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洛岗戏楼位于洛岗村正中,砖木结构,戏台距地面约两米多,有3间房的宽度,以房脊为界,分前后场。整体而言,这是一座规模虽小但功能齐全的戏楼。据专家介绍,洛岗戏楼具备中国戏楼独特的建筑特征:戏楼面北而建,三面敞开,一面留作后台,空间处理空灵通透。这个特点看上去简单,其实功能复杂,苏轼在诗中说“搬演古人事,出入鬼门道。”“鬼门道”就是两边的“上下场门”。上下场门有时间和空间的意义,随剧情的展开而变化。上下场门上挂锦缎绣花门帘,与大帐呼应,称“门帘台帐”。上场门绣“出将”,下场门绣“入相”。洛岗戏楼的细部装饰也很有特点,屋脊、梁枋等部位运用雕刻和彩绘。彩绘多运用青绿彩、土朱单彩,雕刻则和彩绘结合。由此可……[详细]
  杨林冶铁遗址位于登封市徐庄镇杨林村至孙桥村一带马峪河北岸的台地上,该遗址中心位于孙桥三组村民宅院的东部和北部,东西长约3000米,南北宽约100米,面积约三十万平方米,区域内散布着大量的当时冶铁遗留下来的铁渣、碳渣,1984年文物普查时在李楼村西约500米处的一块台地上的地堰上,发现了一个灰坑,坑深约3米,宽约2米,坑内有灰土、铁渣,当时溶铁水用的筒壁上有当时铁水结成的板块遗存。2008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遗址内发现了当时炼铁的炉壁残块,炉壁用黄土夯制而成,夯窝直径约5厘米,深约2.5厘米,据当地群众反应,传说当地古时为制作犁铧的地方,犁铧畅销百里以外。整个遗址有的露出地表,有的距地表约二米……[详细]
  获嘉故城位于卫滨区平原乡张固城村。从省S308穿过中召村,便到获嘉故城,即张固城村越王冢。越王冢建于公元前137年南王赵佗墓和建于光绪五年文昌阁等古迹遗址。封土北面自东向西并列建有越王殿,三清殿、广生殿,越王殿始建于明嘉靖八年,封土堆西南角还有几根贴金龙纹的建筑柱梁,应为其遗物。据史载汉元鼎六年,武帝巡游至此,喜获南越相吕嘉首,故取擒获吕嘉之义,遂于此地置县建城名获嘉,晋建兴四年,获嘉县废,所以称为故城,元代此处有人居住,明朝初年张姓迁到故城西居住,名张故城,清乾隆年间,认为故字不吉利,将故字改为固字,即现在的张固城。史载汉武帝无鼎五年,南越相吕嘉及遣将出师讨罚。次年帝东巡至汲县新中乡(今张固……[详细]
  郾城区城隍庙位于郾城西街沙河之滨,南临镇河铁牛,东望龙塔古篆,是依托郾城县城隍庙旧址而规划建筑的一处集燃香祭拜、祈求平安、观光游览、体验休憩于一体的宗教旅游场所。现有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房屋25间,共占地面积900平方米,拥有5000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庙内主体建筑群由南向北,布局结构合理,建筑均为琉璃瓦覆盖,卷棚出厦,飞檐四出,造型精致,结构紧凑。整个建筑青砖金瓦,画梁雕栋,既凝重端庄,又古朴典雅。城隍庙共设有四殿:主体建筑为城隍爷殿,供奉城隍爷爷和城隍奶奶;两侧偏殿为三清殿、玉皇殿和忠义堂。其中三清殿供奉太清元始天尊、上清通天教主、玉清太上君;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忠义堂供奉武……[详细]
  灵都观即灵都万寿宫,俗称玉真观,济源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西玉阳山之间尚书谷口的玉溪西岸。这里山水秀丽,环境清幽,道家称列仙聚会之都,故名。唐天宝元年(742年)东京道门成议使、天师道传人张探玄,奉玄宗之命,为玉真公主在王屋山选址建观。观建在西玉阳山仙人台下的古奉仙观旧址上,玄宗于山门御题:“灵都观”。晚唐诗人李商隐少时曾学道于玉阳,号玉溪生。元代,丘处机弟子张志谨曾住持灵都观,复盛一时。明清两代多有修葺。据元大德九年(1305年)《御赐灵都万寿宫图碑》载,该宫系前后两院,依中轴线而筑。创建时灵都观前院为两进院落,次第为山门、大殿、楼阁与钟楼、鼓楼、角楼等,计13座20间;后院为三进院落,次第……[详细]
  营花寨位于洛阳市吉利区冶戌村南端,据史料记载为西晋文学家潘岳(潘安)在此为官时所建,现存方形灰砖门墙一座,古柏一棵,于2007年11月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吉利区冶戌村南端的河岸边,营花寨遗址静立在高约7米的寨堤上,占地2500平方米,史载“其势独高,若层台然”。站在寨下观看,一株粗壮干枯的古树引人注目。树下有方形灰砖门墙一座,中间镶石门,刻“南天门”字样。沿石阶登上寨堤,北侧的一面石碑首先映入眼帘,石碑上的文字显示,营花寨遗址于2007年11月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侧另有一块石碑,上 书“西晋潘安植柏”。碑后是青砖砌成的花坛,坛中有一株古柏。树高约7米,径粗需两人合抱……[详细]
  龙潭寺位于登封市龙潭寺村,现存主要建筑清代中佛殿,进深三间,单檐硬山式建筑。整个大殿东西长13米,南北深12.97米,面积为165.61平方米,平面布局呈方形。内柱配置采用减柱造,殿外前檐下施单昂三彩斗拱;原安装的格扇门窗已更换,仅有痕迹,前檐柱础为束腰覆莲、鼓形柱础,石雕图案细腻精致。殿顶前后坡为黄色琉璃瓦,正脊两面砖雕大朵牡丹和游龙等图案,二端置大吻,造型优美别致,突出了清代的建筑特点和精雕细作的艺术风格。龙潭寺内现存碑刻三块,其中位于大殿前檐东西两侧各一,重修《龙潭寺中佛殿及水陆六祖圣母山门碑记》清乾隆四十八年十月,内容刻施主姓名,为捐献银钱的记载。西一碑碑首题目楷书,字径长2.5厘米,……[详细]
  宋家沟口遗址位于登封市中岳办事处、寺里河与奈河交汇处北岸的台地上,遗址中间略高,南部稍低,上世纪五十年代文物调查时发现。遗址东西宽250米,南北长300米,面积约7.5万平方米。从遗址内新店通往华楼的田间生产路两侧地堰上可明显看出文化层和灰坑的堆积,文化层厚约1—2.5米,内涵较为丰富。在路东耕地的地表内,捡到有少量陶片,遗址西部被新店至华楼公路挖去部分外,其他部分保存较好。整个遗址均为耕地。从采集到的遗物标本来看,陶器有:陶鼎、陶鬲、陶甑、陶钵、陶罐、澄滤器、黑陶杯、陶瓮、泥质红陶鼎、板瓦(内有方格纹)等;陶质均为泥质红陶和泥质夹砂灰陶、泥质灰陶、磨光黑陶;纹饰有篮纹、方格纹、细绳纹、弦纹等……[详细]
  济源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12月,现位于济源市天坛中路1087号,是济源市唯一一家国有文物收藏、保存、展示宣传、研究和教育的社会公共机构。位于,年代为占地面积7330平方米,建筑面积3770平方米,展厅面积为1400余平方米,库房面积为900平方米。馆藏文物丰富,有靑铜器、陶器、瓷器、碑刻、货币、玉器、石器、纸质文物等多门类3万余件藏品,其中国家珍贵文物3298件,尤以汉代釉陶冥器最具地方特色。济源市博物馆于2009年5月18日对社会实现免费开放,年平均免费开放时间达310天以上。2013年9月2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济源博物馆馆藏文物绝大多数是济源境内出土的两……[详细]
  玄都观位于登封市颍阳镇安寨村东路北台地上,玄都观又名颍阳观,是嵩山著名的道观之一,始建年代不详。据观内碑文记载,北宋得到皇室的重视,金代名道邱处机曾在此做法传道,名声大振,清雍正七年对观内的玉皇殿进行重修。玄都观现存完整的院落一座,保存有清代建筑玉皇殿一座,东西顺山房各一座,宋至清代石刻六品。大殿玉皇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硬山灰筒瓦盖顶,出前檐。檐下置四根木柱,两山墙各置有砖雕须弥座式墀头,明间置木板门,梢间置方格窗,殿内地面用条砖平铺,殿前有月台。东、西顺山房:均面阔一间,进深一间。硬山小板瓦顶,前置小板门。玄都观内现存玉皇殿为清雍正年间重修,该殿系采用地方建筑手法,它对研究嵩山地区清代……[详细]
  马固王氏宗祠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1575年),创建人王汛。占地二十七亩。现存房子十八间,整体为明代建筑格局。正宫两进,东西厢房,门楼、影壁俱全。碑刻二十余通,含有宋代苏颂所撰的王田墓鋕,“狼吞日”的雕塑影壁。宋元明清的神道碑。王氏宗祠坐北向南,由主院和西跨院两个四合院组成,中间不用围墙分隔,可自有贯通,只在两院外围做围墙以分内外。主院整个布局明朗均称,以中轴左右分列,主殿座中,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特点;中轴线上有的门楼、影壁、拜殿、寝殿,影壁两侧分立东西厢房;整个院落环境地形为北高南低,从大门拾级而上。西跨院有库房、休息室等建筑。主院大门布置在院落正中,正对照壁,主殿布置到最……[详细]
  老吴桥位于距今洛河桥上游1000米处,是河南省近代建成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民国10年(1921年),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组织上海北方工帪协会到洛阳举办工帪,吴佩孚劝说张謇资助建桥。张謇在西工兵营南的洛河上设计建造了一座双柱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共23孔,中间21孔,单跨9.20米,两边孔各6米,总长205.2米,宽6.10米,桥面净宽5.60米,桥墩是青石包边,地下基础约6米,用水泥混合石料浇铸。桥面两侧有水泥护栏,吴佩孚命名为“天津桥”。民国11年(1922年)6月,洛河暴涨,将桥两端引道及南部3孔正桥冲毁。洪水过后,吴佩孚下令修复北端引道,将南端筑成土坡,维持临时交通。民国26年(1……[详细]
  李家门中岳行宫位于登封市石道乡李家门村西南台地上,建于何时无考,明、清曾重修。该宫坐北朝南,现存完整的院落一座,现存大门一座,正殿一座,东西顺山房各一座等。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出前檐,硬山式,灰筒瓦盖顶,前檐下有小八角青石金柱两根。正殿:硬山式,灰筒瓦盖顶,脊饰为游龙图案,两端置有大吻,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殿内前后置单步梁,梁下各有金柱四根。殿前有月台,月台下正中有青石台阶五踏,台阶下有砖铺甬道与大门相连。东、西顺山房(陈州宫),面阔一间,进深一间,硬山式,出前檐,原为灰筒瓦盖顶,现改为小板瓦盖顶,檐内置有门。正殿的前墙上东侧嵌有明嘉靖四十四年刻立的“河南府登封县为重修行宫记”碑一块,西……[详细]
  樊钟秀故居位于平顶山市石龙区东北部夏庄村,清代,该宅坐西朝东,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站在门前从中轴线上自西向东可先后看到大门,二门,主房。少时的樊钟秀就生长在这里。大门,二门和院墙保存较为完整,二门以内的北厢厢房已经建成现代瓦房。南厢房已拆毁为空地。为加强樊钟秀故居的保护,于2005年11月被区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樊钟秀(1888年年5月22日——1930年6月4日),字醒民,石龙区夏庄人,1913年秋逃荒至陕西宜川县,1914年巧出恶霸黄某,招众100多人拉杆。1918年樊发展到2000多人,加入靖国军,樊任第二路军总司令。1923年4月……[详细]
  荆浩墓位于市区东北的五龙口镇谷堆头村东南150米处。冢高3米,周长15米,墓前之碑为济源市人民政府于1992年10月所立。碑高2.7米,宽1.1米,厚0.3米,正面上刻“中国水墨山水画大宗师荆浩之墓”,后为《重修荆浩墓记》,其中曰:“浩卒于沁水之谷堆头,其冢本屹然特立,杂树环耸……惜坏于-之年,垄前旧有石碑,供桌,早经毁弃,幸遗基尚存。今政府提倡民族文化,弘扬传统艺术,倍思前贤之功,故拨款重修其墓,以彰世人,以励来者。”荆浩,字浩然,河南沁水(今济源市)人,五代后梁时杰出的山水画家。生卒年月不详。少时博通经史,善属文。后避乱世退藏不仕,隐于太行山之洪谷,自号洪谷子。专力于山水画创作,悟古人画,……[详细]
  通满寺冢位于太康县城东南13公里的马厂镇西北角后陈行政村与黄庄行政村之间。东西长266米,南北宽139米,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通满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不断修茸。寺院座北朝南,有四大天王殿、弥勒佛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放生池。东西有廊房数十间及僧舍等占地人100余亩。院内苍松翠柏,四周有围墙环绕,四角有钟楼,南面和大门口对面有一高阁。红墙黄瓦,房檐四角凌空欲飞。殿内诸佛金像,端坐莲台,栩栩如生。常住僧人数十名,各方信众前来焚香拜佛络绎不绝。至民国初年,军阀混战,通满寺毁于兵燹,留一荒冢。冢内有五眼井,据村民反映,地下埋有很多石碑,散失于民间两枚印……[详细]
  孔氏家庙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南街路东,周围为居民区。该家庙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距今已历千年,是宋真宗赵恒钦命留守王羽腾为唐代兵部尚书左丞孔戣、国公孔纬督建的家庙;亦是孔氏家族后代守坟奉祀和祭祀先祖的家庙。时有祀殿三间、前戟门三间、前棂星坊门一座,庙内有书院一所、正房三间、左右庑六间、二门一座、前门一座,构设端伟、绘饰华焕,《志》载为时之当地之大观。明弘治初年(1490左右)和嘉靖14年(1535)曾两次重修,均毁于明末战火。清雍正13年(1735)仿样重建大殿三间、前堂三间、照壁一座。乾隆10年(1745)增设棂星门和院墙,41年(1776)增设东西庑殿,直到嘉庆24年(18……[详细]
  李氏民居地处郑州西北部的邙山余脉地带,位于古荥镇镇内。李氏家族世代为官,原占地面积南北长约70米,东西宽30米,后被拆除一部分,现存部分保存较好。保留房屋有上房,东、西厢房等。上房东西长15.5米,宽5.8米,为五间三层楼,其中底层为地下室,硬山式建筑,正脊筒饰连枝花卉浮雕,垂脊为双复式花脊,屋面覆小板瓦,墀头为精细砖雕牡丹图案,其工艺采用减地凸雕手法。下层明间置青石铺门石、青石门砧、青石门槛和青石抱柱,雕圆拱门额,额上雕云纹日月,下雕山石花卉,左右次间开砖雕棱窗,上层开圈券小窗。东西厢房皆硬山式建筑,顶覆灰色小板瓦。东厢房由北往南保留有三座,均为三间。其中南北两侧的房屋为二层小楼,门居中,长……[详细]
  石桥扳倒井位于卧龙区石桥镇麦仁店村,年代为西汉,为第三批南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扳倒井结构为小青砖砌筑,石质井沿,沿上有马蹄印,井深3米,井口直径85厘米。据传说,在西汉末年,王莽派人诛杀光武帝刘秀。刘秀装扮平民,骑马连夜逃离南阳。刘秀跑得人困马乏,饥渴难耐,忽然发现有一口水井,但是井水有一两丈深,无法取水。这时,他蹲下来,用手扳着井沿,对着井口大声喊道:“井啊,你能倒过来让我喝口水吗!”话音刚落,只听见井里一阵嗡嗡响,井口向刘秀扳着的方向倾倒,井水也慢慢地升到了井口。刘秀又惊又喜,急忙喝了个痛快,马也伸长脖子痛饮。人马喝足后,井水又缓缓回落,而井口却向南倾斜至今,青石台上清晰地留下了刘秀的脚、手……[详细]
  刘庄平民夜校旧址位于县城西两公里刘庄村西。1928年3月睢县籍早期共产党员姜朗山在刘庄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不久解散。姜朗山转入地下活动。他拿出自家财产,把附近4座庙宇拆掉,创建了刘庄小学,共有40间房、占地30多亩。学校大门门楣上题写着“唤起民众”4个大字,门两旁写着“昔日蔓草荒芜凋蔽凄凉,今朝人才荟萃庄严灿烂”一副对联。1929年9月,姜朗山在刘庄小学成立贫民夜校。姜朗山和进步知识分子李省三、李备五等担任教师。附近村庄的贫苦青壮年三四十人参加了学习。主要讲授《平民识字课本》等文化知识和时事常识。刘庄平民夜校坚持2年多,参加夜校学习的农民不但能记帐看报,有的还会写书信。这些贫苦农民经过夜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