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代:1928年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水塘天村东闸(0-)天村党支部,始建于1928年1月间,重建于1938年11月间。支部是革命前辈冯燊同志亲自建立的我县第一个党基层组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积极领导天村地区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旧址位于圣堂镇水塘天村东闸(0-),该楼建于清末,青砖结构,杉瓦盖顶,闸楼门额的石匾刻着“天村里”三个大字,楼高8.5米,共三层,宽4.3米,进深5.2米,占地面积22.36平方。建国后的1958年拆掉一部份,1981年再次重建。1983年6月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百花冢位于广州市白云山梅花坳。是明末广州著名歌女张乔的墓。墓已毁。据莲香集载,张乔墓前原有石碑,刻“张丽人墓”4字,还有墓志铭。现墓地仅存一块高约3米的大石,上面刻“百花冢”3个隶书大字。其余均不存。张乔(1615~1633年),字乔婧,号二乔。《歌者张丽人墓志铭》载,张乔生于广州,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红颜薄命,19岁时去世,由广州名士彭孟阳在白云山梅花坳择地安葬,出殡之日,骚人墨客百余人前来送葬,人人各执一花,环植其冢,并赋诗一首,以寄哀思。由是张乔墓百花环抱,号曰“百花冢”。张乔有遗诗130首,彭孟阳为之刊行,题名《莲香集》。……[详细] |
![]() | 卫国尧故居在广州市海珠区南洲街沥滘东街七巷6号,为一间建于1915年的三间两廊式砖木结构房屋,墙脚为花岗岩石,上砌水磨青砖,天井铺白条石。房屋坐西朝东,面积约80平方米,东西北三面为花园,距房舍数米筑有围墙。屋的正厅正面今悬挂有镜框,镶嵌着烈士的传略,陈设简洁美观。大门口还悬挂着“卫国尧烈士故居”横匾和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光荣烈属”牌匾。故居由广东省民政厅负责保护,不少爱国人士前来参观瞻仰。卫国尧烈士纪念馆设于他生前战斗过的村中小学内(现小学称卫国尧纪念小学)。馆内陈列了卫国尧烈士的事迹和生前遗物,以教育后人缅怀先烈。……[详细] |
![]() | 广孝桥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黄连村基尾。是明司礼监太监傅容为方便傅氏族人扫墓而在小河上筑构,故取名广孝。明弘治四年(1491)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始建,次年农历八月二十六日建成。桥东北-西南走向,跨黄连内河涌,为梁式石桥。宽3.8米,长7.2米。红砂岩石桥墩,桥面由四块麻石板组成。 该桥独特之处在于红砂岩桥墩突出三块麻石榫上面横放一块麻石托住桥面。桥旁还立《广孝桥记》碑。该碑立于弘治四年辛亥岁次(1491)仲冬吉旦。祥云纹。篆额。记述傅容的身世及建桥之由来。2006年10月25日,广孝桥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民族英雄蔡蒙吉故居建于公元1185年,距今有800多年历史,1987年被列为梅县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资料显示,蔡蒙吉故居是梅州最古老的民居。蔡蒙吉,宋末民族英雄、诗人,八岁通经,十二岁中进士,被誉为梅州第一神童,与其祖父蔡若霖、父亲蔡定夫号称为“一门三进士”。宋末,蔡蒙吉在松源等地散家财,助兵饷,举义旗,组义军,开义仓,济灾民,特别在改学制、办义学方面开先河,威振梅州。因其忠烈,就任“梅州签书事、义务总督”,统兵六千勤王,与元兵浴血奋战,被俘后不受利诱,尽忠报国。文天祥感其忠节,特前往吊念,并在屋内写下“忠孝廉节”四个大字。2014年1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人民礼堂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文秀居委文秀路梯云岗上。1958年始建,1960年12月开放。1958年至1984年曾作为顺德县(市)会堂场所。坐东向西,为砖混结构,总建筑面积14100平方米,会堂可召开5000人会议,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县级会堂。主体建筑上盖为跨度55米、高25米的钢筋混凝土薄壳拱顶,平面呈八边形,周围的建筑高5层(正面6层)。堂内水泥台阶,以砖混柱子支承。人民礼堂曾是顺德标志性建筑,记录了顺德建国以来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2006年10月25日,人民礼堂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何彦及其父墓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西登村小金山北端。墓主是明按察副使、太仆寺卿何彦及其父。坐西南向东北。南端为何彦父亲何千之墓,宽4.6米,深4米,高2米。北端为何彦墓,宽5.3米,深4米,高2.5米。两墓均为交椅状,由鸭屎石构造。垅环中央置卷云纹装饰或宝珠,山手上均置两只鸭屎石貔貅。何彦墓碑龛雕成屋状,5坑,八棱形鸭屎石柱,中嵌黑云石墓碑,墓前存香炉和麻石祭桌,桌上刻“何石川祖山拜桌”。何彦及其父墓是顺德保存较好的明代墓葬,具有艺术、历史的研究价值。 2006年10月25日,何彦墓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智熙家塾: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安区沙井街道壆岗社区北帝路与村前路交叉口。壆岗越南华侨陈智熙建于清光绪戊申年(1908年)。坐西南向东北。三开间三进布局,由前后两堂、两廊庑及后楼组成。面阔13米,进深33米,占地面积429平方米。砖木结构,清水砖墙。门匾石匾刻“智熙家塾”,上款为“光绪戊申(1908年)秋月谷旦”,下款“顺德陈敏章敬书”。后楼为二层0式,镬耳式风火墙,卷棚顶。硬山顶,灰塑博古脊,红瓦面。是宝安区现存最早的华侨建筑,对研究本地华侨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12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冼星海墓是我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冼星海的墓地,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麓湖边星海园,由水泥砌筑。墓地占地4200平方米,塑有冼星海像。此墓于1985年,为纪念冼星海逝世40周年、诞生80周年而建,建成后举行了冼星海骨灰迁葬仪式。墓地所在星海园建有冼星海纪念碑与纪念馆。星海园位于麓湖西岸,占地6000平方米,为纪念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逝世40周年,诞生80周年,由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和广州市人民政府筹资合建,1985年4月12日动工,1985年12月1日建成并举行冼星海骨灰迁葬仪式。园内青松翠柏,庄严肃穆,内设有冼星海塑像、纪念碑和陵墓,还有亭廊花架、70米长的墓道及300平方米的陈列室,展出了冼星海的生平……[详细] |
![]() | 垂虹桥,俗称“大桥头”,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旧圩居委水坑基路段。始建年代不详,清咸丰元年(1851)年重修。东西走向,跨越村中小涌。桥为三孔石拱桥,全长29.32米,宽2.85米。桥墩和桥拱以花岗岩条石构建,桥拱运用横联式砌筑,嵌有麻石匾,阴刻“垂虹桥”楷书大字,落款为“咸丰元年阖乡重修”。桥面铺设麻石,两侧置素面石栏杆。桥两端各设置21级麻石台阶,上面镌刻菱形花纹以防滑。垂带前置抱鼓石。垂虹桥主体结构和建筑风格保存较好,是顺德清代晚期的石拱桥。2006年10月25日,垂虹桥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七层文塔又称“龙江文塔”,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勒北村。建于清代乾隆廿九年(1764),道光廿一年(1841)遭雷击,廿四年修复。2006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为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边长4.3米,高约36.2米。每层均有叠涩出檐。第一、三、四层石额刻“光昭云汉”、“大观”、“捧日”。首层石额为清乾隆甲戌(1754)科进士、龙江人周天柱所书,落款为“乾隆二十九年里人周天柱题”。由塔内楼梯折上可至顶层。文塔较完整地保存清代建筑风格,有较高价值。2006年10月25日,七层文塔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巨济桥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逢简村逢简圩入口处。宋李仕修主建,历经重修,民国十八年(1929)重建。桥为三孔石拱桥,南北走向。长23.6米,宽4.5米。桥墩用麻石砌成,墩下砌三角形分水尖。以麻石块横联式砌置桥拱,条石横向砌成桥面。桥身石匾刻“巨济”两字,落款“民国十八年合乡重建”。桥栏板雕有花纹图案,并刻“桥面一带,禁卖什物,有碍交通,严拿究罚”和“齐安义盛造”字样。该桥是顺德保存较好的清代石拱桥,对研究顺德社会历史、桥梁建筑史具有较高的价值。2006年10月25日,巨济桥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南溟黎公祠位于海珠区官洲街道仑头社区仑头村仑头公园内。始建年代不晚于乾隆四十七年,光绪十七年重建。坐北向南,主体建筑左右3路。门前有宽大的院落,院北侧为方柱石栏杆。中路前后4进,均为面阔3间,碌筒瓦面,蓝琉璃瓦剪边。仑头村位于珠江出海口的边上,明洪武年间黎氏先人自北方迁居于此。不过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数百年来陆续有“疍民”(水上人家)在此落脚安家。所以,在今天的四千多村民中,虽仍以黎姓为主,但零散的杂姓多达二千余人。仑头人把“南溟黎氏宗祠”简称为“南溟祖”。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平塔又名旧寨塔,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苏岗居委太平山上。建于明代,清道光十一年(1831)、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修。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25.6米。底层边长4米。用牙砖叠涩出檐,纤细小巧,如环带围绕塔身。第三层东、西两面嵌隶书石匾两块,东刻“天门瑞气”,西刻“震旦圆光”。1945年2月19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顺德大队五位战士在此抗击日伪军,称为旧寨塔之战。塔身尚存当时弹痕。该塔是研究明代岭南建筑及广东抗日战争历史的实物资料。2006年10月25日,太平塔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陈涌陈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陈涌居委小陈涌路2号。清代建筑风格。坐西北向东南,面阔三间13.9米,进深两进28.6米。硬山顶,灰塑博古脊,人字封火山墙,蓝琉璃瓦当、滴水剪边,青砖墙,麻石脚。头门进深两间11架8.9米。前廊三步。后堂进深三间13架10.6米,前后廊均为三步。以雕花驼峰、斗栱承托梁架及檩条。驼峰雕刻细致。封檐板雕刻较精致。门枕石上浮雕有鹿、鹊、鹤、狮、竹等纹饰。祠堂总体结构和建筑规模基本保存完整,能反映顺德清代祠堂的建筑面貌。2006年10月25日,陈氏宗祠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简竹居牌坊、六角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北滘居委简岸路北侧。1934年顺德县长陈同昶向广东省政府呈请修建,以纪念岭表鸿儒简朝亮先生。共包括六角亭两座与牌坊一座,呈品字形分布,临河而建。牌坊坐西南向东北,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牌坊。总宽6.3米,明间宽3.2米。柱顶饰云纹。碎石、混凝土结构,牌坊通体饰有石米。额枋尚存“经明行修”四字,依稀可见。六角亭为攒尖顶,顶饰宝珠,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该建筑是顺德难得的、较完整的民国纪念性建筑。2006年10月25日,简竹居牌坊、六角亭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龙江大光明碾米厂办公楼旧址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龙江居委隔海桥旁海边街3号。建于民国初期,现仅存碾米厂的办公室。坐西南向东北。总宽10.6米,深16米。主体采用中国传统的硬山顶、青砖石脚等元素,大门设计为拱门,由四根爱奥尼柱支撑,柱子和建筑正面墙上批石米,具有相当明显的民国建筑特色。门前有平顶的走廊。大光明碾米厂办公楼旧址是顺德较早、规模较大的粮食加工厂和机械化工厂,现存的建筑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碾米厂的面貌,具历史艺术价值。2006年10月25日,大光明碾米厂办公楼旧址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刘起龙将军第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大鹏所城南门街中段。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整座建筑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院落式建筑群体,建筑面积约660平方米,为清中期府第式建筑。平面布局呈不规则梯形。从侧门内进,中间为正厅,三间三进,两厅1天井、6厢房。左为后院,有厢房4间,天井1个。砖墙木梁架,石柱础,硬山顶,灰塑脊,房内地面铺方砖。檐板雕刻花鸟草木、人物故事等。基建筑细部雕饰精美,特点为青麻石墙基,青砖墙、阶砖地、石柱地、石柱础、木梁架等,门口保存有一对抱鼓石,门首横额石匾“将军第”,屋面瓦当、灰塑等基本为晚清原物。1984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黄氏宗祠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新安镇上合村。创建于明代,后历经重修,为四进三开间三天井的建筑群体。进深41.3米、面宽10米,中堂上署“敦穆堂”,旁设黄姑婆神位。头进与中堂间设有纪念深圳黄氏始祖、晋代南粤孝子黄舒的石牌坊,牌坊名为“孝行流芳”,以石结构为主,辅以木、瓦构件,为四柱三间三楼式,通高6.5米、面宽6米,正面对联为:“西晋伦常南粤土,六年庐墓一生心”,背面联为:“名开子舆当日里,孝传司马一朝人”,“孝行流芳”是深圳仅存的黄舒牌坊。整座祠堂装饰讲究,雕刻精工,小巧玲珑,又古朴庄重,是深圳著名的祠堂之一。……[详细] |
![]() | 广东惠州中山公园(原名惠州第一公园)位于惠州市的木余山,全园坐北向南,占地30,000平方米,建园于1920年代。民国14年(1925年)10月,北伐的东征军攻陷惠州,蒋介石﹑-以及苏联顾问罗加觉夫在此园右侧“望野亭”前广场召开军-大欢大会和追悼阵亡将士大会。民国17年(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中山公园”。民国27年(1938年)在园内北端建造“中山纪念堂”。1987年矗立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以纪念他的诞辰120周年。其他建设包括“廖仲恺先生纪念碑石”﹑“旧城墙遗址”等,该公园是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