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涡阳天静宫AAAA ![]() 涡阳天静宫涡阳天静宫景区坐落在涡阳城北的涡北街道郑店村,为国家AAA旅游景区。距县城中心五公里。纪念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今安徽省涡阳县人)而修建。此宫南临涡河,三面环绕武家河,北枕龙山之峰,可谓抚山枕水之地,钟灵毓秀之乡。天静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始称老子庙。其东有天齐庙、问礼堂,南有流星园、圣母殿、九龙井,西有太霄宫、玉皇殿,北有三清殿等。此外,灵官堂、诵经堂、钟楼、井亭、客房、道士舍、庖、库庾、厩,无不毕具。楹柱有一百多个。占地三千亩,食业数千人。宫中殿阁林立,松柏交翠,庄严肃穆,气势非凡,堪称中华道观之最。现在的天静宫尚存有天静宫、天齐庙、九龙井……[详细] |
![]() | 袁大化故居,位于安徽省涡阳县青町镇。占地4000平方米,存有房屋40余间。现为涡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淮北平原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里,静静伫立着一座颓败的故居,祠堂旁边松林响起的阵阵松涛声,向路过的人讲述着它的百年沧桑,讲述着从这里走出的一段传奇:在这个叫大袁庄的地方,曾经出来一位叫袁大化的清廷要员,做了很多要事、好事,也有受人诟病的瑕疵。 袁大化故居在涡阳县青疃镇大袁庄,日前,记者来到这里看到大门是新修的,开门进去,一种古朴和衰败之感扑面而来。院内晒着一些农作物,原西花园里种点蔬菜,杂草丛生,一些房间看上去已成危房。这三进三出的大院,已看不出原貌,屋内也没任何旧时摆设。涡阳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详细] |
![]() | 东岳庙,位于安徽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涡阳天静宫之东,为一独立庙宇。东岳庙又称天齐庙,是道教宫观中唯一称“庙”的殿宇,也是唯一称“庙”的殿宇,也是涡阳太清宫庞大的建筑群中唯一幸存的古建筑,有“天静之基”之称。它是祭祀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庙宇。此庙始建于宋代,经元代重新修整。道光十八年再次重修。是安徽省少见的宋代砖木结构殿宇。现已按原貌修复加固,暂时在殿内陈列元至明清敕建和装修太清宫的石碑二十余块,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元代翰林张起严的兴造碑和明代大儒方震孺的重修碑,及《古流星园》石匾额、“敕撰”、“混元降(诞)”残片、蟠龙碑帽、大型石桥拱圈、大批汉砖等。东岳庙紧邻天静宫宋代遗址的右侧,又处在一个基线……[详细] |
![]() | 又称辉山烈士公墓,位于涡阳县曹市镇辉山之巅。为悼念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一旅涡北抗日殉国的300余名烈士而建。该陵园于1945年建。正面是牌坊式大门。上有毛泽东题词“死难烈士万岁”,两侧有-和涡阳县的题匾。陵园中央,矗立着一座15米高的纪念塔.上刻:“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一旅涡北抗战殉国烈士纪念塔”21个大字。塔座为五星形公墓。墓前石碑刻310名烈又称辉山烈士公墓,位于涡阳县曹市镇辉山之巅。为悼念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一旅涡北抗日殉国的300余名烈士而建。该陵园于1945年建。正面是牌坊式大门。上有毛泽东题词“死难烈士万岁”,两侧有-和涡阳县的题匾。陵园中央,矗立着一座15米高的纪念塔,上刻:“新四军第四师第……[详细] |
![]() | 袁氏宗祠及袁大化故居位于亳州市涡阳县青疃镇大袁庄,年代为清。属清代后期建筑,均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建筑均为砖石砌墙,小瓦覆顶,设计错落有致。其中故居现有房屋40余间,祠堂现有房屋10余间。房屋主人袁大化是清末爱国将领,曾任漠河金矿总办、清河道、山东按察使和新疆巡抚等职。2012年,袁氏宗祠及袁大化故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袁氏宗祠。保护范围:祠堂四周围墙外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10米至祠堂东侧的南北沟东岸,南200米至原祠堂以南的鱼塘,西10米至大路西侧的南北路西侧,北150米到殷庙至刘村的东西大路。(2)袁大化故居。保护范围:故居四周围墙外2……[详细] |
![]() | 捻军会盟旧址位于涡阳县西关“山西会馆”院内。咸丰二年(1852年)张乐行等各路捻军聚集在山西会馆会盟,公推张乐行为盟主,进行武装抗清起义。捻军会盟旧址之山西会馆,是山西商人集资所建,整体建筑雄伟。大门面向南,前后3排房屋,两进院落。大门两旁有石狮一对,门上石质匾额横刻“山西会馆”四字。二道大门两旁有石鼓一对,穿中堂可达后院;后殿5间,砖木结构,上覆五色琉璃瓦;大殿前置一铜香炉,捻军结盟时在此焚香立誓,祭告天地。旧房屋在清军剿捻时多次遭到破坏。1938年又遭日军轰炸,解放初期,仅剩有石刻匾额和石碑各一块,石狮子和石鼓各一对。1962年,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拨款在旧址重建房屋5间,作为捻军会盟起义纪念……[详细] |
![]() | 义门清真寺位于涡阳县义门镇,大门朝东,是阿訇为回民讲经和主持教义的场所。占地3600平方米,创建于元朝初年,曾一度毁于战火,后又重修。现存礼拜大殿5间(正殿),重梁起架,明柱走廊,花格门窗,立于80公分高的崇台上,房屋高大宽敞明亮。南北讲堂各5间,北讲堂东端前有古皂夹树一株,树下有无字石碑一块,碑长2.5米,宽90厘米。前有大门两重,前大门两间,清代建筑,砖瓦结构,上覆灰色小瓦,龙纹脊饰。二道大门为新建,楼房式2间2层。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后大殿后墙向西5米,前山门向前2米至光明街,院墙外向南3米,院墙外向北3米至居民住房。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前延伸15米至光明街路东,后延……[详细] |
![]() | 高炉家酒酿酒古窖池主体是十二口清代酒窖池和一眼清代古井,酒窖池始建于清朝嘉庆时期,以3×4格式排列。每个窖池深1.65米,长3.25米,宽2.65米,原料为黄沙。古井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井口的直径为80厘米,深约12米,大青砖圈成。该文物是一处较全面展现中国传统酿酒工艺流程的设施遗址。它集酿酒窖池、酿酒用水遗迹、晾堂等酿酒设施于一体,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工艺独特。该遗址为研究苏鲁豫皖地区酿酒历史及其工艺提供实物证据,并具重要历史、科学和经济价值。保护范围:12条清代老窖池中心点,东、西各31米,南、北各82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20米,南60米,西30米,北10米。……[详细] |
![]() | 北平城遗址位于涡阳县城东六十四华里,曹市集北四里。北平城是汉朝的山桑城。又称为红栗城、红城子。东汉末年,封文钦为山桑侯于此,所居之地俗称北平城。《水经注》说:北淝水东南流经山桑邑南,俗谓北平城。《寰宇记》说:北平城在临涣县西南四十五里。此地的位置,与史书记载相符合。北平城迄今城址尚存,呈方形,长宽均五百米,面积四百亩。城墙高出地表二米以上,最高处0-七五米。城厚五米,现在墙脚宽十五米。原城墙四角建有戍楼,东西有二门,门宽七米。城外有护城河,距城墙三十米,河宽十五米,深0-五米。……[详细] |
![]() | 张乐行故居位于涡阳县城西北张老家村,张乐行1810年诞生于此;在早期结捻活动中,张乐行常与龚德树、苏天福等人在家中聚会议事,计划如何起义抗清。张乐行故居属清式四合院,松柏掩映,有合瓦瓦房16间,其中前排堂层5间,后客厅5间,东西厢房各3间。客厅重梁起架,雕梁画栋,明柱走廊,花格门窗,建筑雄伟。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东太清宫位于县城东17.5公里,宫前有明熹宗天启2年碑,未说是创建还是重建,清宣统元年(1909年)涡阳县人袁大化重修,并树碑记事,从碑文中得知原宫有正殿3间,供老子骑牛像;正殿西有三宫殿,前为祖师殿,东有流星园,西北建圣母庵。现存前后大殿各3间,为太清小学使用。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新四军四师司令部旧址位于县城北22.5公里的新兴集。1938年9月,彭雪枫同志受命担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指战员373人,从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出发,到新兴集建立抗日根据地。1939年11月上旬中原局书记-同志视察新兴集时,曾在这里住数日,就边区建设和创建抗日根据地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四师在新兴期间,集内设有司令部直属机关,如政治部、参谋部、军法处、副官处、借给处以及当时大名赫赫的“佛晓报社”等十几个机关单位。司令部旧址在1940年的“六一”战斗中,被日军焚毁后又修复。现在,院内塑有彭雪枫师长戎装骑战马铜像一尊,室内布置有革命文物和各种图片陈列,对外开放,已成为市爱教基地,参观者……[详细] |
![]() | 马玉昆帅府位于亳州市涡阳县城关街道健康街西,年代为清代,面积523.4㎡。马玉昆府第又名马公府,位于蒙城县马集镇,是目前皖北地区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古民居。该府第坐北朝南,两进三院落,呈“品”字分布,横向三排房屋面阔十间,均有前廊,第一进院东西厢房各四间,第二进院除东西各四间厢房外,中轴线上纵列一排院墙,将后院分成东西两个庭院。马府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砖木结构,房梁一般为三层垛梁,在屋檐、房梁之上,存有大量砖雕、木雕。马玉昆府第2012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峨眉山古墓葬又叫范蠡孤堆,占地约12000平方米,最高点约15米。现墓室与峨眉山﹙新石器时期遗址﹚是一体的,像小山一样隆起,墓冢面积为4269平方米,高出地表约9米,山上植有松柏数棵。山脚下是耕地,西面和北面有西子河(现改名金沟)流过。现地表上散落有砖块瓦块等建筑构建,并可以捡到鬲、鼎等器物残片。清光绪年间《安徽通志》说:越大夫范蠡墓在涡阳东南范蠡村。《蒙城县志》说:范蠡墓在县西五十里,湖水环绕,墓浮其中,高苦土山,上建庙宇,内塑范蠡西施像并有松柏密林覆照,异常壮观,行者皆瞻望凭吊焉。范蠡,字少白,春秋末政治家,越国大夫。他助越灭吴后,功成身退,偕西施游齐、鲁,一度为齐相,改名鸱(音翅)夷子皮……[详细] |
![]() | 涡阳马玉昆公馆,建于清光绪26年(1901年),现存一进院落,房屋20余间,其中主殿大厅7间,立于1米高的崇台之上,大厅东西各有�4间,前厅东西各有堂屋2间。马玉昆是一代抗击沙俄、日本和八国联军的爱国名将,曾随左宗棠抗击沙俄侵略,收复乌鲁木齐等城市,驻守新疆16年。1894年甲午战争中他指挥取得平壤南路保卫战胜利,后调直隶。1900年,奉命统帅军在天津、北仓抵御八国联军,后为慈禧和光绪保驾西逃。1908年去世。其府第是皖北地区清代精品官宦府第,是他-起居的见证物,具有晚清时期北方民居的典型特点,对研究古代建筑,特别是清末时期公馆建筑艺术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