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座寺位于南京城南中华门外的雨花台。始建于东晋初年,原名为“甘露寺”。据《金陵梵刹志》记载,东晋初年,西域沙门尸梨密多罗南渡来游建康,为丞相王导所敬重,于是在该寺讲经说法。由于他讲经时坐在高处,被人尊称为“高座道人”,时人于是也以“高座”为寺名。另一说法,高座道人后卒于建康,并葬于该寺,元帝为其树塔建冢,于是该寺改名为高座寺。粱代初年,宝志禅师在此主持,有云光法师在此坐山巅说法讲经,僧侣五百余人,趺坐聆听,讲得精彩,听得入神,数日不散,直至感应上天佛祖,天上落花如雨,后称讲经高台处为“雨花台”。高座寺于洪武初年废.后建筑也多毁于大火。景泰癸酉(1453年)年间,礼部尚书胡滢前来进香,该寺的规模……[详细] |
![]() | 南京龙泉寺 南京龙泉寺“龙泉古苑”是经国家发政部批准的永久性塔陵。整座塔陵首期占地五十亩。依山傍水,宽畅阴阳,密林如烟,芳草茂盛,祥鸟香花云集,以其自然诱人的风景而驰名中外,可谓灵山翠薇,天日同光,汇集了无尽的地气和灵气。龙泉寺塔陵地处南京市南郊风景区将军山和韩府山之间,紧邻牛首山和“南唐二陵”。是历代帝王将相及诸多仁人志士看好的风水宝地。龙泉寺历史悠久,它始建于唐代,由唐代高僧鹤林素禅师募捐而建。唐代以后,渐渐衰落,明末,镜中禅师又募捐重修该寺,并易名为“通善寺”,清嘉庆辛酉年(1801年)又重修改回原名。1995年,当地政府及文化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对龙泉寺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论证,并对龙泉……[详细] |
![]() | 福清公主墓发掘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邓府山,现位于雨花台区邓愈墓园内,俗称“八公主墓”,是中国发现并保留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结构复杂、规格宏大的明代公主墓,福清公主墓的发掘和保护对研究明代皇族丧葬礼俗、建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1998年,发现明朝福清公主和其子驸马舍人张克俊的坟墓。2000年,经专家和南京市文物局决定,福清公主墓易地重建。2003年,公布为“雨花台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福清公主墓亦呈长方形券顶,规模宏伟,建筑考究。墓室内壁普遍涂饰一层白石灰。墓分前后室,全长9.35长、宽4.2米。前后室间有隔墙,隔墙厚0.6米、宽0.85米,其中央置木门,已腐。中……[详细] |
![]() | 普德寺位于南京市雨花台西北方向的普德村,始建于南朝萧梁天一年间(502-519年),明代重修,系敕赐古刹。198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普德寺山门前原有龟趺一对,全长3米,宽1.7米,体型硕大,形象生动。原有殿堂四进,第一进为寺门。第二进为天王殿,殿内供弥勒、韦陀和四大金刚。第三进为大雄宝殿,内供金身如来,周列五百铁罗汉。殿前东西两侧各有月门,东通大厅,为寺僧会客之所,厅前有小天井,内有雨花泉一眼,再东小楼,为方丈楼;西通大院,有僧房十余间。第四进为无量佛殿,中供大铁佛一尊,高6米,人称伽蓝神。殿两角设钟、鼓楼。明清时期,普德寺仍为南郊胜地之一,招引众多文人骚客前来寻踪觅胜。普德寺原有基……[详细] |
![]() | 南京方孝孺墓方孝孺墓是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墓区由牌坊、神道、方孝孺铜胸像、24块碑刻、墓前平台、墓碑、墓丘及墓后照壁组成轴线对称式布局,依山就势,保持原有的环境风貌。墓区全部由青石筑就。环境幽静,树高林密,古柏参天,自成一景。方孝孺生于1357年,卒于1402年,浙江宁海人。是朱元璋的皇长孙朱允炆的老师。因为太子朱标死得早,朱元璋就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这就是建文帝。后来他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夺取了皇位。要方孝孺写即位诏书。方孝孺坚拒不从,被灭十族(九族加门生共十族),遭难者达873人。明万历年间,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代表剧作《牡丹亭》)为其修墓立碑建祠,后毁于战火,清李鸿章任两江总……[详细] |
![]() | 顾兴祖墓位于雨花台区安德门外小行,时代为明。明仁宗即位,任总兵官,讨平广西蛮叛,降附甚众。宣德中,交址黎利反叛,因为他拥兵不援助平叛,逮下狱,逾年释放。明英宗末年,随同北征,土木堡之变逃回,定为死罪。也先兵逼近京城,充任副总兵,参与京城保卫战。授都督同知,把守紫荆关。景泰三年(1452)因受贿,复下狱,不久释放。因有立皇太子功,授予伯爵。在天顺初,封侯,赐守备南京,直至死。在安德门外小行街南京药械厂内。顾兴祖墓原神道长达百米,有神道碑、石马、石羊、石虎、石翁仲等。神道碑碑额高约一米,碑身高2.5米,碑文“大明征蛮将军协同守备掌南京中军都督府事镇远侯顾公神道铭”等阴刻楷书依稀可辨,惜今已无存,只……[详细] |
![]() | 杨邦乂剖心处位于雨花台区雨花台东北角,时代为南宋。杨邦乂剖心处即杨忠襄公剖心处。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完颜宗弼(兀术)率金兵渡江南侵,进逼建康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南宋户部尚书李棁、显谟阁直学士陈邦光献城投降。杨邦乂时任建康府通判,严辞拒绝金人招降,大骂宗弼而被杀。杨邦乂死后,宗弼剖腹取其心。次年岳飞光复建康,宋高宗为褒扬杨邦乂的忠义,赐建“褒忠祠”,设于建康城南门外杨邦乂遇难处。庆元三年(1197年),游九言立墓道碑,详述杨邦乂死节经过。据考证,剖心处原址应在现中华门外长干里、大报恩寺南,旧名土门岗。杨邦乂剖心碑坊在历史上曾多次移动,早已不在原处。1975年,剖心碑迁至雨花台现址。杨邦……[详细] |
![]() | 太监义会碑,地处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新村街道雨花社区。位于雨花台梅岗北侧。明代遗存太监义会碑,因明代27名太监“义会”所设建。该碑体量大,碑文完好,信息量大,有一定的史学研究价值。该碑位于雨花台烈士陵园东麓梅岗北侧,西接杨邦乂剖心处,南临方孝孺墓,与周围文物保护单位连接于同一山脉。碑高2.64米,宽0.84米,厚0.23米,碑座高0.84米,宽0.94米,厚0.42米,通体无剥蚀,碑文字迹清晰,碑身为青石材,碑座为汉白玉质。明太监义会碑原倒伏在地,背面朝上,所以多年没有引起注意,后经雨花台烈士陵园文物工作者发现并经多方考证研究,确定为明碑。2001年1月将此碑移至现址。……[详细] |
![]() | 周金墓石刻,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尹西村,春江新城内。周金,字子庚,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太子少保、南京户部尚书,逝后敕封右都御史周襄敏公。2002年12月,为配合南京春江新城经济适用房建设的需要,神道石刻按原规制作迁建至春江新城文化广场,现该组石刻保存完好,免费向公众开放石牌坊1、石翁仲2、石马1、石龟趺残件1、石碑额1。该组石刻北侧石文臣头部上半部被毁,其它石刻保存完好。……[详细] |
![]() | 朱培德墓,位于普德寺公墓内。朱培德(1890-1937),字益之,云南盐兴人。就学于云南讲学堂。系国民党高级将领,早期曾参加云南护国军讨袁起义,曾任江西省主席、陆军总部办公厅主任等职,1937年2月在南京被蒋介石毒害,葬凤凰村。1984年朱培德长子朱维亮自美来宁祭奠,自费重建墓园。2004年4月迁葬普德寺,现存墓碑和墓冢,水泥制大理石贴面,墓长2米,宽1.2社,高0.3米,水泥砌筑。……[详细] |
![]() | 华兴农业公司办公旧址位于雨花台区板桥街道华兴村,时代为近代。1922年由广东旅美华侨、印尼华侨、墨西哥华侨等6人集资回国创办,借以推广科学,振兴祖国农业。集资71100美金。购地1800余亩,建华兴村。原有70余幢欧式房屋,另建有华兴农业有限公司二层办公楼和华兴小学等。办公楼为西式二层楼,砖混结构,门廊立四柱,上阳台,拱券门窗。华兴农业公司办公旧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尹西失考墓石刻,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尹西村。西临福润雅居。地表现存石马一对,呈南北向相对立,北石马露地表高1米,长1.66米,厚0.369米,南石马露地表0.83米,长1.76米、宽0.368米。石虎倒卧于田间,露地表高0.2米、长1.26米、宽0.35米。无任何文字记载,墓葬无处可寻,失考。尹西村失考墓石刻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周瑄墓位于雨花台区邓愈墓园(由西善桥迁入),时代为明。周瑄墓现位于南京市西善桥油坊村罐子山东南角,原规制颇宏,有墓冢、神道碑和石羊⑹怼⑹ⅰ⑽某肌⑽浣仁獭!拔母�-”中,墓冢被夷为平地,石刻被毁。2001年,遗存的石牌坊柱和石翁仲被迁移至邓府山石刻艺术园内陈列展示。周瑄墓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辛亥之役人马合冢座落在雨花台烈士雕塑东北坡道崖壁上。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南京九镇新军首先响应,在中华门外袜陵关起义,并进攻南京,后因弹药缺乏,伤亡惨重,不得已退到镇江,联合部分镇江新军为基干,扩大组织江浙联军,再向南京进攻,终于击败了清军,光复南京。后人把这次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和马分两冢合葬,并立碑以志纪念。……[详细] |
![]() | 尹西失考墓石刻,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尹西村。西临福润雅居。地表现存石马一对, 呈南北向相对立,北石马露地表高1米,长1.66米,厚0.369米,南石马露地表0.83米,长1.76米、宽0.368米。石虎倒卧于田间,露地表高0.2米、长1.26米、宽0.35米。无任何文字记载,墓葬无处可寻,失考。……[详细] |
![]() | 俞通海墓位于雨花区晨光机器厂内,时代为明。俞通海的墓在在中华门外雨花台北,为俞氏家族墓群。墓前有石刻。俞氏后人在墓前建了俞氏宗祠。俞通海墓碑上刻有“明故中书平章政事赠光禄大夫谥虢国公俞公通海字碧泉之墓”俞通海墓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江南第二泉江南第二泉在雨花台东岗,原永宁寺内,因寺而名永宁泉。南宋时,陆游曾登雨花台游永宁寺,见寺中有一泉,色味俱佳,备加赞赏,品其为“二泉”。泉水从数米高的假山石中汩汩流出,汇集成池,池中泉水清澈见底,甘冽可口。相传清明时节,用永宁泉(即“江南第二泉”)水沏茶,冲泡色泽翠嫩,香味甘淳的雨花茶,令人心旷神怡,尽情享受生活的从容和闲适,不仅清甘提神,更能通灵慧心。“二泉古井”厚重的石井圈,勒痕依旧,青砖铺砌的井壁内一汪清澈的井水,唤起人们探古寻幽的遐想。明代赵谦曾为二泉题匾,但被毁无存。现在嵌于迎面假山石上的“江南第二泉”乃当代书法家萧娴所书。……[详细] |
![]() | 临安公主墓位于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冯韦村,年代为明代。2023年6月,临安公主墓被公布为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西天寺宋墓位于雨花台区西天寺,年代为南宋。2023年6月,西天寺宋墓被公布为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杨邦乂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新村街道雨花新村社区。位于雨花台东岗。杨邦乂墓地处雨花台东岗向南百步。现墓封土直径6米,高3米。建炎六年(1132)宋朝政府派户部尚书叶梦德在杨邦乂遇难处举行隆重国葬,赐建了杨忠襄公墓,褒忠祠,褒忠庙,民国初期,民主人士为了弘扬其舍生取义的爱国精神,捐资重修了墓道,竖立杨忠襄剖心处的石碑,因建设需要,1932年,1952年杨邦乂衣冠冢曾经数次搬迁,1975年迁葬今址。杨邦乂(1085~1129),字晞稷,江西吉水人。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9月为建康府通判。不久,金兵南侵建康。留守杜充等人降金兀术,杨邦乂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金人劝其降,杨邦乂……[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