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陇南市旅游

陇南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文县观音楼位于陇南市文县石鸡坝乡岷堡沟村,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由主楼与抱厦构成,建筑面积为162平方米,占地面积为487平方米。主楼外观体现“天圆地方中八卦”的营造理念,建筑为4层,1、2楼为正方形,3层为八角形,四面开月洞窗,4层为攒尖顶封闭小亭。抱厦为两层,歇山建筑,四面翘角由牛腿支撑。……[详细]
  四角坪遗址位于陇南市礼县城关镇周家山村,东西长约160米,南北长约180米,面积约为2.8万平方米。考古发现大型中心祭坛遗址与回廊结构附属建筑三围,遗存有大量柱础、房基、板瓦、散瓦、瓦当等建筑遗迹与构件。四角坪遗址是秦统一后代表国家意志的礼制性建筑,也是目前仅见秦代唯一代表国家礼仪的系统性建筑实物遗存。……[详细]
  盐官盐井遗址位于陇南市礼县盐官镇新合村旧城南门外的盐井祠内,现存盐井1座,井口面积约4平方米,井深10余米,至今盐水丰盈。当地盐井始凿于西周秦先祖非子在西犬丘牧马时期,战国后期秦国设“西盐”官吏,汉武帝时置盐官,三国时其地称卤城。盐井祠内尚存晾晒盐土制作水盐的场地和工具,井盐制作工艺流程仍有传承。……[详细]
  西峪坪遗址位于西河县西峪镇上坪村。属齐家文化。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5米,暴露有灰坑、墓葬等。采集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灰、黑陶片,器表多饰绳纹、附加堆纹、方格纹、锥刺纹,器形有单、双耳高领大口罐、盆、鬲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和发展演变有重要价值。……[详细]
  阴平栈道遗址位于陇南市文县尚德镇,据载为三国时修建,总长约15公里。遗址现存4处,分别位于尚德镇周家坝村及金口坝村,现有正方形栈道孔30余个。阴平栈道遗址作为阴平古道的组成部分,对研究古代陇蜀地区政治、军事、交通、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交流、民族关系等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周家坝西古栈道遗址:遗址主体边缘向东、西各延伸20米,以栈道所在崖壁山脊线为基准向北延伸30米,南至212国道北侧。周家坝东古栈道遗址:遗址主体边缘向东、西各延伸10米,以栈道所在崖壁山脊线为基准向北延伸30米,南至212国道北侧。曹字头古栈道遗址:遗址主体边缘……[详细]
  康县朱氏民居位于陇南市康县岸门口镇街道村,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属穿斗式四合院民居,坐东向西,正房5间,1门3进。占地面积340平方米,单层建筑面积288平方米。正房台基立面有石刻浮雕图案。建筑建制完整、保存完好,具有典型的陇南地方建筑建造工艺及特点。……[详细]
  首阳洞墨书题记位于于陇南市徽县虞关乡山岔村卧龙山顶峰首阳洞内岩壁,洞内壁面遗存有宋代以来墨笔文字题迹80余处。内容包含宋、明、清时期的赋诗、题记、落款、人名、地名、年号、游人身份、事由等信息。记载了宋代以来的青泥古道及洞内外自然环境等相关情况。……[详细]
  祁山堡址位于陇南市礼县祁山镇祁山村南,城址南北长约250米,东西长约140米,分布面积3.5万平方米,夯土城墙,堡门坐东朝西,是祁山三国古战场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率兵伐魏的驻师之处。堡顶保存有清代重建的武侯祠。……[详细]
  两当文庙大殿位于两当县城关小学院内。明清时多次维修,建国后曾两次部分维修。 土木结构。面阔五间(长14.185米),进深8米,彩绘椽檩门窗并有雕刻,祀有孔子和七十二贤及历代儒家弟子塑像百余尊,殿前有唐柏5株。……[详细]
  西京观大殿位于陇南市文县哈南村,始建于元代,明代重建,建筑面积304平方米。建筑坐西朝东,由正殿、抱厦、偏厦构成。正殿为单檐歇山顶,殿前抱厦为卷棚顶,5架梁。建筑梁柱用料硕大,彩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详细]
  成县仙人崖摩崖题刻位于陇南市成县城关镇南山仙人崖北侧的断崖上,包括南宋“王康题记”、“甘露降图”、元“重修北极宫记”和“岳世音”题刻。对研究陇南地区道教源流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水平。……[详细]
  江利遗址位于成县镡河乡江利行政村第四、五、六级台地中,台地东南方为江利村。遗址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00米,面积2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度0.6米至2米不等;发现的遗迹有灰层、陶窑、大量的陶器以及灰色和褐色板瓦堆积层。采集的标本有汉代褐色陶、灰陶残片,器形有盆、罐、瓶,纹饰多为抛光素面,其次为绳纹和戳印纹;瓷器标本为唐宋代的黑釉和酱釉瓷,也有个别外白内黑釉瓷,器形有罐和碗,分别属汉、唐、宋代不同文化遗存的堆积。2011年12月2日,入选甘肃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