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学良青龙岭旧居住所占地约10亩左右,坐落在青龙岭 “龙”的尾部,为工字形平房,共12间,房屋正南面为一开阔的28亩树林,主房为欧式建筑,当地百姓称此建筑为五间楼。“九一八”事变后,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调入关中,于1935年10月驻扎在西安城南约17公里处的长安区王曲镇青龙岭附近。张学良将军为了办公休息的需要,亲自勘测了城隍庙东南约一公里的绝禄岭,修建一座欧式住所。各个房子相互连接,围成一个整体,呈“H”形结构。出入五间楼的圆门在北边。西边为五个单间,供警卫和工作人员居住;东边是一个套间,为主人的卧室;南边为会客厅;中间是一个矩形小院。墙体为砖土结构,过道窗户为正六边形,居室及房间窗户为立式矩……[详细] |
![]() | 井勿幕墓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上塔坡村西北150米,北10米到村中骨灰堂、西边20米到厂房,南30米到西部大道,东为耕地。据1988年普查资料:其墓墓面向东南,封土圆丘形,底径约6米,高2.5米。原墓碑、石供桌均毁于60年代。1981年10月重立硬山顶砖碑楼1座,内嵌青石碑,高2米,宽0.8米,碑身仅刻“井勿幕先生之墓”七字及“1981年10月立”年款。今普查,存在一硬山顶仿古砖碑楼,通高3.5米、长1.53米、厚0.72米。劵门高1.95米、宽0.82米、进深0.26米。碑上刻有:“井勿幕先生之墓,一九八一年十月重立”。碑楼前有一供桌,长方形青石质,长0.95米、宽0.55米、高0……[详细] |
![]() | 马王村城楼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马王街道西北。马王村城门楼始建于清代,属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地处沣河西岸丰镐遗址范围内,丰京、镐京是我国西周时期的京城所在地,史称“丰镐二京双子城”,丰镐遗址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马王是西安十三朝古都之首,是周礼、诗经的发源地,城楼上“遥望岐阳”石匾额文字印证了它的历史渊源。马王城楼南眺秦岭,东临沣水,北听渭涛,西望岐阳。丰京盛地,文明始源,是华夏文明的宝地。村名起源可追溯到东汉时期的郿坞岭。据1956年于张海坡出土、现存西安考古研究室唐《龙州刺史郭桓墓志铭》载:“景龙二年(公元665)十月四日捐馆,以其年十一月十四日合葬于沣邑乡马坞原。”唐代这里称马……[详细] |
![]() | 老凹庄关帝庙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为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宋《长安志》记载,豆角镇在县(西安)南四十五里,分东豆角,西豆角。宋景佑二年(1035)改豆角镇为子午镇,将东豆角并入,后西豆角被山洪冲没,村民北移,改建北豆角、南豆角。南豆角村现有南北城楼,南楼东侧原有一座古庙寺院,当时有数名尼姑、道人,院内有一口1米X1.5米铸铁晨钟,1956年被毁。南豆角村的门楼保存的还算完整,周围加装了上门楼的楼梯,现在是市级文保……[详细] |
![]() | 立元村堡城门楼始建于清嘉庆十五年,重修于光绪三十四年,分为东西两座城门,西门门额嵌有砖雕匾额“五福来朝”,并有“嘉庆岁次庚午年仲冬吉日造”等字样。……[详细] |
![]() | 朱子桥墓 朱子桥(1873~1941年),讳庆澜,字子桥,浙江绍兴人。墓在杜曲镇竹园村300米处,坐北面南,封土堆高约2米。墓前有碑石二通,一为朱子桥子女于1946年所立(已残),一为冯玉祥将军所立。1983年移西安碑林,其墓“文革-”期间被掘,有墓志一方,于右任篆额,叶恭绰撰文并书,是研究朱庆澜先生生平史迹的重要文物。……[详细] |
![]() | 张云山墓 张云山,字凤岗,长安县人。葬长安县太乙宫乡西新庄东南200米处。墓坐东面西,现封土堆周长30米,高3米。墓前原有民国4年(1915年)墓碑一座,杭县许宝荃撰并书,“文革-”中被毁。1983年9月重立“辛亥革命先烈张云山之墓碑”于墓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