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和顺传统民居建筑群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顺,由弯楼子和寸、刘、李、尹、贾、张、钏、杨八姓宗祠组成,分布在和顺镇紧邻的三个自然村中。各组建筑最早于清嘉庆10年(1806),最迟于民国24年(1935)修建。每组建筑的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及建筑形式丰富、灵活又各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及艺术价值。2012年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顺弯楼子位于和顺镇十字路村大石巷中段,建盖于清末至民国初期,为腾冲近代著名华侨商号“永茂和”主人李必成私宅。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176平方米,建筑面积951.97平方米,为三个“一正两厢房”庭院组合的建筑群,因临巷一侧的建筑依巷道的弯曲而设,故称“弯楼子”。建筑……[详细] |
![]() | 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南诏与唐王关系亲密友好,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双方的经济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唐西川节度使牛从在其《报坦绰书》一文中说:“我大唐德宗……悯其倾诚向化,率属来王,遂总诸蛮,令归君长,乃名诏国,永顺唐仪,赐孔子之诗书,颁周公之礼乐,数年之后,霭有化风,变腥膳蛮貊之邦为馨香礼乐之域”。唐王的目的,就是要以中原的文化思想来改变南诏文化。以至唐王朝大力资助南诏青年到中原学习,直接免费向南诏子弟传授中原文化。继而使南诏子弟“习书算,就业辄去,复以他继,如此垂五十年,不绝其来,则其学于蜀者不啻千百”。(参见牛从《责南蛮书》)。在贞元十年后的50年间,一方面是由于唐王朝对南……[详细] |
![]() | 滇西保山市与永平县之间的澜沧江上的霁虹桥,近年来经专家们考证,确认它是我国现存最古的铁索桥。追溯这座古桥的历史,既能窥见云南古代各族人民的智慧,又可从一个侧面了解云南古代的交通状况。澜沧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东北部。经西藏进入云南省境内,向南流经迪庆、丽江、大理、保山、临沧、思茅和西双版纳,然后出境,国外称为湄公河。澜沧江从西藏进入云南的1000多公里流程中,穿过横断山脉的千里纵谷,两岸山大谷深,悬崖峭壁,河道礁石密布,险滩众多,水量随季节变化,给航运带来不便。“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险”。几千年来,居住在两岸的各族人民,为征服这一天险,在江上开辟了无数的渡口,架设了许多桥梁,其中,历史最悠久的……[详细] |
![]() | 施甸抗日江防遗迹群1942年5月,日寇侵占我国怒江以西大片国土,中国远征军沿江设防,英勇抗击,与日军隔江对峙直至-胜利。施甸县位于怒江中游东岸,保留了大量江防遗迹。本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大山头炮兵阵地、孩婆山战场遗迹、老渡口作战遗址、小团山盟军高炮阵地以及望江台、三个山、大蜂子窝、小金岗元、小乌木、二台坡、大红梁子、老兵洞等8个碉堡。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详见各阵地、碉堡碑文。1、大山头炮兵阵地大山头炮兵阵地建于抗日战争后期,范围包括整个大山头地区。主要遗迹有炮车路、石砌炮位、观测哨、掩蔽部和交通壕等。1942年滇西沦陷时是我远征军与日寇激战怒江峡谷的主阵地之一。1944年-开始,又有远征军7……[详细] |
![]() | 一九八师攻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位于腾冲县城南端来凤山脚小长坡上(现腾冲宾馆内)。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五十四军第198师奉调参加滇西--对日作战,为二十集团军总预备队,在攻克腾冲城及肃清高黎贡山、怒江两岸日军的多次大小战中,官兵浴血奋战,前仆后继,阵亡团长以下官佐156名,士兵1335人,战后该师在腾冲来凤山脚下小长坡建纪念塔一座,以兹纪念参加腾冲--战役阵亡将士。1988年由腾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由被保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呈方锥形,塔身砖砌,石砌须弥座,通高7.18米,塔身高4.52米,塔座高2.66米,塔体四……[详细] |
![]() | 提起云南腾冲县的和顺乡,许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一个成语:人杰地灵。这不是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实实在在的客观评价——作为滇西高原美名远播、历史文化内蕴十分丰厚的“华侨之乡”、“书香名里”。这里拥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张天放语)的“文化之津”和顺图书馆。和顺图书馆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于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办,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图书馆中藏书万余册,其中尤以许多古籍最为珍贵。和顺图书馆的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落成。迄今有藏书7书万多册,……[详细] |
![]() | 梁金山故居,坐落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塘子沟社区方家寨,修建于1938年。故居为横向排列的三个封闭式四合院,总占地面积2101平方米,分南院、中院、北院,是徽派建筑风格的院落,三院相连,呈南北走向,各院建筑均为穿斗式硬山顶楼房,房与房之间有回廊贯通,结构紧凑,布局协调,木构件有能工巧匠雕刻的龙凤图案,建筑规模宏大,艺术风格鲜明。2006年至2018年共计投入资金611万元进行了修缮。2012年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梁金山故居为第七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7月梁金山故居中院正式对外免费开放,2020年11月确认为第八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20……[详细] |
![]() | 腾冲文庙,亦称学宫、黉学,位于明清时代城区内南端,为一规模宏大的组群建筑。腾冲文庙是保山地区唯一保存较完好的学宫,且是明清腾冲城在抗日战火中所遗留下来的唯一古建筑群,对研究中原文化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传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1998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腾冲学宫之建,始于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原建于城内西北隅,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移学宫于明腾冲军民指挥使归署,前以大车湖为泮池,左以秀峰山为魁阁,右为文昌祠。中轴线上,排列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大成殿两侧的东西庑列孔门弟子并历代诸儒学牌位。大成门左右为名宦乡贤祠。泮池堤左建“起……[详细] |
![]() | 故居位于腾冲县城西部大盈江畔叠水河村中的“叠园”,系国民党元老、著名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在腾冲的故居,1946年兴建,1947年落成,为土木结构庭院式建筑。保护单位级别: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巷道外墙皮,南至巷道外墙皮,西至腾越路边缘,北至李成富、李建武住房。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至巷道(含巷道)西、北保护范围外延15米。人物生平李根源(公元1879—1965年),字印泉、养溪、雪生,别署高黎贡山人,云南腾冲人,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参加同盟会,1909年回国,出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旋升总办。1965年7月6日病逝于北京。门票门票10人民币景点位置腾冲县城西部大盈江畔叠水河……[详细] |
![]() | 保山腾冲·艾思奇故居艾思奇故居位于腾冲和顺古镇。来这里,在绿树环抱的古屋中感受大哲学家遗留的思想和气息。艾思奇(1910年—1966年)原名李生萱,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他青年时代所写的《大众哲学》和《哲学与生活》两部著作,曾引导了无数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艾思奇故居位于和顺乡水碓村,为砖石楸木结构,中西合璧的四合院。有串楼通栏,雕花格扇,西式小阳台,显得古朴典雅。在大门头悬有“艾思奇纪念馆”匾额,在西楼和厅楼上陈列着艾思奇的生平事迹。艾思奇故居建筑占地600多平方米,建筑较为精巧,高屋大院,点缀西式小阳台,正房前厅有一石砌圆形拱门,青藤缠缆,古朴秀雅。故居前临元龙幽潭,后枕凤山,地势高旷,环境优……[详细] |
![]() | 腾冲药王宫,始建于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由医药界人士所倡建。清康熙末年,经住持子翁培修扩建,使其建筑平面呈一葫芦形状。药王宫不仅布局构思精妙,建筑别具特色,亦是腾冲中医药行业发展历史悠久的重要见证。在现代建筑中还保留着这么完整的一个古典小院真的令人感到欣喜。药店里的药材货真价实,院内还有一个养生药膳餐厅,可惜每次到这里来的时候都不在饭点无缘品尝。景点位置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详细] |
![]() | 老营李将军府(原称老营李家大院,包含老营原乡政府、李德民和李俊民院)位于隆阳区瓦窑镇老营村委会。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5亩,三进七院,现存建筑共计20余幢93间房屋,除两院为独立的四合院外,其余五院均 为屋宇相连,互相串通的院落建筑群。建筑风格具有清代汉式豪宅的特点,整体布局工整,建筑结构稳定,雕饰精美,为隆阳区现存规模较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详细] |
![]() | 塘子沟遗址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塘子沟村村旁台地,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面积约1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0-90厘米。1987年进行试掘,出土大量打制石器、骨器和动物骨骸,并发现柱洞、居住面等建筑遗存,经碳14年代测定,距今约8000年左右。该址为研究云南省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1987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来凤山抗日作战遗址位于县城南来凤山顶,方圆一平方公里多。日军樱阵地、梅阵地、松阵地、成合阵地的交通壕、坑道、机枪阵地、散兵坑及炮兵掩避部等遗迹尚存。1944年7月,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三面包围腾冲城。来凤山是接近腾冲城唯一制高点。易守难攻,日军占据腾城之后,将来凤山构筑成坚固据点。7月17日至29日,远征军一一六师、三六师、预备第二师等部队,在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的战斗机、轰炸机协同下,对来凤山发起攻击,经半月激战,全歼来凤山日军守敌,完成了对腾冲城内日军四面包围的态势。来凤山抗日作战遗址于1988年公布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龙川江也称龙江,流经腾冲市东部的界头、曲石、芒棒、五合乡(镇)一带。包含界头镇顺河村顺和通济桥、界头镇石墙村石墙木悬臂桥、曲石野猪菁木悬臂桥、曲石向阳村向阳桥、曲石平地村与干榨村之间民福桥、芒棒桥街龙江桥。箐桥村“成德”古桥,又名野猪菁桥,光绪八年(1882)腾越厅同知陈宗海捐资重建,以成就惠民功德之意命名“成德桥”,后因此地常出入野猪,村民改为野猪菁桥。野猪箐木悬臂桥、曲石向阳桥于2012年公布为第二批保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2月21日,与另外4座桥一同公布为第八批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龙陵日军罪证遗址位于龙陵县城西北侧白塔村后山台地上,为当年侵龙日军的军事指挥中心所在地。这里原是当地赵氏大姓的私家宗祠,碑刻记载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宗祠占地2亩多,由一正两厢和面楼组成一个封闭式的四合院,共有房舍22间。由于宗祠居高临下,地势险要且内部空间较大,1942年日军侵入龙陵后,被强行占用作驻军司令部及侵滇第56师团前线指挥所驻地。在此后两年多时间里,先后有56师团板口少将、师团长松山佑三中将、参谋长水上源藏少将等来此坐阵,指挥调度腾冲、龙陵、松山等处驻军与我远征军周旋作战,为强化日军对这一地区的血腥统治发挥了核心作用。1944年8月中国远征军--龙陵,曾在这里与日军发生长时间的激烈争……[详细] |
![]() | 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芒宽乡怒江上,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永昌知府陈孝升倡建,民国12年(1923年)重建。芒宽双虹桥是铁索桥,桥跨怒江江面,在江中礁石上建墩,将桥分成两孔,遥望如双虹,故名。桥东段跨径67米,西段38米,宽2.8米,总长162.5米。分别由15、12根铁链构成,桥两端建关楼,现存东关楼,穿斗式土木结构。为西南丝道上的重要桥梁。199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云南省保山隆阳区芒宽乡……[详细] |
![]() | 护珠寺在城北15公里之岗峨山中,山势似交椅,面对平川,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是不可多得的览胜之所,山门前后,松杉亭亭亭玉立,高入云端,入二门后沿石阶直上43级方至大雄宝殿,殿前有梅二株,偃卧如龙,每至初春,满树雪花,旁有茶花一株,花期之时,一树红霞,约千数朵,花大如盘,相传均为元时腾冲土知府高泰所植,寺内有隆庆三年(1596年)、康熙十年(1671年)和二十年(1681年)、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碑刻四通,记载了护珠寺发展变化的历史。护珠寺有两个美丽的民间传说,一个传说是讲青海龙、白海龙为龙弟兄,潞江龙、龙江龙为其父母。某日,龙兄弟至潞江为龙父祝寿,龙父裼龙珠一颗,归途中,两兄弟互抛龙珠为戏……[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