;西侧一组现存一进。三组建筑通阔约为30米,通深约为21米,建筑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于2007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余德堂位于吴江区同里镇成字圩,年代为1927年。该宅由周松庭于民国十六年(1927)农历五月建造,战争期间曾由军队占用,解放初为当时区政府的所在地,之后由同里供销社使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其大部改为居民住宅。此宅原有东、西两路,共110间房屋,现存西路,计四进89间房屋1855平方米。余德堂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沈京似宅是苏大附一院东侧的一幢复阁楼花园老洋房,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沈京似先生是著名美食家、字画古董鉴定专家。洋房上下阳台、四面开窗的设计,使之具有采光通风的良好条件;而纱窗、玻璃窗、百叶窗三层窗户的设置,又有避风遮阳、防蚊拒蝇、隔音防热、冬暖夏凉的作用。绿树、黄墙、红顶的搭配,令这座精心设计施工的英式乡村别墅更为夺目。……[详细] |
![]() | 冯式如宅坐落于梅李北街,坐西朝东,为典型江南地区清代风格建筑,总面积800多平方米。据冯宅的第四代传人冯栋鏐回忆,该宅为其曾祖父冯式如所有,冯式如祖上在西街沿河养猪为业,到冯式如时买下北街两间老宅,之后逐渐扩建旁边北路建筑,形成现有规模。2016年,梅李镇政府对冯宅实施产权置换,于2017年5月开始修缮,历时5个月完成。……[详细] |
![]() | 胡石予故居在蓬朗镇栈泾东路1号。胡石予先祖在明代末年,由安徽徽州迁居蓬朗镇,世代从商,在北街建有较大宅第。位于蓬朗镇栈泾东路1号的胡石予故居纪念馆,总面积约200平方米的纪念馆,在保留故居原貌的基础上增加了纪念馆收藏功能,使参观者不仅得以走进胡先生生前的生活环境,更能深刻感受“爱国、博学、俭朴、至孝”的胡石予精神。……[详细] |
![]() | 刘氏敦厚堂位于古里镇文昌街东。系清代建筑,坐北朝南,“敦厚堂”原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教堂等,面积应有2500平方米。现存二进,占地面积283.7平方米。第一进为三间八架,第二进为四间八架,均为硬山顶封火山墙,四周以廊道相通,成走马楼式,具有典型的苏南明清私家园林式建筑风格。于2007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太平巷明厅位于城区太平巷6号。坐南朝北,砖木结构,该厅历史无考,据其结构型制,应为明代中、晚期建筑。现存二进,建筑面积约189平方米,保存较完好。第一进为单层,通面阔3间11.7米,通进深6米。第二进大厅为单层硬山顶,通面阔11米,通进深10.8米,木构上有精美彩绘。 于1999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周章,仲雍曾孙。周武王灭商后,派人寻找泰伯、仲雍的后代。时吴国已传至第五代周章,吴王即正式封周章为吴国国君,列为诸侯。从此吴国列入周朝版图。周章墓在仲雍墓附近。陵墓罗城内有青石碑一通,镌“古吴王周章陵墓”,为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由裔孙周士烈、周祖烈所立。解放后屡经修缮,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新民桥雕花厅位于阊门外广济路新民桥北人民里2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处原为申家祠堂,大门在山塘街,现仅存此厅,其他祠宇已废。厅为清代早期建筑,大约建于乾隆年间。硬山顶,面阔三间12米,进深13米。海棠式满堂翻轩,扁作梁架,四周木枋精雕人物故事,东西山墙以磨细方砖斜角贴面,柱础为雕花石鼓式。……[详细] |
![]() | 庙墩西遗址位于昆山玉山镇庙墩村西南,原名庙墩遗址。庙墩村因旧有集福庵古庙而得名,现整体搬迁中。遗址为一高出周边的土墩,四面环水,近正方形,南北、东西均长100米左右,最高处约5米。堆积层主要分为两期,晚期堆积主要为宋元时期遗存,早期堆积为良渚文化遗存。2009年,庙墩西遗址列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西南河强宅位于城区街道西南河,其坐南朝北,硬山顶,砖木结构,为清代建筑。现存主体建筑二进,建筑面积为350平方米,其右侧有部分建筑,约60平方米。第一进为单层,通面阔为18.4米,通进深为5.4米。第二进为两层小楼,通面阔和通进深分别为18.4和8.9米。于2009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阊门外渡僧桥北,有一条沿上塘河由东向西的小巷,名叫渡僧桥下塘,清代名医叶天士的故居眉寿堂便坐落在这里。历经300多年风风雨雨,昔年三路七进的深宅大院现存三路五进,虽然整体格局仍在,但已分割成多个不连通的人家,仅有中路第三进高大精致的砖雕门楼和漆面剥落的楠木大柱,无声地向人们“讲述”着这里曾经的辉煌。……[详细] |
![]() | 支塘北街24号民居位于支塘镇北街,现存二进,坐北朝南,硬山顶,成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积约138平方米。第一进门房,通面阔3间8.4米,通进深5架4.9米,后设砖雕门楼。第二进为厅堂,抬梁式,通面阔3间7.9米,通进深7架8.4米,前设翻轩,斗栱雕花,木构用月梁。于2009年6月公布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