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连氏祖墓群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勒流街道富裕村沙富岗山麓,面向沙富环山路。明代墓葬,清道光十八年(1838)重修。坐西南向东北。占地144.3平方米。共三座主墓,分三层。第一层主墓为振云连公与梁氏墓,前有灰砂平台,“一”字形麻石拢环,麻石山手、挂榜及踢靴,麻石墓碑、碑框,墓碑顶有“祥云涌月”图案。第二层为始祖芝涧连公与陶氏墓、三世长安连公与邹氏墓。半环形麻石拢环,麻石山手、挂榜及踢靴,麻石墓碑、碑框,墓碑顶有“祥云涌月”图案。最上一层为麻石护岭。该墓群被十七块麻石旗杆夹包围。此墓群规模为顺德墓葬罕见,且在道光年后没有经过大修整,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2006年10月25日,连氏祖墓群被列入第四批佛山……[详细]
  陈涌梅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陈涌居委小陈涌路2号。始建于明代,清雍正、同治四年(1865)、光绪均重修,存清代早、中期建筑风格。坐西北向东南。面阔三间14.7米,进深三进45.4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花鸟屋脊,青砖墙,红砂岩石脚。头门进深两间九架,前设三步廊。中堂进深三间十三架,前后三步廊。后堂前设四架轩廊,后九檩搁墙。步梁、架梁、前后额枋、柁橔上均通雕精美繁复的人物花鸟花纹,刻工精美繁缛,为顺德少见。祠内鸭屎石柱,风格简朴。头门墙楣存“教子朝天图”、“群仙会”等多幅壁画,色彩鲜艳。该祠是顺德明清祠堂的典型代表之一。2006年10月25日,梅氏大宗祠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详细]
  月池何公祠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羊额村连州街。始建于清初。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三进带左路建筑。面阔18.2米,进深58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龙船脊,素胎勾头、滴水。头门前设两步廊,后七檩搁墙。步梁砍削成月梁,梁下有雕花。鸭屎石檐柱、角柱。中堂进深三间11架,前后双步廊。以驼峰、斗栱托梁架及檩条。脊檩下有叉手。步梁、架梁砍削成月梁形式,梁架出挑的四抄如意斗栱承托前檐,蔚为大观。柱体型较大,木柱呈梭形。后堂前五架廊,后九檩搁墙。月池何公祠是顺德清初祠堂较完整的建筑之一,是伦教街道面积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座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06年10月25日,月池何公祠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详细]
  宝源路旧民居位于荔湾区宝源路8至34号、5至23号。年代为清末明初。西关有“三宝”——多宝路、宝华路、宝源路。其中,542米长的宝源路是广州旧民居较为集中的路段,分布着20多处文物建筑。从来没有一条老街像宝源路一样,走两三步就能发现“广州市历史建筑”“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旧民居建筑”“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的铭牌。趟栊门、满洲窗、铁窗花、花街砖、木楼梯……老街随处可见西关民居的元素。据统计,宝源路临街分布的西关民居建筑多达20多栋,还有几间气派的洋楼。其中,龙津西路和逢源路夹着的前半段,有不少西关民居保存较完好,形成连片的整体风格。1999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沙路炮台位于番禺区化龙镇沙亭村北约坊的马腰岗和兵岗的两座山腰上,年代为1884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兵岗1号、2号炮池:从炮台外缘外延约10米。马腰岗1号、2号、3号、4号炮池:从炮台(交通壕)外缘外延约10米。马腰岗5号炮池:从炮台外缘外延约10米。。建设控制地带:兵岗1号、2号炮池: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30米,其余以山岗山脚线为界。马腰岗1号、2号、3号、4号炮池:东北以山岗山脚线为界,西北至马腰岗1号炮池外侧现状路西北边线,其余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30米。马腰岗5号炮池: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30米。。……[详细]
  陈岩野墓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北区居委观光市场内。历经清道光、咸丰年间、民国二十二年(1933)、1987年冬多次重修、重建,现存民国建筑风格。墓园坐西向东,占地90.9平方米。由牌坊、墓及四通碑刻组成。墓为圆锥形,由水泥建造,直径3.5米。牌坊为四柱三间冲天式混凝土牌坊,建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廿二年,额枋正背面各阳饰“陈忠愍公墓园”或“天地正气”。 柱顶饰有云纹及瑞兽。墓主陈邦彦(1603-1647),字会份,号岩野,顺德龙山人,为明末抗清英烈,被誉为 “岭南三忠”之一。庙内的《陈岩野先生纪念碑》等碑刻,对研究陈邦彦有重要参考价值。 2006年10月25日,陈岩野墓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详细]
  碧江村心大街祠堂群位于顺德区北滘镇碧江社区,包括楚珍苏公祠,峭岩苏公祠,黄家祠堂,源庵苏公祠。……[详细]
  东莞 镇象塔 原位于东莞市城区象塔街,因城市建设需要,1966年移至东莞市博物馆内。建于南汉大宝五年(962年)。据陈伯陶《东莞县志》卷89载:“南汉时群象害稼,官杀之,大宝五年,禹馀官使邵廷琄聚其骨建石塔以镇之。”塔平面八角形,由塔座、塔身、塔顶三大部份组成,高4.15 米。塔座和塔顶为红砂岩石料,塔身为花岗岩石料。塔座为仰覆莲瓣须弥座,须弥座上各面刻有力士神像。塔身各面刻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现存302字可以认读。塔身上端各面刻有佛像、飞仙。塔顶又分为莲瓣底座、覆盆、四方佛、山花蕉叶和塔刹五部份。全塔雕刻精细,佛教色彩浓郁,幢塔结合,风格独特。 1979年东莞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详细]
  潮州 “八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第三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潮州市西湖公园涵碧楼。楼建于1922年,为钢筋混凝土构筑的西式双层小楼房,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抗日战争时期为日本侵略军所毁。1964年按原貌重建。楼额灰塑“涵碧楼”三字,为郭沫若书。 1927年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等率南昌起义军向广东进发,于9月23日进驻潮州,占领敌人的警察署及国民党的重要机关,打开监狱,释放政治犯。当时贺龙部第三师司令部设于涵碧楼,师长周逸群等在这里指挥战斗,建立了潮州工农兵学商联合政府,惩办-分子,在西湖广场召开群众大会,各地赤卫队前来会师。 1987年 月潮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联升社学旧址位于白云区太和镇联升西路131号,年代为1838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27年12月13日傍晚,参加广州起义的教导团官兵和徐向前等率领的工人赤卫队部分战士1200多人从广州市区撤到太和,分别在联升社学和谢氏大宗祠宿营,随后奔向海陆丰。14日傍晚,后撤部队经竹料到花县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随后奔向海陆丰,与彭湃会师。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8层民居建筑西墙线,北至培英中学校道北边线,南、西侧从文物本体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太来南路现状路西边线,北、西从保护范围西延30米,南至联升西路现状路南边线。……[详细]
  嘉禾岗围龙屋——位于大坝镇高发村,典型的客家民居在和平县大坝镇高发村嘉禾岗,有一座围龙屋,因为历代人才辈出,风光独好且蕴含着不少传奇故事,不仅为和平人津津乐道,而且在河源也较为知名,它就是——“外翰第”。嘉禾岗围龙屋座落在和平县大坝镇高发村,由黄姓人建于清代,坐北向南,形似马蹄状。围龙屋共有三堂四横一围,整个围龙屋有两层半高,围屋里有上百间房屋,呈椭圆形整齐地排列着,龙屋外部建筑有大龙头、大坪厦和鱼塘。总占地面积6千多平方米。2011年公布为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文笔塔,位于紫金县瓦溪镇上濑,离瓦溪墟镇8公里,是河源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笔塔始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清同治元年(1862年)、2004年重修。坐西向东,六角三层楼阁式砖塔。高10.5米,每边长2.2米,建筑占地面积19.2平方米,塔内设木楼梯、木棚,攒头顶,灰瓦,砖墙,石基脚,外墙面批荡石灰,每层用青砖砌二层菱角牙子叠涩出檐。文笔塔三层皆有对联横批,从一至三层分别是“文运天开”“扶摇直上”“更上一层”。上濑文笔塔是客家地区崇文重教的实物证明,对研究明代古塔有较高的参考价值。2005年,文笔塔被列为紫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3月,文笔塔被列为河源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袁氏大宗祠位于北滘镇桃村村。始建年代未详,现存为典型的清代中期广东祠堂风格。坐西向东,三间三进两天井。总面阔13.6米,总进深45米,面积612平方米。镬耳山墙,博古脊,瓜柱式梁架。头进为乐台式头门,有包台,白麻石方檐柱、弓梁,门面白麻石勒脚,水磨青砖外墙,砖雕墀头,门内南面次间壁上有土地神龛。20世纪30年代,抗日武装广游二支队建立西海根据地,党中央从延安派出的谢立全和谢斌两位干部于1940年9月到达西海,1941年7月,由谢立全主办的第一期军政干部培训班就在袁氏大宗祠开课。这段时期,此祠成了抗日军政干部的摇篮。2006年10月25日,袁氏大宗祠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逸峰赵公祠位于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南门村。逸峰赵公祠又称世寿堂,在菉猗堂南侧,祀南门村赵氏九世祖赵逸峰。始建于明代晚期,原为蚝壳墙,民国17年(1928)重建改为砖墙。坐东向西,三间三进,中轴线左右对称。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木架构,硬山顶,博古脊,石脚青砖墙,绿釉瓦当、滴水;祠内外有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壁画等饰物。花岗石行书阴刻楣额:“逸峰赵公祠”。祠左右设巷道,巷道分置大理石刻隶书匾额“云路”、“天衢”,砖雕周边护匾。……[详细]
  绍同祖家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军械修理厂遗址位于大岭山镇太公岭村新围,GPS坐标:北纬22°5522.9,东经113°4841.9,海拔高程32米。该祠堂始建于明代,总占地面积242平方米。1940年底至1941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东莞大岭山太公岭绍同祖家祠开设军械修理厂,翻装-、-及修理失效的-支等军械武器。当时军械修理厂仅靠几部破旧车床,修理战斗中损坏的武器,并制造简陋的土手-,人员和设备常随部队转移活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军械修理厂于1958年因年久失修成危房而拆除,现仅存遗址。2004年1月,被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淇澳村天后宫和白石街位于珠海市唐家湾镇淇澳村。村内的南直街与北直街以及从北面祖庙到南面村口,均用花岗岩石板铺砌,3行石并排,宽约1米,全长1000多米。当地人称之为白石街。1833年至1836年,英、美商人占据金星门为0鸦片驿站,还经常入村抢掠,调戏妇女。1836年7月2日,英、美商人纠集十五、六艘船驶入淇澳湾,炮轰淇澳村。淇澳村16岁以上村民齐集在天后宫前,用土炮、铜炮奋勇还击,打死美国波士顿轮船局威廉柯尔舰长和3个英国人,迫使侵略者举白旗投降,据传赔白银3000两。淇澳村民用这笔赔款修缮了天后宫,还修筑了这条白石街。1994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忠孝廉节牌坊位于番禺南村镇板桥村黎氏宗祠内。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坊为四柱三门三楼的石构建筑,作宗祠仪门。明间面阔3.40米,次间阔1.80米。四柱均有石鼓夹撑,楼檐有砖雕牙斗栱,龙船灰脊。石砌仪门两侧复有砖砌侧门,侧门上方作券拱状。镶有石刻门额,仪门正中额刻“忠孝廉节”,背面刻“汗青留照”,附有“乾隆丙戌年重修”字样,左右侧门正面门额为“国干”“家型”,背面为“存爱”“□□”。仪门次间眉额前后均有碑刻赞词。正面左是余姚、卢文绍为黎遂球题,右是翁方纲为黎天性题,背面左是凌鱼为黎瞻、黎鹤岭题,右是黎乾学为黎道娘、凌安人题。1989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赤湾左、右炮台,位于“临海山梁扼三面之险”的蛇口半岛顶端,分东、西两侧箝制赤湾港,雄视伶仃洋面。已修复的左炮台挺立在海拨170米的鹰嘴山头,占地面积约360平方米。炮台城基用大块花岗岩修砌,全高约3米多,北面是炮台城的入口,城内东西两厢,仍遗留两座房屋残基,是当年守炮台士兵的居屋。南面的高台宽约8米多,是运用炮位的场地。赤湾古炮台,位于“临海山梁扼三面之险”的蛇口半岛顶端,分东、西两侧箝制赤湾港,雄视伶仃洋面。已修复的左炮台挺立在海拨170米的鹰嘴山头。古炮台城基用大块花岗岩修砌,全高约3米多,北面是炮台城的入口,城内东西两厢,仍遗留两座房屋残基,是当年守炮台士兵的居屋。南面的高台宽约8米多,……[详细]
  文秀钟楼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文秀居委钟楼公园内。兴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保存明建筑风格。坐南向北,总宽8.6米,总深9.2米。钟楼为四角重檐攒尖顶,正脊顶上饰宝珠,岔脊处置脊兽。灰碌筒瓦,素胎瓦当、滴水剪边。以四根木柱支承上檐,以十二根八棱形鸭屎石柱承托下檐。鸭屎石覆盆形、红砂岩仰莲、覆盆复合形柱础。钟楼基座由红砂岩石构筑,开拱道贯穿东西。楼内铜钟为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重铸,上刻乾隆二十九年、康熙三十年落款的四幅铭文。钟楼是顺德仅存的古代钟楼,且建筑和铜钟保存情况较好,具有重要的艺术和历史价值。2006年10月25日,文秀钟楼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青云岩摩崖石刻 位于汕头市达濠镇东南两公里处的大瞭望山东南山麓。明嘉靖五年(1526年)佛僧信腾利用这里一处天然岩洞(约20平方米)辟为岩寺。后来又有乡人献出岩旁山地建起“青云禅寺”、 “观音阁”等庙宇。光绪二十五年乡人又在下岩建起“大峰祖师庙”。从青云岩至大峰祖师庙之间几平方米公里的山涧、崖壁上镌刻有清至现代摩崖石刻近百题。书体有行、楷、草、隶、篆。作者有地方官吏、贤士以及省内外的文人墨客。种类有题诗、题词、题记和题名等。这些涂朱的石刻,最早的是道光十年(1830年)古越徐□绪的题诗。这些石刻点缀在青山绿树之中,格外典雅悦目。1988年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