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图片旧名车洪江桥,又称小江桥。位于曲靖市沾益区德泽乡德泽村委会乡政府驻地南200米处。桥东西横跨于由南向北流淌的牛栏江上。图片桥为青石拱券纵联砌筑,共7孔。全长95.1米、桥面宽6.9米、每孔跨径均为10.4米。桥墩上游迎水面和下游泄水面砌成三角形,减少水流阻力,以利泄水。桥面铺筑平整,可行车马。桥面两侧有0.5米高的石护栏,条石直联支砌。第4孔桥面两侧护栏内侧面上左右各刻浮雕水牛图案1幅。一为站立饮水状,一为卧睡状。图案尺寸长、宽约为0.2米左右,形态逼真而自然。桥西端南侧立有建桥碑记1通。青石质,长方形,内容主要记述建桥原因及始末等情况。据清光绪《沾益州志》记载:“车洪江桥,州西北一百二十……[详细]
  杨氏公馆建于1932年,系原滇军将领杨如轩所建宅院,宅院占地1155平方米。系法国建筑师设计建造。主体建筑为法式别墅风格的砖木结构两层楼建筑,占地面积170余平方米,平面布局为“凸”字形,讲究对称。左右正立面为五面体,窗框高大,几乎占墙体四分之三的面积。三角屋顶高而陡俏,铺红色平瓦。中部二楼设外走廊,法式廊柱、顶部设露台,-以罗马瓶柱围栏。装饰简洁,线条凹凸有致,细节处理制作工艺精细考究,建筑外形丰富而独特,形体厚重。杨如轩(1895~1979),字夷斋,云南宾川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参加过辛亥昆明重九起义、护国战争等。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时,杨如轩任国军第九军二十七师师长驻防江西临川……[详细]
  三宝五联墓群俗称五联烟堆子。位于曲靖市麒麟区三宝街道五联社区三百户营居民小组五联小学内。现存土堆约呈圆形。南北长39.2米、东西宽27米、高出地表10米,面积约1100平方米。1982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墓葬顶部开挖长2米、宽1米、深1米的探沟时发现大量陶罐碎片。碎片为夹砂灰陶,火候较低,陶片上有简单的刻画纹饰。在墓群底部外侧边缘采集到陶鼎足部、陶罐口沿等碎片。1987年9月,当地村民在墓地顶部修建水池时,在东侧距地表深1.2米处挖掘出部分青铜器,后经云南省博物馆鉴定,初步判断为类似于八塔台性质的墓群。三宝五联墓群是曲靖市麒麟区盆地内发现的春秋至两汉时期的重要墓地,对研究曲靖以及周边地区……[详细]
  位于陆良县活水乡沙锅村。旧址坐西向东,分别由正厅,南、北厢房组成“走马串角楼”三合院建筑,占地面积306.6平方米。正厅,重檐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2米、进深6米,二楼楼板、墙壁均为木板构成,楼道有木制扶栏。建筑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间,为沙锅村保长张照宇所建。龙海山区是云南省较早建立的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而开展革命武装斗争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沙锅村是当时龙海山区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1948年7月在此建立中国共产党陆良中心县委,领导着以龙海山区为中心,包括陆良、曲靖、沾益、富源、罗平、师宗、马龙7县的游击革命战争。后来又在此相继成立了龙海山区行政委员会、陆良县游击大队、陆良县临时人民政府……[详细]
  位于宣威市落水镇灰洞村。宗祠坐北向南,由倒座、水池、厢房、正房等组成四合院建筑,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宗祠建于一座石灰石小山南面断崖处,依山石地势而建。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一楼一底,小青瓦屋面。正房建于高于院落所在平面约3.2米的1整块岩石之上,重檐建筑。由设于西厢房左次间的台阶踏道与院落相通。3开间,通面阔10.6米,明间通面阔3.8米,左右次间通面阔3.4米、进深6.3米。东、西厢房对称布局,厢房、倒座为单檐建筑,通面阔、进深均与正房相同。倒座底楼明间作为进入院落的通道,南面檐墙上开设祠堂大门。大门用五面平石灰石砌筑为拱形门洞,宽1.5米,门洞上方书有“侯氏宗祠”4字,为祠堂建造者侯正……[详细]
  东岳宫,也称东岳庙。位于陆良县公安局中枢派出所院内。现仅存大殿。大殿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73.25平方米。大殿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建筑。5开间,通面阔14.8米、进深9.8米、檐高5.1米。明间通面阔5.2米,左右次间通面阔各3.1米。东西两端山墙沿檐柱砌筑,两端原廊道现已改为稍间,2稍间通面阔各1.7米。四檐内外均置斗拱,明间平身科4攒,左右次间各2攒,稍间1攒。大殿内檐设置斗拱,后檐外檐装有斗拱板,顶棚装有彩绘天花板。大殿屋面施青灰色瓦当,明间正脊顶部置金黄色琉璃双龙抢宝造像,四脊施金黄色琉璃瓦当。翘角上置吻兽。据东岳庙碑记载,东岳庙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重建于清康熙三十年(……[详细]
  新桥位于曲靖市沾益区龙华街道太平社区新桥村中。桥南北横跨原西河河道上。图片桥为青石拱券砌筑,纵联砌置,共3孔。桥全长23米,桥面宽6.5米,桥面以石灰石板铺筑,平直。桥两侧置拦马石,长0.8~1米、高0.4米、厚0.2米不等。桥面距水面高3.5米。桥孔跨径相同,均为6米。据清光绪《沾益州志》卷二“城池附津梁”记载:“新桥,城南十里”。又据《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记载:“初八日……又一里抵新桥,殷雷轰然,大雨忽至。”“十二日,主人情笃,候饭而行,已上午矣,十里仍抵新桥,道由歧朔流西南行。”可知徐霞客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九月先后两次入交水城(今沾益城)均途经新桥,此时新桥已经存在。由此可……[详细]
  文笔塔又名白塔,位于大理州巍山县城南文笔村,相传建于武侯时,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重建,塔坐南向北,与文庙相对,为九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塔高29米,塔身为正方形,边长5.1米,第一级至第四级逐渐外扩,第五至九级逐渐收分,使得外观秀丽挺拔。塔门开于北面,门额有 “岳峙渊渟”大理石匾,塔门两侧有灰塑楹联一对,塔身四面设龛及通风瞭望孔,龛内各置佛像一尊,塔顶安铸铜葫芦宝顶,通高1.82米,葫芦四角有凸起的兽面,口中衔链直通塔顶的四个角,两个兽面之间各有2个八卦卦爻。文笔塔内为空腔,内腔与外部的弧度协调一致,原先有旋转木楼梯登顶。    ……[详细]
  宣威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位于宣威市城北11公里的来宾镇大坡村,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周围分布有来宾煤矿,来宾镇党委、政府机关,继红、长征、虎头等十余所中小学校,326国道从陵园门前经过。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同志的率领下,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3月22日,红二、六军团挺进宣威来宾铺一带,次日晨与前堵后追的敌军激战,共毙俘敌军近千人,缴获0400余支,粉碎了国民党妄图围歼红二、六军团于乌蒙山区的阴谋。战斗中,红二军团四师十二团团长钟子廷、十一团政委黄文榜,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三团政委段兴寿,十六师组织科长唐辉等300余位红军指战员……[详细]
  澡塘坡战斗遗址位于曲靖市麒麟区三宝街道五联社区周家厂村西南800米老虎山上。遗址由战壕、纪念碑、烈士墓组成,分布面积约3000平方米。战壕,位于老虎山东南临近温泉公路一侧。纪念碑,坐南向北,为砖混实心长方形塔座纪念碑,碑座为3级,塔身成梯形,总高12米,塔尖置1枚红色五角星。烈士墓,位于纪念碑南部,共22冢。1949年9月11日,为了消灭长期盘踞在曲靖与陆良之间的国民党地方反动武装及其恶霸海中鳌,阻击在沾益玉林山的国民党滇军石补天率领的26军193师的增援。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一支队16团在澡塘坡同石补天顽敌激战近7小时。纵队一支队16团胜利完成阻击任务。澡塘坡战斗,我军壮烈牺牲20多名……[详细]
  陈翼叔墓位于巍山县庙街镇盟石村东的蒙舍山中,此处有一块天然巨石,此石东西长约10米,南北宽约8米,高约3米,石上凿出一石棺,上覆一整石盖板,墓立有两块碑,前有一天然石桌,墓两侧各立墓幢。墓主陈佐才,字冀叔,别号睡隐子,俗称陈仙人,蒙化府(今巍山县)人,他少时习文,后投在黔国公沐天波下受武职。明末,永历皇帝入滇,他曾跟随到缅甸,永历皇帝死后,回乡隐居于蒙舍山麓的是何庵中。他外出戴斗笠,身骑毛驴,喝雨水,并发奋读书,咏物写景,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清朝不满的思想情绪。著有《宁瘦居集》、《天叫集》、《是何庵集》、《石棺集》等诗集6卷,终年70余岁。石棺四壁有文人墨客镌刻的诗章10余首。陈翼叔墓属“奇人……[详细]
  翠湖南路65号宅院建于1940年,为时任云南省财政厅厅长陆崇仁私宅。由陆根营造厂施工建造。宅院由一幢西式二层楼房建筑和一排平房组成,庭院宽阔。楼房坐北向南,占地面积745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主体建筑占地577.6平方米,砖木结构,平瓦坡顶,平面布局为不规则长方形,四面围合,中设天井。南部西侧凸出半圆形客厅,上为露台。楼内布局大气而不失精巧,房间众多,开窗宽大,功能完善,装修考究。宅院西侧即为翠湖,环境优美。该建筑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外观吸取了类似“欧陆风格”的一些元素处理手法,但加以简化或局部适用,配以大面积墙及玻璃或简单线脚构架,在色彩上以大面积线色为主,装饰味相对简化,追求一种……[详细]
  小田坝营盘遗址位于会泽县火红乡罗布邑村委会小田坝村东南约1000米处的营盘山顶上。遗址坐东向西偏南25°,总面积9252.6平方米。营盘遗址由西向东依山势分别建有练兵场、哨楼、围墙、垛口、营房、南北哨楼、指挥中心、储物坑及营兵头目住房等。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射击孔,用当地石 灰岩石块垒砌而成,射击孔距地面0.5米,呈正方形,内孔大外孔小。遗址始建年代无考,据遗址内采集到的3枚“同治通宝”圆形方孔钱币推断,遗址年代大约在明代至清代时期。遗址所处区域为乌蒙山腹地火红梁子与长江上游支流牛栏江交汇相切的峡谷地带,喀斯特地貌典型。由于东面约200米处牛栏江江水切割,遗址东南山体形成绝壁。据调查,牛栏江东岸6……[详细]
  宏山人民公社旧址位于昆明市宜良县耿家营乡民族中学内。宜陆路游击大队纪念馆是在宏山人民公社旧址的基础上打造出来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宏山公社旧址位于耿家营乡耿家营民族中学北侧,为一正厅三厢房两进式纵向布局院落,在昆明市现有文物保护建筑中尚未发现同类型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该建筑由照壁及中间厢房分隔为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南、北两个四合院。2009年县文化部门争取市级财政补助资金10万元,对该建筑进行了抢险加固,组织专家学者对该建筑进行价值论证。2011年1月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至2016年在省、市党史研究部门的支持下由乡支付投资80万元、县党史研究室投……[详细]
  越州古城遗址位于曲靖市麒麟区西南约25千米处越州镇镇政府所在地。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978米、南北宽约550米,总面积约0.54平方千米。历史上的越州城选址和布局较为讲究。城址西邻南盘江,北门河从古城北部转西向流汇入南盘江,成为一道天然屏障,凸显出古城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之势,成为扼守在丘陵与坝子之间的一座军事重镇。城内布局以十字街为中心,建有钟鼓楼,直通四门,南北相望,东西相同。北门为永安门,南门为阜财门,东门为镇夷门,西门为积金门。据清同治《古越州志》载:“(越州)汉隶夜郎,蜀汉隶兴古郡,晋隶同乐县,梁隶西爨,隋隶恭州,唐置悦州,宋属南蛮蒙氏,元置普摩千户,明置越州卫,本朝康熙五年五月裁卫。……[详细]
  1986年7月在殉难处建立纪念碑,质地墨石,高1.1米,宽0.6米,碑正面楷书“闻一多先生殉难处”八字,由原民盟云南省主任委员杨明题写,碑阴隶书闻一多先生殉难经过。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在附近学院坡上遭国民党特务杀害。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大学至公堂悼念李公朴大会上作了“最后的讲演”。下午闻一多和儿子闻立鹤相伴回家,就在离西仓坡6号家十来步之处,遭云南警备总司令部特务暗杀,年仅48岁。这便是震动全国的“李、闻惨案”。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浠水。1922年7月赴美留学,回国后,在北京、南京、武汉、青岛等地任教。1932年起,任清华大学中文……[详细]
  又名山塘桥、长虹桥。位于曲靖市沾益区西平街道黑桥社区黑桥村北20米处。桥南北横跨珠江干流南盘江两岸。桥为石灰岩青石拱券纵联砌筑,共3孔。桥面全长42米、宽6.2米。桥孔径跨度最大者为第2孔,成半圆弧形,跨度约10米,如长虹卧波。桥面平坦,可行车马,两侧原置石护栏,现已毁无存。桥北端由于地势低凹,原建有引桥直达北岸邓家山脚。引桥宽2米、长100米;桥南端原建有接官亭,已毁不存。桥南端黑桥村内尚存有历代修桥碑记4通,保存基本完好。据清光绪《沾益州志》记载:“山塘桥,俗名黑桥。离城北三里许,通四川大道。唐武德七年冬十二月,检校南宁都督韦仁寿建。”据民间所传,唐武德年间所建的桥因河道淤泥堵塞,致使其被……[详细]
  淑龙山寨城遗址位于罗平县钟山乡谢补村西2000米处的淑龙山巅。现存遗址呈长椭圆形,东西长2500米、南北宽1250米,总面积3.125平方千米,设东、南、西、北4道城门,城墙用石块垒成。现存遗址东南西3道城门清晰可辨,左右两侧城墙残高不一。城址内有残存营埂、银子洞、锈泉、营房遗址、办公楼遗址、粮仓遗址、涵洞等。此外,在山顶中偏北处还发现大量炭化米粒。遗址为明万历九年(1581)罗雄土知州者继荣杀父者浚,发生叛乱后,废土官城,拆木料和瓦当在淑龙山顶筑城据险,以抵抗明朝军队时的建筑。清王崧《道光云南志钞·土司志·下》记载:者继荣“筑石城于赤龙山,寨高插天,广六十里,建龙楼、凤阁于其中,环以群寨,其……[详细]
  商埠界址碑位于五华区金牛街盘龙江畔,立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青石质地,通高约0.78米,宽0.26米。碑文4行,32字,阴刻,楷书。碑文标明:商埠界址,南北界自溥润桥起至双龙桥止,计长陆佰二十仗,约三里许。”,当时昆明商埠有四至界石,此碑当为北界石碑。商埠即对外通商口岸。政府在商埠设置税务机关征收关税。云南开辟商埠,始于清光绪年间。那时候的商埠有两种,一种是帝国主义强迫清朝政府开放的商埠叫做“约开商埠”,如云南的蒙自、思茅、河口、腾越等;另一种是清朝政府自主开辟的商埠,即“自辟商埠”。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光绪皇帝根据云贵总督丁振铎的奏折,批准将昆明作为自辟商埠开放。昆明自开商埠……[详细]
  旧称阿拉谷桥,俗称三孔桥。位于会泽县金钟街道石鼓村旁的以礼河上。桥东西横跨以礼河两岸。桥为青石拱券纵联砌筑,共3孔。桥全长41米、宽6.7米、孔径10.85米。桥面平直。桥墩迎水面砌成三角形分水金刚墙,中孔拱顶迎水面正中嵌石雕虬龙头。桥面两侧置石护栏,栏高0.6米。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阿拉谷(今福海村)何氏族人出资修建,因倡导建桥之人名为“何福海”而取名“福海桥”。清光绪年间(1875~1908),以礼河洪水暴涨泛滥,桥被冲塌2孔,两岸行人只能用船摆渡。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时任广西梧州协统(诰授武显将军)的何氏族人何尔晟,慷慨倾囊,捐出俸饷,重修此桥。福海桥对研究清代以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