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佛山市 > 顺德区旅游

顺德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克勤堂民居群西面屋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仙塘村朝阳农场朝阳大街。晚清建筑。坐东南向西北,面阔10米,进深11米。为典型的三间两廊式布局的岭南民居。硬山顶,青砖墙,红砂岩石脚。墙上开红砂岩猫儿窗。正屋为高大红砂岩石门框。克勤堂是清代仙塘村一赖姓人创立的商业品牌,经营山货、丝织品等。后赖姓在仙塘广盖豪宅多间,村人亦称为“克勤堂”。克勤堂建筑群体是有关顺德晚清时期商业活动的一个实物,具有一定价值。2006年10月25日,克勤堂建筑群体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月池公祠 位于伦教羊额。清初建筑。坐北向南,三进两天井,总面阔18.2米,总进深为58米。有1.5米周长的木圆柱16条,八角石柱12条。 头进面阔18.2米,深10.2米,大门宽2.38米,门额石匾被水泥涂抹。首进和二进之间的天井有15米,花岗岩白石条铺砌地面。 第二、第三进基本保持完好,现作工厂使用。 从总体来说,月池公是目前伦教街道内面积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座祠堂。 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北水水闸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杏坛齐杏联围顺德支流北水涌口。主闸始建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1958年加建二级闸。主闸为单航道水闸,东北-西南走向,跨越北水涌。长57.3米,宽16米。麻石砌筑闸墩,木桩基础。闸墩前带三角形分水尖,旁砌筑浆砌石圆形分水尖。水泥闸门,门上置铁门框。闸面铺设水泥。二级闸为浆砌石结构,天然地基。水闸结构仍牢固,外观完整较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2006年10月25日,北水水闸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村低地中街二巷3号民居位于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沙滘西村。清代建筑。坐东北向西南。三间两廊式布局。占地95平方米。灰塑龙舟脊,镬耳山墙,素胎瓦当,青砖墙,红砂岩石脚,猫耳窗,粗大铁窗枝。街门向北,小屋檐素胎瓦当,雕花封檐板,花果金钱纹砖雕墀头,墙楣壁画模糊,麻石门框、门额,趟栊门,两扇木门,三级麻石阶上街门。该民居是岭南常见的中型三间两廊式布局民居的典型。 2006年10月25日,西村低地民居群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龙里民居群33号民居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龙江居委石龙里。清代建筑风格,三间两廊式布局。总面阔13米,总进深11.2米。正屋坐西北向东南,灰塑龙舟脊,高大镬耳山墙,素胎瓦当,青砖墙,红砂岩石脚。猫耳窗,红砂岩窗框。街门向西南。麻石阶上街门,麻石门框、门槛、门额。存趟栊门。花卉砖雕墀头保存完好,图案精致繁缛,功力深厚。该民居气势恢宏,是岭南典型的民居建筑。 2006年10月25日,石龙里民居群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马姓回甦井”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水藤村先扬马巷。元代提督马良佐之孙马聪开凿。传说开井后,有人在井水中下毒。马姓人将井水全部抽干,在井底放下朱砂,上压带小孔铜板,自此以后井水能除百毒,故又称“朱砂井”。 井栏、井圈均由鸭屎石构造。井口外径0.70米,内径0.53米。井栏内侧阴刻“马姓回甦井”五字。井水常年充沛。该井是我区保存最好的元代古井,具历史、文化价值。2006年10月25日,马姓回甦井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冯氏六世祖祠即世德堂。位于容桂马冈。道光九年(1829年)建,光绪壬午年(1882年)仲秋重修。三间三进,总面阔12.54米,总进深45.8米。硬山顶,灰塑、木雕、砖雕、脊饰原貌保持完整。 “冯氏六世祖祠”横匾由著名书法家吴道镕所写。墙壁嵌有“世德堂碑记”,此碑立于道光九年(1829年)。 祠堂门前有旗杆夹,上刻有:光绪八年壬午未科乡试中式第八十二名举人。 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郑氏大宗祠即树德堂。位于北滘镇林头社区。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坐西向东,三路五间四进,总面阔38.61米,总进深62.3米,面积2405平方米,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主体中座大堂、后寝及两廊基本完好。头门原为面阔五间的二层建筑,后改建为平房。头门与中座之间天井阔落,原有石牌坊,已毁。天井左右两侧建有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明标暗拱”庑廊,保存良好。中座大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硬山顶,龙船脊,有瓦当和滴水。前檐柱为方石柱,驼峰斗拱,抬梁与穿斗混合式四步梁架,山墙墀头砖雕,正面次间设石雕栏板、梢间水磨砖墙砖雕漏窗。金柱均施用铁力木圆柱,七架梁,后廊四步梁。中、后座之间以天井相连,两侧廊……[详细]
  周鉴井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苏岗居委太平山麓。井为圆形,井栏高约0.5米,外井径0.7米,深1.5米。鸭屎石构造。由于泉水不断涌出,村民珍惜泉水,又在井边砌了一个井径近5米的半圆形水池,并凿一小孔引水入池。周鉴井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因修建旧寨塔的需要而开凿。目前井水仍清澈甘甜,大批村民到此取水,在村民中影响较大,具有较高的历史、民俗价值。2006年10月25日,周鉴井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桑麻北街五巷2号民居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桑麻村北街。清代建筑。为三间两廊式布局的岭南民居,正屋后带有后厨。正屋坐西北向东南。总面阔10.1米,总进深13.2米。硬山顶,龙舟脊,镬耳山墙,灰塑瓦当,青砖墙,开猫儿窗,麻石门框,红砂岩石门框,存有趟栊门。民居建筑风格和整体形制较完整,后厨山墙成半只镬耳形状,较独特。2006年10月25日,桑麻北街古村落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锦岩庙在顺德大良镇北区锦岩,现锦岩公园内。店始建于明代、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道光等年间,均有重修。庙向东北,面阔三间,进深两座,左右各为东西偏殿。右侧还有碑屋、楼房、长廊等建筑,依山修建,典雅庄严。庙的前殿类庑殿式顶,后殿为硬山顶抬梁式木架构,五架梁配以驼峰斗拱。天井间有两小廊,四檩卷蓬顶,檐口滴水瓦,檐板饰花鸟、人物等木刻。前殿悬挂“魔障一空”木匾一块,镌刻于光绪十六年(1890),记录着顺德晚清期间办理团练、护沙局等情况。庙正殿为观音堂,天妃、英烈祀于左右。右偏殿为东庙,左为西庙。三庙前均建香亭一座,中亭名“南海水月”,气左右为“显祐台”和“海天鸿庇”,(现已毁)按《锦岩志略》载,庙内有……[详细]
  昌教乡塾位于顺德区杏坛镇昌教村。清同治丙寅年(1866年)创建,光绪戊戌年(1898年)重建。坐西向东,三间二进,总面阔22.34米,总进深24.95米。青砖墙,阶砖铺地。砖雕、木刻、壁画保留完好。头门是白石平台,白石门框,门框上有白石匾一块,刻有“昌教乡塾”,上款为“同治丙寅(1866年)岁创建”,下款为“光绪戊戌(1898年)岁重建”。门联为木制作,刻有“昌明世运,教化乡闾”。头进两侧有房多间。内有碑文《昌教光辉两乡补费改闸存案合约碑记》,落款为“光绪六年(1880年)太岁庚辰开岁五日,里人黎兆棠序于教忠草堂”。头进、二进之间以天井、迴廊相连,迴廊内有房间。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详细]
  良教何氏家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良教外工村。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7),现存清代建筑风格。坐东南向西北,面阔三间12.1米,进深三进40.9米。硬山顶,素胎瓦当,青砖墙,麻石脚。头门前设三步廊,雕花梁架。两根麻石方前檐柱,四方出戟柱础,有人物挑头。虾公梁,石狮、异形花卉斗拱隔架。门枕石和石门框上雕有瑞兽。石门框上刻有“何氏家庙”大字。该家塾保存情况稍差,但结构基本保存,并且作为祠堂群的一部分,仍有其作为“家庙”功用的价值。2006年10月25日,以良教祠堂群名义,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为纪念抗日战争“西海大捷”和抗日战争牺牲的革命烈士,顺德县人民政府于1952年决定在珠江纵队广游二支队所在地建立西海抗日烈士陵园。1980年,县政府拨款50万元,扩建西海烈士陵园。扩建后的陵园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物包括纪念碑、烈士墓、革命文物陈列馆、接待室等。文物陈列馆内陈列着图片、文献、实物300多件。1995年,为了把西海烈士陵园建成集陵园、教育等多功能的教育基地,市政府决定拨款修建。工程分三期进行。第一、二期为陵园内的全面改造,总投资540万元,包括修建纪念碑、绿化、纪念馆内外装修,新建职工宿舍、会议室、重修围墙等。第三期工程为烈士路的扩建工程,总长约一公里,路宽20米,其中水……[详细]
  龙潭位于顺德区杏坛镇,元朝末年(约1368年),当地乡民基本丰衣足食,生活丰裕,遂感开庭有助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深感“龙母之恩”,皇恩浩荡,遂集资筹建万民敬仰的“龙母庙”,其建造之规模,与悦城龙母庙近似,其间经过600多年的历史沧桑,又经明清几代重修,形成现有的龙母庙,所以,俗传“龙化于此”,故称龙潭龙母庙。随着时代的更替,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体育运动逐渐普及,把龙舟竞渡作为一种文娱体育,把龙母诞五月初八日龙舟竞渡亦称为“水乡节”,各地的彩龙也纷纷前来龙母庙参与拜祭,数量每年都超过二三十只以上,整天河涌彩龙飞跃,鼓声阵阵,彩旗招展,炮竹声声,善男信女,老老少少……[详细]
  南村牧伯里古民居群位于顺德区乐从沙滘,年代为清末民初。乐从镇沙窑南村牧伯里是比较完整的民居群,占地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由17条平坦而大小相同的小巷均匀分隔。分前街和后街,房屋的建筑风格各异,既有较古老的中式镬耳屋,也有民国初期的华侨按西方风格建筑的房屋。这些房屋均为青砖外墙,部分房屋墙脚由红砂岩砌筑。门额及窗楣上均有精细的灰塑或砖雕装饰。部分房屋镬耳山墙,龙船脊,部分为中西结合的楼房式房屋,多为二层,内有木雕,砖雕、彩色玻璃屏风及古罗马柱等。大部分房屋门口设有3道门,部分房屋保存有完整的整套家具。该建筑群大部分为古旧建筑,有代表性的约有30间,基本上都有100多年的历史。在牧伯里前竖有一块石碑……[详细]
  克勤堂古民居群位于顺德区龙江仙塘朝阳农场东侧,年代为清。克勤堂是清代仙塘村一赖姓人创立的商业品牌,克勤堂创始人白手兴家,走南闯北,经营南北生意,其中包括山贷、丝织品等,商号称为“克勤堂”。克勤堂以其良好的信誉取得了辉煌业绩和高额利润,到了晚清,在仙塘广盖豪宅多间,村人亦称为“克勤堂”。克勤堂主建筑为悬山顶砖木结构,两层,合院式布局,四室一厅,一天井,金字阶,两廊,是典型的清代岭南住宅布局。……[详细]
  莘村梁大夫祠位于顺德区北滘莘村,年代为清。该祠堂坐东北向西南,面阔三间,两进一天井,硬山式山墙结构,总阔11.5米,总深27.2米,面积312.8平方米。头座山门二方石柱,二柱阔开三间,抬梁式结构,有斗拱、斗拱雕人物,在“文革”期间多已被毁坏。后座已全改为水泥框架结构,重新砌墙、盖顶,祠堂现作麦岸老人活动中心。含东梁义学、磐石书楼。……[详细]
  龙江石龙里古民居群位于顺德区龙江石龙里,年代为明至清。龙江石龙里是古宅比较集中的地方,现存明、清两代古宅近二十间,形成一个古建筑群。石墙脚、青砖墙、碌简瓦屋面、“龙船脊”、猫儿窗。古宅为一厅四地房,进横屋趟栊门,过天井,入厨房,上石台阶,入厅堂,两边为睡房,大厅板壁后上阁楼。建筑座北向南,冬暖夏凉。建筑群中有的单门独户,有的几间连成一条巷,有闸门与外界分隔。……[详细]
  桃村报功祠古建筑群位于顺德区北滘桃村桃源大道22号,年代为清。该建筑群包括报功祠、黎氏“金紫名宗”祠、黎氏大宗祠三处。报功祠位于桃村村委会桃源大街22号。据《顺德县志·胜迹略》记载,本祠始建于宋末,传说黎梦周的聘妻列女莫氏曾葬于此,其英灵曾多次庇佑一村安宁,故居民建祠祀奉。明天顺四年(1460)重修,同乡进士钟善经为之题写了“报功祠”匾和柱联。一进庭院有一眼明代古井,二进、四进均为四柱殿堂,之间的第三进为歇山亭拜亭,正梁底皮刻有“大明天顺庚辰”的字样。黎氏大宗祠位于桃村上街7号,坐北向南,原有三进,今后座不存在。该祠气势宏大,门前最为精致,头座门内外均有包台,共4个。6扇柚木大木门,大门下有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