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于阳朔县城漓江边阳朔镇县前街2号,即县人民政府大门前。徐悲鸿故居是1935年到1938年徐悲鸿避居广西时李宗仁先生所赠送。故居--墙、小青瓦,还有略带黄颜色的檐口,其门楼下面悬有吴作人先生手书的“徐悲鸿故居陈列馆”之牌匾,一边还镶嵌着“徐悲鸿故居”之大理石碑刻。房屋为砖木结构,三进堂小屋,院内有一高大玉兰树,花香四溢。陈列馆里主要展示了徐悲鸿先生在此生活的实情实景,同时又有反映徐悲鸿先生一生经历的图片等等。徐悲鸿的《漓江烟雨》、《青厄渡》等名画都是在此创作而成。现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悲鸿(1895-1953)是我国现代杰出、著名的画家、教育家、现代绘画艺术大师,江苏宜兴人。夫人廖静文。……[详细] |
![]() | 遇龙桥位于阳朔县白沙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单拱石桥,桥上还立有一块抗战胜利碑,非常具有历史意义。遇龙桥距离遇龙河漂流起点之一的金龙桥码头并不远,约十分钟的步行路程。迈上石桥,便可感受到这里沧桑的历史,桥上的“抗战胜利碑”是1944年村民自发与日寇激战数十天取得胜利的标志。桥头古树茂盛,桥边黑瓦房子也泛着悠悠古韵。地址: 桂林市阳朔县白沙镇遇龙村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门票免费开放。交通指南公交在阳朔汽车站乘阳朔至金宝中巴车(白沙镇方向),在遇龙村口下,票价5元/人。骑行骑自行车,从阳朔沿遇龙河逆流而上,大约2小时左右。包车租车到遇龙桥,大约15分钟,40--50元/车(7座以下)。……[详细] |
![]() | 碧莲峰风景道旁是石刻较为集中的地方,有大小石刻23处。沿风景道步行,这里有唐、明一些诗人的诗文刻石,多为描绘或赞誉阳朔山水的妙语佳句,字大者达丈余,小的仅半寸,书体有行、楷、隶、草,风格,可谓百家荟萃,各有千秋。有“南山石刻”之称。……[详细] |
![]() | 仙桂桥是广西现存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其不仅建筑结构独特,桥拱内侧的石刻是研究遇龙河文化的宝贵资料。 始建于宋代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至今870余年仍完好无损。桥长25.8米,宽4.16米,高2.2米,采用极为罕见的并列砌法。……[详细] |
![]() | 距桂林市56公里,阳朔县城12公里处,处于遇龙河上游500米,石结构单拱,长30米,宽5米,高10米,筑于明代,距今约500余年历史,造型美观,水中倒影恰似一满月。桥上是观赏田园风光的最佳处。立桥头可观田野,青山环抱,绿水绕庄,河坝浪花滚滚、溪水潺潺,田畴井然,阡陌如织。……[详细] |
![]() | 杨梅岭古石城位于阳朔县葡萄镇杨梅岭村,年代为明至清。杨梅岭古石城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兴坪古戏台,又称“万年戏台”,位于兴坪镇榕潭街23号的关帝庙内,始建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距今已有268年的历史。兴坪古戏台是桂北地区较为古老且保存完好的清代戏台,2005年被列为阳朔县文物保护单位。古戏台系砖木结构,整个建筑风格独特,做工精细,图案精致,典雅肃穆,木工刀法流畅,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此戏台原系熙三幢并联耳房式台。逢年过节舞狮、舞龙、唱大戏是兴坪古镇的传统文化活动中心,表演桂剧、京剧、彩调、对山歌等。戏台古迹保存完好,郑板桥诗竹联屏,春、夏、秋、冬四季平安雕刻画板,关帝像、汉、唐、宋时期茶器、花脸、红脸、花旦、小生等古戏服、乐器及陈列有兴坪民间收藏。兴坪古戏台为第七批自……[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