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塘子清真寺位于寻甸县仁德镇塘子村委会塘子村。塘子清真寺始建于明朝中叶,清乾隆年间重建,有经馆书院、叫拜楼、朝真殿、厢房、厨房等50余间。1920年遭匪患被焚毁,后经乡老募捐筹款,并卖出寺产水田20亩重建,1927年建成。1937年大寺前门4间落成,中间为石拱大门,寺前叫拜楼5间,基地3层,结构精巧,气势宏伟,朝真殿外檐雕刻玲珑剔透,花鸟逼真生动,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014年,由县民宗局牵头,整合资金560万余元对清真寺进行原样维修。塘子清真寺于2003年8月被昆明市伊斯兰教协会评为五好清真寺;2005年至2006年评被昆明市宗教局、市伊斯兰教协会为模范清真寺;2009年12月分别被市宗教事务局……[详细] |
![]() | 仁和祥宅院位于五华区金碧公园内,建于民国时期,由两个“四合五天井”建筑对联组合构成,整个建筑雕刻简洁明快、做工细致,是昆明地区现存传统民居代表性之一。院内两个大天井各坊均为面阔三间的二层“走马转角楼”房。其中,北院南楼为顶部设露台的西式建筑。其檐枋垫板、窗棂隔扇、垂柱抱头梁及围栏等装饰木雕较为精美。东侧三道大门均为通天砖石柱拱形门,门楣装饰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题额“仁和祥”。该宅院建构规整,造型独特,中西结合,为昆明地区保存完好的近现代典型风格建筑之一,具有一定建筑艺术和历史价值,2002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圆通山石牌坊包含三座石坊,建于1934年至1937年之间,分别立于圆通山制高点大方亭东南西三面。三座石牌建制相同,均为青石质地,四柱三门,平顶,方柱,长方形额枋,须弥座夹杆石。通高6.5米,宽约9米,中间间距2.47米,边间间距1.68米,中间两柱须弥座上为圆雕狮象,边柱则有抱鼓石。整座建筑造型简洁,雕饰圆润精细。石牌坊分别旌表云南近代有“忠”、“义”、“节”操守的三位人物:一位是昭通人龙志桢、一位是弥勒人王炽、另一位是大姚人李玉堂。牌坊由其亲属出资建构,现枋柱有错乱现象,原因待考。圆通山石牌坊作为近现代典型风格建筑,2002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封川塔位于巍宝山乡建设村委会洗澡塘村封川山顶,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占地面积为127.69平方米,周围无建筑物,四周山峦起伏,绿树葱茏。塔为七级截角八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高33.75米,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塔平面呈方形截角,大四边和小四边交错构成规整的八方形,层层规整而上,大方简约中又透着些许玲珑。封川塔为截角八方形,形制特别,本县内为孤例,材料和建筑工艺特点等诸多方面保留了历史原状,保存完整。体现了古代匠人高超的建筑技艺水平。 2023年10月23日,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封川塔为第八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黄泥堡墓群位于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黄泥堡社区东北300米,地处黄(泥堡)罗(平)公路北侧。墓地呈椭圆形。南北长50米、东西宽27米、高5米,面积1350平方米。墓群为1982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根据地层剖面观察分析,初步判断为与横大路墓群相同的一处青铜时代的墓地,特点是数百座墓埋在同一个地点,自下而上依次为春秋、战国、西汉、东汉。层层叠压,相互打破,高出地表数米乃至10余米,形成一个巨大的土墩。这一墓葬习俗对研究青铜时代的曲靖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墓地现保存基本完好。2013年5月,曲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长坡村古驿道及重修古驿道碑位于官渡区大板桥长坡村村北。长坡村古驿道位于官渡区长坡村,原为古道,清乾隆年间改为驿道,是昆明经由大板桥镇到杨林镇继而通往内地的“通京大道”的其中一段。现存驿道长约200米,宽约2米,为西南至东北走向,路面由青石铺筑而成,路旁有《重修长坡到杨林站大路小引功德碑》,记载了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修理道路的情况。民国二年(1913年)云南邮驿全部撤消,驿道相断废弃。长坡村古驿道及重修古驿道碑是古代交通驿传的历史见证。2011年1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长坡村古驿道及重修古驿道碑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殷承瓛故居位于陆良县马街镇良迪村中。建筑坐西向东,现存正厅、西厢房,占地面积115平方米。正厅、西厢房均为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一楼一底。正厅2开间,通面阔8.7米、进深8.8米。西厢房2开间,通面阔7.7米、进深5米。二楼檐下均置回廊。故居建于清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分给当地群众居住,后东厢房被拆毁。2016年,当地政府将故居内居住的群众迁出,筹资维修,并在故居内布置陈列殷承瓛生平事迹展览,供游人参观。2019年8月,陆良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7月,曲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下王家庄滑坡井位于曲靖市马龙区王家庄街道王家庄社区下王家庄村民小组王春富家房檐下。井口呈圆形。直径0.67米、井深8米。井栏为整块玄武岩青石雕凿而成,厚0.1米,沿口距地面高0.28米。井栏沿口上分布有35道深浅不一的井绳磨痕凹槽,最深磨痕达4厘米。井内壁为黄色黏性土壤,无石块镶嵌。井整体结构稳定。保存现状较好。井始凿于清代,井水清澈甘甜,出水量大,井栏磨痕清晰,井体未施任何建筑材料,充分体现了古代的掘井工艺,为研究清代曲靖打井技术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2012年7月,马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钟灵山塔林。位于寻甸县塘子街道钟灵社区东北钟灵山,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塔林分布面积为1560平方米。现存有39座塔林,有三重堂的钟灵禅寺遗址一处,清康熙三十七年、四十四年(1705年)和光绪十五年(1889年)的石碑各1通。从塔铭上能见到的各墓塔建造时间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等几个朝代,塔林为清代建筑。塔林均为“堵波式”墓塔,是钟灵禅寺历代僧尼的圆寂之地。墓塔全用石料建造,形式统一、规整,均由墓室、基座、塔身、塔顶四部分组成;墓室用石料砌成长方形,穴顶砌成拱形,除单列墓穴以外,成排墓塔的墓室均连在一起;在塔基前留有墓口,墓口与地面相平,从墓口有台阶进入墓室;墓室封顶砌平以……[详细] |
![]() | 鸡飞镇珠山村大水井自然村为抗日将领鲁道源将军的故乡,鲁道源故居即坐落于此,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淀,该自然村形成了像鲁道源将军那样保卫国家、爱护家园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国家”二字有着一种独特的见解—家国互存,邻里共帮,和睦友爱,并代代传承。几间陈旧的瓦屋在寨子中间,一条弯曲的乡间小道、农村房屋保留了抗战时期艰苦朴素的建筑风格,生态植被保护完好,村民民风淳朴。2005年11月被昌宁县人民政府评为“昌宁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被保山市人民政府评为“保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含冯友兰旧居)位于盘龙区龙泉办事处宝云社区龙头村宝台山宝云小学旁。冯友兰故居位于昆明市龙泉街道办事处宝云村。因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科员也曾在此工作,这里还被称作“中央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在故居宽敞的院子里,弥陀寺、东岳宫、东厢房、西厢房等古建筑,都被盘龙区文物管理所用“龙-”、“龙五号”、“龙六号”、“龙七号”等红字做了标记。冯友兰曾居住过的是“龙七号”。2011年1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含冯友兰旧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白塔内古城位于陆良县板桥镇白塔村委会内古城村南50米处。古城又称小堡废城,分内城、外城。外城已毁,现仅存内城,内城也称“小紫禁城”,长方形,残存城墙4段。据清乾隆《陆凉州志·古迹》记载:“小堡废城,治东北四十里,乃帖木儿所居,四面水绕,河阔堑渊难渡。昔沐英擒帖木儿即此城也,故垒犹存。”据悉,当地农民在古城址内耕作时曾出土过基石、瓦片等建筑构件,未曾收集。白塔内古城是元代城址,对研究元代陆良历史沿革、城池建设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2013年5月,曲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倪蜕墓位于昆明市西山区马街道办事处马街中村宝珠山麓,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后墙脚下,座西朝东,墓为圆形,下部由青砖砌圆,上部封土。前立墓碑一块,楷书“倪蜕翁先生墓堂”。倪蜕,原名羽,字振九,浙江松江人,晚年名蜕,自号蜕翁,其居官清廉,为清初云南著名文人,著有《滇小记》、《云南事略》、《蜕翁文集》等作品。墓穴多次被盗,损坏严重,2005年三月由区文物管理所对墓进行了维修。1986年11月,被西山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观音寺位于小街镇大桥村委会董官营大村,坐北向南,土木结构。建筑物顺应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正殿三间,单檐悬山式,通面阔11.32米,通进深9.1米。东西两厢楼两层各三间,重檐式,面阔10.46米,进深5.96米。前殿两层三间,尺寸同正殿,明间一层为进出通道。寺始建年代不详,正殿嵌清乾隆癸丑年(1743)刻的石匾两方。正殿、前殿两两侧皆设配殿。观音寺是研究嵩明宗教建筑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2011年1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董官营观音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彝文安姓籍贯留源碑位于寻甸县联合乡三届村。在茶花树、青松、刺柏掩映的山林中,一块“彝文安姓籍贯留源碑”矗立在灌木丛间,灌木丛散发出浆果的香甜气息。2011年,该碑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碑文记载了该系彝族的起源与流向——当地彝族原为“百濮”之首族,有安姓、张姓、杨姓、李姓等9姓支系,祖先原住滇池东北的官渡、怕南(黑龙潭)、木果得(跑马山),分为47族,后徙居倘甸、东川、禄劝等地。2011年1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彝文安姓籍贯留源碑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税务告示碑位于盘龙江敷润桥至米厂心桥中段,盘龙江旁,立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青石质地,通高0.98米,宽0.43米。该碑是当年云南府昆明县正堂关于整顿生猪屠宰行业税厘行规的告示。文中规定生猪屠宰要报公“验明盖用图记,按名取结注册并录名发给牌示各肉案备查”,所有屠宰户均要“遵公会立定条规办理,不得隐瞒税课功德,倘有私宰乱行规,定予查究不贷。”碑文对研究昆明的税务史有重要的价值。2002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小板桥万寿楼(含小板桥街场碑)位于官渡区小板桥街道办事处小板桥社区。在昆明小板桥,有一座万寿楼,南邻古刹向旭庵,西有宝象河和滇池。清道光年间,时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登上万寿楼后,写下了一生中最长的一首诗《天不见》。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被林则徐称为“天不见”的地方,却既无历史记载,又无初建时的碑文可查。昆明万寿楼位于小板桥街场东侧最高处,远远便能看到两层砖木结构的古建筑,虽然历经几百年风雨,却气势依旧。2011年1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小板桥万寿楼(含小板桥街场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崇仁街马氏宅院位于崇仁街3号,建于1948年,原为“原信昌”商号老板马泽如私宅。宅院总占地近两亩,有东西两幢建筑,建筑面积1248平方米。两幢建筑大同小异,均坐北朝南,砖混结构三层建筑。建筑外墙为水洗石、豆沙石,色灰白淡雅,上有棕色线条装饰,使建筑外部色彩丰富而美观。二楼的长条形阳台和三楼的半圆形阳台一上一下相互错落,使建筑立面独特且富于变化。整个建筑由几何图形元素设计而成,富有韵律变化。内部装饰华丽精细,目前为省工商联管理使用,局部有所改动。2016年公布为区级文物。……[详细] |
![]() | 路南州文庙位于石林彝族自治县鹿阜镇东门社区阿诗玛北路161号。石林文庙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此后明清两朝,有多任路南州知州扩建文庙。清咸丰七年(1857年),大部分建筑毁于兵灾,仅存文昌宫。光绪十六年(1890年)知州陈先溶主持在原址重建文庙。文庙后来几经损毁,又得以全面修复。如今的文庙古建筑群气势宏伟,雕梁画栋,金色琉璃瓦上覆其间,古意盎然。2011年1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路南州文庙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顾品珍墓(位于昆明市北郊龙泉山黑龙潭公园内)顾品珍(1883-1922),字筱斋,昆明人,出生医生世家,清末附生。是1911年昆明“重九起义”和1915年云南“护国首义”的主要将领,曾担任过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教官、校长等职,是朱德的老师。1921年北伐战争期间,顾品珍率部进入昆明,被推为滇军总司令,随后兼任云南省省长,成为云南近代史上主持滇政的第一位昆明籍人士。1922年,顾品珍在路南遭土匪包围袭击,突围不成,举枪自尽(一说是遭土匪杀害),享年39岁。……[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