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密丰绒线厂旧址位于波阳路400号,建于1934年,原为英商创办。普伦设计,马海洋行承建,1934年竣工。绒线仓库:木椿基础,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清水红砖墙面,横竖线条构图。高级职员住宅:砖木结构,英国乡村式花园别墅,一幢独立式,两幢毗连式。1959年由政府作价购买后,更名上海茂华毛纺厂,1966年10月成为上海第十七毛纺厂,90年代后又恢复为茂华毛纺厂。另有一幢独立式、两幢毗连式洋房,分别为英国老板住宅、领班住宅、高级职员住宅等。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密丰绒线厂旧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沪府发〔2014〕29号)。……[详细]
  东区污水处理厂旧址位于河间路1283号,始建于1926年,办公楼占地227平方米,建筑面积455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坐北朝南,为装饰艺术派风格。女儿墙自压顶线脚层层渐次收进。等分格式窗下有横向装饰带,入口门洞颇具特色,立面作几何形凹凸墙面处理。压缩机房,单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坐东朝南,风格式样与办公楼相似。建成于民国15年(1926年),是当时亚洲第一个城市污水处理厂!系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的二级污水处理厂。值得惊讶的是居然还能运转正常,可见当时设计的前瞻性和实用性。主要构筑物有:泵房1座,曝气池4组(共16条),竖流式二沉池6座,空气压缩机房1座,污泥干化床33只。日处理量为1.7万立方米……[详细]
  书隐楼(ShuyinLou)在南市区巡道街天灯弄77号,占地1515平方米,建筑面积1939平方米。清乾隆、嘉庆时内阁中书、兵部尚书沈初(平湖人)住宅,约在道光初年,为郭万丰船号主郭氏购得。此宅前部并列建筑三座,中间正厅七架梁,东西有轿厅、花厅等。后部东侧有话雨轩、船舫以及假山、花坛等。西面围以高10余米的风火墙,为内宅,有前后楼厅及东西厢,形成走马楼。前进楼上有“书隐楼”匾,沈初题,原为藏书楼。全部建筑,以砖刻木雕最为出色。五进内宅的门头上,有“古训是式”匾额,匾额左右兜肚及上下枋,有“文王访贤”、“穆天子见西王母”、“老子出函谷关”等图。砖雕图人物众多,鸾、凤、牛等走兽,造型生动。楼上东西……[详细]
  修道院公寓位于复兴西路62号,建于1930年,这幢建筑原名修道院公寓。这只是取了个的名而已(名--道院),其实与修道院毫不相干。该公寓原本是英商密丰绒线厂厂主的住宅。现产权归于上海徐房(集团)有限公司,由湖南路街道办事处等单位使用。整幢楼房采用砖木结构,是一幢典型西班牙风格的建筑,由南北两楼组成,即由一幢二层和一幢三层的建筑组成。二幢建筑之间以连廊连接,这种连廊就是风格的体现,因为西班牙面对地中海,受季风影响多雨,且夏日炎热。该每幢每层均由两个居住单元组成,单元分有3室、4室、5室等多种户型。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富有层次变化,内外细部构件均带有西班牙式烙印。如它的门窗多用铁花格栅,室内部分分隔亦……[详细]
  高桥仰贤堂位于高桥镇东街81—93号,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基底面积约440平方米,主楼约640平方米,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是“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免费供市民参观。住宅的建造人沈晋福,字佑臣,本地人士,1886年生,家境贫困,14岁出门当学徒,后来靠岳父资助买了台缝纫机,由他妻子做裁缝积累本钱,再起会集资,经营了一个“五洋店”。店铺开在上海南市公义码头,名“晋泰号”。靠与来自黄浦江上游河网地区的客户经商致富,在东街典当桥头购地兴建新宅,取名“仰贤堂”。营造商是沈晋福的亲家蔡少祺,沈晋福万事追求牢固,在做工用料上精益求精,牢又求牢。由于追求高标准,使沈精力憔悴,没等竣……[详细]
  上海特别市政府旧址位于徐汇区枫林桥地区,旧址分别为3号楼和7号楼,两座建筑通过二层连廊连接。清水红砖墙面带少量仿古装饰带和简化的古典式窗套。建于1919年,最初为江苏对外交涉使公署,1927年改为上海特别市政府办公楼。1933年,上海特别市政府新大厦在江湾落成,遂将市政府由平江路迁往江湾新大楼办公。平江路48号楼房后又由外交部上海办事处使用。1936年11月楼房转让给上海军医事业委员会。抗战期间,此处曾为汪伪政府办公机构的一部分。1949年后,房屋收为国有,主楼曾一度作为医科大学幼儿园,辅楼为医科大学教工职工宿舍所在。1975年,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原邮电部第一研究所)与上海第一医学院经房……[详细]
  1927年中共江苏省委旧址位于山阴路69弄90号。1926年,中央党校设该处。1927年,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指挥部联络点。“四·一二”--政变后,陈延年奉中共指示,来沪接任江浙区委书记,在该处设立办公机关,底层作会客室,二楼作会议室,三楼为地下交通员住处。6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撤消江浙区委、分别成立中共江苏省委和浙江省委的决定,该处为江苏省委机关。6月26日,中共江苏省委在该处召开会议,陈延年被任命为江苏省委书记。是日下午,陈延年不幸被捕。不久,被害于枫林桥畔。该处于1905年建造,占地面积60平方米,建筑面积144平方米,为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三层石库门住宅。红砖砌清水墙,石库……[详细]
  启明女校旧址位于天钥桥路100号,现上海市第四中学(原启明女校)校园内,建于1917年。徐家汇圣母院创办于20世纪初,与当时崇德女校同属天主教拯亡会,两校办校宗旨、教学内容、学制课程基本相同,只是崇德女校只招收校内女士,而启明女校则招收教外女士。当时启明女校和崇德女校的校务均由圣母院院长监理,一般事务由中国嬷嬷担任。学校历任校长均为外籍修女,直至1937年才由中国嬷嬷周璀出任启明女校校长。1951年,启明女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与徐汇女中合并,改名为汇明女子中学,1952年12月改为现为上海市第四女子中学。文革开始和所有女中一样招收男生。现在是全日制完全中学。-----上海市第四中学。现存……[详细]
  天主教大修院位于漕溪北路徐汇区政府大院内,具有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特征的宗教建筑。这幢当年为天主教培训神职人员的修道院建筑规模可观,布局对称,气势不凡。有趣的是,建筑在整体上并没有采用西方教会常用的哥特建筑风格,而是更接近世俗建筑。建筑的立面构图是横向三段式的,底层明显作为基座段,屋檐下三层虽无柱式,但窗间直达屋檐的竖线条分明有立柱的影子;立面纵向五段式,在两侧及中部有凸出构图,虽然并非完全对称,因为西段及中部为三开间,东部只有两开间,但设计上是对称处理的,三个凸出部分上的山花设计更强化了这种建筑秩序,显现出欧洲古典主义形式传统的影响。……[详细]
  上钢十厂冷轧带钢车间旧址位于淮海西路570号,建于1956年,原上钢十厂冷轧带钢厂厂房群。红坊艺术社区内的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是借鉴国际上利用废弃工业建筑在市政建设中改建公共艺术中心的成功案例。园区是上海最具规模的国际艺术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和集聚区,已逐步成为长宁颇具特色的新地标。上钢十厂冷轧带钢车间旧址列入第八批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沙逊别墅位于虹桥路2409号,这是一幢英国古典式乡村别墅,建于1932年的沙逊别墅,与虹桥路2310号(罗别根花园,又名沙逊别墅),是姐妹花园别墅,原龙柏饭店1号楼,当年又称“伊甸园”或“伊扶司”。是沙逊和他的部下周末度假和夏日避暑之处。屋子里的楼梯、家具、壁炉和所做的装饰都是英国的古老式样。据说当年沙逊建造这座别墅时,曾不惜工本地从英国进口了橡木和其他建筑材料。上海解放前夕,陈毅率军进入上海市区前,曾将这里作为临时指挥部。解放后,西邻的高尔夫总会改建为西郊公园。上世纪80年代原沙逊别墅扩充改建为一所园林别墅式现代宾馆,因院内遍栽龙柏,故名龙柏饭店。基地环境建筑与庭院结合布局,其主人口设在主楼……[详细]
  息焉堂位于可乐路1号西人公墓礼拜堂,位于上海动物园的北侧,哈密路剑河路的交界处西侧。建于1925年,造型现代,穹顶为拜占庭风格,门窗则是哥特式的,反映出邬达克的个人设计偏好及地域情结。平面为等十字形,底层和二层的地面均铺彩色花岗岩。四角有四根束柱,上承帆拱与穹隆,显示出拜占庭建筑特征。穹隆底部密排一圈尖券窗洞,光线射入时形成幻影,使大穹隆显得轻巧凌空。钢筋混凝土穹顶外表饰以铜板,年久氧化后呈独特的铜绿色。由教友马相伯、朱孔嘉、王宝崙、潘世义、何理中等发起创建了息焉公墓,潘世义教友设计,占地约75亩,墓区建有教堂、钟楼、会葬所、追思台、苦路通功及松楸等。由哈密路过公墓桥越新泾港可入墓区,桥头入口……[详细]
  中西女塾旧址江苏路155号市三女中是所闻名遐迩的百年名校,建校已有130多年了。其积聚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老上海名媛的天堂,而今才女的摇篮。宋氏三姐妹都曾在此就读。学校前身是1881年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的圣玛利亚女中和1892年基督教南方监理公会创办的中西女中,1952年两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合并命名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曾就读于圣玛利亚女中、旧上海市长吴国桢的表妹俞秀莲回忆,当年班上三十几名同学全是上海滩显赫家族的女子,其中有位郑姓同窗是杜月笙的儿媳,每逢学生一月一次的回家日,校门口便排起汽车长队;至于班上张爱玲那样家世的学生,还是比较卑微的,她很瘦,也不好看,人很文气,穿着很朴……[详细]
  裕丰纺织株式会社办公楼位于阪杨树浦路2866号,系日商大东洋株式会社在上海早期开办的纱厂。所生产著名的“龙头细布”驰名中外,棉纱线用的是仙桃牌商标,同样享誉业界。解放后裕丰归政府所有,更名上海第十七棉纺织总厂,厂办公室清水红砖墙面,窗间墙有壁柱,坡屋顶,设老虎窗。2014年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原高级职员宿舍两层,坡屋顶,原立面为卵石墙面,门窗口为红砖镶砌。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裕丰纺织株式会社旧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沪府发〔2014〕29号)。……[详细]
  煤气公司杨树浦工场旧址位于杨树浦路2524号,杨树浦煤气厂始建于1932年,两年后建成投产。工厂设有当时先进的连续直立式伍特型炭化生产工艺,筹建82英寸规格的1组30孔核增热水煤气炉两座,机械除焦油、初苯、脱硫等净化回收装置,蒸汽核电动煤气排送,压送机及储气柜等。杨树浦煤气厂建成时日产煤气11.3万立方米,包括水煤气5.67万立方米,占全市煤气消费量的80%。该厂的办公楼、储气柜等建筑定位。本世纪的东海天然气的发展淘汰了原人工煤气,这里成为历史。厂内现存老建筑办公楼,和该厂同时期建造,3层,建筑面积约1185平方米,砖混合结构,坐北朝南。现代派风格,立面层间有腰线,黄色面砖墙面,饰转角隅石,北……[详细]
  工部局电气处新厂旧址位于杨浦区杨树浦路2800号。杨树浦发电厂(上海1882年始有电灯,英商先后在苏州河边建过3个电厂,1908年工部局设电力处,收购老厂并在杨树浦建大厂,1913年供电。1929年美国国外电力公司购进该厂,改名上海电力公司,垄断上海用电)。现代式厂房。透平车间:建于1912年,单层钢结构。一号锅炉房:建于1913年,多层钢框架结构。2号锅炉房:建于1938年,十层钢结构,有110米高的烟囱。1913年由英国商人投资建成。初时装机容量为10400千瓦,到1924年,装机容量达12.1万千瓦,成为当时远东第一大电厂。1929年上海英租界工部局将全部企业卖给美国国际电气债券有限公司……[详细]
  史良才旧居位于铜仁路257号一组优雅的花园住宅,该房屋的建筑面积2494平方米,园地面积2276平方米,它的主人曾是过去上海报界巨头、《申报》总经理史量才。现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住宅四周有一圈高高的院墙,院内的两棵槐树是史量才当年亲手种下的.住宅高三层,二层有粗大的立克壁柱,廊厅很宽敞,墙侧有壁炉,整幢房子的廊厅地面和楼梯及扶手都采用米色花纹的大理石。主楼洋房外体为浅黄色,屋顶铺设了红色瓦片,屋顶上有数个白色烟囱,门窗为红色漆木。红楼为一幢直排两层小楼,墙体也为浅黄色,红瓦屋顶,红色漆木。虽然初建时的小森林、游泳池等设施已不复存在,但整幢建筑仍显得非常气派。2014年升格为市级文物保护……[详细]
  江南弹药厂旧址位于龙华路2577号,建于清光绪二年,现存厂房是中国最早制造近代-和-弹使用的翻砂车间,屋架全部铁制,内有二十四根铁柱支撑。清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上海江南制造局,江南黑药厂是江南机器制造局下属一个分厂,在龙华路2577号创意大院内,现在以经看不出这里曾经是当年全亚地区最大的兵工厂痕迹,只留了一些断垣残壁砖瓦,墙上贴的照片,述说着这里曾经是兵工厂,要看兵工厂还是要去淞沪警备司令部,还保留了清朝时期龙华弹药厂铁柱厂房,是最早建造并使用的车间之一,钢柱支撑的屋面,外墙为青砖砌成,屋架全部用钢制建,房屋结构已有一百四,五十年的历史,至今完好无损。1867年仿制出德国毛……[详细]
  提篮桥监狱关押、审判和处决日本战犯处提篮桥监狱,位于上海华德路117号(今长阳路147号),是由10余幢楼房组成的建筑群,占地约4公顷,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是中国迄今仍在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监狱。提篮桥监狱始建于1901年,启用于1903年5月,后经陆续扩建、改建,直到1935年才形成如今规模,并使用至今。由于建筑精良,规模宏大,提篮桥监狱曾号称“远东第一监狱”。2013年,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被由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占据了宝贵的土地。在迎来首名囚犯的110年后,监狱将被关闭。原址将保护开发,予以保留。提篮桥监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关押过许多著名人物。民初革命党人章太炎、邹容,老一辈……[详细]
  东平路9号,法国式风格,当东平路还叫贾尔业爱路属于法租界的时候,宋子文买下了这幢花园洋房及附楼,作为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时的陪嫁。1927年12月3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婚后即居于此,蒋介石亲自题名为“爱庐”。2007年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列为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