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于宣威市倘塘镇人民政府办公楼西北侧15米处。建筑坐东北向西南,由前后2个四合院组成,占地面积860平方米。建筑均为一楼一底,小青瓦屋面。前院,由过厅、南北厢房组成。过厅,单檐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5开间,通面阔18.45米、进深6.3米。南北厢房,低于正房约3米,结构布局相同,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0.9米、进深5.6米。过厅明间作为前后院通道,与前院宽约3米的11级台阶连通,形成前堂后寝的格局。后院,建于高约3米的台基上,由正房、南北厢房与前院过厅围合形成四合院。后院正房、南北厢房,均为单檐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正房4开间,通面阔15.8米、进深7.1米。南北厢房结构布……[详细] |
![]() | 块泽河大桥位于富源县富村镇新厂村委会下铺村西北约800米处。桥由旧桥、新桥2座组成,垂直东西横跨于罗平、富源两县交界的块泽河上。 旧桥,距离河面高约30余米,石灰岩拱券纵联砌筑,2孔。全长30米、宽6米。桥孔径大小不一,西侧孔径跨度12米,东侧孔径跨度5米。两端桥墩直接利用河两岸石灰岩崖壁岩石为基石,中间桥墩立于河中凸出水面的石灰岩巨石上。桥面略凸,两侧设高0.6米、厚0.4米的条石护栏。桥东北侧石灰岩崖壁上阳刻横书“天虹接汉”4个楷体大字。桥两端原分别立有块泽厂募建石亭重修桥路施名刊记碑和悠久无疆碑各1通,现已毁无存。桥东端现仅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5年(1916)腾冲商人张鉴藻倡议捐资重修路桥时镌立……[详细] |
![]() | 罗平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罗平县振兴街液峰公园内。塔坐东北向西南,由台面、塔基、塔身组成,占地面积2540平方米。台面,共3层,每层向上逐层内收。均用长0.6米、宽0.3米的长方形青条石铺筑。第一、二层台面四周均置水泥护栏,栏高0.85米,每隔2.75米置1莲花石。栏两侧面绘火炬、和平鸽、五角星、蝴蝶、兰花等图案,顶部置莲瓣立体石雕。3层台面均呈方形。第一层台面长44米、宽41米。南、西两面设2级台阶,北面设10级台阶。第二层台面长、宽各33米,台面中央设长方形石质花台。第三层台面长、宽各20米,四周各设5级台阶,转角处置“L”形石质花台,花台内各种植雪松1株。纪念塔,矗立于第三层台面中央。由塔座……[详细] |
![]() | 小河村三官桥位于曲靖市马龙区张安屯街道小河社区小河村民小组东南500米处的张安屯。桥呈东北—西南向,横跨于张安屯河上。桥为石灰岩沙石横联拱券砌筑,单孔。全长34米、宽4.65米,桥面两侧置护栏,栏高0.55米、宽0.27米。桥面铺设大小、厚薄不一的石块。最大者长约1.2米,宽约0.7米、厚0.2米。桥拱高8米,孔径跨度14米。桥面中央凸显,东北面为阶梯和斜坡间杂,西南端为24级台阶。整体桥面起伏较大,仅可通行人畜,车辆无法通行。桥东北端3.8米处建有三元宫土木结构古建筑。建筑呈封闭型四合院,四合院内西厢房底楼现保存有三官桥记碑和泽及千秋碑各1通。2碑均为石灰岩青石质地。碑阳字迹刻画较浅,局部漫……[详细] |
![]() |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罗平县城振兴街液峰公园内。由纪念碑、汪精卫夫妇石雕跪像组成,分布面积600平方米。纪念碑,坐西南向东北,青石质,由碑额、碑身、碑座和基座四部分组成。碑额为圆帽形。高0.7米。碑身为长方体。高1.76米、宽0.41米。正面直行隶书阴刻“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9个大字,右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廿八年元旦”9字,左刻“罗平县各界公立”7字。碑座呈梯形状。上底宽1米、下底宽1.1米,各边均高0.3米。基座呈正方形台面。台面四周均置石质方柱。通高0.57米、边长0.2米、柱距为2米,柱与柱间用铁链穿柱相围。基座占地17.31平方米。纪念碑保存完整,原貌尚存。但因长期风吹、雨淋、日晒,局部风化。……[详细] |
![]() | 旧堡天水祠位于宣威市倘塘镇旧堡村委会大罗汉树村东北50米处。建筑坐西向东,由正厅、南北厢房和倒座组成四合院,占地面积约530平方米。正厅,建于高2.05米的台基上,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青瓦屋面。3开间,通面阔10.15米。明间通面阔3.65米。左右次间通面阔均为3.25米、通进深7.8米。明间减中柱,前檐装18扇木格子门,檐下饰斗拱。正厅与南北厢房和倒座各3间形成封闭四合院,设台阶踏道与院落连通。南北厢房,重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对称布局,青瓦屋面。3开间,通面阔9.6米、进深4.1米。明间通面阔3.3米。左右次间通面阔3.15米。倒座,重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0.7……[详细] |
![]() | 滇桂黔边纵司令部驻址位于罗平县板桥镇乐岩村中。旧址坐北向南,为三房一照壁合院建筑,占地面积418.1平方米。正房,重檐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1.8米、进深7.1米。屋顶施青灰筒板瓦覆盖,屋基为青石,墙体为土基砌筑。正房明间前设9级青石台阶。明间后部设木质楼梯。东、西耳房,重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东耳房3开间,通面阔12.3米、进深5.1米,明间底层设进院通道。外建石质月拱门,高2.5米、宽1.6米、厚0.78米。门顶部左行横书阳刻“源远流长”4字。西耳房2开间,通面阔8.8米、进深5.1米。耳房二层前檐下均设护栏,山墙处各置枪眼1~2个。照壁,位于天井正南,石砌。通长10.1……[详细] |
![]() | 广通文庙位于禄丰县广通镇广通村民委员会,广通小学内。又名黉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明、清两代在故址上重建,补建十次,现存文庙为清同治四年(1865年)建。文庙坐北朝南,原有前后两院,呈长方形,有众多建筑群。现仅存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泮池上原有石拱桥,名“月弓桥”,桥两头各有双狮、双象护桥,现仅存桥南两狮,桥已毁。大成门(又称敬和宫),面阔3间,进深2间,为单檐歇山顶一层建筑,采用五梁过架式木结构。前后檐均有三层斗拱支撑,拱、翘、昂上雕刻鱼头、象鼻、三浮云、菊花头、龙戏珠等;东西墙基须弥座上有浮雕,构图精美。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3间,为单檐硬山顶,九檩前檐廊建筑,采用抬梁式与穿……[详细] |
![]() | 位于会泽县金钟街道水城社区西北约100米万额山脚。遗址由扩红雕塑、扩红广场、陈列馆组成,占地面积4446平方米。雕塑坐东向西。长18米、宽6米、高11.7米。雕塑上面共有10个人物图案,形态各异、栩栩如生。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第九军团攻克宣威后,接到中央军委迅速离开宣威,向金沙江进发,渡江北上的电令。4月30日,红九军团在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何长工的率领下,离开宣威楂格,从梨树丫口进入会泽县境,渡过牛栏江,次日到达者海坝子,在者海老街宿营1日,开仓济贫。5月2日兵临会泽城下。3日,攻克会泽古城,红军处决了伪县长杨茂章、劣绅刘善初,筹款10万银元,骡马上百匹。红军除恶济贫,深受……[详细] |
![]() | 黄公祠全称为“黄武毅公祠”,现位于五一路黄公西街毓英小学。原为尽忠寺,1918年为祭奠云南辛亥革命的先烈黄毓英,改为“黄武毅公祠”。黄毓英(1885~1912),字子和,云南会泽人。早年留学日本,是中国同盟会云南支部的骨干之一。1909年到昆明,建立同盟会机关,积极参与组织发动起义。重九之夜,与李鸿祥等在北教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并冲锋在前,首破北门,建“光复首功”。云南光复后,随军援川,回师途中,在贵州思南被刺身亡,年仅28岁。云南都督府为表彰黄毓英在辛亥革命中的功绩,追谥他为“武毅公”,蔡锷亲自撰写了“黄武毅公墓志铭”,孙中山先生赠了“忠烈千古”的匾额。先设灵位在圆通山下忠烈祠祭奠,191……[详细] |
![]() | 原名龙凤桥、酉集桥。位于富源县黄泥河镇龙潭村委会小营脚村东2000米处。桥东西横跨于滇、黔两省分界的黄泥河上。桥为青石拱券纵联砌筑,共3孔。全长40米、桥面宽5米,距水面高35米。桥面略凸,两侧设高0.6米、厚0.3米的条石护栏。护栏两端各置1对高1米的石柱及1对高0.4米的小石狮。桥墩利用河两岸天然石灰岩巨石加以砌筑。桥孔大小不一。大孔呈半圆形,孔径跨度18.6米;两侧泄洪小孔呈圆形,直径各为4米。桥拱两侧桥楣上方均阳刻太极图案,拱顶中央安设铁质避邪宝剑。桥西端引桥边立有1991年竖立抹阁桥碑记1通和县级、市级文物保护标志碑。据光绪《平彝县志》及建桥碑记载:桥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竣……[详细] |
![]() | 范石生旧居位于昆明西北王家桥红联小学旁,建于1917年,系范石生1916年底由驻川滇军第六师参谋长任上辞职回滇时所建。当时他与同事钱开甲共同合买了昆明西郊王家桥的八十多亩田地,并建屋居住,躬耕垄亩,自行劳作,在此隐居近三年,至1920年调任驻昭通的靖国军第十六团团长,方始离开。房为土木结构二层楼房,坐东朝西,占地325平方米,平面布局为“凹”型,正房五间,南北耳房各两间,悬山顶,外走回廊,建构简朴但举架尺度较大,几无装饰。西南联大教学楼和援华美军空军招待所旧址范石生(1887~1939),原名石僧,字小泉,号小翁。云南峨山县人。190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丙班,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参加重九起义和临安……[详细] |
![]() | 西山上古墓位于陆良县马街镇薛官堡村西约1000米处。墓为“甲”字形的砖室墓,坐西向东,由墓门、墓道、墓甬、前室、左室(北)和右室(南)等构成。墓葬东西长11.8米、南北宽4.2米、残深1米。墓顶已被破坏。墓室墙体为单层砖砌筑,均为“工”字形错缝搭接砌法。右室(南)有完整铺地砖保存,为双层交错铺就。墓砖规格一般为35厘米×22厘米×6厘米,其中朝向墓室内的一侧多施菱形等纹饰。墓壁下部与墓底交汇处斜向内凹形成凹槽状排水设施。西山上古墓历史上曾遭多次盗掘和破坏,因此出土器物少且多残损,主要有陶容器、陶俑、陶模型器以及簧状金器、铜泡钉、水晶等。从墓葬形制、墓砖以及出土器物看,此墓年代大约在东汉中晚期。……[详细] |
![]() | 位于曲靖市沾益区白水镇中心村委会的一低缓山丘上。建筑坐西向东,由正房、南北厢房、倒座组成一大型“走马串角楼,四合五天井”封闭式四合院。占地面积1840平方米。建筑为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一楼一底。东西长43米、南北宽26米。有房屋52间。屋顶用青色板瓦覆盖,屋面向外侧一坡短而陡,向内侧一坡则长而缓,出檐深,有利于院内雨水的收集。院内回廊上柱脚下均垫有柱础,墙体为夯土筑成(后有局部地方改用砖砌),房屋基础以打凿规整的石灰岩条石砌成,高出地面,利于屋内防潮,防止墙基被雨水浸蚀。天井地面低于院内回廊,用青石铺砌。中心小学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28年(1939)。建盖者为樊子愚。小学建成后,中国共产党滇东北……[详细] |
![]() | 玄龙寺在巍山县城东南3公里玄珠山上。寺始建于南诏时期,永历十年(1656)重建,清同治年间毁于战乱,光绪年间重建。寺依玄珠山而建,层台叠阁,气势雄伟。其布局为在南北中轴线上建山门、石坊、四圣殿、石牌坊、玉皇大殿。大殿之东,有关圣、三皇、吕祖、观音诸殿和弥罗宫、芭蕉楼、碧波室、禅堂等建筑。其布局一反南北中轴线,根据地势,采取由西到东上下三台横裂式,以二条路线穿插大小七个落,内多园林小景。玄龙寺建筑以山门及大殿最佳。山门为单檐歇顶牌楼式样,宽三间,前后檐下以如意斗拱,斗拱做工十分精细,大殿建于2米多高的台基上,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14.8米,进深16.2米,高12米。前为走廊,檐下施……[详细] |
![]() | 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钟屏街375号。建筑坐南向北,分别由山门、偏殿、前殿、两庑、大殿等建筑组成建筑群,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现仅存山门、厢房、大殿。山门,重檐歇山顶置挑檐斗拱土木结构。通面阔3.9米、进深0.8米。大殿,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5开间,通面阔16.8米、进深4.2米。大殿前檐置斗拱装饰,屋脊两端置吻兽,正中装宝顶;大殿明间正中悬挂右起横书“大雄宝殿”匾额,楷书,阳刻。东西厢房,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各3开间,通面阔11.3米、进深5.3米。西来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由比丘尼募建,供奉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清道光、光绪年间,均做过重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会……[详细] |
![]() | 光禄文昌宫位于光禄山东麓的凤岫山,俗称小团山。清乾隆年间,乡人鲁印姬等在凤岫山麓倡建文昌宫,同治十三年(1874年),赵子骧、马驷良重建。在东面大照壁上镶嵌着“忠孝廉洁”四个大字,字直径三尺,极雄健,出于名人手笔。文昌宫为三重堂。第一层为魁星阁,楼厅有魁星塑像,供奉着魁星神,魁星是求学为官的人必祭祀的星宿;第二层为大成阁,匾额曰:“鱼跃鸢飞”,并有一联:“德配天地,道贯古今”。楼厅有儒家“五圣”塑像: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颜子,即颜渊,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复圣”;曾子,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宗圣”;子思,孔子的孙子,被后世尊为“述圣”;孟子,孔子再传弟子,被后世尊为“亚……[详细] |
![]() | 钟山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罗平县钟山乡狗街村东北50米处的小山包上。碑坐西北向东南,总占地面积163.2平方米。纪念碑由基座和碑体组成,碑体为石灰石质地。碑身高2.9米。碑顶置五角星,高0.4米。碑身分两层,上层为圆锥刹状,顶置红五角星,四面均阴刻“为国牺牲永垂不朽”8个大字,临摹毛泽东书体。下层为高1.5米、边长0.8米的四边形方柱,四面楷书阴刻碑文、题款和年月日。碑基座四周中部均施7级青石台阶,沿边置高1.1米的条石护栏。1986年纪念碑前大门口处刻立4通罗平县钟山乡革命斗争简史碑和3通钟山革命烈士名录碑。7通碑并列矗立,通长6米、高1.5米、厚0.4米。2006年5月30日,在纪念碑南4米处……[详细] |
![]() | 昆明文庙棂星门位于人民中路文庙旧址内。昆明文庙始建于元至元十一年(1274),其地址在“城中之北偏”翠湖东南今登华街下段。明万历四十年(1613),搬迁至长春观(今文林街天君殿巷附近)。康熙二十九年(1690)重建于文庙街今址。清代的昆明文庙既是一座典型的、形制完备的儒家建筑群,“殿、庑、门、堂、斋舍、祠宇,诸所具备。”府县两级儒学,均设其中。现古建筑仅存棂星门、礼门、义路坊和泮池等。棂星门,本为祭天的礼制性建筑,文庙中的棂星门表示像尊天一样尊孔。昆明文庙棂星门为四柱三门花岗石建筑,高5米、宽10余米,平顶,中置葫芦宝顶,抱鼓石夹冲天柱。中门稍高,枋额高约1.5米,分为三格,中格镌刻楷书“棂星……[详细] |
![]() | 大古城魁阁(云南大学社会系研究室旧址)魁阁位于大古城(旧称伽宗城)中部,坐北朝南,为三重檐四角攒尖土木结构琉璃瓦屋面建筑,高13.4米,屋顶造型独特,线条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头盔,整体造型在云南极为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古建艺术价值。魁阁图样由邑人赵凤兆赴任陕西褒城县知事时提供,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呈贡县赵怀锷主持倡建,民国十一年(1922年)重修。大古城地杰人灵,明末清初曾出了一位名满江南、著有《南来堂诗集》的高僧读彻(赵苍雪,墓葬今江苏中锋寺)。抗战时期,1938年到1946年,魁阁曾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主持云南大学社会系研究室工作的地方,他与陶云逵、张之毅等一批……[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