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云南古滇有九井,禄丰境内就有两井,黑井和琅井。如今,这些盐井不复往日繁盛,只留下了由数个片区和40余口古盐井组成的禄丰古盐井群遗址,包括黑井镇大井盐井、大子井盐井、复隆盐井、黑井古盐井群以及妥安乡琅井村委会的伏大井。大井盐井又称黑牛盐井,位于黑井三街后七星台下,盐井为斜井,石级而下,深50米。洞口为石砌拱洞,高3米,宽2.3米,井0-卤。盐池长17.9米,宽11.7米,深约8米,卤水深约5米,元明时用木桶装卤,人工背或抬出。清至近代,用木笼逐级上汲,1969年电泵抽吸至卤池沉降再用,现今停用。大井是黑井最早开采的第一口盐井,其卤水时多时少,时淡时咸,故有“限定桶数,则每日一百五十桶”之说。由于……[详细] |
![]() | 菜园子遗址位于楚雄州永仁县菜园子村南,金沙江支流永定河南岸台地上,与磨盘地遗址以一凹地相隔。1981年调查,文化层厚约100—120厘米,在两遗址采集到石器、陶器。石器以斧坯、锛、凿为主,有锤、砺石、磨盘等。陶器均手制,器表经刮磨,均为夹砂陶,纹饰简单,有点线纹、粗绳纹和篮纹,可辨器形有高领罐、大口罐、釜、纺轮等。1983年,在菜园子遗址抢救性发掘240平方米,清理房址7座,其中长方形地面立柱房址4座、圆形半地穴房址3座,两种结构的房址早晚期均有发现。另出土了陶器、石器及少量骨器、兽骨等。2001年对菜园子、磨盘地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菜园子发掘300平方米,清理了房址9座、灰坑8个及柱洞38……[详细] |
![]() | 中和传统民居建筑群,含中和老街、夏氏故居、夏家大院,位于楚雄州永仁县中和镇中和村委会中和老街,2012年被公布为云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中和老街中和老街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建街始祖为夏匡周,古街形成主要是源于大姚石羊盐业发展,中和古街是盐运驿道的中转站。老街占地面积23976平方米,现存街面为2007年重新铺筑,长300余米,宽4米。街的东北栅门完好,门楼上布有枪眼,街道从民居建筑群中间由东北端向西南端延伸。中和老街保存现状较差,2012年中和传统民居建筑群被公布为云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和老街为其组成部分。(2)夏氏故居夏氏故居占地面积1199平方米,坐东向西,……[详细] |
![]() | 观音阁是元明时期所建供奉观音的庙宇。因其位于姚安最早水利工程大石朋(建于元朝至元年间,即公元1335年-1340年,又称为“大坝海子”,今已废)西岸,古代庙前是烟波浩渺的宽阔水面,故亦称“望海楼”,后废弃。上世纪90年代后又逐步恢复。现已有大小房屋百余间,为姚安香客最多的佛教寺宇之一。旁有原水利工程留下的双孔输水涵,今尚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诸葛营遗址由诸葛营遗址、龙潭营遗址、三合营遗址组成。(1)诸葛营遗址诸葛营遗址位于楚雄州永仁县永定镇太平地村委会方山望江岭之顶,南距县城15千米,西距诸葛村约2千米。遗址平面呈“K”字形分布,尚存遗迹有土墙、墙基、壕沟、烽火台基础、石碓窝等。主墙残缺破损,高低不一,长356米,最高处3米,厚2.4米;西南面有2个烽火台,两道夹墙从烽火台连接到主体墙,夹墙大部分坍塌,仅余墙基,墙侧壕沟宽20余米,被淤泥掩埋;东南面原有两个碉楼,已完全坍塌,仅余基址。诸葛营遗址保存现状较差。(2)龙潭营遗址龙潭营遗址位于楚雄州永仁县维的乡阿者尼小村北约2.6公里的龙潭营山顶的蜿蜒山梁上,为一处清代遗址。该遗址分布……[详细] |
![]() | 大石淜水利工程位于栋川镇蜻蛉村民委员会大石淜自然村南侧1千米处,建于元代(1335-1340年),以大青砖和青砂条石支砌而成,由东、西两闸和溢洪闸组成。西闸口由两面刨光条石支砌,高7米,又分东西两闸孔,东孔宽2.3米,西孔口宽1.6米,两孔闸由宽2.8米的牌闸相隔。东闸口只有一闸孔,高7.10米,宽1.7米。在西闸口处的堤埂上还保存有清雍正二年(1742年)知州陆正撰写的“重修西闸口碑记”碑,高0.9米,宽0.6米,碑的南面刻有23行,322个字,记载该水利工程为姚州太守高义所建,明万历、清康熙、雍正、乾隆屡修。东西二闸及大坝海埂保存较为完好。该水利工程,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200……[详细] |
![]() | 大庄苏家祠堂:大庄苏家祠堂,坐落于大庄镇大庄街正中,座向向东,背靠犀牛山,面临沙甸河。它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1694年),建筑完工时,有正厅房屋三间、厢房十二间、面房六间(含戏台)、耳房二十四间,三方是走马转角楼,正中大院心种金桂、银桂、柏枝、紫竹等。大殿格子门镂雕三层花草,戏台墙上有“水漫金山”画和苏家氏谱,四小天井及大院井地面都有六角方砖,大门口有两个石尊、两棵槐树,大门上有清同治皇帝赐给苏斯洋的“义勇巴图鲁”匾一块(现存双柏县文化馆),大院四周墙壁有花木鸟兽、山水人物等惟妙惟肖的墙画,建筑还含有石桅杆、仙鹤湖、照壁(高六米长十二米)几部分,可谓冠冕堂皇、气势恢宏。后来,因部分建筑毁于火灾……[详细] |
![]() | 元谋古猿化石地点,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2014年7月21日,元谋古猿化石地点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妙峰山德云寺妙峰山德云寺位于大姚县城南11公里金碧镇仓街境内,面积约8平方公里。每当夕阳西下,万山皆紫,山头浓翠欲滴,数十里外,见之如在图画中,大姚县古八景之一“妙峰晚翠”即指此景。妙峰山为滇中佛教圣地之一,区内峰奇水秀,古柏参天,建于明崇祯二年的德云寺,整个建筑群体雄伟,庄严肃穆,精工细致,全部占地25亩,现存房间218间,亭、坊、池阁交错,柱、檐、楹、碑刻相互映衬,绘画、雕塑细腻美观,虽经历三百多年沧桑,仍然保持完好,光彩夺目。寺内还有明代旅游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在考察妙峰时写下的《七律.宿妙峰山》诗文的碑刻:“织路千山积翠连,穷边欲尽至天边。风留古德云还在,界群诸天日月悬。狮窟吼风随法鼓,……[详细] |
![]() | 大姚县石羊镇位于象岭山麓,系原盐丰县城所在地。石羊不但作为滇中地区的一个重要产盐区而繁盛不衰,而且教育文化也有其灿烂的历史。石羊文庙以其悠久的历史建筑和风格独特的工艺在滇中地区享有盛名。石羊文庙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清康熙四十七年(1698)由提举郑山主持修复,铸孔子铜像一尊,置于大成殿内。铜像高2.3米,全身贴金,头戴冕旒,手捧朝笏,正襟端坐,神志肃然而又不乏慈瑞祥和(现仍保存完好)。康熙六十年(1721),自称孔子后代的时任提举孔尚琨在精心修葺的基础上,新建名宦祠、乡贤祠、灵星门。雍正十三年(1721),在一些绅士倡导下,新建了大门魁星阁。经过几番修建,石羊文庙更显得宏伟整严。……[详细] |
![]() | 石羊古镇自西汉时期就盛产食盐,因掘井取盐获一尊石羊而得名。石羊所产食盐色白如雪,品质纯正,唐代时誉称“白井”。明清时期,石羊古镇的盐业发展达到顶峰,先后开辟了井洞60多处,家家户户挑来盐水,用特制的“鸡窝灶”“盐锅”煮盐,煮盐户多达700多家,年产量1000多万公斤,除供应周边县城外,还远销四川、大理、西昌一带。随着时间的推移,石羊盐井的辉煌不复从前。时至今日,只有庆丰井仍在使用之中。此井深33米,西汉开凿,距今已有2000多年,还保留有取水的轱辘。1988年,石羊盐厂投资5万元建成了直径达十余米,深约190余米的新挖井,目前石羊盐厂的卤水均出自此井。2012年1月,庆丰盐遗址被公布为云南省重……[详细] |
![]() | 文峰塔位于县城南8千米太平镇白石地村委会的独树山巅,建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清嘉庆八年(1803年)重修。文峰塔塔体高28.26米,呈六方形,九级空心密檐式砖塔,由塔基、须弥座、塔身三个部分组成。塔心空旷,自一级至九级塔顶,有栗木枋做的十字架17台,可供人攀登上下。文峰塔塔体高而瘦,特色明显,是云南省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密檐式砖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1981年被楚雄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州人民政府拨款3.5万元维修,1993年7月21日遭受雷击及历经姚安1.15、7.09等地震的影响,残损严重,2009年姚安县人民政府拨款120万元对其抢救维修……[详细] |
![]() | 禄丰地处滇中,是楚雄彝州的东大门,古时是通往滇西的交通要冲,也是滇池文化与洱海文化的交汇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当西北丝绸之路被茫茫沙漠所覆盖时,禄丰却留下了保存较为完整的西南丝绸之路及其沿线众多的历史遗迹,从昆明至大理沿途遗存的九关十八铺中,禄丰境内就有5关14铺,是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段古驿道。禄丰境内的古驿道东起老鸦关,西至回蹬关,全长120公里,设有5关2堡4驿14铺24亭14哨,路面宽度平均为2米,最宽为4米,多为凸形石质路面,驿道在禄丰县境内尚存古关隘1座,古桥9座,古城门楼2座(原广通县西门、练象关),狼烟墩12座。炼象关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青铜时代,2300多年前著名的“南方古丝绸之……[详细] |
![]() | 牟定文庙位于云南省牟定县城茅阳中学校园内,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文庙系宫廷式斗拱建筑,是牟定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唯一一座明代建筑。历史上经过四次修缮,形成了大成殿、祭祀台、东西庑、大成门、棂星门、泮池及池桥等组成的三进四合院落。总面积为2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394.6平方米的建筑群。是研究明代建筑艺术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牟定文庙于1993年11月17日被公布为云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6月,分别被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楚雄州委党史研究室、牟定县委党史研究室认定为中共牟定地下党活动地旧址。 ……[详细] |
![]() | 李贽桥位于姚安县城西19千米处的官屯乡连厂村委会北侧连厂大河上,又名连厂桥,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评论家李贽在任姚安知府时主持修建,利行旅,通往来,沿线群众深受其惠而怀念李贽,故更名为李贽桥。清光绪丁末(1907年),姚西暴雨,洪水猛涨,桥体东桥墩被冲倒,邑人李春灿、陈熊飞倡捐加固修复。甘孟贤于宣统元年(1909年)撰其碑文《增修连厂桥记》。李贽桥为双孔砖石结构桥,长33.6米,宽4.5米,每孔跨径8.6米,两孔比例均衡对称,中间是鹰嘴型的分水桥墩。该桥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是古代姚安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是李贽在姚任职三年的历史政绩及其治……[详细] |
![]() | 黑井文庙位于庆安堤中段南侧。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700年)、乾隆二十年(1755年)两次重建,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三月被龙沟河泥石流冲毁,旋即修复。其后屡次被龙沟河泥石流冲毁,又屡次修复,清光绪二十七(公元1901年)五月,龙沟河爆发特大泥石流,冲坏文庙,同年文庙修复,大成殿的梁架及斗拱仍基本保持了乾隆二十年(1755年)重建时的风格特点。此次重修后,因庆安堤的建成,黑井文庙再也没有被泥石流冲毁,保存至今。黑井文庙占地二千多平方米,面南背北,沿中轴线分别建有大成殿、东西庑、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泮池、棂星门、照壁。黑井文庙现存建筑有:大成殿、大成……[详细] |
![]() | 回龙桥位于楚雄州永仁县城南郊,小旱坝村东南面300米,始建于清代乾隆九年(1744年)。桥为三孔石拱桥,长34.5米,宽6.5米,孔径8米,拱劵纵联砌筑,桥面原来用条石作护栏,现护栏已无。桥墩宽3.9米,基部为梭形分水尖。该桥为南丝绸古驿道上的石拱桥之一,1940年抗战期间作为滇缅公路辅助线的西祥公路使用,直到1956年复修南金公路时由和平桥代替,因年久失修,回龙桥保存状况较差。2012年被公布为云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楚雄雁塔位于城南雁塔山顶,为楚雄旧“八景”之一。塔高17.7米,底宽3.82米,为7级密檐式古方形实心砖塔。各级四周有佛龛,塔顶为铜亭,亭内有魁星点斗铜像,顶四角有链锁雁形金鸡各1只。雁塔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地震圮,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重建。后因风化,又经过多次维修,1983年又拨专款修葺。……[详细] |
![]() | 高氏土司衙署位于姚安县光禄镇光禄社区居民委员会,高氏土司衙署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赵祚传烈士墓,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金碧镇七街社区仓西村,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是市级烈士纪念设施。赵祚传烈士陵园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1964年,州属相关单位下拨专款,在原墓碑被毁地新建了赵祚传纪念碑。近年来,再次重修了赵祚传烈士墓,并在原墓碑对联的基础上加上了原国务院参事李一平的题词“取义成仁卅五年,头颅换得好江山,人民饮水思源处,浩气长存日月悬”和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楚图南的题词“人民英雄流芳万古,革命烈士碧血千秋”,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心为中心,东、西、南、北各外延18.4米、19.3米、37米、12米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东、西、北以保护范围外延30米……[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