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路亭古塔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红星村。据《蕉岭县志》(1992年10月第一版)记载,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清道光三年(1823)建成。坐南向北。由围墙、塔座、塔身组成,平面呈八角形布局,总面阔12.61米,总进深12.61米,通高约32.6米,墙厚约1.85米,占地面积约159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约67平方米。塔座呈八角形,高约0.6米,三合土铺面。塔身为七层结构,高约30米,三合土夯墙,外批荡沙灰,外面墙壁逐层向上收窄,塔门为石质券顶,每层开四扇方窗,层与层之间外面用砖拼6道凸棱,其中由上往下第三棱呈齿状;塔内木质楼板,青砖砌筑沙灰批荡楼梯呈螺旋形状上升,共112个台阶,第……[详细]
  孔尚书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大龙村大龙路20号。据族谱载,该祠始建于明末清初,清光绪九年(1883)和1995年均有重修。坐北向南,三间两进,总面阔10.8米,总进深22.4米,占地面积241.92平方米。两进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青砖墙,花岗岩墙基。头门前建花岗岩台基,花岗岩石门框,石额阴文楷书刻“孔尚书祠”,上款“光绪癸未夏日吉旦”,下款“黄景真拜书”。头门前石梁架上饰石狮和异形斗栱,梁架、封檐板遍刻花纹图案,工艺精巧。前后廊的墙楣上1883年的绘画至今仍然清晰,尤以大门后上方的双龙戏珠最为生动传神。头门后为天井,铺砌花岗岩条石,两侧为廊。后堂明间后侧设有安放祖先牌……[详细]
  广州解放纪念像在海珠广场中央。为纪念广州解放,于1959年塑造,作者是尹积昌。该解放纪念像由于历史原因被拆除。现广州解放纪念像于1979年重建,1980年建成。作者潘鹤、梁明诚。纪念像为花岗岩石雕凿,方形基座,基座高3.6米、边长4.3米、像高11.5米。坐北朝南,主体是一解放军战士,肩背小米袋,左挎驳壳枪,腰围子弹带,右手持步枪,左手抱花束,昂首挺胸。像与方座连成一体,犹如一块巨石雕成的一方印章,钤在广州大地上。像座正面镌刻着解放后首任广州市长叶剑英的题字:“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四日广州解放纪念”。像座四角分别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印章。1963年3月广州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竹仙洞摩崖石刻 位于珠海市湾仔镇竹仙洞水库。镌刻在岩石上的有“鸿翔鹤聚”、“登高望远”、“洞天福地”等14题题诗、题字、题记。“鸿翔鹤聚”4字,阴刻楷书,每字约1.60×1.30米,杨兰皋刊、张之翰书。“登高望远”4字,阴刻楷书,横写,每字0.95×0.74米,无款。“洞天福地”4字,两行直书,阴刻楷体,每字1.50平方米,杨兰皋刊,张之翰书。还有乩文:“观音大士乩示,到此游玩,均勿食猫犬鱼龟蛇鼠各污秽之物,至禁、至嘱!”这些题刻大都是杨云骧及其子杨镇海(1828~1903年,字祖泰,官至副将)、杨镇波,侄杨兰皋等人在竹仙洞修桥补路,邀请文人前来相聚,泼墨挥毫的遗迹。杨云骧(1801~1872……[详细]
  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秘密联络点中原行旧址位于越秀区沿江西路153号。解放战争时期,此处为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的秘密联络点、地下广州市委的所在地,中共地下党在此以名为“中原行”的船务公司为掩护,执行秘密潜伏任务,从这里送出大量情报,最终迎来广州胜利解放。这里是广州仅存的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时期历史见证建筑。2015年,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秘密联络点中原行旧址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从中原行旧址建筑东边线外缘外延5米,南从南侧长堤大马路北边线外延5米,北从中原行旧址建筑外缘外延3.4米,局部至中法韬美医院旧址北侧l两层建筑南边线一线,西与中法韬美医院旧址保护范围线相连,从中法韬美医院旧址外缘外延5……[详细]
  云浮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富林镇界石村委莲塘自然村。建于1942年,原为当地乡绅黄善初所建。坐东南向西北,土木结构,广三路,总面宽261米,总进深19.8米,中路三间二进,悬山顶,博古脊,脊饰花鸟灰雕,平瓦,木雕檐板,推笼门,石门枕。左右两路西北面有锅耳风火山墙。房子较高,原有二层,整间大屋二楼一体贯通,可环绕通行,现楼板已全拆毁。外墙四周有枪眼炮眼,房子西南角建有一小炮楼,高四层,宽2.6米,深4.4米,楼顶及楼板已毁,现只剩下破残的墙体。1949年4月20日,经中共粤中分委批准,云浮县人民政府在富林莲塘村宣布成立,麦长龙为首任县长。县人民政府办公地点就设在这座黄善初大屋。……[详细]
  革命烈士纪念碑在潮州西湖公园内,位于西湖山北麓,座北向南,碑高九米,1955年4月5日落成。纪念碑正(南)面上镌“潮州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列“中国共产党潮安县、潮州市委员会,潮安县、潮州市人民委员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潮安县、潮州市委员会,潮安县、潮州市工会联合会,潮安县、潮州市民主妇女联合会,一九五五年四月五日建”。碑东面刻“永垂不朽”,中国共产党潮安县委员会立;西面刻“万古长青”,中国共产党潮州市委员会立。碑北面刻有25位烈士英名、性别及其牺牲时间。这些烈士中,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中遭反动派破孩、-、围剿而牺牲的有李春涛、蔡英智、谢汉一、庄淑珍、李绍法、文锡响等烈士。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有陈良……[详细]
  陈天觉夫妇墓位于中山市东区库充村金钟山,始建于宋代,清乾隆间、民国13年(1924年)、1990年重修。墓坐西向东,封土堆前平面呈环形。墓碑高1.52米,宽62厘米,上阴刻:“宋进士敕授朝政大夫功配乡贤二世祖考天觉陈公、妣罗氏夫人墓”,两边置有阴刻石联一对,上联:“英魂留库岭”,下联:“伟绩镇香城”。陈天觉,字元英,号香叟。原是南雄府保昌县珠玑巷奎漏人,生于宋元祐元年(1086年)。绍兴三年(1133年)乡贡,绍兴八年(1138年)赐进士,官六科朝议大夫。往广州东莞县文顺乡(即今中山市)立寨为家,仍受寨官,以保各寨,民赖以安。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天觉建言香山寨宜改升为县,以便民众。东……[详细]
  庐江书院位于西湖路流水井,又名何家祠。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道光、光绪年间曾重修。布局很有特点,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倒座、照壁、正祠,两侧为东、西试舍,东南有何家祠道门楼,东北有魁星楼。书院占地共1722平方米,是越秀区内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清代书院。现为居民住宅。书院的门楼为锅耳风火山墙、磁筒瓦面、绿琉璃瓦剪边,高两层,门上镶石额“何家祠道”。照壁现存石座,壁身已毁。正祠深三进,硬山顶,灰塑博古瓦脊,亦磁筒瓦面,绿琉璃瓦剪边,漆金木雕花檐板。梁架为台梁与穿斗式相结合。头面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磨砖对缝,墀斗有砖雕,花岗石额上刻“庐江书院”,石额上方有“必得其寿”壁画。第二进面阔进深……[详细]
  车歪炮台 原名大黄滘炮台。位于广州市南石头附近珠江中流的龟岗岛上,距白鹅潭水路约10里。岛的面积不大,地势险要,水道南通香山(今中山),东南通黄埔,为商船、军舰从珠江南航道进入广州的必经之地。船从虎门到岛前,必须转舵通过,船体侧露于炮台前,故此俗称车(舵车)歪炮台。 炮台建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十二月,由两广总督阮元会同巡抚陈若霖奏准添建。安装大炮22门。炮池向东南,为灰沙三合土结构,现有护墙遗址长约40米,炮池多已毁坏。岛中有药局一座,是存放弹药的仓库,保存尚好。 咸丰六年(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次年初,英法军舰进犯珠江,遭到广州军民顽强抵抗。敌军退……[详细]
  尢氏大宗祠位于杏坛镇北水村。清雍正三年(1725年)建后座,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建中座,三十四年(1769年)建头门,历时四十二年。坐南向北,三路三间三进,总面阔36米,总进深68.55米。硬山顶,青砖墙。东西有青云巷,偏间。祠内雕梁画栋。前座为红砂岩基础,两边包台,白石门框。中座前面有宽阔的天井和露天平台,长廊阔五间。祠内有碑志多块:一、《新社碑记》,落款为“乾隆四十年(1775年)岁次乙未季春朔越谷旦勒石”。二、《阖族公议附章程碑记》,落款为“光绪十八年(1892年)岁次壬辰孟冬吉旦丕基堂立石”。三、《十四传孙荣附产业土名税亩列》,落款为“光绪十八年(1892年)岁次壬辰孟冬吉旦式谷……[详细]
  简氏祖祠 位于广州市盘福路第27中学内,为纪念简文会而建。原简氏祖祠在中山五路桂香街,规模较小,后在简照南兄弟(南洋烟草公司董事)倡议下,迁建于现址,1933年动工,1936年落成。1947年在该址创办众贤中学。宗祠坐北朝南,中轴线为主体建筑,两侧以青云巷相隔为偏间,深三进,建筑面积1481.84平方米。头门面宽三间14.45米、进深二间9米,大门上镶嵌“简氏祖祠”石匾,硬山顶,碌灰筒素瓦,绿琉璃瓦剪边。正脊、垂脊饰已毁。中堂面宽三间14.45米、进深三间14.15米,梁架高竣简洁,前廊梁架雕有纹饰,硬山顶,瓦顶陶塑及垂脊饰已毁。后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13.4米,硬山顶,脊饰已毁。简文会,广东……[详细]
  华山寺位于南塘镇市区双峰山,面积10.25公顷,是一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粤东诸地游人、香客观光和朝拜的宗教旅游胜地。1997年华山寺被陆丰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华山,山虽不高,但有两峰对峙,苍逸俊秀。这里古榕遮天,鸟语花香,石壁清泉,风景如画。华山寺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初建时只有一间单体宫庙建筑,奉祀“妈祖”,称为“妈祖宫”。清道光八年(1828年)通过重修扩建,增设东西两厢房、后殿,祀“三宝佛”,改称为“华山寺”。华山寺具明清时代寺庙建筑风格,寺门纹饰古朴,寺院布局合理,正殿居中,状似一只翩翩起舞的彩蝶。寺院中的天后圣母宫,建筑结构严谨,装饰绚丽多彩。中……[详细]
  黄埔古港码头所在的黄埔村位于海珠区,北临新港东路,南隔黄埔涌与仑头相望,西临东环高速公路,东隔珠江与长洲、深井相望。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黄埔古港地区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纪念展示区、古港公园区、栈道餐饮区及村头广场区,集展示、传播、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型景区”。其中纪念展示区由黄埔税馆、永靖营(兵营)、买办馆、夷务所和展示街组成。黄埔税馆是整个建筑群中的重点。兵营处设有营房、瞭望台、兵器架等黄埔古港位于今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琶洲街黄埔村。从西边公路入村。一座高耸的金碧辉煌的现代牌坊迎面矗立……[详细]
  广东音乐发源地纪念馆—“三稔厅”,位于北村安宁西街7号,建于清嘉庆年间。晚清至民国历时百年之久,三稔厅成为广东音乐界、曲艺界精英荟萃之地,成为广东音乐发源地——沙湾的音乐厅。沙湾的广东音乐名人何博众、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等,藉三稔厅常邀集邑人和省内外音乐爱好者,演奏、研讨、创作广东音乐。《雨打芭蕉》、《赛龙夺锦》等大量广东音乐名曲就是在这段时间面世的。时至今日,三稔厅顺理成章地成为广东音乐发源地纪念馆。通过该馆的展示与演示,可让游客品味原汁原味的广东音乐。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北村安宁西街7号类型:历史建筑游玩时间:建议10-30分钟电话:4000791225官方网站:http://www……[详细]
  灵泉岩摩崖石刻 位于汕头市鮀浦镇蓬州村西约一公里处的山麓。岩由一巨大天然岩石(俗称僧帽石)覆盖而成,面积约64.4平方米,内可容数十人。灵泉岩何时建庙,未见方志记载。明成化九年僧周海撰并镌刻在岩外崖壁上的《灵泉岩记》可知明以前已有僧人在此建寺。至1984年文物普查时,除了岩洞尚完好外,原于岩石之间夹沟构筑的僧舍、禅房等,现在荡然无存,所幸岩洞内右侧墙壁上保留有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澄海县令王岱游灵泉岩时作的《灵泉岩望海山达濠一带》七律诗碑一方。碑高0.80米、宽0.46米,嵌于墙中,洞内东北角的一尊弥勒佛造像和清代的一些碑刻尚完好。1985年当地村民已对该寺进行初步修茸。灵泉岩摩崖石刻主……[详细]
  信国公文天祥祠,位于南山区南头古城现中山东路15号,是清嘉庆年间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至今保存完好。文天祥与现存深圳地区的文姓族人关系甚为密切,据《宝安县文族谱》云:“元始祖壁,号文溪,字世安,与胞兄文山公同登甲榜,历官知广东惠州府。……崖州玺失师溃,文山公被执,公潜往燕京与兄难,文山公有忠孝之别,嘱弟养母抚后。公乃携家丁十六人及妻子家私官物,潜至东莞三都六图黄松岗鹤仔园,荒莆筑室。”从文姓始祖文溪公繁衍至今,已有上万之众。因此深圳地区文族后裔称文天祥为“太祖伯”。据称东莞涌头,松岗的布尾、山尾、潭头,福水的岭下,白石下,上步的岗夏,新界的新田等地均有文姓族人。“信国公”是文天祥……[详细]
  中共广州湾支部、菉塘交通站、琼崖纵队广州湾办事处联络站、菉塘支部、世基小学遗址——菉塘林氏宗祠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新园街道办菉塘村委会菉塘下村。1939年该村利用林氏宗祠办起私塾,后改为私立菉塘世基小学。3月,中共广州湾支部在该校附近树林里成立。菉塘地下交通联络站随着中共广州湾支部的成立而建立。该校既成为广州湾支部的主要活动场所,又是中共广东南路组织的地下交通联络站。8月,经上级同意琼崖纵队广州湾办事处使用菉塘交通站。从此,菉塘交通站由中共广东南路组织与中共琼崖特委共同使用。1945年9月,中共菉塘支部在这里成立。该校又成为菉塘支部的主要活动场所。菉塘地下交通联络站自建立起至湛江市解放,历时……[详细]
  傅氏墓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黄连居委基尾石龟一巷。由“傅氏先茔之记”碑和谕祭碑组成,是为傅容父母合葬之墓而立。坐南向北。“傅氏先茔之记”碑立于明代弘治四年(1491)岁次辛亥腊月(十二月)良旦。高为2.1米,宽为1.16米,正文1257字。碑上双龙夹额,边饰云纹,正中篆刻“傅氏先茔之记”。碑文为礼部尙书邱濬撰文,工部右侍郎谢宇书丹,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讲学士李东阳篆额。碑背后有傅氏祖业田地记载。谕祭碑是明正德元年(1506),广东布政使司左参政翁健之代表皇帝,向傅容父母坟祭奠而立。额宽1.04米,长1.88米,全文共495个字,剥蚀去5字。碑顶双龙夹额,底座是一只赑屃,承托全碑。碑额,“……[详细]
  陈氏大宗祠,位于潮安县官塘镇巷下乡,座西向东,三进格局。该祠宽21.3米,进深约43米,单门一体,三进依次增高,第一天井至中厅约增高83厘米,由四级台阶递升,第二天井至后厅约增高93厘米,亦由四级台阶递升。陈氏大宗祠前有石刻对联:“闽海分藩传旧德,秋溪仆世振新猷”。匾额“陈氏大宗庙”,背镌“清泉流派”,落款:“乾隆庚午秋玖月裔孙义勇等重建”。据官塘清末秀才陈舜臣所著的《心耕谷果》一书所载:“陈坦父名宗庆,坦由进士知广东潮州府海阳县事(宋元符间),公治邑有惠政,任满,为百姓所攀留,遂卜居秋溪鹳塘,建祠以祀先祖,终后葬后山山柄”。由此可知,陈氏大宗祠始建于宋。经明清重修后,至今还保存着一些宋代建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