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李氏家祠位于均安镇南浦村。清代建筑(1800年)。坐东北向西南,三间三进,总面阔16.45米,总进深39.75米。主体为硬山顶,灰塑博古瓦脊,碌筒瓦,蓝色琉璃瓦剪边,抬梁式木架结构。宗祠前为一麻石铺成的地堂。头进面阔三间,进深三间16.9米。青砖墙,花岗岩石脚。明间、次间为抬梁式,梁及驼峰均刻有人物故事图案。檐柱为方形花岗岩石柱、三层花岗岩柱础,上部皆置一“福禄寿”石雕。明间为花岗岩条石地面,次间为钟鼓台,上铺花岗岩条石。墀头置砖雕一幅(部分已毁)。头进、二进以天井、迴廊相连。迴廊为卷棚廊,地面铺阶砖,现损毁严重;檐柱为方形花岗岩石柱、花岗岩石柱础。迴廊墙上有壁画。廊封檐板刻有木雕图案。天井为……[详细]
  北关古窑遗址在城区西北面距潮州西湖约500多米处,也称窑上埠窑址,与距此不远之北堤头古窑址以及潮州古城南郊的洪厝埠窑址第四层、竹园墩窑址第三层一样,同为唐代古窑址。出土物有碗、碟、壶、罐、盆等物,胎胚较厚重,外壁一般施半截釉,平底,满釉和环底器极少,与广东唐代器物主要特征相符,从壶、碗造型风格看,也为南北各地唐代窑址、墓葬出土物所常见,本地唐“仪凤四年”墓也有同类出土,莲花瓣纹瓦当也具唐代风格。其实,除前述东郊笔架山古窑址外,潮州城的南、北郊等地(现均在湘桥区辖区内),都布满唐及北宋古窑遗存。如南郊洪厝埠窑址第二层、竹园墩窑址第二层,西、北郊的凤山窑址、田东园窑址、瓮片山窑址、竹竿山窑址、象鼻……[详细]
  赤湾天后宫也叫天后博物馆,坐落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赤湾村旁小南山下,倚山傍海,风光秀丽。其创建远溯宋代,其营造气势宏伟,明、清两朝多次修葺,规模日隆,明万历初年,三宝太监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舟师远下西洋,开创海上“丝绸之路”,赤湾天后宫为其重要一站。以天后宫为中心的“赤湾胜概”是明清时期“新安八景”中的第一景。赤湾天后宫建于宋代末年,营造气势宏伟,明清两朝多次修葺,规模日隆,成为当时沿海最重要的一座天后庙宇,凡朝庭使臣出使东南亚各国,经过这里时必定停船进香,以大礼祷神庇佑。据说,赤湾天后宫鼎盛时有数十处建筑,一百二十余间房屋,占地九百余亩,殿宇巍峨恢宏,庙貌气象万千,是我国沿海地区最大的……[详细]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前线指挥部遗址位于大岭山镇观音山的观音庙。因山如观音坐骑狮子横卧,山上又有石似观音坐像而得名。山前有巨石如更鼓,故又名更鼓楼山,山腰建有观音庙。GPS坐标:北纬22°5307.9,东经113°4752.5,海拔高程119.3米。1941年6月1日,国民党顽军分两路向大岭山进犯:一路由驻金桔岭的刘光、杨参化两个大队向太公岭、百花洞进攻,在长排坡地受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华队、虎门队及民兵自卫队的阻击;另一路黄文光大队150多人,从大朗经杨屋,约在上午10时到达大塘村。两路国民党顽军因配合不上,黄文光部不敢贸然开进大王岭,准备向牛牯岭、矮岭冚方向与刘光、杨参化部会合……[详细]
  广缘庵——路东干部训练班遗址位于清溪镇铁场村,GPS坐标:北纬22°5136.0,东经114°1237.8,海拔高程87米。遗址原为一座岭南风格的传统佛教寺院建筑,名广缘庵,始建于明朝。原建筑现已全部垮塌,仅剩残墙。1997年10月,村民集资在原址上修复了“广缘庵”的一部分,为三间二进二廊合院式布局,建筑坐北向南,砖墙内外灰砂批荡,总面阔11.94米,总进深16.63米,硬山顶,绿琉璃瓦,该建筑两侧及前方保存原建筑残墙及围墙。1944年11月,中共路东县委成立,随即在清溪铁场举办开辟山区政权训练班和党员骨干训练班。学员毕业后,组成两个工作队,称为铁流工作队和洪流工作队,分赴清塘区和常平区,发展……[详细]
  时代:清代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四巷与五巷之间缉熙堂乃清朝嘉庆年间梁君杖的十一个儿子为他所建的祖祠。嘉庆四年(1799)动工,次年竣工。该祠堂布局为三进两天井,青砖结构,杉瓦盖顶,宽10.45米,进深26.8米,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巨木为柱,抬梁坚固,构件雕刻精美,彩绘壁画清晰,原汁原味,充分体现出清代中期岭南建筑的艺术特点。建此祠堂时,因梁君杖健在,按俗礼讳死,故不称祠堂,为弘扬祖德,发扬家族“忠信仁义,尊师重道”等优良传统,故起名缉熙堂。缉熙堂建成后,成为梁君杖家族议事,喜庆的活动场所,并以超前的意识,物尽其用,利用它开辟成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书院。梁君杖四世同堂,四代共育男丁107……[详细]
  西岭书法公园位于大埔县城西北片,北环公路中间濒河地段,东临下坜西山岭延线,南至河头村北环路,西至寨上、双圹,北至妙福寺牛黄下,规划用地面积约2475亩。公园三面环山,北环公路及梅潭河环绕其间,山清水秀,山环水抱。书法公园规划书法区、登山健身区、农业观光区、祈福区四个景区。规划设计主要体现四个原则:一是彰显生态文化的原则。注重营造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客家风情,将地域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融入到公园要素中,突出地域的生态和文化,展示客家风采。同时,在南门入口书法区,设置当代名家(省级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以上)书法作品100幅,东门入口将设置中国历代书法经典80幅,东门到南门将设置唐诗宋词各100幅碑廊。二是……[详细]
  甘露寺,据《明一统志》所载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始创,而民间相传有孝子庐墓而甘露降故名,自宋就奉佛。明、清、民国有修建,1984年起重修。以其天然大石室冠潮汕和石壁凿造大型弥勒像之奇特壮观,而游客不绝。1986年6月获登记开放。甘露寺寺门由三块品字型的巨石叠成,“玉简书院”、“甘露洞天”,的题刻依稀可辨。佛寺上盖是一块凌空飞出的底平如削的巨石,蔚为奇观。全寺约600平方米,分为3个部分。刚进,石刻“万历四十八年(1620)潮州知府贾口口助银所修”。立有两大金刚像,旁有韦陀菩萨立像。过之,是大雄宝殿,主奉释迦牟尼佛,两旁十八罗汉金身。顶部石板,刻着青色的“威灵保障”四个大字楷书。下……[详细]
  白衣寺又名白衣庵、观音庙、紫竹禅林,是中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山市石岐区天门村庵前山(原名金山),始建于明代崇祯十三年(1640年)。白衣古寺,又名白衣庵、观音寺、紫竹禅林,位于石岐区莲员东路庵前正街1号。观世音菩萨,梵名半拏啰缚悉宁(梵音Avalokites/vara),亦称观世自在,观自在菩萨。观世音者,观世人和彼菩萨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观世音。因观音常着白衣,也称为白衣观音。也因观音常处在白莲中,以其住处又名为白处观音。佛经有云:“白者,即是菩提之心。住此菩提之心,即是白住处也。此菩提心从佛境界生,常住于此,能生诸佛也。此是观音母,即莲华部主也。”观音有许多形象化身,但是戴天发髻冠,……[详细]
  中共三罗组织革命活动旧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六合村委榃寺村,都杨镇人民政府内,由荣昌堂及旁边的小炮楼组成。荣昌堂是中共云浮县特别支部首任书记余渭泉祖屋,原为余氏书房。建于清代末期,两层青砖瓦木结构,坐西北向东南,面阔16.6米,进深7.17米,悬山顶,博古脊,左右两路脊饰有花鸟灰雕,平瓦。小炮楼位于荣昌堂左前方,紧挨着荣昌堂,三层青砖瓦木结构,阔6.9米,深16.8米。悬山顶,平脊,平瓦,木楼板,第三层的墙体上有枪眼。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1938年至1949年间,荣昌堂是中共粤中、西江、三罗(罗、云、郁)组织在云浮县的秘密活动基地和交通联络中心。抗日四乡联防办事处、中共云北区委先……[详细]
  湛江宣封庙在湛江市郊区太平镇明清两代雷州水师营地白鸽寨故地——通明港村。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白鸽寨把总童龙建,清康熙年间和民国36年(1947年)续有维修。庙濒雷州湾,东南向,四合院布局,通面宽12.3米、总进深48.1米,总面积591.63平方米。沿中轴线置三殿二拜亭、依次为前殿、硬山顶拜亭、中殿、歇山顶拜亭、后殿,均为砖柱抬梁式结构,布纹瓦,绿琉璃剪边。前殿廊柱础作八棱花篮形,门置四抱鼓石。两拜亭各以卷棚顶勾连中、后殿,独立成组。庙内现存明清碑刻7通、嘉庆铁钟1个、石雕惜字亭1座。神龛及坛前木雕有透雕、浮雕、圆雕多种,花卉鸟兽形象各异,反映出雷州半岛明清两代木雕工艺特色。中、后殿神龛……[详细]
  永富祖祠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长潭镇新泉村淋泉坝。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1984年、1988年两次进行重修。坐南向北。由泮池、禾坪、堂屋、花胎、围龙、横屋等组成,为两堂六横三围龙布局,通一进五间。总面阔81米,总进深92.9米,共计房舍111间,占地面积7524.9平方米,建筑面积4957.2平方米。硬山顶、龙船脊、灰瓦面、石灰夹石垒墙。正立面呈凹肚形,大门为麻石条大门框,大门上方题“永富祖祠”,两侧楹联“东山世第;西晋家风”。下堂为敞厅,麻石圆形柱和石基英国“红毛泥”柱多柱支撑,抬梁式木质梁架。中轴线上左右两廊厅对称,上部施门楼式屋顶,两侧前后各塑一对鲤鱼出水槽。上堂比下堂高一台阶,阳……[详细]
  内伶仃岛与深圳南头半岛隔海相望,它是位于深圳珠海,香港,澳门之间的一座小岛屿,总面积550公顷,于1950年解放。为纪念在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战士们,特在校场修建这座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纪念碑是于1950年8月建立,碑体高12米,正面题有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背面书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字样,看上去非常雄伟壮观。解放内伶仃烈士纪念碑由曾生将军亲笔题书。1950年4月18日,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4军第130师第390团,在解放广东沿海之万山群岛战役中,受领攻占解放深圳湾(伶仃洋)之内伶仃岛的任务。军民团结取得是役完胜。16位身经百战,沥练枪林弹雨的指战员,不幸壮烈牺牲,长……[详细]
  海军广州烈士陵园位于黄埔区长洲街道军校路170号大院内西侧山岗。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解放万山群岛(即万山海战)中光荣牺牲的24名英烈长眠于此。陵园内立有其中一名烈士林文虎的半身铜像及纪念碑。碑的落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舰队政治部,1953年8月4日”。林文虎是广东潮汕桥头村人、中共党员,在万山海战中担任江防司令部海防队副队长,他率领“解放”号、“劳动”号、“前进”号3艘炮艇担任第一线战斗任务。5月25日凌晨约5时,在垃圾尾岛附近海域与20余艘敌舰相遇,林文虎不顾一切冲入敌舰群指挥战斗,击沉“永宁”号舰,击伤“中字”号舰,打败了吨位百倍于自己的敌舰,立下了人民海军的第一战功。最……[详细]
  化州长岐镇耸立着两座颇具名声的古塔,印证了文化之乡名不虚传的美誉。题雁塔乡间俗称八角楼。该塔位于长岐镇南安圩东南侧的田间水滨,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呈三层八角形塔身,高6米,塔门上镌“题雁塔”三字,底层嵌刻《题雁塔记》,为当地犀湾村籍进士、吏部主事李士周撰并书。古塔灰砖砌成,有硬土夯成的环型台基,由于年久失修的缘故,荒草蔓生,野鸟扎营,但也由此凭添了一丝野趣,一眼可见其文物的沧桑感。题雁塔笼罩着一种神秘的乡野之风,听说解放前,学子开始入私塾就学之前,一定要到题雁塔烧香叩拜,表明自己求功名的决心。旺岭古塔乡间亦称八角楼。该塔位于长岐镇旺岭桥畔,是一座覆钵式的-塔,修建于明代万历庚辰年(1……[详细]
  天褒节孝石牌坊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蓝坊镇龙潭村。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坐北朝南。由坊座、坊身、坊顶组成,为四柱三间,三层三檐,东西对称,南北两大面,均麻石质构造,通高7.30米,宽6.90米,深1.35米,占地面积10平方米。整座牌坊由四根0.32米见方的方柱支撑,并将牌坊分隔为中门和东西侧门。柱底东西两侧由葫芦形抱石鼓夹持。坊身逐内收,到坊顶聚合为约0.5米高宝葫芦矗立于顶盖的中脊上,在各层的脊头和岔脊上有云纹飞檐。支撑牌坊的4根大石柱均刻有“我心真匪石”、“圣泽竞如天”等褒扬联文词句。明楼前面刻立此牌坊的因由,后面阴刻“松节冰心”。次楼前、后面明间均阴刻“天褒节孝”;左右次间前面为……[详细]
  时代:民国惠州留丹亭,位于惠州市市区西湖点翠洲。民国2年()为纪念辛亥惠州“马安之役”牺牲的陈经等15名烈士而建。亭名“留丹”,取文天祥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意。1916年改亭为阁,1927年阁坏,改为中山亭,1935年重筑亭,仍名“留丹”,又名“烈士亭”。1959年,又改亭为阁,面积380平方米,平面呈“工”字形,阁顶以庄重大方的歇山造与坡度平缓的卷棚式相结合,阁内游廊环通,白石栏、黄桂落、红墙碧瓦,整座建筑掩映于扶疏绿叶之中。正门木匾“留丹亭”三字为廖承志手书。门前木刻楹联:“殿角生微凉,呼吸湖光饮山绿;天地有正气,留取丹心照汗青。”联语乃东莞学者陈荆鸿集苏东坡、文天祥……[详细]
  克修公祠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蓝坊镇大地村桥头组。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三年(1924)。坐西北向东南。由禾坪、堂屋、花胎、围龙、横屋等组成,为两堂两层四横一围龙布局,通一进五间,总面阔49.4米,总进深60.3米,共计房屋75间,占地面积约297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42平方米。悬山顶、灰瓦面、三合土夯墙,均木质挑、水墨描绘花卉等图案墙裙、印花三合土地面。大门为一进,硬山式、人字山墙、麻石条大门框,上方题“克修公祠”,两侧楹联“克勤克俭;修德修身”。下堂为敞厅,石基木柱构筑双面鎏金木刻穿花人物、花卉等图案木质屏风。下堂与上堂之间左右两廊对称。上堂比下堂高一台阶,石基木柱与木质屏风构筑神龛,供奉汤氏……[详细]
  江边黄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代中期的中国祠堂建筑,属于中华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东莞市企石镇江边村的隔塘自然村和大围自然村交界处,占地面积654平方米。据《江边黄氏族谱》记载,江边黄姓先祖南宋时因战乱从江夏(今湖北汉口一带)几经周折南迁定居于江边,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0年),族裔黄学伊中举出仕为官(官至江西抚州通判),倡议之下,兴建黄氏宗祠。清咸丰九年(1859年),族人黄龙韬因征剿太平军有功,受朝廷封赏后,对祠堂进行重修。祠堂面宽五间,进深三间,硬山顶,抬梁式混穿斗式结构,中轴线对称布局,庭院式设计,使用36根石柱作支撑梁架。正门是斗拱牌楼,高宽各12米;二、三进各设有明天井兼……[详细]
  在岭南天地中,一处被标上“祖庙大街店铺”的文物景点,曾经是明末清初佛山最繁华的闹市。这里是古老佛山最繁华的地方,最鼎盛时期出现在清乾隆年间。从《佛山忠义乡志》古人绘画中可以依稀找到这一带店铺曾有的景象:这里曾经有售卖各种生活用品的店铺,像手工业的剪纸、木版年画、锅碗瓢盆、石湾公仔和铁器等。当时以陶瓷、铸造业等手工业闻名全国的佛山,在祖庙大街店铺集中展示了本地的文化精粹。后来随着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在机器化制造的洋货和战争的炮火面前,祖庙大街店铺一度陷入衰落时期。而新中国成立后,传统工艺被人们重拾,祖庙大街的繁华才得以逐渐恢复。据佛山岭南天地相关负责人介绍,佛山在明、清时期,民居比较集中,且大部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