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疆 > 吐鲁番市旅游

吐鲁番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奇兰烽燧位于柯坪县阿恰乡奇兰村西南1.5公里的戈壁上,现残高约16米,烽燧底部呈方形,其外表呈梯形。烽燧顶部西南角已塌毁,东西和北面保存完好。齐兰烽燧四面全是开阔的沙漠平原,其南的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上曾经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汉朝时这里曾经是一处烽台,唐朝蔚头州建立后又对其进行了加固和增高,使其成为雄踞大漠,观察四方的巨大烽燧。现存遗址其高度、基座周长在全疆也属第一。烽燧的构筑方式采用分体二次构筑,先用黄泥土夯筑高约3米的夯土层作为烽燧的基础,夯层之间夹有平铺的柴枝层。夯土层与柴枝层之间间距15-20厘米。在夯土层上部用黄土坯砌筑烽燧的主体,土坯规格为35×24×28厘米,土坯层厚约60厘米,每层……[详细]
  赛克散烽燧,在七克台镇赛克散村东南约350米处。该烽火台顶部已坍塌,平面长方形拿嫫銮剑胶�90厘米,东北角墙残高4.7米,西壁残高3.7米,东壁3.7米,南壁7.7米,每面约有外护壁,厚85厘米,北侧有一券顶门洞。“赛克散”为维语“80里”。烽火台顶部已坍塌,四面用土坯砌墙建成,墙厚0.9米。东壁保存较好,长8.7米,可看到穿眼;南壁长7.7米,东墙残高4.7米,西壁残高3.7米。北壁有一顶门洞,可进入烽火台里,外壁抹有草泥。……[详细]
  赤亭位于七克台镇南湖村南面的东西向小山上,地处古代赤亭道和北新道的隘口,是进入西域的必经之路。赤亭在古代是西域的军事要塞,建于唐代。此遗址占地面积约30亩,长100米,宽100米,高20米,系土石结构,现轮廓俱在,细部已毁。山顶上有一口深井,在山顶可以直接取水,如果赤亭峰被包围,可以依靠这口井,等待援军。有一面残墙上有许多个孔洞,是射箭用的。过去山坡下还有一座集市,一座佛寺,不远处还有坟墓。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曾到此地,留下如赤亭多飘风,鼓怒不可当、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等佳句。交通:赤亭位于七克台镇东南约5公里处,在县城随时有到七克台镇的出租车,到七克台……[详细]
  三十里大墩烽燧(也称“喀拉吐尔烽火台”),位于鄯善县葡萄开发公司东北、312国道北侧的一个砂石土岗上。为土石垒砌,外抹草泥,原烽较小,后又在外扩一层。现存基底东西宽5米,南北宽4米,残高4米。“喀拉吐尔”为维语“乌鸦”。三十里大墩烽火台位于鄯善县园艺场东北5千米,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方式分前后两期叠加而成,从现存遗迹看,前期残存较高,东西长5.2m,南北宽个4.8m,高4.57m;后期补建处厚1.7m,高5.05m。该烽火台为土坯垒砌,砌法一丁一顺,向上略有收分,外抹草泥。建筑材料主要为土坯,土坯残存32层,单个土坯尺寸为47*26*10cm。烽火台主体部分塌陷,故原有规模已……[详细]
  七泉湖烽燧属唐代护路烽燧,位于火焰山北麓一条干涸河道两侧,七泉湖火车站正南11公里,有小路通遗址旁。七泉湖萨依烽燧为古代穿越火焰山通道上的重要遗址,现外表呈梯形,分上下两层,每层又分左右两室,在台阶可登上层了望周围景观。……[详细]
  阿斯特那艾力帕塔和加玛扎儿位于吐鲁番市火焰山三堡乡的阿立吐尼路克玛扎(即“金的坟院”之意)内,在市区东北方向约50公里处。艾力帕塔是伊斯兰教的传播者,其麻扎为穹窿顶的拱拜孜,外壁用蓝、绿色釉砖镶嵌出几何和形图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