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陇南市旅游

陇南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八峰崖石窟位于陇南市西和县石峡镇高灯村。石窟凿建于距地面160米的一处长约60米,高4—15米的天然岩穴内,岩穴仅有一条依崖壁开凿的栈道与山梁相连。现存窟龛为唐代,各类泥塑造像70余身,壁画约50平方米,明、清碑刻5通。八峰崖石窟对于研究唐宋以来陇南地区民间雕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明清以来陇南地区佛教传播情况具有重要历史、艺术价值。2007年被陇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石窟基准点为基点,向东、西各延伸200米,向南、北各延伸100米。……[详细]
  冯家崖—任家坪遗址及墓葬位于武都区柏林镇冯田家沟村东100米北峪河南岸。是一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址和寺洼文化墓葬共存的地点。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暴露有灰坑、红烧土。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片,纹饰有绳纹及施黑彩勾叶圆点纹、变体鸟纹,器形有直口、敛口圜底钵及盆、罐、重唇口尖底瓶等。遗址南部为墓群,出土有寺洼文化的夹砂灰褐陶、灰陶浅绳纹马鞍口双耳罐、豆、鬲等。另采集有石刀、斧和陶环。遗址和墓葬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分布、内涵和寺洼文化的特征有重要价值。……[详细]
  火烧关栈道遗址位于陇南市文县城关镇滴水崖村。遗址分布在关口东西两面绝壁,其中东面呈四层分布。现存栈道孔63个,摩崖石刻1处。每孔长约35厘米,高约30厘米,深约20厘米。关口以西有1摩崖石刻,刻有“万历十四年九月内重修奉本府”等字样。火烧关栈道遗址为研究蜀道、古代交通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科学价值。1993年被文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遗址基准点为基点,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0米。……[详细]
  理川泰山庙位于陇南市宕昌县理川镇上街村,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建筑面积1025平方米,坐东朝西,由大殿、前殿、经堂、钟楼、鼓楼、十王殿等9座单体建筑组成。该建筑群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建筑屋顶形式多样,建筑彩画、壁画和砖雕图案均以人物、花草、鸟兽、龙虎等祥瑞图案为主。2007年被陇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泰山庙中心轴线上的中心点为基点,向东、西各延伸50米,向南延伸20米,向北延伸120米。……[详细]
  刘伯承和汪荣华结婚旧址位于陇南市成县城关镇支旗村,始建于清末民初,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49平方米,建筑面积79.2平方米,房屋为土木结构三开间瓦房,是刘伯承和汪荣华长征中在成县的结婚用房。1936年9月8日,红二方面军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在宕昌哈达铺研究制定了《红二方面军基本命令》,实施成徽两康战役。9月17日四师攻克成县后,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进驻成县县城。经任弼时和夫人陈琮英介绍,1936年9月30日,刘伯承在成县支旗村与红军战士汪荣华结婚,彼此成为亲密战友和终身伴侣。……[详细]
  宝成铁路徽县黄沙河段位于陇南市徽县嘉陵镇嘉陵村,是宝鸡端与成都端的接轨处,建成于1956年。包括西河湾2号隧道及铁轨、宝成铁路南北接轨点碑、5.12地震塌方掩埋铁路现场及武警烈士墓1座。现存隧道400多米,铁路600多米,护栏100多米。宝成铁路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在传统蜀道交通基础上形成连接我国西南和西北的现代交通干线,有力促进了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黄沙河段具体体现了宝成铁路桥隧密集、地质复杂、工程艰巨的特点。2018年宝成铁路入选中国第一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详细]
  栏桥遗址位于陇南市西和县蒿林乡栏桥村,大多被房屋覆压,遗址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0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灰层、灰坑、墓葬等。从采集陶片特征分析,栏桥遗址属仰韶文化、寺洼文化聚落遗址。 该遗址1974年发现,197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联合北京大学历史学考古专业师生和西和县文化馆对该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发掘寺洼文化墓葬9座,出土陶、铜、石器200多件。栏桥遗址是研究西汉水中游聚落分布、文化谱系的重要资料。……[详细]
  万象洞石刻题记位于武都县汉王镇杨宠村。该洞为天然溶岩洞。洞深10余公里,历代游人不绝,碑刻、题记甚多。摩崖石刻有元祐六(1091)年秦凤路刑狱公事游师雄、南宋绍兴二十九(1159)年阶州知州高基景、万钟、宇文景仁等人的巡游题刻6方,明代巡按陕西监察御史、阶州知州巡游石碑2通。北周出巡大臣武定公、贺娄慈及宋、元、明、清墨书题记百余处,近千首。大部分诗词为赞咏洞中之奇观美景,颇有文墨兼胜者。保存完整。对研究民间文学和文化史有重要价值。也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详细]
  两当兵变纪念馆位于两当县城南街20号(张家大院上1号),为清朝道光四年(1824年)土木结构民居,三进院建筑格局,占地总面积1439平方米,建筑面积586平方米。1980年1月18日被两当县革命委员会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5月21日中宣部公布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9月,甘肃省有关部门对旧址进行了全面修缮,设有办公室1个,接待室1个,展厅8个,陈列各类文物200余件。年接待观众1万多人次。2009年5月,两当兵变纪念馆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第四批爱国主义示范基地;2013年12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部命名为第二炮兵理想信念教育基地;2013年被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命名……[详细]
  谈家院位于陇南市康县豆坝镇栗子坪村,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民居建筑,大门开在东南角。正房除正中一间外,其余四间为上下两层,东西厢房及南面房屋均为两层单面楼房。整个建筑为土木结构,正面为木质结构,所有门窗均有花卉、鸟兽等透雕图案,二楼楼道有“S”形立柱栏杆。正房台基高1.5米,正立面用雕刻有动物花卉图案的石块砌成。院内地面用大小不等的石块铺成。据房屋住户谈占西口述,自己为该大院修建后的第二十四代居住者。谈家院民居对研究甘肃陇南地区的乡土建筑具有重要价值。……[详细]
  黎氏民居位于陇南市康县白杨乡金钗峪村,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1),占地面积707.2平方米,建筑面积577平方米,是一座天井式四合院建筑,坐北朝南,建筑布局合理,结构精巧,门窗雕有花鸟人物等图案,门庭上有匾额“树德务滋”,落款为清道光二十年黎氏民居为研究清代陇南民居建筑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典型的地方建筑建造工艺及特点。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院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3米。……[详细]
  大云寺摩崖造像及狮子洞题刻位于陇南市成县城关镇庙湾村东南的凤凰山麓,为一长条形天然石龛,唐称大云寺、凤凰寺,宋称凤凰山寺。寺内现存唐宋时期的摩崖题刻8处,碑石5方,摩崖造像群1处,散存柱础、石臼等建筑构件等多件,题刻以唐元和九年(814年)《李叔政题壁》(墨书)最为珍贵。狮子洞为一处天然溶洞,现存摩崖刻石9处。大云寺摩崖造像及狮子洞题刻是陇南地区保存唐宋题记较集中的地方,在甘肃同类文化遗迹中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详细]
  徽县文庙大成殿位于陇南市徽县城关镇,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后期历代均有补修、增建。现存大成殿与相关碑刻7通。大成殿建筑面积310.75平方米,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面阔5间,通长20.15米,进深3间,通宽14.5米,通高13米。2007年被陇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大成殿基座四周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5米。……[详细]
  江峡洞天挂壁公路位于陇南市徽县柳林镇柳林村-江口村的“柳江”通村公路中段石崖上。1972年始修,1974年7月通车,1977年9月竣工。公路全程南北走向,依永宁河河谷西岸山崖开凿而成,路在绝壁中,险峻异常,全长600米,宽10米,东侧边沿修有水泥护栏两段,北段护栏水泥柱上刻有“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等标语。江峡洞天挂壁公路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创举,也是一处重要的现代文化景观。……[详细]
  平洛龙凤桥位于康县平洛镇团庄壹天门间沟上,是康县境内唯一的古代木结构桥梁。初建于明洪武三年 (1370)。清光绪三年 (1878)进行过修缮。桥廊亭五间,全长16米,宽3.3米,高3.6米,油漆彩画山水花鸟,栩栩如生。尤其是引桥两端基座,由数层圆木纵横排架自上而下渐次伸出,以负担桥面及廊亭重量。桥亭两边有对称的24根木柱连接坐扶手,可供歇息。该桥结构奇特,工艺精巧,具有一定的科学、艺术价值。……[详细]
  高寺头遗址位于礼县石桥镇高寺头村。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5--3米,1986年10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发掘。遗址有房址、灰坑、灶坑等。出土陶质有泥质红、橙黄陶和夹砂灰陶片,彩陶纹样有施黑彩勾叶圆点纹、网纹,器形有盆、瓮、钵、罐、瓶、人首形器盖等。另出土有陶环、纺轮和陶刀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分布、内涵、发展变化及与齐家文化的关系有重要价值。……[详细]
  白马关城址 位于康县云台镇。建于清光绪三年 (1877)。雍正七年(1729)在此设白马关州判,乾隆元年(1736)设阶州直隶白马关分州,1914年,改设白马关警察所,1929年始置康县,初称“永康县”,县治仍设白马关。该遗址是康县唯一的一处古城廓遗址。东城门及其记载碑文和东面126米长的城墙保存完整,而城门楼和钟楼残缺不全。全为石头垒砌。2000年,曾对东城门进行了维修。……[详细]
  位于陇南市徽县南境水阳镇、大河店镇、嘉陵镇、虞关乡四乡镇之间,具体包括宋、明、清、民国时期的“远通吴楚”碑、“玄天神路”摩崖题刻、马家梁修路摩崖题刻、八渡沟栈道遗迹、八渡沟修路摩崖题刻、青泥村吊沟碥道遗址、关坪山石碥道遗址等7处文物遗迹,见证了宋以来陇蜀之间交通道路的多种形制和修筑、管护历史,以及由蜀道交通产生的宗教活动与文化交流成果。……[详细]
  老庄青羊寺位于陇南市宕昌县沙湾镇老庄村,始建于明代,由山门、过厅、左耳房、右耳房、钟楼、鼓楼、厢房、观音菩萨殿、正殿、歇马殿组成,建筑面积160平方米,占地面积2480平方米。大殿后焚毁,清嘉庆三年(1798年)在维修观音菩萨殿时重建,坐北朝南,面阔3间,间宽3米,进深4米,高5米,建筑木构雕刻简洁明快,彩绘地方特色明显。山门左右有清代石狮1对。……[详细]
  宁家庄遗址位于陇南市西和县长道镇宁家庄,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50米,面积约1.75万平方米,主要有灰坑、灰层、窑址、房屋白灰地面,遗址上分布有大量红陶片,彩陶片和少量石器。初步判断,宁家庄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中心,是研究西汉水流域聚落分布、区域类型、文化谱系的重要资料。2007年公布为市级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