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锦庭书室: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乐群社区河西四坊164号西乡第二小学内。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坐北向南。广三路布局,总面阔22.50米,通进深32.72米。砖木石结构,清水砖墙。中路三开间两进一天井。右路两进一天井布局,面阔一间。左路为二层0建筑,单开间单进。中路大门两侧有塾台,门额石匾刻“锦庭书室”,落款 “光绪二十一年夏月毂旦,林国赓书”。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梁架结构。硬山顶,博古脊,红瓦面,蓝琉璃瓦当。该书室规模较大,建筑形制独特,建造工艺较高,对研究宝安书室类建筑及教育史提供了实物资料。2014年12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深圳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逆水流龟村寨 位于东莞市虎门镇白沙村。为明崇祯年间太仆寺少卿郑瑜所建,占地6889平方米。全寨建筑布局取形于龟,0前面正迎着一条小溪逆流而来,故名。寨内由一条两米宽的直巷纵穿南北,4条3米宽的横巷横贯东西;房屋排列有序,示意金钱龟甲。寨墙四角及南北中端各有一座望楼,北端的代表0,南端的代表龟尾。龟尾是全寨的唯一出口,寨门有“里闾保聚”石匾,有木吊桥(今改为水泥桥),四角的望楼代表龟路。墙外是一条宽18米的护寨河。因四面皆水,亦称水围。全寨除部分围墙房子倒塌及个别住房建了新楼房外,其余均保持原貌。寨内水渠、水井等设施保持完好。1993年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商贤家庙是彭氏宗祠,用于纪念彭祖而建,属于市级文物保护重点单位。祠内雕龙画栋,收藏有众多名家真迹,艺术品味极高。彭氏子孙在海外人数众多,是彭氏后裔寻根问祖的旅游胜景,对外来游客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商贤家庙是彭氏宗祠,是海陆丰(包括五云洞、陆河、五华、紫金)地区彭姓子孙纪念彭祖之总祠。商贤家庙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用于纪念彭祖而建,属于市级文物保护重点单位。彭祖是殷商时代的贤能人士,因而起名为商贤家庙。祠内雕龙画栋,收藏有众多名家真迹,艺术品味极高。彭氏子孙在海外人数众多,是彭氏后裔寻根问祖的旅游胜景,对外来游客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彭祖,在我国古代是位赫赫有名的养生学大家、大彭始祖。“关于彭祖,我……[详细]
  惠阳农民协会旧址位于惠州市市区都市巷13号。旧址为何姓住房,三进院落式,建于清道光年间。 1925年底,国民革命军肃清了东江的反动势力。国民政府任命周恩来为东江各属行政委员,负责惠、潮、梅三个地区的行政领导。东江各地的工农群众运动蓬勃发展。惠阳县农民协会在省农会的具体指导下,于1925年11月16日成立朱观喜为农会委员长,戴云昭为副委员长,何聪为秘书,林喜、黄星南、余子光、何有等为执行委员。以此为会址。不久,惠州的各行业工会也纷纷成立。1926年春,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广东省农民协会在惠州设立办事处,办公地点也在此处。 1978年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教德拱北里更楼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葛岸村教德坊通往葛岸的路口拱北路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四年(1925)教德陈氏光睦堂为当时村民报更、防盗和抵御侵略而建。建筑坐东南向西北。楼面阔6.2米,深5.6米,高6米,现仅存二层,占地面积34.7平方米。 红砂岩结构。正面嵌有麻石匾,阴刻“拱北里”。前后开门。正门门楣上有拱形麻石浮雕瑞鸟、瑞兽等图案。更楼开瞭望眼、开窗。窗麻石框,铁窗枝,窗楣有拱形花卉灰塑。内有石刻阴刻行书“教德消防所”。拱北里更楼与东望楼、南望楼、西望楼、北望楼一起成为顺德保存最好的民国时期民防建筑。2006年10月25日,更楼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胡公家庙位于均安镇鹤峰社区豸浦村。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建。是清代诗坛“岭南三子”之一胡亦常家族的祠堂。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三进,总面阔12.54米,总进深28.45米。硬山顶,灰塑博古瓦脊,碌筒瓦,绿琉璃瓦剪边。第一进有石包台,弓梁补作上有两石雕狮子。前廊梁架施驼峰、斗拱、月梁。大门上方挂有一块二百多年历史的雕刻精美的牌匾,上刻“胡家公庙”四字。第二进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梁架上采用短柱、插拱承托梁架及桁条。左右两边为阶砖地面,天井为花岗岩石面。第三进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堂内有一牌匾,上 书“诒毂堂”。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洛阳桥俗称“石拱桥”。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四基居委大市沿河路旁,连接长塘新路织窝涌直街和黎地街。西南东北走向,跨越织窝涌。始建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岑国英主建,明弘治年间(1488—1505)岑兰契重修,后历经重修。桥南北走向。为单孔石拱桥。长16.5米,宽3米。全桥以红砂岩砌筑而成。条石横联式砌筑桥拱,券顶稍尖,即所谓“窝底券”。一边14级石阶,一边10级石阶,每级石阶由5块红砂岩石并排砌成,桥面石级刻菱形花纹防滑。该桥不设栏杆。该桥为顺德最早的单孔石拱桥。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2006年10月25日,洛阳桥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伍宪子故居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古朗竹林二巷2号。清代建筑。坐西南向东北,三间两廊式民居。总面宽10.80米,总深8米。硬山顶,平脊,灰碌筒瓦,青砖墙。故居主人伍宪子(1881—1959),原名庄,又名文琛,号梦蝶。近代报业名人。早年随康有为受业,加入保皇会,历任《香港商报》、《南洋总汇报》、《国事报》主笔。民国初年,任广东、湖北内务司司长,并与徐佛苏合办《国民公报》。其后创办《唯一日报》、《共和日报》、《平民周刊》和《丙寅》杂志、《世界日报》、《纽约公报》等报刊杂志。其故居有保留的价值。2006年10月25日,伍宪子故居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朗锦明清祠堂群,从明朝中叶至民国初年的300多年间先后建成,由何氏宗祠、媲鲁何公祠、表山何公祠、西源何公祠、任轩何公祠、妙山何公祠、天香何公祠组成。虽修建年代不同但尊卑有序,式样统一,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头门灰塑博古脊。青砖墙,花岗岩石墙脚,梁架结构亦统一为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属于非常典型的岭南明清建筑。媲鲁何公祠位于朗锦村东边,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座西向东,三间两进格局,前廊梁上人物、花鸟、瑞兽木雕精工细啄,生动逼真。墙壁上配有诗画,人物栩栩如生。2006年12月15日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仁轩何公祠位于朗锦村东边,建于1721年。座东向西,……[详细]
  均安镇上村李氏宗祠始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光绪八年建成。1988年定为顺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家古老建筑三进两廊,砖石结构,镬耳山墙,屋脊灰雕禽鸟吉祥花饰,门前台阶,石狮昂着两旁。悬挂于正门的“李氏宗祠”匾额为李文田嫡孙、现代知名书画家李曲斋集李文田遗墨而成。大殿堂上,高悬同治三年(1864年)慈禧太后御笔赐南书房翰林李文田“福寿”、“龙虎”二匾,笔墨沉雄,刚柔相济,仿佛这位垂帘听政的性情流露。老佛爷墨宝稀有浮世,游人当一饱眼福。神龛两侧,在石刻两块,此乃光绪皇帝两道圣旨,第一道圣旨称赞李经济教育子孙有方,赐赠他为资政大夫,鼓励他的家族珍惜这荣耀,并保持下去。称赞欧阳氏贤良淑德,深明妇……[详细]
  鸣石花园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羊额村丰埠坊。是民国年间,印尼侨胞、橡胶商人何鸣石先生所建。占地500平方米。园内建筑有中国传统风格和中西结合风格。八角凉亭为攒尖顶、绿琉璃瓦面;传统大屋为硬山顶、青砖墙、红砂岩石脚,存精致的鎏金几脚花罩。砖混结构的两层楼房、庭院拱门,则混合中西建筑风格,有爱奥尼式罗马柱等。花园内花圃、喷水池、古井仍存。鸣石花园整体形制基本得以保存,当年建园时所植的玉堂春、野鹤仍青葱绿郁,是反映民国时期顺德华侨历史、乡土建筑变迁史的重要实物,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建筑的价值。2006年10月25日,鸣石花园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上地跃龙桥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杏坛上地前街。清康熙十七年(1678)建。为单孔石拱桥。东南-西北走向跨越前涌,连接前街与东便街。全长13.2米,顶宽3.25米,高3.6,跨度4.50米。桥墩为红砂岩石质,以由深浅颜色不同的两种红砂岩石块横联式砌置桥拱。红砂岩石筑桥面。红砂岩石栏板上阳刻“跃龙桥”三字,落款为“康熙戊午(1678)”。一边现存石阶10级,一边现存石阶11级。石级由红砂岩石、鸭屎石混合构筑,比一般桥梁的台阶略宽。桥梁保存较完整的清初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06年10月25日,跃龙桥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麦孟华、麦仲华故居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吉祐村爱日名关二巷4号。是麦孟华、仲华兄弟的祖辈世代居住之所。坐西向东,面阔10米,进深5米。现仅存大厅一座。硬山顶,龙舟脊,镬耳山墙,素胎瓦,青砖墙。麦孟华(1874—1915),字孺博,号蜕庵。光绪十九年(1893)恩科举人。曾参与公车上 书-,是维新派报业的主力军之一。麦仲华(1876—1956),字曼宣,号武颖。清诸生。康有为的受业弟子,女婿。民国初曾任司法储才馆秘书、香港电报局局长等职。其故居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物证。2006年10月25日,麦孟华、麦仲华故居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万山海战遗址位于珠海市香洲区桂山镇桂山岛。1950年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解放万山群岛的战役——万山海战,解放军“桂山号”舰艇在桂山岛抢滩登陆成功,与国民党守军展开生死搏斗,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桂山号”大部分战士壮烈牺牲,埋骨在此。战士们的英勇战斗为后继部队的最后胜利开辟了道路,被赞扬为“人民海军首次英勇战例”。目前,桂山岛已经成为国防前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桂山岛不仅有历史人文景观,更有着秀丽的海岛风光及鲜美海味。每逢节假日,便会有不少游客登岛观光,来此放松身心。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蒋氏宗祠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市头南约大街,是市头村当地大族蒋氏宗族规模最大的祖祠,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到清康熙五十年重修扩建后座,嘉庆三十八年再重修,加高前座。蒋氏第20代传人蒋炽祥介绍,这座大宗祠背后有着许多小故事,并见证了番禺人民与外国侵略者抗争的历史。蒋氏宗祠坐北向南,前面是一开阔地坪及小河,东西两旁坚立有旗杆夹,上面有“光绪二十九年优贡生第二名蒋迁”等文字。该祠整体结构为三进两天井,正面为主体建筑。三进是硬山顶龙船脊传统祠堂建筑,通进深48.95米,面积807.68平方米。站在蒋氏宗祠前,可以看到前座足足有6米多高。蒋炽祥介绍,这里的背后有着一段故事。“原先在村子里,我们蒋氏因为穷,……[详细]
  龙潭水闸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龙潭村齐杏联围顺德支流涌口。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光绪十六年(1890)重修。闸东西走向,单孔闸。长38.6米,闸面宽6.4米,面积247平方米。麻石砌筑闸墩。前闸为麻石砌筑结构,木桩基础;后闸为桨砌石结构,天然地基。闸墩上有麻石质栓门石。闸前麻石匾阴刻“龙潭水闸” 四个楷书大字,落款为“道光二十年庚子建”、 “麦村万玉店造”。闸旁有麻石刻碑一块,内容为乡约事宜。该闸是顺德保存的较有规模的清代旧闸,对研究顺德的水利史有着重要的意义。2006年10月25日,龙潭水闸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位于原325国道澜石路段旁,现石湾镇街道辖区镇中路。莲子冈南麓,与莲峰书院相连。是石湾唯一的佛寺,是石湾镇四大古迹之一。始建于明代,历经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以及同治年间和民初多次重修,至今尚存。寺院依山势而建,坐北向南,高于路面0.8米,向北渐次升高。寺貌庄严,面积深大,共分前、中、正殿三座。平面呈南北长方型,南北长52.47米,东西宽14.24米,总建筑面积747.17平方米。寺内供奉有三宝佛、四大金刚、十八罗汉、十皇、观音坐像、关帝、准提佛母等-像(均已无存),寺内建筑还有石雕、木雕、灰雕、陶塑等古物艺术品(尚存)。据传,有一巡抚-巡视江南时曾到石湾,……[详细]
  义峰苏公祠 位于东源县义合镇苏围村。始建于明末。原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后裔16世孙苏义峰的光化堂,后改为义峰苏公祠。祠堂为三进四合院式布局。主体建筑为硬山顶,穿斗式梁架。正门有巨石打成的石墙,门上石匾上阳刻“义峰苏公祠”五个大字;两边有一副20厘米见方,石刻楹联:“眉山开奕叶,合水衍支流”。字迹刚劲有力。檐下有3条画桁,其中左右桁雕刻有龙、狮、凤凰、麒麟等吉祥物及梅、兰、菊、竹等花鸟图案,中间桁条刻有“吉祥如意”四个大字。画檐内的斗栱、柁墩等木刻麒麟、马、猴、狗等浮雕。造型逼真,栩栩如生,为研究明代建筑和雕刻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详细]
  屈氏大宗祠位于番禺化龙镇莘汀村莘环路1号,是明末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爱国诗人屈大均的祖祠。屈氏大宗祠是典型的砖、木、石混合结构建筑,青砖砌成的墙壁以及祠堂内众多圆木做成的廊柱显得古色古香,地板和墙角都是用巨大的条状石柱砌成的,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沧桑依然保存完好。2002年7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屈氏大宗祠自1813年重修以来,距今已有200多年。坐东南向西北。建筑广三路,中间为正祠,两侧是青云巷和廊庑,深三进。总面阔34.58米,总进深53.18米,建筑面积1827.26平方米。中路建筑面阔三间,深三进,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陶瓦剪边,青砖墙,花岗岩石脚。中……[详细]
  漱玉泉俗称“长流水”,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沙富村长流大街凤凰山下。始建于明代,明代万历年间马福安重修,20世纪20年代再次重修。由五个池(井)组合而成。三个方池、一个半月形蓄水池呈直线排列,旁为一个六边形水井,总长12米,宽8.2米。井栏、池壁、地板均由白麻石构成。水源从凤凰山上来,依次流入三个方池,再经龙头状出水口流入半月池,再流入河涌。水流淙淙,从不间断,故称“长流水”。 水井边麻石阴刻“中涵玉醴”。漱玉泉总体建筑型制和规模基本保存完整,是顺德仅存的四池组合式井泉。2006年10月25日,漱玉泉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