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口岸东岳庙位于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口岸街道柴墟社区,年代为民国。类别为古建筑。东岳庙位于泰州市高港区口岸街道办柴墟社区西星街39号,又称古寿佛寺。始建于明朝初年,后屡废屡建,鼎盛时有殿宇30余间,庙田99亩。庙内存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重修的正殿3间、厢屋2间。民国34年(1945年),口岸大殿寺(寿胜寺)毁于战火,一些无庙可依的僧人和劫后仅存的佛像搬入东岳庙,由此,东岳庙加挂一块古寿佛寺的匾额。2007年在原庙界址内重修古寿佛寺,占地约3亩。古寿佛寺作为东岳庙的衍生体与原东岳庙并存,形成一庙两址两名的格局。目前可见旧大殿一座,南向,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屋脊正面有“风调雨顺”四字,另有……[详细] |
![]() | 陶庄乌龟墩遗址[汤泉街道龙山居委会陶庄组西侧�新石器时代、商周�区文物保护单位]俗名乌龟墩,面积约4800平方米,高2.5米,文化层厚3-4米。1982年发现。上、下层分别为商周和新石器遗存。新石器文化遗物有质地疏松红陶素面盆、弦纹罐,泥质红陶带圆圈镂孔的大圈足豆残片,带指甲纹的红陶纺轮,穿孔石斧、鹿角锥,柳叶形石镞等。商、周文化遗物,有红陶角状把手,扁锥形捺指窝纹鼎足,泥质灰陶圈足碗等。还有夹砂粗红陶鬲,甗的半袋形锥足,夹砂红陶细绳纹罐,泥质灰陶钵,泥质黑皮陶罐、小陶杯,黑皮陶带流刻槽盆,灰陶纺轮,几何印纹陶罐、钵,原始瓷豆,有段石锛,石斧,石镰等。1983年被公……[详细] |
![]() | 位于琅琊路13号。宅院坐西朝东,占地面积1015.9平方米。公馆主楼为西式二层楼房,砖混结构,钢门钢窗,青色平瓦屋面,青砖清水外墙,白漆勾画砖缝。院墙与主楼外墙,色调一致,冷峻整洁,院内另有西式平房三栋,为辅助用房,共计四幢20间,总建筑面积349.2平方米。楼前大片草地郁郁葱葱,树木茂盛,小院宁静安详。杭立武(1904-1990)安徽滁县人。金陵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入威斯康辛大学留学。获硕士学位后,转赴英国,入伦敦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任国民政府考试院编撰。1930年起,历任金陵大学教授、中央大学政治系主任、行政院中英庚款董事会总干事、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教育部常务次长、教育部政……[详细] |
![]() | 孔望山杯盘刻石位于海州区朐阳办事处孔望山居委会孔望山之巅,是用一块天然大石凿成。因大石之形如砚,俗谓之“砚石”。大石东西长320厘米,宽200厘米,厚70---100厘米,底部有三块小石支撑。大石正中凹刻一盘,绕盘又凹刻八杯,杯盘西30厘米处有两个碑槽,大石东北端厚壁刻隶书“砚石”二字。根据《隶续》所录《五君杯盘文》和海州东汉墓出土的杯盘考证;孔望山的杯盘刻石是东汉时物。再按《后汉书方术列传》,汉东海郡滨海地区人们供奉的主要神祗是东海君,当时的东海庙就在孔望山下,可知孔望山杯盘刻石是汉人祠祀东海君之物。东汉杯盘刻石是一处难得的早期道教活动遗迹,对研究我国道教的起源和早期道教的活动情况有重要意义……[详细] |
![]() | 溱潼水龙局位于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小溱湖巷东侧8-10号之间,门头出西。进入门头为南北两进、面阔3间五架梁,其东山突后一点为面南三间五架梁及南北长方形天井,占地南北30米,东西25米。收藏水龙7台,基本完好。水龙局系地方贤达与富裕户发起组织的民间义务救火机构,备有救火设备及相关房舍。主要设备“水龙”是由高约0.65米,长径约1.5米,短径约0.6米的椭园形大木桶,桶内中央位置安装长木杠杆(长木长约3.5米,可抬可压)支点,左右两侧置内径约0.08米紫铜活塞缸各一(底部设有进出水阀,与正中央的出水口下连)和长约20米左右帆布水龙带组成;同时配备数只兜水的小木桶或柳条笆斗、几支长杆挠钩及向民众报警用……[详细] |
![]() | 张氏住宅位于彩衣街24号,为张安治住宅,建于清末民初。张安治(1911--1990),号汝进,笔名张帆、安紫,扬州人。曾习中国画于谢公展,后深得徐悲鸿器重,先后任职于南京美专、中央大学艺术系、广西艺术馆及中国美术院。1946年,应邀赴英国研究深造并弘扬祖国绘画艺术。1950年回国,历任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设计师,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副主任、教授,美国纽约大学市立学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国画研究》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第六届、第七届文化委员会委员,民盟北京市委员会顾问。曾先后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数十次,许多作品为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出版有……[详细] |
![]() | 青岛路民国建筑,为司徒雷登旧居位于青岛路33-2号(原35号)大院内。该建筑始建于1935年,原系何辑五(化名何慎一)的私宅,是何氏任国民政府军政部任部副监委时购地所置(当时占地面积约7亩)。何辑五为贵州人,曾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副监委和贵阳市长等职,有人说他是何应钦的弟弟或族弟等。1936年9月,美国政府任命詹森为首任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并在南京市上海路82号大兴土木,兴建馆舍。1946年7月,美国政府命司徒雷登接替詹森,美国大使馆馆址也从上海路迁至西康路,原上海路美国大使馆馆舍则改为美国驻华新闻处,司徒雷登则选择青岛路35号作为公馆。抗战胜利后.该建筑一度为励志社高级招待所,后为司徒雷登的居所。……[详细] |
![]() | 海州钟鼓楼城门位于海州区鼓楼街。城门高约4米,内径3.15米,长10.38米。砖石结构,石高1.9米:上以砖作券形拱门。城门上原有钟鼓楼建筑,久圯无存。唯明海州知州王同所立《重修钟鼓楼台记碑》,今尚完好。碑额作弧形,高2.5米,宽1.03米,厚0.28米。碑的另一面,为明正德年间的《新建海道碑记》,根据《海州志》和此碑刻所载,海州钟鼓楼城门筑于明初。城砖长33、宽13、厚8厘米,也正和刻有洪武年款的海州城砖的形制相当。按南北朝至唐宋间的史书和明代《海州志》的记载,此门原为秦汉朐县城和南北朝朐山县城西门。在这一点上。它对研究古代海州建置就有很重要的价值。目前它又是仅存的海州城门,就更有保护的必要……[详细] |
![]() | 原米芾墓在丹徒长山下,后湮没难寻。明崇祯年间建纪念墓于今镇江市鹤林寺前黄鹤山下,“文革-”中被毁。1986年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重修,于1987年元月竣工,重修后的米芾墓位于黄鹤山北麓,包括石驳墓圹,墓直径11米,坟包直径4米,-护墓石,台阶四段共60级,两边有玉带坡,平台3座,两边各有路牙,均宽为3.3米,在两边各置大理石制作的长条凳3个。墓的整个走向由上而下向北延伸,全长60米,绝大部分采用大理石预制而成。坟前立巨型石碑,上镌刻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所书碑文:“1987年春日重修,宋礼部员外郎米芾元章之墓,曼殊后学启功敬题”。墓门两侧各有一下方上圆雕刻云朵纹的大理石柱。墓前方50多米处平台上……[详细] |
![]() | 原国民政府--旧址位于中山路251号。原国民政府--于1928年11月16日成立,是国民政府最高司法行政机关。司法行政部于1928年11月12日成立,负责管理全国司法行政事务。1935年,新址落成,--和司法行政部由薛家巷迁至该处办公。这里原是一幢南北走向的灰色大楼,为西式三层砖木混凝土结构,其中间为主楼,半球形拱顶上镶有自鸣钟1座,顶上竖有旗杆,两侧为辅楼,整幢大楼有房屋108间,楼前是两个对称的大花园。耸立于主楼门前的颇具古典欧式建筑风格的旧式门楼,坐西朝东,为三进门,中间小两旁大,顶部饰以图按花纹,8根硕大的希腊立柱使大门显得庄重典雅,威严挺拔、气势非凡。1949年4月23日夜,办公大楼……[详细] |
![]() | 新仓巷62号民居 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陵区东关街道新仓巷社区新仓巷62号,系清代朱姓盐商住宅。该民居占地面积559平方米,建筑面积422.78平方米,大门南向,为简易八字磨砖门楼。连门房前后四进,硬山顶。第一进面北,面阔三楹9.3米,进深五檩3.6米;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三楹9.3米,进深七檩米7.1米,前面及左右三面围以抄手廊,仪门为磨砖对缝门楼,在其东侧原有砖雕福祠,祠门上部为小砖磨制的筒瓦屋檐,中部为菱形图案,下部为变形凤凰图案。厅后有腰门与后两进各三间两厢串通。第三、四进均为三间两厢,大小相若,面阔三楹9.3米,进深七檩6.1米。住宅东面为火巷,并有八角门与巷东花园与花厅、附……[详细] |
![]() | 严家老宅位于吴中区木渎西街108、110、112、114号,年代为清、民国。严家花园位于木渎镇山塘街王家桥北,最初是清乾隆年间苏州大名士沈德潜的寓所。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沈氏后人将此院落让给木渎诗人钱端溪。钱氏叠石疏池,筑亭建楼,取名端园,有友于书屋、眺农楼、延青阁诸胜。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渎首富严国馨买下端园,重葺一新,更名“羡园”。因园主姓严,当地人称“严家花园”。严家花园经过三代主人的努力,前后历时二百多年,无论是岁月沧桑,还是人文蕴积,都赋予严家花园一种文化气息和名园风范。1935年,中国建筑学界的二位泰斗级人物,有“南刘北梁”之称的刘敦桢和梁思成教授,曾两次来……[详细] |
![]() | 北海观音寺石刻群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朝阳街道张庄村南山玉女峰东侧炮台顶西,花果山风景区气象雷达站东北侧北海观音寺遗址附近。共有“灵籁泉”石刻、“喷玉泉”石刻、“甘露水”石刻、“卓锡泉”石刻、“天锡泉”石刻、“金佛禅寺”石刻、“移我情”石刻、“曾经沧海”石刻、“朐阳”石刻、“无常迅速,一心念佛”石刻、“水”石刻、“阿弥陀佛”石刻、“悟真石”石刻、“崩云”石刻、“气象万千”石刻等15处;另有杨廷镇五言律诗、“张建勋顿首拜”、“崇祯十年”功德石刻共3处。石刻为阴刻楷书,书法风格遒劲有力。此石刻群对研究连云港市宗教史及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详细] |
![]() | 淮南厂盐会馆位于扬州市区新大原巷62号,清代建筑,座北朝南,前后六进,占地面积954平方米,建筑面积448平方米。大门南向,砖雕门楼面阔2.98米,檐高3.8米,上雕莲花、莲瓣、卷草等;第一进门房面阔三间11米,进深五檩4.8米,小瓦屋面、硬山顶。第二进为仪门门房,面阔三间披房,仪门为水磨砖门楼,面阔3.02米,通高3.8米,雕福、禄、寿三星图案。第三进面阔三间11米,进深七檩8米,小瓦屋面,硬山顶。第四进面阔三间11米,进深七檩7.1米,小瓦屋面、硬山顶。第五进为上下两层楼房,面阔三间11米,进深七檩6.8米,小瓦屋面、硬山顶。第六进面阔三间11米,进深五檩4.3米,小瓦屋面、硬山顶。建筑西……[详细] |
![]() | 原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官邸旧址位于傅厚岗32号。院广宅大,气派非凡,院内松竹蓊郁,雪松、日本桂花树、广玉兰等花草繁茂。主楼在院之北部,为三层另加半层地下的西式洋楼,有房16间,另有西式平房1栋3间,以及卫生间3间和花房1幢,计有房4幢22间,占地3123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37平方米。主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米黄色拉毛外墙,人字顶,红瓦屋顶,老虎窗采光,内有壁炉,大门呈拱形,楼门前不远处建有一座圆形约60平方米的双边水泥砌成的大鱼池一座。主楼二楼部分为日本式装饰,据说,日本天皇弟弟曾在此居住。该官邸原为民国首都-厅厅长陈焯所有,1934年兴建。后为国民政府教育部、外交部部长王世杰居住。目前,为南京……[详细] |
![]() | 华印椿旧居位于陶谷新村19号,其建筑(与17号连为一幢),原系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郝钦铭的私产,其中一部分卖于华印椿,故19号建筑即为华印椿在南京时的旧居,现为华印椿的后人华兴邦、陈嘉懿夫妇继承所有。现在,19号的宅院内还立有华印椿雕像1尊,屋内另有丁光训题写的“华印椿故居”的题匾。17、19号门头上有我国著名书法家胡小石手书的“修生”、“齐家”大篆门匾。该建筑始建于1936年,坐北朝南,西式风格,青色墙面,青色大瓦,砖混结构,假三层带老虎窗,院内植有法国梧桐、桂花树等花木。另外,除主建筑之外,其北面的东北侧还另建有西式平房4间。宅院的东南面建有防空洞1个。与陶谷新村19号毗邻的陶谷新村17号,……[详细] |
![]() | 李子敬旧居建于1935年,其院落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建有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1幢,平房1幢,原产权人为许长祥,许长祥:(原上海金城地产公司),1947年李子敬从许手中购得该房产自住,解放后,十七军二队华东军区通讯学校和公安局等单位使用,目前该处现有主楼1幢,其主楼坐北朝南,假三层,粉色拉毛外墙,人字顶,尖顶,小红筒瓦,带老虎窗壁炉,紫色门窗,部分窗户为拱形窗框,建筑面积243平方米。该处现暂空置。李子敬(1908-1962年),安徽太和(一说河南)人。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教班,步兵学校校官班和陆军大学特别班,历任团长,少将副处,陆军总司令部总务处处长,挺进第三纵队司令,徐州绥靖公署闸北师……[详细] |
![]() | 虞山石室土墩位于虞山东岭仲雍墓起,西至小石洞止,在全长约10公里的范围内,共发现有200座左右。石室土墩沿山脉走向,以3个或5个成品字形群组分布于山脊顶峰及山坡交叉要道等处,大墩直径约20至15米,高8至5米。小墩直径约8至5米,高3至2米左右,其建筑结构系采用本山长条石块、石片垒成下宽上窄之长方形洞室,以大石块封顶后再用山泥堆成馒头形、覆船形等状,在一端筑有甬道,口朝西向为多。1982年,常熟博物馆与苏州博物馆重点发掘了维摩寺南侧一大墩,出土了原始青瓷碗、豆、罐等器物。考古界对其性质有墓葬、军事设施、祭祀、房屋等多种说法。2000年,常熟博物馆与苏州博物馆联合发掘虞山西岭最高处的吴王点将台,……[详细] |
![]() | 秦东园故居,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北河西街,由秦氏先人秦澜伯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该宅坐西朝东,隔街临平望市河,前后三进,共有房屋17间。该宅第一、二进平屋;第三进为两层楼厅,上作居室,下为厅堂,方砖铺地,落地长窗,堂中悬有“庆善堂”匾。第二、三进之间向北侧延伸,建有平屋三间。全宅花园、院子、天井颇多,最东侧有一面积约为100平方米的小花园,过半亭、进门樘,是一石板天井。第二、三进间的北侧平屋前和第三进楼厅前均为院子。第三进后面西南侧是一个面积达450平方米的大花园,园内广植名木奇花,百年以上的黄杨、木樨就有10来棵。宅内尚存一口古井,青石井圈上镌“永安泉”字样。2009年,秦东园故居被市政府列……[详细] |
![]() | 民国陆军司令部旧址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办事处中山东路12号。由上海中兴公司兴建,原为建港初期办公场所,后为国民党连云港陆军司令部。该建筑立于临海半山坡上,坐北朝南,居高临下,实木结构。主体建筑两层,面宽五开间,左右对称。东、西两山墙建一层带门廊坡屋,每间宽3米,门廊分别朝东北、西北向,整个建筑跨度为12.9米,东西长24.2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建筑石墙为整毛石砌筑,水泥砂浆勾凸缝。该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现为驻军使用。1976年7月25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粟裕大将来连云港视察时曾在此居住。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四周至界墙。建设控制地带:东至……[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