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武汉市旅游

武汉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俄国领事馆江岸区洞庭街90号建于?~1902年市优秀历史建筑(一级)这是一幢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建筑。4层砖混结构。主入口门斗居中,两侧各有一开间微微翘出。中部立柱大拱券门斗,平顶券拱门廊,两侧设汽车坡道,汽车可以开到门斗内。临街外墙两端向外伸展,动势强烈。细部精美,横向有规律地设置半圆券窗,窗间墙壁柱突出,强化了竖向线条,使建筑整体显得稳重大方。一二楼有立柱外廊,门窗全部是壁柱拱券式,外墙用水平线条式凹槽装饰,增添了建筑的生动性。现为洞庭一号酒店。俄国领事馆旧址是“万里茶道”在汉口的重要历史遗存之一,对研究近代武汉历史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建筑形式对近代建筑研究亦有助益。……[详细]
  在汉口友益街尚德里2号(今为4号)。1926年10月——1927年7月,刘少奇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住房。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湖北省总工会的部分领导同志也在此居住过。故居系一幢20年代里弄式二层楼民房。坐南朝北,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砖木结构。大门为石框门,有天井、客厅;左右两间房,每间20平方米。楼上房间布局与楼下一致。-住在大门右边的楼上房间,他以中华全国总工会及湖北省总工会秘书长的身份在这里领导工人运动,并著有《工会代表会》等一系列中国工会建设的最早著作。……[详细]
  清同治黄鹤楼铜顶:又名宝铜顶,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56号黄鹤楼公园内,系同治七年(1868年)武昌府知府黄昌辅为重建黄鹤楼而下令铸造的。铜顶为青铜铸成,中空,顶高3.4米,底径1.8米,壁厚4厘米,重约2吨。顶分为三部分,上层为宝瓶攒尖顶,中部为两个球体叠加形成的葫芦形,底部为莲花宝座型,造型优美。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遭火灾,仅遗留此铜顶。清同治黄鹤楼铜顶造型精美,保存较好,是黄鹤楼几经兴废的历史见证,为研究黄鹤楼历史和清代古建筑提供了重要参考。……[详细]
  武汉中共中央组织部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铭新街13号,该建筑1921年落成,为合院式住宅,砖木结构,建筑正立面宽约15米,进深约30米,立面对称,建筑面积1022.4平方米。中共中央组织部迁汉后曾在此办公。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工人和农民中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事变前后,中央组织部进行了转移疏散党员干部的大量工作,为党保留了宝贵的人才。武汉中共中央组织部旧址是中共中央组织部在武汉的重要历史遗存,对研究党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具有较高价值。……[详细]
  武昌路隧道从阅马场折向民主路,须穿过蛇山下的武昌洞,这段路叫武昌路。此洞开凿的过程在首义公园内保存有一块《开通蛇山洞路记》碑国有记载。由于蛇山横贯城中,影响南北交通,因此由总兵张彪负责派遣3000士兵凿石开路,打通蛇山,做工234天,修路170丈,在光绪30年(1904年)4月完工。民国初年,洞坍塌,后以钢筋水泥取代原来的砖石进行修复,并加大了洞口,成为蛇山中段南北交通要道。洞上有黎元洪题写的“武昌路”三个大字。……[详细]
  卓刀泉起于东汉末年公元208年,蜀将关羽驻兵于武昌伏虎山,因缺水,羽以刀卓地,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北临湖北武汉东湖风景区,东倚伏虎山。寺庙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现存建筑大致为1916年重修。山门上刻有卓刀泉三字,进山门,为一四合院落。院落中央,为泉井;左右两厢为禅堂。再进为正殿,供关羽塑像。庙前泉水淙淙,庙周古木森森,宁静幽闲,别具山野情趣。景点位置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北路东湖桥1号……[详细]
  立兴洋行汉口分行旧址位于江岸区沿江大道183号,时代为。属东南亚殖民建筑风格,设计者是德国的石格司建筑事务所。其二三层的连续券柱式拱廊极为亮眼,上覆红瓦大坡顶。瓦脊上对称的两个烟囱,很像是竖起的小狗耳朵。立兴洋行由法国人立兴于19世纪70年代在上海创办,1895年在汉口开办分行。主要从事芝麻、猪鬃、牛羊皮、桐油等土产的出口,德国钢材、比利时玻璃、美国面粉的进口。还曾经涉足过代理法国邮船在汉的业务。在京广铁路未建成之前,长江轮运是最方便的交通方式。1905年前后,立兴洋行代理的法国东方轮船公司开辟了长江航线。洋行建筑是武汉近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其风格样式代表着近代建筑的主潮流。立兴洋行是其中一例典……[详细]
  卓刀泉北临东湖风景区,东倚伏虎山。相传东汉末年,蜀将关羽驻兵于武昌伏虎山,因缺水,羽以刀卓地,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正殿,供关羽塑像。卓刀泉寺以关公文化为主题。寺很小,传说关羽用刀在这挖了口井。卓刀泉寺距离虎泉很近,游玩后可以还去虎泉夜市吃饭,以小吃为主,若想吃点好的可以去虎泉创意坊。卓刀泉其西接桂子山,东倚伏虎山,处九岭十八凹之间,是武昌城东古驿道隘口。东汉末年(公元208年),蜀将关羽驻兵于武昌伏虎山,传因缺水,关羽以刀凿地,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宋代因泉建寺庙,名“御泉寺”,曾是香火鼎盛、游人如织的地方。清咸丰初,太平军与清军在此激战,使御泉寺建筑大部毁于战火。现存卓刀泉寺建筑,是在19……[详细]
  叶家田革命旧址位于黄陂区木兰乡富家寨村叶家田湾。叶家田湾(又称袁家湾)是红色革命根据地,位于黄陂区东北部山区的木兰乡境内,东接红安县,西望木兰山,山水相依,风景幽深。在土地革命初期,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李先念13岁时拜师学徒的木匠师傅袁学福,就出生在叶家田湾。他就是从该湾一个木匠屋里踏上救国救民的迢迢征程。……[详细]
  金竹岭遗址是1982年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的。金竹岭遗址位于邓家口镇搪江村西北约400米处,面积约5000平方米,文化层约1.5米。金竹岭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砂褐鼎足陶片、泥质灰陶篮纹罐陶片、泥灰绳纹黑陶片等,经鉴定均为新石器时代文物。1982年12月25日,金竹岭遗址被武汉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胜利亭位于武昌紫阳公园内东侧。19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定武昌首义的10月l0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第一个国庆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首义之区的武昌举行第一次国庆大典,会场设于辛亥首义烈士祠。为庆祝武昌首义成功和此次有意义的盛典,在此修建了胜利亭。亭内立一汉白玉石碑,上刻“民军起义国庆碑”。……[详细]
  圣约瑟女子中学旧址江汉区自治街242号市19中建于1923~1925年市文物保护单位这幢建筑由意大利当时最著名的建筑师沙西设计。三段构图,红砖清水墙,窗户上下墙面为粉白色,红白相间,十分夺目。主建筑为砖木结构,对称布局,地上4层(包括气屋1屋),地下一层。立面构图横五纵三划分,中部底层主入口有2柱门斗,上方是4柱空廊,柱为多立克式。属文艺复兴式建筑,幽雅而宏伟。屋顶为红瓦铺面。楼背为U形,两侧凸出部分为两栋对称的附楼,其四层部分为上收的梯形气屋,三四层以窄条的窗形与一二层大窗相对,使建筑更显活泼。教室宽大开阔,层高4米以上,玻璃门窗外还另安装了百叶窗板。过道宽敞,最宽处超过4米,地面为水磨工艺……[详细]
  汉口水塔江汉区中山大道539号建于1908~1909年市文物保护单位1906年,浙江商人宋炜臣邀集浙江、湖北、江西10名巨商在汉发起筹办水电公司,取“水火既济”之义,定名为“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1909年,汉口水塔建成,开始为城市提供自来水,供水人口约10万,当时处于中国领先地位,也曾是武汉人的骄傲。汉口水塔由英国工程师穆尔设计,塔高41.3米,占地556平方米,时为汉口最高建筑。水塔主体作八卦式,即建筑平面为正八边形,每边外缘长8.2米,内缘长7.75米,西南突出部分为楼梯间。塔有6层(楼梯间7层,超出了主体),一至五层为房室,六层承放水箱。塔身外壳,第一层为花岗岩块石垒砌,二层……[详细]
  宝铜顶,即清同治黄鹤楼楼顶,陈设在黄鹤楼正东92米、白云阁以西185米处。宝铜顶系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秋末,武昌府知府黄昌辅主持重建黄鹤楼时,为了和这座新修的名楼相匹配而下令铸造的。铜顶为青铜铸成,中空,顶高3.4米,底径1.8米,壁厚4厘米,重约2吨。整个顶分为三部分,上端为宝瓶攒尖顶,中部呈两个球体叠加形成的葫芦型,底部为莲花宝座型。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黄鹤楼遭火灾,仅遗留此铜顶。从那时起,这个铜顶便长期被遗弃在蛇山上。1958年“全民大办钢铁”时,古铜顶的顶尖被人敲掉,据说是想把它拿去回炉炼铁,后虽被有关部门追回,但铜顶已经损坏,难以接上。1981年,3名窃贼居然用钢锯将直……[详细]
  郢州城亦称郢城,位于武汉市武昌蛇山,南朝刘宋就三国孙权所建夏口城扩建而成,为其所置郢州州治。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孝武帝刘骏把荆、湘、江、豫4州中的8郡划出设置郢州,以削弱方镇势力,郢州州治即设在夏口城内。自刘宋以后,齐、梁、陈一直以此城为郢州州治。隋置鄂州,设江夏县,鄂州治和江夏县治都设在郢州城内。此后,鄂州、郢州的名称虽几经变更,但州治却一直在郢州城内。自刘宋以后,齐、梁、陈一直以此城为郢州州治。隋置鄂州,设江夏县,鄂州治和江夏县治都设在郢州城内。此后,鄂州、郢州的名称虽几经变更,但州治却一直在郢州城内。唐敬宗宝历(公元825—827年)年间,牛僧儒任武昌军节度使时,驻鄂州,改用砖筑……[详细]
  卢立群(1904-1976),字龙骧。湖北红安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北伐,追随董必武投身革命。20世纪三十年代主持修建武昌蛇山首义公园,并以蛇山为中心建设了一大奠定武昌中心城区格局的工程项目。旧居位于武昌蛇山首义公园抱冰堂后,始建于1896年,20世纪80年代末拆除,随着蛇山透绿工程建设,于2008年修复。为一栋中西合璧式一层平房,红瓦灰砖,四周有架空层,外层有石质围栏,周边环境清幽。……[详细]
  纱帽山遗址面积约4000平方米,文化层l~3米。遗址于1984年8月在文物调查中被湖北省博物馆发现,湖北省及武汉市文物考古部门在纱帽山遗址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纱帽山遗址经省、市文物考古部门鉴定为商周文化遗址。……[详细]
  武汉樊哙墓位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龙泉山,时代为汉建,明迁建。1983年,武汉樊哙墓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师部旧址位于黄陂区木兰乡雨霖村,时代为1926年。1998年,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师部旧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武汉神墩遗址位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豹獬街九龙村冯家湾,时代为新石器时代至西周。1988年,武汉神墩遗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