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老的圣水寺位于南郑县城以东约20公里处的汉江南岸。寺内龙泉镶嵌五彩,汉桂流芳溢香,寺前古柏擎天,寺后松涛送爽,景色秀丽,风光迷人。因五眼泉水环绕大殿,犹如“五龙捧圣”,故名圣水寺。圣水寺南依灵泉山,北对汉江,与历史文化名城汉中隔江相望。本寺历史悠久,始建于西汉以前,历朝历代时有破败,也修葺不止,现在的规模大体为明嘉靖年间的遗存。据《续修南郑县志》记载:“圣水寺在中七里坝……有青、白、黄、乌、黑五泉。黑泉从佛座下流出,其余在寺东西。故以泉水盛之器中,见者即知某泉之水。”当时,整个寺院分为东、中、西三院,中为大雄宝殿,旁有龙王殿、白云殿、娘娘殿、关公殿,寺后山顶建有望江楼、观月楼、镇龙塔,寺前山……[详细] |
![]() | 略阳灵岩寺AA ![]() 灵岩寺位于陕西省略阳县城灵岩路3.5公里处嘉陵江东岸的玉文山腰,自古以来享有灵崖洞天的美誉。它依托山崖两个天然溶洞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巧妙结合,构成一处独有神韵的佛教灵示圣地而著称陕、甘、川三省,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灵岩寺又名灵崖寺、药水岩始建唐开元年,是陕南第一大佛洞,洞中流水潺潺,古称药水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灵岩寺内摩崖石刻多达130余通素有小碑林之称,尤以《甫阝阁颂》的八分汉隶享益书法金石学界,国际友人和书家学者每年都来目睹其书采书韵,叹为观止。据洞内摩崖刻石和《明·嘉略阳县志》所载:灵崖寺建于唐开元年间,它以两个天然的大洞穴著称,吸引着历代文人骚客。唐代大诗人杜甫……[详细] |
![]() |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中心,楚汉相争时期筑建,面积约8000平方米。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8米。公元前206年,农民战争一场风暴推翻了秦王朝后,项羽自恃功高,撕毁各路义军与楚怀王所定“先攻下咸阳者王之”的协定,将先拿下咸阳的刘邦封为汉王。刘邦忍辱屈就,率大军由子午道进驻汉中,夯土建成秦模式的高台宫廷———即今天的古汉台,并用张良计火烧由关中进入汉中的所有栈道,以示他已很满足当汉王了,不会再北上与项羽争天下,来麻痹项羽,打消项羽对他的戒备心理。刘邦以汉台为宫廷,以汉中为根基,在汉中习兵练武,广纳贤才,破格提拔“胯下之徒”韩信为汉大将军,并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术,打项羽个无备,出奇制胜拿下三秦……[详细] |
![]() | 杨填堰位于城固县城北7.5公里处的宝山镇丁家村。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杨填堰相传为西汉时萧何、曹参、张良首开,以发展农业供给汉军粮草。三国时,诸葛亮北伐,萧何、曹参开,以汉中为大本营,教兵习武,劝士农桑,“踵迹增筑”杨填堰,扩大生产,保障军队供给,南宋时,西北抗金名将杨从仪高龄退役城固县水北村时,号召当地人民群众大力修渠,民赖其利,人民亲切地称此堰为杨填堰,因此在南宋前人们称此堰为张良渠。据《汉中府志》载:“杨填堰,在城固县北十五里,截湑水河中流,垒石为堰。相传亦酂侯萧何,平阳侯曹参所创。至宋,知洋州开国侯杨从仪大力修浚,民赖其利”;清《城固县志》载:“杨填堰……[详细] |
![]() | 城固城隍庙,位于城固县博望镇解放街中段。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城固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后遭兵毁,重建于隆庆六年(1572年),清、民国时期都进行过多次维修。城固城隍庙原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解放后城隍庙的部分建筑分别被城固师范学校、东方红村、解放街居委会占用。现存的文物有:大殿、重修城隍庙碑、砚台等。大殿:土木梁架结构,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属九脊歇山式,屋面饰琉璃筒瓦,加勾头滴水,鸱吻已毁。台基较高,前后有廊,8根明柱均外露。脊上塑飞禽走兽,威严壮观。其通长14.4米,宽12.4米,高9.2米。重修城隍庙记碑:质地为汉白玉,圆头方身……[详细] |
![]() | 杨从仪墓宋杨从仪(1092~1169),字子和,陕西凤翔人,生于北宋元佑七年,中年,金人侵宋。徵、钦二帝被掳,国难深重。他毅然应募参军,投到西北战场抗金将领吴介、吴璘兄弟部下。战斗中,他勇猛顽强、屡立战功,逐步由士兵升为和州防御使,赐爵安康郡开国侯。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75岁高龄的杨从仪退休。因故乡沦陷,不能回家,便居住在城固县水北村(今丁家村),78岁病逝就地安葬。杨从仪墓座北向南,封土呈圆形,底部直径8米,上部直径5.4米,高4.5米。墓前有碑二通,其中一通,为“宋故和州防御史提举台州崇道观安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七百户,食实封一百户杨公墓志铭”:其高228厘米,宽108厘米,厚20……[详细] |
![]() | 西北联大工学院旧址位于陕西省城固县西南约11公里处的董家营镇古路坝村,2003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大规模地侵华战争。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等在李书田、李蒸等教授的带领下,于同年9月迁校西安,成立了“国立西安临时大学”。不久,又迁至汉中,成立了“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8月由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四所工学院组成的西北联大工学院利用教堂的部分房子办学。古路坝天主教堂始建于1888年,由荷兰人设计,采用中西结合建筑艺术建造,布局合理、规模宏大、工艺精湛,有哥特式的教堂、修女院……[详细] |
![]() | 山河堰位于山青水秀的褒毂口,是刘邦驻军汉中时,由萧何和曹参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原灌溉南郑、褒城两县部分地区,现在使用的褒惠渠基本上是沿山河堰旧线修筑的。其堰头有三处,可截住褒河水用于灌溉农田,在历史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山河堰是中国古代汉中引褒水灌溉农田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与关中的郑国渠、白公渠和四川的都江堰齐名于世,也是汉中历史上最早的水利灌溉工程现在,在山河堰上仍可寻找到汉代的遗迹。地点: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红旗村……[详细] |
![]() | 红二十九军革命旧址时代:近现代地址:西乡县私渡镇潘坝村、骆家坝镇回龙村、骆镇村、张家坝村保护范围:(1)竹园子陈浅伦烈士故居:故居本体外扩5米。(2)马儿岩红29军军部旧址:①马儿岩红29军军部旧址:原老君殿旧址外扩5米。②红29军革命烈士纪念碑暨烈士陵园:现有纪念碑及附属建筑四周外扩5米。③回龙村红色记忆展室:现有红色记忆展室建筑本体。(3)回龙村刘传璧烈士故居:故居本体。(4)张家坝中共西乡特别支部旧址:旧址本体外扩5米。建设控制地带:(1)竹园子陈浅伦烈士故居:A区四周外扩10米。(2)马儿岩红29军军部旧址:①马儿岩红29军军部旧址:A区四周外扩5米。②红29军革命烈士纪念碑暨烈士陵园……[详细] |
![]() | 密严寺密严寺位于南郑县圣水镇王家营村,原名治平庵,一九九四年九月改名密严寺。据《南郑县志》记载;“志平庵始建于明朝初年,光绪十九年(1893年)三十二年(1906年)两次重修,宣统三年(1911年)再重修”。寺院构件为悬山式格调砖石结构,飞檐翘角,兼有明清两代建筑风格。全采用石础石柱石梁石廊檐石桅杆石楹联石浮雕等装饰结构,是陕南规模教大,富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寺院建筑群落,具有教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该寺被汉中市政府于2000年8月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政发[2000]32号)该寺院座南朝北,原纵深三进五院,五十六间,殿堂楼阁布局严谨有序,占地面积743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900平方米。一九……[详细] |
![]() | 醴泉寺大殿始建于唐,元代及明弘治三年(1490)重修,清道光年间修葺。现仅存大殿一座,座东向西,砖木结构,面阔五间11.7米,进深三间10.6米,歇山灰瓦顶,砖雕花脊。收山大于一间,正脊较短,举折平缓。梁架为彻上明造,仍采用“大额式”做法。檐下置柱头科、角科斗拱,均为三踩单昂、前后檐各六攒,两山檐各四攒,布置疏朗。檐柱高2.6米,有显著“侧脚”、“生起”。砖砌台基,高约1米。有道光十年(1830)醴泉寺碑、二十六年(1846)醴泉寺南院产业碑、咸丰七年(1857)僧人墓碑等数十通。该大殿虽屡经后代修葺,仍保留有部分元代建筑风格。1982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详细] |
![]() | 萧何墓位于城固县城东北一公里的博望镇谢家井办事处杜家漕村。萧何(?—前193年),沛人(今江苏省丰县),公元前206年随刘邦驻汉中,汉王朝建立后被拜为相国,封酂侯,谥文终侯,葬于咸阳五陵塬。传说萧何当年随刘邦来汉,在城固练兵、兴修水利,惠泽当地群众,后人为了祭奠他,修建萧何墓和萧何祠祭拜。城固萧何墓为衣冠墓,墓座西向东,墓冢呈椭圆形,长15米,宽10米,高5米。墓前有石碑三通。正中一通上刻隶书“汉丞相酂侯萧公墓”,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所书,碑高1.87米,宽0.9米,厚0.15米。右侧一通上刻楷书:“汉相国萧公讳何神墓”,系乾隆十一年(1746)城固知县藏应桐重立,碑高1米……[详细] |
![]() | 洞阳宫位于城固县城西北约40公里的老庄镇红花村。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洞阳宫始建时间,据《水经注》载:“汉水又左会文水,文水即门水也,出胡城(位于今城固县城西约十公里的柳林镇古城村)北山石穴中。长老云:杜阳有仙人宫,石穴宫之前门,故号其川为门川,水为门水”。清《城固县志》载:“门水即今文川河,杜阳仙人宫即洞阳宫”。据此记载,可见洞阳宫始建时间是在1500多年的魏以前,可以说这是陕南有史可稽最早的道观。明朝初年,著名的云游道士张三丰,游至洞阳宫后,被这里的山光水色、庙宇殿堂、钟鼓之韵所陶醉,于是在这里修行多年。从此后,使洞阳宫声名大振。张三丰住洞阳宫,明英宗天顺……[详细] |
![]() | 城固钟楼位于城固县博望镇钟楼街,原城固县城东、西、南、北大街的交汇中心。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城固钟楼通高20米,为砖木结构,由台座与楼构成,内有陡梯可通顶层。台座为砖砌,其平面为方形,边长7.5米,高6米,下有“十”字券洞,可穿行。楼为三滴重檐亭阁式建筑。楼为木结构,平面方形。底层每面三间四柱,通面阔气5.5米;二层平面亦为方形,每面仅一间,四周绕回廊,通面阔4.2米;三层平面为六边形,每边长1.45米。屋顶为六角,攒尖盔顶,宝顶为铁铸宝珠。各层均施腰檐,老角梁下原有风铃。一、二层外檐斗共作五踩双翘,单拱计心造,当心间平身科出斜共做如意斗拱。三层外檐科拱作三……[详细] |
![]() | 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汉中市洋县华阳镇红石窑村。1935年3月8日,以程子华为军长,徐海东为副军长,吴焕光为政委,郑位三为政治部主任的红二十五军由鄂豫皖根据地北上抗日,途径洋县,驻军华阳。军司令部设在距洋县华阳镇5公里的红石窑村余家大院内,军-住在司令部内,二十五军在华阳驻军期间,这里成为华阳苏区军事政治中心。其时,余家大院共有两大院落65间房屋,规模宏大,红二十五军离开华阳后,游击队又遭失败,余家大院遭国民党“围剿”部队拆毁损坏。解放后,党和政府对遗迹积极进行了保护。现存有房屋两大院11间,古柏44棵。为近现代重要革命历史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有当年红军施用过的刀……[详细] |
![]() | 国立西北工学院旧址(古路坝天主教堂):位于县城南12公里处的董家营乡古路坝村,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当时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教堂由荷兰人设计,我国优秀工匠施工修建。整个建筑群设计独特,构思巧妙,用料考究,建造工艺高超,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现存有主教公馆和修女院,全部保存完好。抗日战争爆发后,西方传教士纷纷回国,国内大批高等院校迁入汉中,因古路坝天主教堂空闲,原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合并组成国立西北联大工学院,共设8个学系,院址设古路坝天主教堂,办学达八年之久,培养本科生13000多人,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两院院……[详细] |
![]() | 勉县马超墓是马超真墓,位于县城以西3公里,108国道旁,武侯镇继光村,与武侯祠相距约1公里,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些年曾作为马公祠小学。马超是三国时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位列关羽、张飞之后,名列第三位,武艺高强,人称“三国英雄数马超”。刘备称帝后,升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镇守阳平关(即现勉县老城)。公元222年病逝于勉县,并安葬在此。建兴五年(227),诸葛亮屯兵阳平,设相府及武库于筹笔驿(武侯祠),“亲诣墓所致祭,并命其弟(马)岱挂孝”。墓呈长方形,始建于章武三年(223),原为汉制覆斗式;四周地势平坦,庄田环绕;墓基周长56米,高3米;墓前竖“汉征西将军马公超墓”石碑一通。墓前公路……[详细] |
![]() | 佛坪岳坝何氏古建筑群时代:清地址:佛坪县岳坝镇岳坝村保护范围:(1)书院:东10米至薛发文住宅西界,南10米至薛发文家地,西10米至薛发文家山林,北与杨建斌住宅院墙交接。(2)夫院:东5米至谢长富山林,南1米至王兴才住宅北界,西10米至外院坝东界,北5米至张小松住宅南界。(3)桂院:东与李远秀住宅院墙交接,南与周策银、邹德文住宅院墙交接,西与任多武住宅院墙交接,北10米至陈跃文住宅南界。建设控制地带:(1)书院:东、北同A区,西20米至薛发文家山林,南20米至薛发文家地边。(2)夫院:东、南、北同A区,西20米至岳坝村三组路。2018年,佛坪岳坝何氏古建筑群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详细] |
![]() | 钟家沟玄天观会议旧址时代:1932年地址:西乡县骆家坝镇金家岭村保护范围:(1)钟家沟玄天观会议旧址:旧址基址本体。(2)红四方面军73师政治部旧址:旧址本体。(3)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旧址本体。建设控制地带:(1)钟家沟玄天观会议旧址:东、南、北至A区外扩20米,西至A区外扩3米。(2)红四方面军73师政治部旧址:东至A区外扩3米,南、北至相邻民宅外墙,西至A区外扩20米。(3)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东至正门前老街东沿,南至贾少贤宅,西至旧址本体后陡坡坡跟处,北至洪明珍宅。2018年,钟家沟玄天观会议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樊哙墓位于城固县北十里五郎庙乡黄家村。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樊哙墓又名樊哙台,是在平地用土垒起,圆形平顶,高20米,占地面积十亩零六分。墓前正中竖碑一通,上刻隶书“汉舞阳侯樊将军墓”,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墓周围有大小柏树28棵,古药树(黄莲木)7棵,其中墓前一棵盘根错节,遮天蔽日,高约30米,直径0.6米,约在300年以上,十分壮观。据《水经注》载:“湑水经樊哙台南,台高五六丈,上容百许人”《舆地纪胜》载:樊哙台在城固县北五里,上容百余人。《旧经》云:“樊哙所筑也”。清《城固县志》卷二陵墓有“舞阳侯樊哙墓西北十里黄家村”。清《陕西通……[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