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临沧市旅游

临沧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凤庆文庙凤庆文庙位于凤庆县城,是祭祀中国传统文化先驱,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纪念性建筑,整个建筑占地约12000平方米,有鸣凤阁、崇胜殿、大成殿、棂星门、龙门等组成,布局合理,技艺精湛,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及历史研究价值,是凤庆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省现存第二大孔庙。也是凤庆历史文明的象征!代表着几千年凤庆的历史文化的繁荣发展,永远走在历史的前沿,是值得历史铭记的风水宝地,清康熙8年(1669年)重建,清光绪19年(1893年)全部完工。占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是云南省现存的第二大文庙。文庙建筑群由鸣凤阁(魁星阁)、崇圣殿、大成殿、大成门、棂星门、龙门、泮池等建筑沿……[详细]
  临沧专员公署旧址2021年1月,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2023年3月8日,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合作共建的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滇西南考古工作站挂牌。经过长达一年的布展,今年“五一”假期期间,临沧专员公署旧址正式对游客开放。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专员公署,承载着临沧从缅宁专区到如今的沧桑巨变。走在这座建筑的廊道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个充满革命热情-的年代。步入专员公署旧址的大门,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仿苏式古朴的建筑风格,诉说着岁月的流转;斑驳的墙壁,记录着历史的痕迹。在展厅里,游客们可以通过实物、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了临沧地区40……[详细]
  古墨水磨房群位于凤庆县诗礼乡距政府驻地以西11.6公里的古墨村流浪河中段。始建于明末清初,现有水磨房27间,其中可以使用的21间,水磨房遗址3间,碾子房遗址3间。榨油房2间,石桥9座,直径30cm以上的古核桃树90株。水磨房依山傍水,以水为动力,以传统方式进行米面加工。建筑格局由水渠、磨房、畜圈、厕所等组成。房顶均为青石板铺盖,墙体由石头垒砌而成。水磨房四周分布着高大的核桃树林,树干粗壮,枝密叶茂,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体。为研究临沧市的传统米、面加工以及榨油工艺、核桃种植历史和乡土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详细]
  茂兰茶马古道(古遗址)茂兰茶马古道位于云县茂兰镇茂兰村至安乐村、马泗村、岭磨村、哨街村,包含1个古渡口、总长8996米的古驿道遗址、3座石板桥和1座石拱桥。茂兰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形成元代,兴盛于明、清直至民国时期。是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镇康、沧源、双江、耿马、缅宁、云州等地的茶叶及其他货物经茂兰运往大理、中甸、昆明等地的必经通道,也是中国古代历朝对云州、缅宁、耿马、双江、沧源、镇康等边疆地区进行政治军事管辖的官方交通要道。2019年10月7日,茂兰茶马古道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1925年建成的琼凤桥,位于凤庆县三岔河镇顺甸河上,是连接三岔河镇东西两片的木廊桥。“民国十四年,邑人龚成龙、李桢、赵复增、赵复盛、西佛昌以及地方人士捐资创建”(《顺宁县志》)。桥是乡民的图腾,这里面寄托着他们美好的祈望。世事沧桑,多少烟雨桥上过这座廊桥,各种书面记载廖廖。三岔河乡,也并非交通通达之地,它居于云县、凤庆交界处一隅,偏僻而闭塞。自古以来,这里既不是商贾往来的繁华之地,也谈不上是俊才星驰之处,所以,就算是临沧人,知道或者去过这座桥的人也是少之又少。它灵光一乍般地显现,仅仅是因为临沧市三普文物点普查时浮现于文物考古者的视野,如今,古桥已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座将近百年的木廊桥,藏……[详细]
  翁丁佤族原始群居村落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村,周围自然景观优美,民族风情浓郁,翁丁寨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