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位于新县陈店乡王湾村。1930年6月下旬,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个地区和平汉铁路的工农兵代表200余人。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讨论了扩大红军、土地革命、赤卫军等问题,选举产生了鄂豫皖苏维埃政府,甘元景、郑行瑞、熊少山、朱淑芳、袁克服、詹以锦、李梯云等为委员,主席甘元景。政府机关设在箭厂河杨畈。2004年被信阳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原为王氏宗祠,坐北朝南,有前后两院。后院已被敌人烧毁,现只剩前面一排小院,是当时办公的地方。大门前有一株苍劲古柏,为当地“三台八景”……[详细] |
![]() | 朱冢遗址,位于县城西北双楼村朱双楼队东北80米处。1980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为台地,灰土堆积。南部紧靠一水渠,遗址势北高南低,中部微隆起,台地高1-3米,范围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17米。从遗址西部断面看文化层厚约2.50米。遗址地面土质疏松,遗物丰富,已发现和采集的遗物有:石斧、锛、残石器及鹿角、兽骨和较多的陶器残片。陶片多以泥质夹砂灰陶为主,器型可分陶鼎、鬲、罐、钵、碗等。纹饰有蓝纹、绳纹、素面纹、附加堆纹等,属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2年县人民政府公布该遗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树立标志说明,现保护良好。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淮滨县张里乡双楼村……[详细] |
![]() | 鄂豫区党政军机关旧址 1948~1949年 商城县城南关今城关第三小学 1947年秋,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区的军事斗争不断胜利。为重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组织,鄂豫区党委、行署、军区于当年11月中旬成立,辖鄂豫皖边区20余县,段君毅任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刘子厚任行署主任、王树声任军区司令员。同时出版《鄂豫日报》,创办鄂豫公学,为解放区和新区培养了近千名干部。鄂豫区党政军首脑机关和公学驻设于此。商城一度成为我军逐鹿中原的重要基地和鄂豫皖边区的首府。现存5间当年-办公室,为硬山宽廊式砖瓦建筑。 2006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郑成功墓座北面南,为园形坟冢,直径五米,高2米,初建时规模较大,毁于“文革”时期,后复修,现有墓冢,墓碑。据郑氏族谱记载:唐僖宗光启年间(885—888)郑成功祖上随王潮、王审知从光州固始入闽。清朝建立后,清政府对“奉明为正朔”的郑成功族裔进行了-。康熙二十二年(1682)六月,施琅降清,攻取台湾后,曾挖掘郑成功灵柩献给北京,康熙“特旨恩准归”葬故里。有关专家考证台湾、福建没有郑成功真正灵墓,固始郑成功墓才是其真灵墓。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了统治台湾达38年的荷兰殖民主义者,被誉为民族英雄。地址: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汪棚乡邓庙村……[详细] |
![]() | 大冢子遗址,位于县城西马集镇,徐楼村,李庄队。1984年文物普查中发现。遗址为-台地,灰土堆积,中部隆起,高1-3米。范围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20米,地势北高南低,西部边沿紧靠一港沟,从断面看文化层厚2.50米。地面遗址较多,已发现和采集到遗物有:石斧、石锛、石镰、穿孔石刀和较多的残陶片及各种类型的陶鼎足。陶片多以泥质夹砂灰陶为主,器型可分为陶鼎、鬲、钵、罐、豆等。纹饰有蓝纹、绳纹、刻划纹、附加堆纹等。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9年县人民政府公布该遗址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保护良好。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淮滨县马集镇徐楼村……[详细] |
![]() | 中国社科院息县“五七”干校旧址位于息县东岳镇石菜园村、杨庄村。年代为1969—1971年。中国社科院息县“五七”干校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息县东岳镇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五七”干校,是学界名流最为集中、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一大批当时就已蜚声国内外的文学家、翻译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经济学家、金融学家、铁路专家等在此荟萃,一时间泰斗云集。他们在信阳这片土地上耕作、生活、思考,纷纷留下了不朽之作,如顾准的《顾准日记》、杨绛的《干校六记》以及俞平伯的近百首诗词等,都成为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详细] |
![]() | 莲台寺遗址,位于县城西5公里处的淮--信公路南侧,地属台头乡台头村。1984年文物普查中发现。遗址为台地高3米,西部紧靠水渠。范围东西长80米,南北宽70米,文化层厚约2.5米。土质呈灰色,较为疏松,地面遗物较多,已发现的遗物有磨制石斧、石锛、残骨针和残陶片,以及较多的蚌壳,兽骨等物。陶片多泥质夹砂灰陶和黑陶,器型可分陶鼎、鬲、钵、高领罐、杯等。纹饰有蓝纹、绳纹、弦纹、附加堆纹等。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9年本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保护尚好。……[详细] |
![]() | 立城遗址,位于县城东北王家岗乡新村北100米处,197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呈南北较规则的长方形高大台地,高出地面5-7米,地势南高北低,范围南北长280米,东西宽110米,文化层厚约4米.遗址土质除少量的红烧土,较大面积为黄褐土和灰黑土.在遗址面已发现和采集的遗物多为残陶片,陶片为泥质夹砂灰陶,器型可分鼎、鬲、钵、罐、小纺轮等。纹饰有蓝纹、绳纹、素面等。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2年县人民政府公布该遗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树立标志说明。现保护良好。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淮滨县王家岗乡立城村……[详细] |
![]() | 古丘顶遗址,位于县城北15公里的固城乡楚寨村老营村民组。1984年文物普查中发现。遗址为台地,高1-2米,地势南高北低,范围南北长140米,东西宽130米,文化层厚约1.5米。土质呈黄褐土和少量的红烧土。在遗址面已发现和采集到的遗物有:石斧、锛、石镞和较多的残陶片。陶片多为泥质夹砂灰陶,器型可分陶鼎、鬲、钵、碗、罐、豆等。纹饰有蓝纹、绳纹、刻划纹、附加堆纹等。该遗址属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2年县人民政府公布该遗址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保护良好。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淮滨县固城乡楚寨村……[详细] |
![]() | 妙高寺墓塔为九华山景区景点之一。位于妙高寺院东南1000米处,有高僧墓塔地一处,寺院东侧又有比丘尼墓塔一处,其墓塔的风格有异于嵩山少林寺墓塔。从墓塔的造型和塔身的莲花雕饰图案上探讨,以及塔身墓誌铭记载,墓塔多为清代初期建所。在比丘尼墓塔中,有一塔碑,碑上方有一个醒目的“佛”字,佛字以下是比“佛”字更小的字:“十方僧尼二普同塔”。经过辩认,系“宗持寂光灵骨”、“戒待运空灵骨”。僧尼合寺亦为奇观,而僧尼合塔更为佛门弟子之罕见。地址: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陈淋子镇后冲村……[详细] |
![]() | 闽王王审知故里王家寨,始建于唐代,时为固始县建安乡第一都临泉村,是时任固始县县令的王晔,即王审知五代祖为其子孙繁衍而建的宅第。王家楼的选址极具江淮地区民居特点,宅第周围为环水相拥,建有楼台、庭堂、祠堂等建筑,规模可观。楼前建有小桥,沟通宅内与外界的联系,即便人居,又可防患战乱。当时人称王家楼为鹭鸶地。主体建筑毁于元代,遗址尚存。行政位置固始县分水亭镇王堂村地理位置东经115°50′10″北纬32°9′16″……[详细] |
![]() | 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地,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光山县城东南38公里的白雀镇,包括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碑、鄂豫皖省政治保卫分局旧址、关押红军将士的监狱旧址等。纪念碑立于1982年,在白雀镇南端白露河畔的香炉山上,徐向前元帅题写碑名;监狱旧址在白雀街南头,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单檐硬山式建筑,前后两进共有房10间;政治保卫分局旧址位于白雀街中段,坐东朝西,共有房屋10间,均为砖木结构普通民房建筑。……[详细] |
![]() | 楚王城 信阳市平桥区 泛指市区楚王城商业区域。另历史上,在河南、湖北和湖南境内发现以“楚王”命名的古城遗址达六处。又名城阳城,是中国现存的6坐楚王城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座。民国《续修信阳县志》记述:“楚王城在县北六十里,东临平汉线,相传楚王春秋屯兵处。城东西约四十丈,南北略长,基址尚存,东南面城濠宽十余丈,深二丈许。”此城相传为楚武王破申时所筑,当时称“城阳”。……[详细] |
![]() | 陈氏将军祠。陈氏将军祠是为纪念唐代平抚“啸乱”,安定东南边陲,创建漳州的“开漳圣王”陈元光而建的祠堂。陈元光(657—711年),字廷炬,号龙湖,陈政之子。自幼聪颖好学,喜骑马、射箭。总章二年(669年),年仅13岁,领光州乡荐第一。次年,随伯父陈敏、陈敷入闽。仪观二年(677年),陈政病逝,陈元光袭左郎将之军职。永隆二年(683年),晋为正议大夫岭南行军总管事。经过大小百余次战斗,“蛮僚”啸乱被平定。以后20年无战事,陈元光领兵屯垦,兴办农业和文化事业。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上《请建州县表》,建议在泉、潮设州立县,以便长治久安。武后准奏,命元光兼任刺史,建立漳州,并建漳浦、怀恩两县。陈……[详细] |
![]() | 吴岗古战国、汉墓群。位于罗山县城东南17公里处的莽张乡吴岗村,东临竹竿河。吴岗古墓群不规则的分布在东西长1500、南北宽1000米,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有墓葬33座,最大的墓葬为王坟堆。33座墓葬的土冢平面呈圆形,大小不一。大的直径约40米,小的约20米。在墓葬处发现有战国至汉代的陶器和青铜器,还发现有7块楚国金币“郢爰”等。……[详细] |
![]() | 古息城遗址,周代息国故城。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核准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位于信阳市息县谯楼街道办事处徐庄社区,居住李岗、张庄、姜庄和王庄4个自然村,村民密集。遗址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846米,南北420米,城墙大部分已平毁,但夯土墙基仍依稀可辨,城墙基础宽10-30米,周长2532米。遗址对研究楚文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详细] |
![]() | 崇福塔俗称”北塔”,始建失考,明崇祯二年(1629年)重建。该塔是六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高22.3米。塔基为石砌须弥座,上雕仰覆莲、云朵、龙、狮等。一层西壁有拱门通塔心室,沿旋阶可通塔顶。塔檐下置斗拱,每层辟有拱形窗。一层东壁嵌有修塔题记,为“崇祯二年己巳孟冬科吉旦”纪年,塔顶置铁铸宝瓶作刹。1986年11月,被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南关街民居 清 商城县南关街 河南省商城县南关是一条商业老街,长约280余米,保存有较为完整的清末商铺和民居建筑群,主要为青砖灰瓦硬山砖木结构,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南街民居”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包含53处单体文物建筑,4处院落,并划定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
![]() | 鄂豫皖苏区消费合作社旧址位于新县箭厂河乡箭厂河村。年代为1929年。鄂豫皖苏区消费合作社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1929年,箭厂河苏维埃政府在箭厂河河埂上创办一个消费合作社,取名为“十美公杂货店”。合作社开始是集资入股,金额不限,每个社员发一个购买证,主要经营柴、米、油、盐、糖、烟、纸张、茶叶、布匹、豆腐、猪肉等。……[详细] |
![]() | 擂台子遗址位于河南省罗山县城西偏北16公里处。1991年秋,为探讨淮河流域古代文化面貌及与周邻文化相互关系这一学术课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75平方米。其文化遗存可分三期,年代分别相当于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中晚期、商末周初。时代:新石器时代-西周地址:罗山县高店乡三河村……[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