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供奉着刘䶮、海瑞、杨椒山,位于主殿的漆壁画值得一看,广府庙会也在这里举办。广州城隍庙又叫都城隍庙,就在南越王宫博物馆旁边,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时期岭南最大的城隍庙,现在看到的是清代重建的部分,只拆剩了大殿和拜亭,是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最近几年才对市民免费开放。城隍庙的大殿中,拜谒的是三位城隍爷,分别是南汉国建立者刘䶮以及大名鼎鼎的海瑞和杨继盛,保佑一方平安。主殿中挂有一幅面积达240多平方米的漆壁画《开天辟地·神仙卷》,画中共绘了132位神仙,包括盘古、女娲、观音、玉皇大帝、四海龙王等,非常罕见,一定不要错过。另外,每年元宵节期间举办的广府庙会……[详细]
  佛山孔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祖庙路21号祖庙公园内,是清宣统三年(1911)由本地一批尊孔士绅集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佛山孔庙和尊孔活动场所,原包括孔圣殿、会客厅、亭子和花园,占地约2000平方米。修复后的“孔圣殿”为单檐歇山顶,面宽、进深各三间,穿斗式结构,殿内置孔子石刻像,并于东西两壁增嵌《孔子庙堂碑》拓本刻石。佛山孔庙在祖庙大院内,旧称尊孔会。是清未宣统三年(1901)本地一批尊孔士绅集资所建,属小型纪念性建筑物和尊孔活动场所,而并无依照一般文庙之制。原建筑包括孔圣殿、招待室、治事室、小亭以及荷池花园等计置,占地红2000平方米。现仅孔圣殿一单体建筑保存尚好外,余均荡然无存。此建筑面积近300……[详细]
  寸金桥坐落在赤坎区西侧,“寸金浩气”是湛江八景之一。位于湛江市赤坎区寸金路原广州湾租界西面界河赤坎河(又称文章河)上。河水连接寸金桥公园月影湖,桥之西为华界,桥之东为租界,是为纪念1898━1899年遂溪人民反抗法国强租广州湾的斗争的史志性建筑物。1925年遂溪县麻章区绅民建,原有的“寸金桥”隶书桥名刻石,现存湛江市博物馆。抗日战争时期重修,1959年和1986年扩建,为石砌单拱式水泥桥面桥梁,全长19米、面宽11.6米,单拱园径6.5米,桥面南北两侧各置栏柱,人车分道。桥头东西有董必武、郭沫若题词桥匾,董必武题书“寸金桥”,郭沫若题“一寸河山一寸金”。接着,路改名寸金路,公园改名寸金桥……[详细]
  钟鼓楼坐落于电城镇十字街口,原属神电卫城的一座指挥烽火台,亦是粤西南海滩涂沿海共二十四座烽火台的主要驻兵指挥台之首,明天启七年(1627年)建。崇祯二年(1629年),知县李祁将其改为“文昌阁”,题额曰:“云门”。清康熙年间,知县郭指南重修。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知县蒋善功再作修葺,民国期间也曾有过修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钟鼓楼曾被电城供销社用作膳堂饭店,对外经营餐饮。其时钟鼓楼的古铁钟还存在,公社化期间,被抬走砸烂投进了炼铁炉。1984年,钟鼓楼被公布为电白县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被茂名市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在茂名市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市、县、镇三级政府合资对……[详细]
  太邱小学——特呈岛革命活动据点遗址位于湛江市霞山区爱国街道特呈村委会里村陈氏宗祠,东经110°24′26″,北纬21°11′15″。1939年秋,特呈岛以乡绅陈振业为董事长,陈振瑞、陈振新、陈受应、陈希廉、陈安鼎、陈庆仁等人组成学校董事会,聘请参加张炎抗日学生军的进步青年吴礼泰(又名吴里泰)为校长,陈生、王邦才、黄萝兰等为教师,在里村陈氏宗祠创办太邱小学。随后,中共党组织先后通过校董会安排林韬剑、岑绵彭、陈少卿、陈华镇、江田、陈耀等一批党员和进步青年到太邱小学,以教书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陈克、吴福田、吴礼泰、陈生、陈志明等先后在特呈岛陈氏宗祠和里村冼太庙开办抗日民众夜校,安排进步青年陈光、陈……[详细]
  永兴桥初建于康熙年间,1984年重修,桥长50米,宽3.4米,桥洞3个,洞高5米余,全桥用花岗岩石砌筑,结构严谨,造型美观。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桥下的新桥河与茅洲河汇合注入珠江。永兴桥东岸为古清平墟,清平墟是当时直至清末民初商品交易和集散地,现在只保存了古街一条,数间商铺。一座被当地人称作当铺的炮楼式民居仍然屹立在永兴桥的南侧。“康熙年间监生曾桥川建,日久倾颓。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武生曾大雄、钦赐翰林曾联魁、贡生曾腾光、曾应中等倡捐重建”。1984年公布为第四批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其后又再次修葺。永兴桥“周围俱以白石砌之,阔三丈余,长十丈余,高五丈余。桥孔有三,上列栏杆,工程浩繁,颇……[详细]
  “九厅十八井”是客家民居的三种典型代表(土楼、九厅十八井、围龙屋)之一,广泛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客家地区,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自然地理特征,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相结合而构建的大型民居建筑。兴宁九厅十八井,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宁新街道办东风居委.始建于元代(1127年),距今有730余年历史。坐北朝南,为三堂六横三围的围龙屋,是兴宁县境内最老古建筑。屋内九个厅,18个天井,190多间房。……[详细]
  塔岭烈士墓园位于连平县绣缎镇塔岭村大地墩山上,距大湖圩镇约3.5公里。大湖、绣缎是连平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在革命斗争中,涌现了许多为人民群众得自由、得解放而甘心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原桂林队钢铁连连长曾坤延同志为了纪念在塔岭、狮脑山等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顺应烈士遗属和老区人民的愿望、要求,提议建立塔岭烈士墓园。他的提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以及原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领导特别是原东二支队司令员郑群的重视和支持。曾坤延、郑群等老同志带头捐款,社会各界纷纷鼎力相助,共筹集资金46万多元。塔岭烈士墓园工程1993年开始动工兴建,1999年竣工。塔岭烈士墓园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墓园……[详细]
  何仙姑家庙是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小楼墟何仙姑旅游景区内。始建于唐朝,历经沧桑战乱,屡经修建。明代作大规模修缮,清朝清咸丰八年(1858年)重修。家庙砖石台梁式结构,第一、三进13架出前廊为封火山墙;第二进四柱一间五架拜亭为硬山顶,其正脊和垂脊均有反翘装饰。庙内外装饰以木雕、灰雕、砖雕为主,飞檐板遍布花鸟戏曲人物,工艺精湛优美。大家请留意,庙正面山石门镌刻的隶书门额:“何仙姑家庙”,为咸丰八年戊午嘉平黄培芳所书,山门镌刻的行书石对联:“千年履舄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出自当年吏官王映斗手笔。上联中“履”,“舄”二字均指绣花鞋,意思是一千年前何仙姑投井,她的绣花鞋留在井……[详细]
  李小龙祖居位于均安镇鹤峰社区上村,父亲李海泉是粤剧四大名丑之一。李小龙1940年出生,1959年定居美国,其后在西雅图大学修读哲学,先后出版《基本中国拳法》和创立截拳道拳法。李小龙曾获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名家之一、中国武术协会颁发的武术电影巨星奖、《时代》杂志的“二十世纪的英雄与偶像”,是唯一入选的华人。关于李小龙祖籍何处,祖居又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纷,近年来,顺德市政府办公室经过两年多的考证,终于揭开历史之谜——李小龙的祖籍和祖居均在广东省顺德市均安镇上村乡。在上村村口,一座高大的祠堂,这便是李氏宗祠了。正堂上供奉着李氏列祖列宗的灵位。整座祠堂显得宽敞整洁而有肃穆之气。李小……[详细]
  潮汕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汕头市金平区中山公园内。在馆中,展示着不少抗战时期的珍贵藏品,其中包括被掳劳工证件、抗战期间潮汕籍空军资料、日方在侵华期间发行的多期画报、潮汕地区出水日军、潮汕民间抗日所用的--等武器、军方及日军物资一批、华侨抗日爱国侨批一批,甚至笔录的亲闻日寇侵略罪行、官家小姐参加救护队所留的战地赠言本等藏品,已经超过350件,这些藏品均来自民间收藏家及相关慈善机构捐赠。1939年6月,日军华南沿岸,发动了攻占潮汕的命令,在6月21日端午节当天出动飞机44架次,对汕头地区进行大肆轰炸。“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霎时间,烽火连天,家园被毁,满目疮痍,尸殍枕藉。“母亲叫儿打东洋,……[详细]
  陈济棠公馆 位于广州市中山一路梅花村。是一座园林住宅。建于1930年,由公务局技佐罗明聿设计。建成后成了国民党党政要人聚会之所。1949年7 ━9月,解放大军渡江东后,蒋介石曾在此召开一连串国民党中常会,决议成立“国民党非常委员会”,并与李宗仁密商策划坚守大陆。 公馆院门向东,门内建八角亭,主楼建在院子中部,北面建附楼,南面原有水池和假山,现水池假山处已建了办公楼。 主楼高二层半,坐北向南,砖、混凝土混合结构。外墙红砖砌筑,南面为入口,门顶端处施山花;立四通柱承托二楼的出檐。门厅后设梯上二楼,两侧设房间,内有壁炉,地面铺水泥花地砖。二层顶为天台,前部建穹窿顶亭子,后部建房舍。二楼后面有梯通向……[详细]
  清风阁摩崖石刻 位于肇庆市东郊羚羊峡内西江北岸边的清风阁石壁上。该处存有清人石刻4题,均为楷书,书法俊逸清秀,内容为赞誉山川的秀美及在峡岸修桥事。其中有刻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闽中吴联书的“江上清风”石刻。石刻高3.60米、宽6.50米,“江上清风”4个大字从右至左横一行,每字高宽2米。吴联,清康熙三十年为端江都尉,康熙三十四年钦命协镇广东肇庆,任左都督管副总兵事,在七星岩及梅庵等处有他的石刻。有刻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清人题“裴公十九桥”石刻。石刻高5.10米、宽2.49米,“裴公十九桥”5个大字竖一行,每字高宽0.75米。西江羚羊峡北岸的“峡山旱路”是古代船只逆水而上时,纤夫挽……[详细]
  左炮台,又称赤湾左炮台、深圳左炮台。位于深圳市赤湾鹰嘴山,是深圳市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深圳赤湾古炮台位于“临海山梁扼三面之险”的蛇口半岛顶端,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原分左、右炮台,共有生铁炮12门,现只剩下左炮台保存完好。1985年修复。现在还能看见遗留的两座房屋地基,是从前守炮台士兵的营房。赤湾炮台踞山面海,左右炮台成犄角之势,钳制赤湾港口,雄视伶仃海面,是鸦片战争时期主要的海上屏障。1893年湖广总督林则徐布防珠江口时,曾重修赤湾炮台,为禁烟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利用炮台,在伶仃洋、穿鼻洋大败英军。这里现在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赤湾地理位置重要,据史书记载,古代船舶往来广……[详细]
  洪裕邝公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驻地遗址位于大岭山镇太公岭村大岭顶,GPS坐标:北纬22°5511.6,东经113°4848.5,海拔高程36米。该遗址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为太公岭邝氏家族十六世祖邝洪裕所建。面阔11.60米,进深29.07米。砖木石结构,三间二进合院布局,硬山顶,抬梁与穿斗结合式梁架,首进设两塾台,两廊围墙为镬耳式,公祠左侧山墙嵌刻《建造洪裕公祠碑文》。1938年1月,中共东莞中心支部派张英到大岭山开展工作,张英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以太公岭村为中心,向四周的乡村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工作,训练壮丁,在各村组建自卫队,同时建立中共支部,发展党员,在太公岭村建立……[详细]
  凤凰文昌塔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位于岭下村西面路口,青砖砌造、高六层,高约20米,是宝安境内现存的最高古塔。1984年9月,被深圳市政府列为深圳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塔”名称由来:因凤凰村大部分人为文天祥(南宋末期著名抗元英雄)的后代,他们倡资修塔以示纪念并希望世世代代为民族繁荣昌盛,富裕强大而努力,故名“文昌塔”,又因塔居凤凰山区,亦称“凤凰文昌塔”。文昌塔,耸立在岭下村西面路口,塔基六角,塔身用青砖砌造,塔高六层。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原是四层,到同治年间,加为六层,是宝安县现存最高古塔。每层塔门均有石匾或对联,塔为叠涩出檐,无平座,塔基和第一层下半段,用青麻石砌筑,檐……[详细]
  蔡氏宗祠——东莞新五区联乡办事处遗址位于长安镇霄边社区正大街南社八巷10号右侧,GPS坐标:北纬22°4818.0,东经113°4834.4,海拔高程10米。蔡氏宗祠始建于1850年前后,是霄边蔡氏十九世祖所建,2006年重修。该宗祠坐西向东,三间三进四廊二天井合院式布局,面阔14.1米,进深38.2米。砖木石结构,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舟脊,青砖墙体,碌灰筒瓦,麻石、红石立柱,有塾台。1941年初,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霄边秘密成立霄边联乡办事处,刘荫任办事处主任,办公地点设于蔡氏宗祠内,办事处归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管辖。1944年9月,东莞新五区联乡办事处成立,辖怀德……[详细]
  叩齿庵在潮州市区下西平路道后巷。原名济生庵(又名大隐庵),始建于唐代。清咸丰林大川《韩江记》载:“叩齿庵在城南书院左,即韩昌黎大颠至郡所住处也”。庵内大颠堂额写:“聪明宏博”四字。中为大雄宝殿,阶前有两古榕,不假泥土,骑阶前石而生,呈黑铁色,极其古致,据说已有数百年历史。宋广东转运判官周敦颐留堂壁云:“退之自谓如夫子,原道低排佛老非,不识大颠何似者,数书珍重更留衣。”叩齿庵的传说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皇帝,被贬到潮州任刺使。到达州治那天,下属官吏、全城百姓夹道欢迎。韩愈看到百姓如此热情,十分激动,突然前面一个和尚朝他马前走来,那和尚本也英俊魁梧、且脸方额阔,……[详细]
  马发墓位于城区金山顶一览亭边,朝南偏东,碑石为民国初年民军首领孙丹崖所立,后被摧残。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迁往西湖山南岩附近,上世纪60年代又移回金山顶,“文革”期间墓碑被敲断,墓穴被毁平,1979年重修,筑回旧碑(残缺不全),再竖立于墓前。马发墓也称马公坟。马发,海阳(潮安旧称)人,南宋景炎年间为潮州摧锋寨正将。时元兵南侵宋帝赵昰(后为赵昺)避走广东边境,继续抵抗元兵。景炎二年(1277年)元将唆都率兵进逼潮州,知州叶侯闻讯弃官逃走,宋帝闻讯派安抚使至潮慰谕马发,着摄潮州军州事,称安抚使。马发率众坚守潮城,元兵屡攻不下。景炎三年(1278年)叛将陈懿又引元兵唆都部再次攻城,因马发固守,城屹然不动……[详细]
  广州湾抗日赈灾会旧址位于湛江市赤坎区中山街道民主路107号,东经110°21′28″,北纬21°16′44″。1933年春,中共党员许乃超通过广州湾商会会长陈澄甫的关系到广州湾接办面临停办的广侨小学。1935年春,许乃超在陈澄甫和社会知名人士冯凌云等人的支持下,在广侨小学的基础上创办晨光小学,以学校为阵地,传播革命思想,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抗战爆发后,1937年9月,许乃超动员陈澄甫以广州湾商会的名义成立广州湾抗日赈灾会。广州湾抗日赈灾会发动爱国资本家和广大群众-日货,捐款援助抗日,救济伤兵、难民,办理地方灾难善后。抗日赈灾会还出版《赈灾周刊》,宣传广州湾抗日救亡和赈灾活动。副会长、晨光小学校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