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开封市旅游

开封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紫铜钟,又名宋铜钟,原挂县城东关太平兴国寺内,与太平兴国寺塔同为该寺重要设施和组成部分。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岁次已亥十一月二十八日铸,咸平三年四月十七日悬挂。铜钟身高五尺五寸,围一丈一尺,厚二寸五分,八齿。形式浑厚,工艺精良。相传:宋时击之声达汴,上闻其声清越,命移至汴,击之无声,仍还尉,因之涂其响眼,后移挂县署大门谯楼上,明万历十二年(公元584年),岁次甲申,邑侯阮公甫倡议就地创建钟鼓楼,第二年丙申小春落成,高悬之,警晨昏,禁行止,为王政事。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管理,先后曾进行三次大的修整,一九五六年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铜钟列为我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铜钟铭文:……[详细]
  竹林仰韶文化遗址在县城南35公里竹林村北土岗上,文化层公布在土岗顶端南侧。曾出土泥质红陶壶口沿、加砂灰陶罐口沿、烧土、浇骨、鹿角及早期用手控制经慢轮修整泥制红陶、灰陶片、磨光陶片,其中加砂灰陶片外壁有制作时槽沟。文化层上部约30厘米为拢土层,中部沙灰土厚2米,下部为遗址,整个土岗相对高出土面3.5米。此遗址分东西两片,东片南北长160米,东西宽150米;西片东西长70米,南北宽60米,总面积28200平方米。196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小贴士: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详细]
  夏理逊墓位于开封市禹王台区烈士陵园内。1947年1月10日凌晨3时许,伟大的国际和平战士、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加拿大人民的优秀儿子夏理逊停止了呼吸,时年59岁。1月12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纪念夏理逊大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在会上宣布将邯郸国际和平医院命名为夏理逊国际和平医院。1月16日,夏理逊大夫的遗体运回开封,安葬在医院前街的一所学校花园里。2月7日,夏理逊大夫的生前友好和解放区救济总会,中国福利基金会在上海新亚饭店举行追悼会,宋庆龄含悲出席。1987年12月20日,中国福利会、河南省人民政府、开封市人民政府,在开封市烈士陵园内为夏理逊大夫重新建墓立碑,将其遗骨移到烈士陵园内。“夏理逊……[详细]
  柯莱恩住宅楼时代:1920年地址:开封市禹王台区五福路开封市肿瘤医院院内,有一座典型的英式建筑,人称柯家楼。如果不是有人引领,很难找到这座人文建筑。这座西洋风格的楼房被现代建筑所包围,格外显眼。虽然历经岁月风霜,依然屹立在那里。柯家楼坐西向东,为西式三层砖木结构楼房,有地下室和大小房间30余间,分住室、客厅等,设施齐备,设计合理,布局严谨,建筑面积357.02平方米。柯莱恩宅至今保存完好,为第五批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柯家楼最初的主人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柯家楼作为开封近代历史遗址,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印象并未磨灭,当人们路过那里时,往往会说这里曾经住过柯莱恩,曾是一个盛开鲜花的私人宅院,还会谈及曾经……[详细]
  通许七步村曹植墓是在明成化六年发现的,也就是1470年。那年夏天,黄河决口,曹植墓所在的土岗被大水包围。到了冬天,大水退去,土岗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洞穴,穴中有石门,从外面闩住,正中竖一石碑,上刻“魏曹植之墓”,后来人们捐资为曹植修了祠堂,再后来又增修了观音寺。 1479年,副都御使娄良告老还乡,看到曹植墓的景象后,多方协调,重修了曹植祠和观音寺,首先建祠堂一座,接着又修了崇殿,还修了讲堂、禅室、厢房、厨房,看上去很是雄伟恢弘。此后的500年间,黄河几次泛滥,因泥沙淤塞,坟冢几乎成了平地,只剩下一个小土堆,院内建筑也几次成为废墟。 1998年,为加强对曹植墓园的保护,省文物局拨出专款,对曹植墓……[详细]
  张钫故宅位于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曹门里朝阳胡同19号院。张钫故宅保存现状良好,院落基本完整,院内建筑虽然被使用单位改动过,但整体布局,建筑形制及道路铺装,基本保持原貌,以及与周围居民的环境关系格局,都保留了真实的历史信息。据考证,该宅院始建于“光绪壬寅”年间,即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张钫故宅由东主宅院和西附院两部分构成,主宅院为开封地区典型的三进四合院,可惜的是一进院倒座及门楼已被拆除,改建成一栋两层居民楼,后面的三进院仅剩一座正房;西附院现存一座两层楼。东西两院现存八座建筑,东主宅院建筑面积为631.08平方米,西附院建筑面积223.5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54.63平方米。……[详细]
  椅圈马遗址位于河南省尉氏县大营乡椅圈马村东南的台地上,东距县城约15公里。遗址东西200余米,南北100余米,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康沟河支流从遗址北部缓缓流过。(图一)1987年,开封市文管会、尉氏图一河南尉氏县椅圈马遗址位置示意图门:40万)县文物保管所对遗址进行了调查。1992年春,郑州大学考古专业(现改为考古系)与开封市文物工作队、尉氏县文物保管所联合对遗址进行发掘。共开探方24个,揭露面积620平方米。清理房基3座,灰坑86个,墓葬49座(包括小孩墓葬14座)。其文化内涵包括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存和少量东周时期遗存。时代:新石器时代至东周……[详细]
  河南辛亥十一革命烈士墓,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开封市区东南隅禹王台公园内。墓坐北朝南,呈八角形,冢高5米,直径5.7米,墓壁四周镶巨石。墓前设有墓碑。墓周嵌题词及烈士传略石刻16方。占地0.5公顷。1911年10月辛亥革命起义后,河南同盟会会员公推张钟端为河南起义军总司令,在省会开封组织起义,因0细告密,400多名起义者被捕。同年12月24日,张钟端、王天杰、张照发、刘凤楼、丹鹏晏、徐振泉、张得成、李干公、王梦兰、李鸿绪、崔德聚等11人,分别就义于开封西郊和南关。1934年,河南省政府将11位烈士遗骨合葬于南关铁路北侧。1981年迁入禹王台公园内。……[详细]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始建于1936年建筑面积为2330平方米。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从学校大门向北至大礼堂构成一条南北长0.5公里的中轴线。建于1936年的学校大门双重飞檐,多种珍禽奇兽雄踞其上,使人顿生庄严肃穆之感。耗资20万大洋的大礼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绘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中轴线东侧有建筑面积为2330平方米的“六号楼”和10座分布整齐的斋房(即“东十斋”),西侧有富丽堂皇、古色古香的“七号楼”和“西二斋”。“西二斋”西部有“改建河南贡院碑”、“重修河南贡院碑”各一块,从整体上,通过空间的围合、韵律节奏的塑造,形成了一个理性与浪漫交织、秩序与诗意相融的四合式中国传统中轴对称布局结构的大……[详细]
  岗西汉墓群时代:战国—明地址:开封市顺河区土柏岗乡岗西村东南【岗西汉墓】位于开封市东郊土柏岗想岗西村东南的土岗上,为197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该墓冢残高5米,周长46米,夯层清晰。由于岗上表土和夯土被起走,墓圹的大部分痕迹在地面上显露出来。该墓坐南向北,墓圹呈亚字形,总长41米,墓圹长约18.7米。墓深距地表约4.7米。由于没有进行发掘,墓的年代难以确定。但根据行夯的情况,以及墓葬形体和夯土层0土的绳纹瓦片及洛阳该类墓制的发掘材料,初步测定可能属于汉代墓葬。……[详细]
  吴家大院位于兰考县仪封乡中老君营村,始建于清末,分东、中、西三院,占地3000平方米,西中两院被毁,现存东院基本保存完好。该建筑自南向北留存有二层楼阁式正房,东西厢房,门上砖雕“重门燕喜”,院门为城墙式建筑,下面正中为建在三级台阶之上的大门,墙顶上面有可供人行走的通道、瞭望及防御垛口,墙高约5.5米,厚0.83米,异常坚固。正房是一座二层0硬山卷棚式建筑,面阔三间,建筑在高约2米的砖砌台基上,楼顶是可以瞭望的城垛式墙体,四角耸起砖砌尖角,状似皇冠,正房的墙体厚约0.95米,其坚固程度,建筑风格在古民居中实属罕见。两边的厢房为二层0硬山式坡屋顶建筑。高度比正房稍矮。整个吴家大院的建筑外形气势宏伟……[详细]
  孟昶墓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孟昶的葬身之处,墓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万隆乡大孟昶村,墓葬外形为一圆形的大土丘,临近朱仙镇,为著名的“朱仙八景”之一。如今大孟昶村仍存有一块古碑,为清代咸丰七年,即公元1857年由通许知县所刻。碑文大意是:这里临近开封,有赵宋时蜀降主孟昶之墓。宋人紧挨着孟昶墓修建了兴国寺,以压住他的帝王之气。兴国寺建在孟昶墓的东边,明朝曾经重修,现已不复存在。据当地人讲,前些年,村民在墓址附近拉土,曾挖出大量青砖,还曾挖出过花瓶、瓷罐等精美文物。……[详细]
  贾鲁河贯通朱仙镇南北,明清之际达到巅峰。其时,贾鲁河上,舟楫相配,得水而行,一派繁荣景象。为沟通沿河两岸人民交通,遂于明朝初年兴建大石桥。大石桥雄跨贾鲁河上,南舟北马在此交汇,荡起尘埃多高。大石桥巍然屹立,造福一方百姓。直至共和国后,它依然长期是开许公路上的必经之桥。近年随着交通的不断升级,方始逐渐退隐,成为使用中的文物。姜夔有词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大石桥仍在,桥下却再也不见碧波荡漾的贾鲁河水,唯有旺盛的水草,把这里当作生长的乐园,覆盖住干瘪的河床。清光绪二十六年,朱仙镇的水运地位被别处取代,再也不通舟楫,这是朱仙镇衰落的开始。随着倚-运的时代彻底结束,公路、铁路相继发展,中国……[详细]
  【刘家宅院】在刘家胡同同二号,建于清未民初,是尉氏县大地主刘耀德家宅院,除后花园已被改建,其它三进院保留完整。大们为木制门楼、瓦顶、有照壁。第一进院南屋面阔三间,北雕穿堂,面阔三间,东西屋各三间。第一进院,东西屋各三间。第三进院,门楼高3.30米.东西层各三间,北屋五间,全院房子出厦,东西房均有廊柱,有走廊相通。设计精美。建筑严谨,古朴典雅。为开封市仅有的保留完好的一处四合院。现为第一商业局红旗幼儿园使用。……[详细]
  开封府文庙棂星门原在文庙内,现已临街,并因路面抬升而略显低矮。其建筑结构为抬梁式,以四根通天柱支撑,柱顶饰石雕走兽。柱间朱扉三座,中间一座略高,门上各施斗栱,顶为绿琉璃筒瓦,并有脊兽。门前还有石狮一对,亦是文庙原物。1991年,棂星门被公布为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8日,被列入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阮籍墓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县城东南15公里的小陈乡阮庄村,乾隆年间,大学士阮元曾书墓碑,碑高2.3米,宽0.65米,厚0.26米,正中镌刻“魏关人候散骑常侍嗣宗阮君之墓”几个大字,墓地原来有祠宇,可惜被黄水淹没,祠毁墓淤。……[详细]
  黄陵岗塞河功完碑位于兰考县城东北40公里宋庄村碑楼内。碑系汉白玉雕刻而成,通高3.25米,碑身高2米,碑额高0.75米,厚0.20米。下有一龟形座,高0.5米,额上雕盘龙。明弘治八年(1495年)立,刘健撰文,李伦篆额,李真、周文书丹。碑文主要记载了明弘治二至八年(1489-1495年)7年间,开封东至山东西南和江苏西北交界处这一段黄河决口及治理的经过。文中对明朝政府先后委派的官吏和治河的方法、兴修的主要工程、动员民工的人数,都有较详细记载。尤其是对弘治六年(1493年)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大夏、太监李兴、平江伯陈锐3人的治河功绩记载更详。碑文书法圆熟秀丽,耐人玩味,是难得的书法珍品。黄陵岗河口……[详细]
  河南邮务管理局旧址(南关邮政大楼)时代:1921年地址:开封市禹王台区中山路南段……[详细]
  国民党第九十军抗战旧址时代:1938年地址:开封市祥符区罗王乡罗王村……[详细]
  岑彭、马武墓时代:汉地址:尉氏县十八里镇锦被岗村及凡家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