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周培源旧居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办事处原山邑村112号(即原龙门村),该建筑原系30年代,民国云南省政府在村里建的一幢公寓,曾作过公路医院。公寓建筑别致,主屋砖、石、木结构,是一幢两层三开间楼房,楼房通面宽12.4米,进深8.7米。屋正层邻檐四棵青石砌成的石柱,沿层面修成大雨台,下面是走廊。1938年4月—1942年12月,当时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的周培源与家人在此居住。周培源,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在理论物理和流体力学上有着卓越的研究成就,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为全国的科教事业作出过极为重要的贡献。培养出了世界一流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我……[详细]
  地索吊索桥位于地索村民委员会东北侧150米处的渔泡江上游,建于元代,原为铁索吊桥,1959年祥云县普淜水库倒塌,地索铁索桥被冲毁,1970年复修为钢索桥。桥总长30.9米,桥宽1.55米,高5.38米,铁索桥东、西两端横跨于渔泡江大河上,桥两端有青砂石支砌的桥墩,桥墩高3米、厚2米,桥墩东、北两侧均有5根钢绳拉固与桥身连为一体,并有钢筋护栏。桥西端用青砂石支砌成券洞门,门高2.2米,券洞门头上有模糊的五角星,券洞门两边写着“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桥东端券洞口上写有“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洞门侧写有“团结起来,争取更大胜利”等文革宣传……[详细]
  潇湘平坡墓群位于曲靖市麒麟区潇湘街道平坡社区平坡村民小组西南村子边缘。墓地地处潇湘河上游,地形以山地为主。1978年在墓地发现青铜器。1982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残存的土堆上发现大量残破陶片、五铢钱等。2001年11~12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曲靖市麒麟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10平方米。发掘清理竖穴土坑墓204座(其中6座为近代墓、198座为青铜时代墓)、灰坑6个、火葬墓5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从土墩上部至底部皆有分布,且分布密集。大部分墓葬相互间均有叠压或打破关系,墓口多已被扰动,底部墓葬打破生土,未见封土堆墓葬。198座青铜时代墓葬中,具有腰坑的墓葬……[详细]
  昆明自来水泵房旧址位于翠湖公园九龙池。1915年,黄毓成、罗佩金、王灿等一批开明绅士筹建昆明自来水公司,1916年9月破土动工,由法商海防机械建设公司工程师戴阿尔负责,承建整个水厂工程。泵房建成于1917年,占地面积31.5平方米,装置有44匹马力电动机2台,6匹马力电动机1台,离心吸水机双盘及单盘各1台。每小时抽水量150立方米。泵房抽九龙池水送至五华山滤水池。精滤三次,蓄于清水池,再分压至东西南北4路总水管,供应城市用水。自来水厂1918年5月2日正式送水。日供水量1034立方米,用户大多为机关、学校、公共场所和绅商大户人家。至1956年,昆明市自来水公司先后创建五个自来水厂,九龙池泵房因……[详细]
  马游义学馆位于姚安县官屯乡马游村民委员会义学村中段,据《道光姚州志》载,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为知府藏珊、知州王允洪、胡骧创建。同治九年(1870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经乡人王耀宗、骆朝相、张兴倡义捐资两次重建,由原来的茅草房变为瓦房。整座义学馆依山势坐西朝东,占地面积318.6平方米,由大门、正堂、两厢、两耳组成,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正殿面阔3间,进深3间,两厢面阔均3间,进深均3间,南、北耳房面阔均2间,进深均1间。大门分上下两层,上层有明显的翘角,整个建筑结构是典型四合院风格。马游坪办学迄今已有274年,培养了千计的莘莘学子,2000年姚安“11.5”地震,义……[详细]
  欧阳氏宅院位于五华区文明街11号,系原滇军旅长欧阳永昌于1928年建盖的私宅。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坡面悬山顶,“三坊一照壁”形式。正房五间,边间在两间耳房之侧,即所谓“明三暗五”。二楼的正房、厢房前均有宽敞的走廊相通,照壁下天井中设花台水池,有井一眼。该建筑的特色在于用材讲究、装饰十分精美。檐坊、雀替、垂柱以及门窗等皆精雕吉祥图案、贴金,体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同时房屋的部分细节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柱础、水池池壁等石作浮雕采用西式手法,楼地板铺法国彩色地砖,格扇门镶嵌的法国彩绘压花玻璃等,体现了西方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欧阳永昌(1887~1942)字职斋,临安(今建水)欧旗营村人。曾任滇军第二……[详细]
  云南大学化学、生物、物理楼建于1954年代,由云南大学土木系姚瞻教授主持设计。物理楼坐南向北,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948平方米,为三层砖混结构苏式建筑,正面台阶上立有高约30米的六根圆形立柱,柱头雕塑简洁。与后楼连接处,建有双圆柱式跨廊,整幢大楼雄伟庄严。生物楼和化学楼分为东西两楼,两楼之间为物理馆,中间有廊道连接,东楼坐西向东,西楼坐东向西,两楼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410平方米,均为三层砖石结构苏式建筑,东、西楼正面台阶上均立有六根圆形立柱,雄伟壮观。三楼珠联壁合,呈“工”字造型,整个建筑物高大、体量宏伟,端庄典雅。钟楼建于1955年,兼作水塔,共七层,高2……[详细]
  老厂沟钴矿洞遗址位于会泽县上村乡大户村委会驻地东北约800米处的老厂沟两侧。遗址由南向北分布于老厂沟东西两侧,面积多达13万平方米。遗址内现存钴矿洞约100余个,矿洞洞口直径为0.60~1.20米之间,深度在5.0~14米之间,洞呈垂直状。多数钴矿洞现被植被掩埋,保存状况一般。历史上钴矿是制瓷业重要的青花原料。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通志》载:清代早期,宣威州曾建有江西会馆,专门负责采办钴矿原料运至江西景德镇专供制瓷青花原料。由于曲靖的钴矿原料中含有铁元素,故烧制出来的青花瓷器青花色调呈青蓝中带褐黑色,这与部分现存云南文物部门的青花瓷器可得到相互印证。据此判断,老厂沟钴矿洞遗址当为清乾隆至嘉庆时期开采……[详细]
  响水河电站位于富源县黄泥河镇新寨村东2000米处的块泽河支流响水河北岸峡谷地带。水电站坐北向南,由机房、办公楼、发电机组组成,占地面积740平方米。机房,单檐悬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正门上方用混凝土镶嵌右起左行横书“响水河电站”5字。发电机组为水轮式发电机组,1972年从昆明石龙坝电厂引进。机组本身为1910年石龙坝电厂从德国西门子公司购置的2台240千瓦机组之一。机组年发电量20万度。水电站始建于1972年。1974年竣工投入使用时为二级站,装机容量240千瓦。1979年扩建二级机房。1987年扩建一级机房,现年发电量为5000千瓦。水电站使用的1910年德国西门子水轮式发电机组,历经百余年,……[详细]
  五云寺位于潞西芒市红旗街北段西侧,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大门前有五棵大青树,树上长年栖息着许多白鹭,远看宛若五朵白云,故称“五云寺”。傣语称“奘罕”,即“金子寺”。寺内现存以汉傣两种文字阴刻的木匾一块,长177厘米,宽49厘米,厚3.35厘米,汉文居中,直书着“大清康熙四年(1665年)芒市长官司放廷定(即放廷弼)创建勐焕(芒市)奘罕”。傣文略小,分刻于汉字两侧,题记大意为:“五云寺是芒市土司放廷定于康熙四年所建的第一座佛寺,原名叫奘罕。它是从姐别赛(今法帕乡新寨)迁至姐木(芒市附近),原址城东(今芒市镇东里州防疫站一带),主持长老是左密灭,清迈(泰国北部名城)人。嘉庆七年(1802)年土司(……[详细]
  磊楼,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海口镇白鱼口村滇池岸边的云南省工人疗养院内。该楼由原民国时期的昆明市市长庾恩锡建于1935年,空谷园内的主体建筑,用方圆大小不等的天然岩石叠砌堆成,磊石成楼,故名磊楼。磊楼为典型的仿法式建筑,整个建筑中间高,两边低,呈品字形,三层石结构。通面宽24米,进深为15米,占地面积360平方米。磊楼楼体面对滇池,周围有亭﹑榭﹑池﹑泉等相陪衬,错落有致。楼前湖岸微风扶柳、海鸟翻飞。楼后小山古木苍茫,层林叠翠。其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均为昆明市保存较为完好的近代优秀建筑。1951年,庾恩锡将磊楼无偿交给云南省总工会,创办西南第三工人疗养院,是云南省工人疗养院的前身,疗养院曾经接待过……[详细]
  居仁巷傅氏宅院位于五华区居仁巷,坐北朝南,1927年由火腿商人傅泰之所建,建筑引入了西方建筑元素,整个宅院内门窗雕刻精美,彩绘华丽,是一所不可多得的玲珑宅院。该宅院平面为传统的“三坊一照壁”,主体为土木结构。正房三间,进深两间,三层,重檐硬山顶,隔扇门,前檐设廊。檐下花枋、抱头梁、垂柱均有沥粉贴金的精美木雕。耳房三间,设檐廊,压花玻璃木槛窗。平顶露台上建有单檐四角攒尖顶亭阁。照壁瓦顶之上置宝瓶栏杆,内侧置古典欧式风格石券门厅。在昆明地区近现代传统民居中,傅氏宅院是比较独特的一座。在占地仅170平方米面积上,建造者将古典与现代,传统与西式、住房与亭阁融为一体,富有想象力和营造技巧。2006年因旧……[详细]
  位于富源县墨红镇三台村委会糯岗村车心口山顶部。车心口地势险要,绵延起伏,南接冷嘴子山、深冲、朝阳箐,北连起垴坪子山、尖山、朝阳箐山。面积约3000平方米。山上植被繁茂,山顶丫口有元代铺设的古驿道从中穿过,属易守难攻之地。1935年4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入滇由这条古驿道进入车心口山,与前来阻击的国民党李嵩独立团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经过6小时的激战,红军全歼敌军,取得胜利,为顺利通过云南,北渡金沙江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战斗遗址面积较大,整座山都留下红军战斗的足迹。2000年以来,由于当地政府封山育林,故当年红军战斗痕迹已被茂密的植被所覆盖。遗址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2011年6……[详细]
  大板桥龙泉寺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街道办事处,距昆明城约20千米。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至二十二年(1379—1389年)间。因寺前龙潭得名。龙泉寺历经多次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群众集资逐次修葺一新。《大板桥地名碑》指出,大板桥系宝象河上有五孔石板桥得名。《大板桥村志》指出,作为区域行政中心,有板桥驿、板桥里、板桥堡、板桥乡、阿拉公社、板桥公社、大板桥镇、大板桥街道办事处之谓。附:龙泉寺龙潭归属宝象河右岸支流槽河水系。槽河发源于一撮云山北麓大龙潭村,向北转南过野鸭湖(天生坝水库),于小康朗入落水洞,自黄龙潭复出,再纳青龙潭水,向南纳龙泉寺众龙潭之水后称槽……[详细]
  沾益州土司遗址位于宣威市宛水街道办事处新文居委会河东营社区东面100米处的营盘山山顶。营址为椭圆形,东西宽195米、南北长310米,占地4万平方米,视野开阔,居高临下,便于集散。据地方文献记载:元代初期安氏先祖安举宗立功受封后,宣威、富源、沾益等广阔范围逐渐成为安氏土司的统治范围。为维护对当地的统治,安氏土司共设立了四十八营火,此处便是总营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威县志稿》记载,营址建于明万历末期,有“土州营寨,坐石龙山,险阻四塞,界滇黔之交, 所部四十八营火”的记载。营址对研究元明时期沾益州土司活动情况及其军事状况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2013年4月,宣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20……[详细]
  位于曲靖市麒麟区三宝街道三宝居委会。城址分内城和外城。内城略呈圆形,位置高于外城,当地人俗称仓台;外城现存夯土墙长约900余米、高1.5米。内、外城均设宽约10米的护城壕沟。文物工作者在内城中发现有绳纹瓦片和宋代火葬墓葬具——火葬罐。在古城的周围还有与之同一时代的绳纹瓦片,在东部约770米处的银子山遗址,也同样发现绳纹瓦片和火葬罐。据清咸丰《南宁县志》记载:(南)城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大批南征军留住屯田后又重新修筑,城池规模宏大,总占地约2平方千米,因此城在明代地处曲靖府城驻地南端,故又称“南城”。经初步判断,城址可能始建于汉代,堆积文化层发现的绳纹瓦片为东汉中晚期的遗物。2013年5月……[详细]
  位于曲靖市马龙区旧县街道高堡社区下南屯村民小组西北40米处。桥东西横跨于下南屯河上。图片桥为青石拱券纵联砌筑,单孔。全长17.8米、宽5.58米,两侧护栏高0.5米、宽0.3米、长10米。桥墩迎水面和泄水面均呈外“八”字形,各向外延伸4米,利于桥身整体稳固,方便收水和泄水。桥拱正中临河面悬1柄铁质避邪宝剑,桥拱北面外侧中心处刻有太极图案。桥东端4米处石灰岩岩石上原立有建桥碑记1通,20世纪70年代“文革-”期间被推至河中。部分护栏也受损毁。下南屯石拱桥始建于清代,现桥整体结构稳定,对研究清代当地交通发展状况及桥梁建造技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2年7月,马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详细]
  妙高寺继喜亭记碑位于黑林铺三华山妙高寺龙王庙旁,立于明天顺四年(1460),坐西朝东,沙石质地。碑体高1.6米、宽0.76米、厚0.19米,拱券碑头高0.55米、宽0.93米,共刻523个字。记载了天顺元年至天顺三年间(1457~1459),滇中干旱,云南官吏多次到妙高寺拜神求雨,终获降雨之事。久旱逢甘霖,人称“喜雨”。人们在欢庆之时,捐资建了继喜亭,并立碑为记。《继喜亭记碑》由当时承先布政使司右布政使严贞撰文,中宪大夫提刑案察使副使杜明书丹,奉政大夫提刑案察使司佥事铜梁曹辅篆额。书刻俱佳,保存完好。近代科学普及,如今人们不再“拜神求雨”,但该碑记载了一段历史,其书法和镌刻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详细]
  嵌雪楼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北端,双石桥畔净莲寺内,又名皈依堂。1988年11月,丽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嵌雪楼始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清咸丰、同治年间毁于兵燹。光绪二年,双石桥重建。净莲寺建于狮子山北麓山坡,前后两院相连,占地面积839平方米,寺院建筑依山傍石,游人需随坡而上.堂内原有道教和佛教显宗题材的壁画10幅,今已不存,新塑观音佛像,供信徒烧香求拜。《光绪丽江府志稿》载:“楼下玉水潆洄,青町绣错。开窗远眺则雪山屏列,宛然玉笋斑立,盛夏登临,凉风逼人,清澈肺腑。”据传,嵌雪楼系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所建。可以说丽江嵌雪楼不仅是旅客游览的风景名胜点,而且是丽江文化的……[详细]
  何氏宅院位于大富春街,建于1919年,坐北向南,占地450平方米。三坊一照壁式样,两层三间六耳,单檐硬山顶,有回廊相通。大门设于东南,其枋额、垂花柱、隔扇门及隔扇门窗等木构件雕刻精美。宅院为原滇军将领何世雄修建的私人住宅,1945年被旅缅侨商舒子烈收购,后几易其主。何世雄,字子侯,云南云龙人,云南讲武堂毕业,护国战争中任护国第二军第一梯团第四支队第一营营长。1919年任近卫军十四团团长,1924年任近卫军第三旅旅长,在广西全军覆没。1927年重任第四混成旅少将旅长,余不详。何氏宅院是昆明老城内保存完好的典型传统民居之一,2002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