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旅游

江苏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松筠小筑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由工商业家胡芹生建造,坐南朝北,内有庭院、四面厅及西式青砖假三楼等建筑,“松筠小筑”四字为沙彦书,旧有唐驼书“赐谷堂”匾及郑孝胥、庄蕴宽等人书写的楹联。门前有太湖石,东大门有砖雕门楼、门墩石、半亭等。松筠小筑内原有珍贵石碑10多方。它是典型的民国建筑代表之一,2008年2月26日松筠小筑被市政府公布为市文保单位。主体建筑是两层假三楼青砖楼房。有汉白玉石碑、照壁;有汉白玉石台一张,边长0.82米,厚0.13米,石台高0.73米,有精美石凳4张,上面有云纹和蝙蝠,另有鼓形石墩18个,有门墩石一对,凳面直径0.23米,有汉白玉金鱼缸一个,长1.28米,宽0.8米,……[详细]
  竹炉山房石刻位于无锡市锡惠公园竹炉山房第二进“秋雨堂”内。明洪武二十八年,惠山寺高僧普真(性海)请湖州竹工编制竹炉,煮二泉水泡茶,并请王绂绘图,王达撰文,名流唱咏,装帧成卷。隆庆间,竹炉及图卷移至惠山寺弥陀殿。万历二十三年(1595),殿毁于火,邹迪光重建,更名竹炉山房。后竹炉图卷渐增新篇,至清乾隆时,成海内珍品。弘历南巡,数次借阅并作题咏。1779年图卷焚毁。又乾隆帝仿王绂笔意亲补竹炉首图,命人补绘补写全部图咏,赐内廷收藏王绂《溪山渔映图》,又命将历次幸惠山御制诗,摹镌刻碑,于山房右侧建宝翰阁一并收藏。按竹炉图卷摹刻的碑石则嵌于山房内之秋雨堂。咸丰十年(1860),惠山寺毁于兵火,竹炉及图卷……[详细]
  南京清凉寺,始建于南朝,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的发源地。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影响远及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历史意义十分深远。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作为南唐首刹,鼎盛时期的清凉大道场是南京佛教传统文化、清凉山精英文化、金陵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清凉问佛”更是流传久远的“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因而,在此国泰民安,佛法昌隆之际,恢复、重建这座千年古寺,不仅能满足海内外佛教徒礼拜祖庭,寻根问祖的心愿,找到法眼宗的“根”,重振法眼宗风,也有利于落实市委关于“整合佛教资源”的指示,填补鼓楼区没有恢复寺院的历史空白,对推进集自然、历史、观光……[详细]
  黄杰旧居建于1945年,其院落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建有砖混结构的西式楼房1幢,附属小楼及平房1幢,建筑面积501平方米,原产权人为黄杰。解放前,黄杰自住,解放后由市房管局代管,先后拨给三野招待所等单位使用,目前,该处仍有主楼,附属小楼、平房各1幢。其主楼坐北朝南,高二层,粉色外墙,人字顶,青瓦带老虎窗和壁炉,一楼突出门廊,二楼带露天小阳台,院中北侧一小二楼均为粉色外墙,人字顶,青瓦,院中环境及整体建筑保护均较好,现为南京军区司令部干部住宅。黄杰(1902-1995年),湖南长沙人,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曾随何应钦参加北伐战争,随蒋介石参加中原大战,1933年任徐州海州地区警备司令,193……[详细]
  茅塘桥[浦口区永宁镇浦合公路13.6公里处�明代�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茅塘桥现名“毛担桥”。“茅塘桥在治北三十里,明洪武三年(1370)建,桥广5丈、砖券、五瓮,跨后河上(滁河支流之一),为驿路要道;屡被洪水冲决,知县刘英重建。国朝同治六年(1867),知府涂宗瀛檄候补知县廖纶监修。同治十一年,巡道孙依言重修”(《江浦埤乘》)。解放战争时期,-军队东撤时,炸毁一桥孔。1952年以木质结构修复。1967年12月,经省交通厅工程局批准,由扬州桥梁工程队按原桥样式复修,保持了旧有的古朴风采。茅塘桥大致为南北方向,其桥西有一河与所跨之河相交成丁字型,为防汛工作需要,现桥西已筑……[详细]
  同里庞氏宗祠位于吴江区同里镇,年代为1924年。庞氏宗祠在同里镇珍珠塔景区内,原大门在船舫浜,后门临街面河。庞氏先世由吴江庞山分支大光乡,清初始卜居同里。族人庞庆麟系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自任上倦退,斥资兴建庞氏宗祠。民国十九年(1930),庞元润将宗祠从同里下乡移迁于此。解放前夕,地下党领导的农民自卫工作队,曾驻扎在庞氏宗祠内,作据点监视同里的地方反动武装,直至同里区人民政府成立,该支农民自卫武装奉命编组为区大队,才从庞氏宗祠撤离。解放后,宗祠改粮库屯谷之处。2003年后,成为珍珠塔景点的一部分。祠堂前后四进,依次是墙门、穿堂、享堂、寝堂,共四……[详细]
  •周庄古镇最古老的桥,桥楼的一楼与二楼并不相通,构造独特。景点介绍这是周庄古镇最古老的桥,始建于1355年,由沈万三之弟沈贯(俗称沈万四)出资重建后成了石拱桥,同时改名为富安桥。桥头四座二层桥楼临水而立,有趣的是一楼与二楼并不相通,必须通过石桥边的阶梯才可到达二楼。富安桥上有五块罕见的武康石,同时有不少吉祥浮雕。站在桥上,可以欣赏优美的水巷风光,并拍照留念。据说在富安桥上走三遍会事业有成,有兴趣的话可以上网了解下-总理与富安桥的逸事。特别提示因为富安桥比较有特色,来这里的人非常多,建议避开节假日等游览高峰期,否则拍张单人照都困难。地址:苏州市昆山市周庄镇中市街东端(周庄古镇景区内,……[详细]
  乔冠华故居中外闻名的外交家乔冠华(1913--1983),本是江苏省建湖县东乔庄人。其父乔守恒继承祖业,擅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教子严谨。乔冠华5岁入塾,开始熟读诗书。16岁时,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为同级中年龄最小的学生。在清华大学期间,乔冠华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积极参加我地下党领导的进步活动,为左派学生的代表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乔冠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新闻局局长、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恩来兼主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外交部副部长、部长等职。乔冠华的一生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83年9月,因患重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0岁。乔冠华故居位于建湖县庆丰镇东乔村,1984年,……[详细]
  袁晓园旧居原为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工程师谭季甫和谭延垲之长子谭伯羽于1930年自建,其总基地面积16153平方米,建有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1幢,平房2幢,建筑面积约480平方米。其楼房坐西北面东南,地下一层,地上假二层,米黄色拉毛外墙,四坡顶,人字顶,红瓦错落有致部分外墙下半部分为石头垒沏,屋顶带老虎窗。其主楼东侧现还保留水塔1座,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袁晓园先生和丈夫叶南先生曾在此生活,目前该处为某干部住宅,房屋保护较好。袁晓园(1901-2003年)江苏武进人,国民党元老,我国文化、新闻界知名人士叶楚伧的儿媳,早年两度赴法留学,曾于30年代任厦门税务局局长,40年代曾任驻印度加尔各答领事馆副领事,……[详细]
  登云桥位于常州市钟楼区西林村委东岱村委东岱桥南30米,登云桥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早时叫东戴桥,东岱村名也由此而来,后来改为登贤桥,嘉庆十四年(1809)、同治十年(1871)重建,民国九年(1920)重建时改名登云桥。东戴桥改名登云桥,据说是东岱村乡民盼望生活平步青云越来越好,讨个吉兆,把东戴桥改名为“登云桥”。登云桥为南北向,桥全长18.8米,宽3米,桥西长7.65米,东长8.35米,桥孔直径5.5米,桥高距水面3 米,桥西侧桥台阶为19级,桥东侧台阶有20级。桥栏用花岗岩条石筑成,保存完整,存三根望柱。桥身为青石质,两侧各有一对桥耳,桥面两侧各有两排石级,石级中间做有一条专供独轮……[详细]
  唐寅故居遗址即宝华庵,又称文昌阁,位于平门内西大营门双荷花池13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唐寅(1470-1524),字伯虎,号六如居士,苏州人,明代薪名画家,“吴门四家”之一。弘治十八年(1505年),一说正德二年(1507年),唐寅于桃花坞择地建宅,署额桃花庵,据载有桃花庵、梦墨亭、学圃堂、蛱蝶斋诸构。清顺治初,名医沈明生得其址,构筑梦墨亭、六如亭、桃花庵、蓉镜亭等,时人称为唐家园。乾隆年间僧禅林、道心改建为宝华庵,光绪年间又曾改作文昌阁。现有建筑面积511平方米,坐北朝南,大致可分为两路两进房屋。西路头进为临池而建的水阁,面阔五间15.4米,进深9米,硬山项,内构船篷轩,圆……[详细]
  还阳泉位于鼓楼区清凉山83号,年代为南唐。南唐古井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公园的清凉寺院内,又称还阳井、还阳泉。根据现存的史料来看,还阳井挖掘于南唐保大三年(945年)。据说,当时还阳井水源丰沛,俨如泉涌,水质甘醇清冽,即使外面的世界再干旱,这口井也从来没有干涸过。还阳井名字神奇,故事也神奇。相传,经常饮用此井里的水,头发到老也不会变白,白发的人如果长期饮用此井水还可以变回乌发。1987年,专家们还阳井的井水进行了化验,化验结果表明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锶成分,而锶是人体内所需的成分。还阳井位于亭子的中央。亭子四周用高大的栏杆围了起来,偶尔有游人慕名而来,也只能站在亭子的外面远远观望,不能接近。虽然只……[详细]
  江苏永慧禅寺,又名石壁寺,因寺庙背靠一块百仞石壁而得名,现属净土宗所辖,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寺中主持,均从灵岩山佛学院中来。据说原先却是临济宗的道场,山上现存有数处临济宗大师的墓址。临济宗是禅宗五宗二派之一,对待前来参学的人采用棒打、声喝等方法,有着直截痛快,雷厉风行的风格,因此有“临济将军”之称,憨山大概也是临济宗的禅僧。寺踞山巅,掩映在森森古木之中,主建筑“大雄殿”匾额为赵朴初手书。寺后石壁多摩崖石刻,著名的有朱德的老师李根源、李的老师孙光庭、晚清封疆大吏陈夔龙、海派大画家吴湖帆诸人的题诗,皆言志、纪游、怀古之作。最奇的是石壁上生长着一棵罕见的奇树——石楠,树龄三百余年,它的根屈……[详细]
  南京中山陵永慕庐 永慕庐中山陵园纪念性建筑之一、位于中山陵东北海拔300米的小茅山顶万福寺古刹遗址旁。 永慕庐为陈均沛建筑师设计,新金记康号营造厂承建,1929年冬天开工,历时四个月完工。1929年春,中山陵第一期工程墓室、祭堂即将竣工之际,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决定选择小茅山顶,建筑孙中山家属守灵处,题名为“永慕庐”。 水慕庐房屋建筑采用东方式造型,内设客厅一间,卧室四间,旁设厨房一间,附属用房四间,总面积二百余平方米,用钢筋混凝土和石头砌筑。房屋之外,布置花圃,并以山石砌筑围墙。风景清幽,建筑古朴。-、孙科曾在此守灵。 抗战期间,永慕庐被毁,仅剩下一段残垣断壁和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谭延闿题……[详细]
  明城砖官窑场遗址在官窑山,是迄今窑场规模最大、窑体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保存最好的,是主要烧制南京都城城砖的明代官窑遗址。2016至2019年,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明代南京城东北约20公里的官窑山及其附近地区,系统开展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发现一处大型明代官窑遗址。该遗址由90多座窑和大量相关窑业遗迹构成,发掘揭露了其中16座窑以及窑业相关的建筑基址、砖坯晾晒场、排水系统、交通水系等,出土大量带有“应天府”“上元县”等铭文的城砖。其中,90多座窑体集中分布在北、东南、西南三个片区,发掘的16座窑体位于北片区和西南片区。窑体均开挖于山体缓坡,利用自然山势修筑,前低后高,打破山体生土。窑体形……[详细]
  南京鸡鸣寺,又称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清朝康熙年间曾对鸡鸣寺进行过两次大修,并改建了山门。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临寺院,并为这座古刹题书了“古鸡鸣寺”大字匾额。现鸡鸣寺已初具规模,建成恢宏壮丽、气象庄严的大雄宝殿,殿内奉祀三宝佛。并先后建成外山门、三大士阁、钟鼓楼、禅房、素菜馆等,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山门牌坊“鸡鸣寺”由著名书法家、前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所题,并有释定持、朱帆、余藻华等名家题撰的楹联墨宝。鸡笼山东接九华山,北临玄武湖,西连鼓楼岗,山高62米,因山势浑圆似鸡笼而得名。鸡笼山背湖临城,满山浓荫绿树,翠色浮空,山清水秀,风景绮丽。鸡鸣……[详细]
  法华庵位于淤溪镇马庄村东南部,建于明万历年间,清?道光年间(1821-1850)整修,民国初年再修,上世纪八十年代按清代建筑风格又作整修。现存大殿3间,坐北朝南。脊檩挂枋有准确纪年。大殿面阔10.33米、主间4.33米、两次间均为3.05米、七檩进深6.06米、檐高3.02米、脊檩高4.85米,设戗脊,硬山造,青砖小瓦高屋脊。东西两山墙前檐分别设置砖雕“鹿鹤延年”、“松鹿同春“,刀法清湛,形象生动。前廊券顶,旺砖抹线密不透风。后檐砖细七道封砖,丝丝入扣。文物藏品珍贵,现存汉白玉石炉座,原为经幢底座,侧面雕刻双龙戏珠纹,形神毕俱,体现清代龙纹特点。殿内主祀佛光观音,系缅甸玉精雕而成,由国际佛教名……[详细]
  戈公振故居位于东台市城内兰香巷9号,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民居,砖木结构,3进12间,“寿”字图案花墙,六面壁板,格扇门窗,占地面积247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90平方米。由周巍峙题匾的“戈公振纪念馆”即设立在故居内。戈公振是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名绍发,字春霆,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于东台台城一“世代书香”之家,幼年聪慧,好学上进,1912年在《东台日报》担任工作,1913年冬,进入上海有正书局图画部当学徒。第二年被调到《时报》部工作,初任校对、助编,后升任直至总编,在《时报》前后工作十五年。为纪念戈公振先生,江苏省新闻学会设立了“戈公振新闻……[详细]
  丹阳的季子庙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是有十字碑、消水石、季河桥等名胜古迹,更得益于这里有独特的奇观异景——沸井涌泉。季子庙的沸井主要分布在庙前的沸井塘边。根据志书记载,古代这里有井百口,其中一部分是沸井。现存古沸井有六口,井水三清三浊,各相距尺许。稍远看去,井栏古朴典雅,神韵别具;走近细瞧,井内水面翻腾鼎沸,滚浪有声。这奇特的景观令游人稀奇不已。此外,在庙周边的河沟水塘内,还有多处沸泉在滚涌,从不停息,乡民们谓之为“龙气”,称沸井塘为“龙潭”、“沸潭”。季子庙何时有沸井很难考证,但从南朝刘敬淑的《异苑》一书可知,早在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沸井已名声远播了。拜谒季子庙,观沸井涌泉是历代达官贵人、……[详细]
  西津桥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西街,明万历年间里人茅郊建。西津桥是一座花岗岩单孔圆弧拱石桥,桥作南北向,跨越胥江河的通衢要道上。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洞庭东山吴序商重建,改名永平桥。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谷旦,木渎镇济善堂募捐重建。全长22米,宽3.05米,桥顶面长1.9米,桥堍宽3.5米,桥离水面4.65米,桥洞高敞,便于行舟。拱圈高4.2米,跨度约8.6米。拱圈轻薄,厚仅0.32米,其中外圈厚0.12米,内圈厚0.2米。桥孔作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面平坦,石级踏步,南坡25级,北坡22级,可供坐歇。桥洞上端浅雕的坐龙图案,栩栩如生。横贯桥宽的8根长绞石同八根明柱紧密的栏箍,使桥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