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朴庵旧宅时代:清末民初地址:天津市南开区东门里202号类别:古建筑徐朴庵旧宅位于东门里与城厢东路交口东北角。民国初期修建,原为英麦加利银行第一任买办徐朴庵住宅。它采用中国建筑小式作法,青砖、硬山顶,整体建筑座北朝南,乾宅巽门,中轴线由三套院落组成,东西两侧配有箭道,门楼及樨头砖雕精美,是天津老城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天津传统民居三进四合套院。徐朴庵旧宅是天津老城区现有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近代民居建筑。采用我国传统的四合院砖木结构体系,中轴线由三套院落组成,青瓦硬山顶,墙体磨砖对缝,做工精细,为中国传统小式作法。东西两侧箭道为天津民居特色,乾宅巽门的格局及四合院为北京居民所常见,屋顶筒板瓦兼有南方……[详细] |
![]() | 基督教女青年会旧址位于和平区大沽北路200号,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基督教女青年会旧址建成于1933年,是由关颂坚设计的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带半地下室,外檐为红砖清水墙,局部混水抹灰装饰,坡屋顶,大筒瓦屋面。建筑层数不多,沿街布置较长,所以用规整的长方形平开窗,辅以通高砖砌窗套,强调立面的竖线条,通过中规中矩的几何图形,使建筑稳重大气,透出了宗教办公建筑严肃的氛围。1890年,基督教女青年会由美国传入中国,天津基督教女青年会成立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该址土地为开滦矿务局于1931年捐赠。基督教女青年会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城市女青年会,会内设查经、祷告、妇女识字班,后增设家政、音乐、体育、英语、汉语教育……[详细] |
![]() | 原东方汇理银行大楼时代:1912年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77--79号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法商东方汇理银行始建于1875年,总行设于巴黎,天津分行设立于1898年,该行以经营进出口、押汇、买卖外汇为主要业务。天津解放后该行被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指定为经营外汇的专营银行。1956年停业清理,结束了在天津近60年的历史,成为天津最晚关闭的一家外国银行。该大楼建于1912年。东抵张自忠路,南临承德道,西沿解放北路,北临赤峰道。占地面积1244平方米,建筑面积3651平方米。由比商义品公司按法国巴黎总行提供的图纸建造。砖混结构三层带地下室。台基用条石砌筑,外檐首层以水泥横条饰面,二、三层为……[详细] |
![]() | 大红桥时代:民国地址:天津市红桥区新河北大街北头子牙河上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大红桥位于子牙河下游,南衔新河北大街,北通红桥北大街。该桥始建于1937年,是开启式铁桥,使红桥区区名的由来,是红桥区标志性建筑。大红桥横跨子牙河,为开启式铁桥。全长80.24米,桥宽12.66米,车行道宽5.5米,两侧非机动车道各宽1.58米,人行道各宽1米,载重10吨,全桥由三孔组成,南孔为11米开启跨,中孔为56.38米的钢性柔杆性拱,北孔为简支体系的引跨,桥最高8米,全部为纲结构。老红桥在1924年被洪水冲垮后,1937年在老红桥西边约1里处建立一座新红桥,亦称西河桥,1965年改称大红桥,至今仍在……[详细] |
![]() | 渤海大楼位于原天津法租界的主要街道杜总领事路(Rue du Chaylard)、巴斯德路(Rue Pasteur)、丰领事路(Rue Fontanier)、马诺河路(Rue de la Marne)和杜麦路(Rue Paul Doumer)五岔路口的西北角(津市和平区和平路、赤峰道和丹东路交口处西北角,和平路275号至281号)。1933年,渤海大楼由法商永和营造公司设计,清庆亲王载振与高星桥合股并由其子井陉矿务局津保售煤处总经理高渤海拆除原有建筑后投资进行建设。1936年,渤海大楼竣工,建成时为天津市最高大、最新式的现代风格高层建筑。高星桥之子高渤海以其名命名为“渤海大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详细] |
![]() | 杨以德旧宅时代:1921年地址:天津市南开二纬路41号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杨以德旧宅位于南开二纬路与南开二马路交口处。1921年由天津-厅长杨以德出资兴建,做为其家宅使用。该宅原占地1019.6平方米。建筑面积1173平方米,该楼整体坐北朝南,正立面入口门厅两侧筑方、圆并列形柱,上承弧形平台,前檐东西两端为六角形和圆形角楼。楼内一层正中为方形大厅,四周分立圆柱。居室围绕大厅设置,室内花砖墁地。外檐墙体开长条形窗,楼顶出檐,坡式瓦顶,前后坡有0-,并设东侧楼门和楼后便门。该楼整体建筑具有西洋建筑风格,造型别致,保存较好。2005年被列为“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杨以德旧宅为南开区内现存……[详细] |
![]() | 基督教会仓门口堂时代:1910年10月地址:南开区鼓楼东街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天津基督教会仓门口堂成立于1912年10月19日,是华北地区第一座由华人自立、自养、自传的“三自”爱国教会。教会多年来在传道授业、蒙养赈济和近代历次爱国运动中均有突出表现。基督教会仓门口堂整体建筑坐北朝南,有大门、侧房和圣堂等建筑,占地面积1241平方米,建筑面积1126平方米,教会成立时圣堂临街而建,随着教会日益壮大,乃于1934年对圣堂进行了重新翻建,移至教会后部。圣堂为二层楼高近代宗教建筑,青砖尖顶,瓦楞铁屋顶,造型别致,可容纳四百余人听经;教会院内配房多为二层楼房,外院有楼房两层共18间,两间为办……[详细] |
![]() | 孙传芳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15号。1921-1922年建,是孙传芳在津几处住宅中最为豪华的一处。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分前楼、后楼两部分。两楼连接处有大玻璃窗。入口为条石台阶,立有四根爱奥尼克石柱。缓坡式屋顶,窗形各异,屋脊中央有灰帽盔式的小穹顶凉亭,体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欧洲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室内装饰豪华。该故居现为天津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使用,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孙传芳(1885-1935),字馨远,山东历城人,是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之一。在日本读书期间加入同盟会,1923年任福建军务督理。在1924年的江浙战争中乘机扩军,1925年10月起兵驱逐苏皖等地奉系势力,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详细] |
![]() | 马占山故居湖南路11号,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砖木结构楼房,主体2层,局部3层,带地下室,属折中主义建筑风格。湖南路11号本是一处极普通的住宅,但自几年前经指认被确定为马占山在津旧居后,它便不再是一栋平凡的小楼了。这里如今还住着几户人家,如果有外人走进楼里,这里的居民会主动问候:“是来看马占山以前住过的地方吧,就在这儿。”尽管马占山只是七十几年前的一个住户,但现在的居民们依然把他当做自己的邻居。马占山故居是原东北军将领,黑河警备司令,黑龙江省政府主席,满洲国黑龙江省省长兼任满洲国军政部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东北挺进军总司令马占山于1934年至1937年在天津的旧居,始建于1930年代,该建……[详细] |
![]() | 原奥国领事馆旧址年代:清末地址:天津市河北区建国道西端南侧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10月17日,奥国政府即命奥国驻华公使通知各国公使团,奥国应获得与列强相同的权利,也将在天津设立领事馆并开辟专管租界。光绪二十八年(1902)11月28日,天津海关道唐绍仪与奥国驻天津署理领事订立了《天津奥国租界章程合同》,并划定奥租界的范围,直到1917年中国政府收回奥国在华租界。收回后的奥租界改名为特别第二区。原奥国领事馆旧址,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奥式风格的洋楼。楼背后有月台,楼前有院落,周围砖砌花墙。原为敦庆隆绸布庄东家纪锦斋购为私宅。由于市面逐渐繁荣,临……[详细] |
![]() | 原太古洋行大楼时代:1886年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165号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太古洋行是天津早期洋行之一,是仅次于英国怡和洋行的第二大洋行。该行由苏格兰人思考特于1812年在英国利物浦港创办,主要经营船运业,后总行迁伦敦。天津分行成立于1881年,曾和怡和洋行共同垄断中国的船运业,后兼营糖业、油漆、保险、驳船等业务。太古洋行初址设在现台儿庄路的几间平房内,短短几年便迅速发展起来,1886年用聚集的资金在此处建造了太古洋行大楼。到三十年代初期,太古洋行已拥有轮船79艘,总吨位达到150余万吨。该楼东抵太原道,南临解放北路,西临大连道,北沿台儿庄路。建筑面积1971.27平方米,……[详细] |
![]() | 原丁字沽娘娘庙大殿时代:清地址: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零号路35号增1类别:古建筑原丁字沽娘娘庙大殿位于丁字沽小学校内,始建于元代,位于北运河西岸,坐西向东,庙内供奉娘娘。原有建筑情况不详,现只剩大殿保存完好。2001年大殿内浆皮脱落,发现彩色壁画,经专家鉴定为清代中晚期作品,笔画共有69.44平方米,是天津市市区内首次发现彩色壁画。原丁字沽娘娘庙始建于元代,内供奉娘娘。同治九年(1870)《续天津县志》上有记载。1930年改为学校至今。现为红桥区丁字沽小学校办纸盒厂使用。2001年初,殿内发现彩色壁画69.44平方米,内容为观音等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人物最大的30公分,最小的15公分,线条简练,……[详细] |
![]() | 原泰莱饭店时代:1928年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158号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该饭店始建于1928年。由英籍印度人泰莱悌(S﹒B﹒TALATI)与英国商人莱德劳(LAIDEAW)共同出资兴建,以主要出资人名字命名。原楼下三层为餐厅和旅店部,四层以上为公寓式客房,是当时天津高级涉外饭店之一。该楼东沿解放北路,南抵彰德道,西临大沽路,北临泰安道。占地面积1801平方米,建筑面积7002平方米,由比利时义品公司设计,钢混结构,局部六层。平面近似矩形,立面首层为通廊式雨厦;二至四层为大面积黄褐色麻面砖和水刷石方壁柱相间装饰;五层设通长挑檐式阳台,上设透空花格式女儿墙。外檐局部加以简化了的……[详细] |
![]() | 李勉之旧居时代:1937年地址: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74号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李勉之的父亲李希明原系启新洋灰公司总经理,并在中国多家大型企业中拥有股份。1930年去世后,李勉之继承父业,先后在华新纺织厂、中天电机厂等企业任要职。1937年李勉之出资请法国工程师盖林设计,在此处购地兴建了四幢大小式样一致的别墅式楼房,竣工后由李勉之、李允之、李进之、李慎之兄妹四人居住。1994年5月,时任和平区政协名誉主席的李慎之,将属于自己的一幢楼无偿捐赠给和平区政协。该楼东抵河北路,南临睦南道,西沿桂林路,北临大理道。四幢总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每幢建筑面积984平方米,外檐为花岗石砌基,卵石混……[详细] |
![]() | 高树勋旧居时代:三十年代地址: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41号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高树勋,字建侯(1898-1972),河北盐山人。早年在冯玉祥部任职,后被国民党收编,曾任新八军军长、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他反对内战,主张和平。1931年在国民党对红军进行第二次围剿时,愤然脱离反动军队,来津定居。“七•七事变”后,他积极抗日,毅然除掉了投日通敌的第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石友三,制止了部队叛变。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紧要关头,他率部在邯郸起义,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解放后曾任河北省副省长、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该楼东抵云南路,南临马场道,西临昆明路,……[详细] |
![]() | 20世纪初期,杨以德在今南开区二纬路和二马路购地二十余亩,修建了一所四合院和一座具有中国古建筑风格的园林别墅,园林别墅被人称之为“杨家花园”。1921年,杨以德将南开二纬路原四合院建筑拆除,重建了一座中西合璧的带地下室的三层楼房(今南开区二纬路41号),花园原地盖成了戏楼。整所楼房占地1019.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75.6平方米。砖木结构,欧式高坡屋顶,红砖绿顶,有仿古突出的外檐,正门两侧有爱奥尼克式柱,中间高台阶,南立面为两层外柱廊。底层是客厅、餐厅,书房等;二层是卧室及贮藏室;三楼有房屋21间,有宽阔的平台。地下室供佣人居住。宅院另有数间平房及汽车库。解放后,杨以德旧居由北京军区廊坊军……[详细] |
![]() | 南贾庄民居位于天津市蓟县西龙虎峪镇南贾庄村十五区31号,年代为清代。天津蓟县南贾庄村属半山区,距市区近140公里,村南为燕山余脉,村北有引滦入津明渠。在这个边远的山村有一处典型的清代民居至今部分保持完好。南贾庄村始建于明代。初为山西五台县一贾姓在戚继光麾下为官,镇守遵化,其家族一支在燕山脚下定居,起村名贾家窝铺,后更名南贾庄。南贾庄村保留的清代民居为该村孙姓兄弟孙哲辰、孙乃辰二人的私宅。清康熙三年孙姓兄弟二人修清东陵役满来到南贾庄落户,后成为当时遵化县二号大财主,有土地百余顷。孙姓兄弟的私宅原有并排两处较大的院落,盖得十分考究,并分别起名为“光峪堂”、“基庆堂”,两处院落均建有天井、月亮门及精……[详细] |
![]() | 公输子庙,即鲁班庙,在鼓楼北大街东侧。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清代山门,正殿和东西配殿。鲁班庙以工精料实、彩绘精美著称于世。现存建筑是清光绪三年(1877年)重修的,木料均为铁糙木,与定东陵(慈禧陵)用料相同。据口碑资料说,这些木料确实是修慈禧陵的余料,从当时的实际情况上分析,尚属可能。其一、这些木料产于南方,较为贵重,如无皇家工程,用这种木料几乎不可能。其二、修建清东陵的木料,大部分沿汉沽运至蓟县城南的蔡庄码头,在这里加工后运往东陵,因之鲁班庙用此木料较为方便。其三、当时蓟县的建筑业非常发达,为皇家建设陵墓的能工巧匠蓟县人居多,工匠们材力较为雄厚。其四、鲁班庙的重修时间与慈禧定东陵修建的时间相符。……[详细] |
![]() | 曹锟旧居时代:1923年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南海路2号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曹锟,字仲珊(1862-1938),天津大沽人。早年毕业於天津武备学堂,后投靠袁世凯,深得赏识,被封为虎威将军、一等伯爵。曾任直隶督军兼直隶省长。1919年被推举为直系军阀首领。1922年在直奉战争中打败张作霖,次年逼黎元洪总统下台,通过贿选当上民国大总统。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被冯玉祥赶下台,1927年回到天津作寓公,主要在此居住。华北沦陷后,日伪曾以高官引诱曹锟充任傀儡,曹不为所动,保持了晚节。1938年5月病故于此处。该楼该楼东临南海路,南抵重庆道,西接河北路,北临洛阳道。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建筑……[详细] |
![]() | 张鸣岐旧宅时代:1921年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贵州路90号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张鸣岐(1875—1945),字坚白,号韩斋,山东无棣人。1894年甲午科举人。1898年师从名举岑春煊,颇得赏识。1900年后,随岑到陕西、四川、两广,先后任两广学务、营务处、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等职。1910年因贿赂庆王奕劻得署两广总督兼署广州将军。任职时曾镇压黄花岗起义。1916年因赞助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一等伯爵。不久袁世凯垮台,张逃往天津,先在意租界居住,1928年迁居于此。居津期间与下台的军阀政客白坚武相勾结,与日本特务接上关系。“七·七事变后”公开投敌。日本投降后不久病死天津。该建筑建于1921年……[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