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许昌市旅游

许昌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龙兴寺,原名青冢寺,位于襄城县城西十里铺乡寺后李村,距县城7.5公里,坐北朝南,重建于元成宗大德(公元1282-1299年)年间,历经多次毁坏、恢复,规模愈加宏大,占地达三百余亩,有亭台楼阁、塔林碑刻、古树参天、殿堂巍峨、景象万千。明顺四年(公元1460年)重建,历时四年而成。时任户部尚书的李敏曾撰写碑文,详细记载相关情况。龙兴寺原有前殿、牌坊、天王殿、岳王殿、关帝殿、菩萨殿、火神殿、钟鼓楼、焚金亭、东西塔林等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由于历史变迁和“文革”时的破坏,龙兴寺内的大部分建筑被毁。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宗教工作,宗教文化蓬勃发展,龙兴寺得以重修和扩建。现有天王殿、中佛殿、大雄……[详细]
  禹州城隍庙是一座道教建筑。城隍是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城隍庙曾在洪武四年重修,现存多系清代琉璃瓦建筑物。城隍庙现有山门、戏楼、城隍殿、后寝殿、鼓楼、东西廊房和财神殿、灶王殿等保护较好的古建筑群。禹州市城隍庙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内西大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为禹州轻工机械厂东院,北为轻工机械厂西院,西为西关小学。大殿东侧的配财神殿系硬山卷棚大殿建筑,卷棚面阔三间,进深五架,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七架,梁檀饰大彩绘,制作简洁。财神殿东北后侧配灶王殿系硬山卷棚大殿,青年筒瓦建筑各面阔三间,进深五架,营造更为简洁……[详细]
  华佗墓位于许昌城北(偏西)12.5公里苏桥乡石寨村西南石梁河畔,北靠石梁河,东临颖汝干渠,高约4米,占地约360平方米,呈圆形,墓前有一碑楼,其间石碑系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由当地儒医、世医集资而立,墓围有青砖砌成的六角形花墙一周。据《后汉书.华佗传》载:华佗,又名旉,字元化,东汉时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县)。精通内、儿、妇、针灸各科,发明麻沸散,为患者施行剖腹手术,首创五禽戏(即虎、鹿、鸟、猿、熊的动态),他一生不为做官,专为人治病,对祖国的医学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世称华祖,后被曹操所杀。993年9月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详细]
  赵氏民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鄢陵县张桥乡西许村。现存东正房、西正房、东厢房,西厢房四座古建筑,因年久失修,居民建筑围墙地坪、排水系统等均受到严重损毁;墙体下部风化、酥碱严重,墙体裂缝;正脊佚失,屋顶多处漏雨;二层木地板糟朽、变形;梁架、檩枋干缩裂缝,外部糟朽;木椽糟朽,望砖残损。2015年省文物局拨付专项维修经费50万元,鄢陵县采取招投标的形式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工程最终由河南宏昌古建园林公司中招负责维修。工程于2015年4月22日开工,7月中旬完工。在文物维修中我们将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详细]
  奎壁是襄城文庙大门前的影壁,建于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是挑山式结构,因壁顶履盖琉璃瓦,又名琉璃影壁。壁高9.5米,长24.45 米,厚1.63米,主体画面长13.25米,由三组彩色砖浮雕组成,中为四龙戏二珠,东西两侧为麒麟望月,双凤朝阳。壁之基座长26.1米,厚2.36米,用首山红石砌成,浮雕云雷纹;花草纹图案,横贯壁座,托起整个画面。奎壁设计匠心独具,雕刻细腻,刀法遒劲,在全国实属罕见,堪称古代浮雕艺术的精品。1963年6月20日,奎壁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宋聘三故居:位于禹州市北15公里的浅井乡浅井村中部。位于禹州市浅井乡浅井村的宋家大院庭院深深、古朴典雅,共有大小房屋300多间,占地6000多平方米,是禹州市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之一。这座清代两进四合院建筑,就是中国早期革命先驱宋聘三出生及青年时代学习、生活的地方。宋聘三故居建于清咸丰至同治年间,为小青瓦建筑群,后院与西跨院设拱形门相连,门楣正反面分别题“凝瑞”、“承恩”阳文。宋聘三故居于200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位于禹州市花石乡阎寨村的阎寨遗址是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以龙山文化时期(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的遗存为主。阎寨遗址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1000米,文化层在地下20厘米,厚约2.5米。地表和断崖可见许多灰层、灰坑和红烧土加草拌泥块,包含的陶片陶质及纹饰为灰色夹砂方格纹及方格斜纹、黑色磨光及灰色素画,出土的器物有豆、鼎、罐、盆、杯和灰色素面陶纺轮等,生产工具有石斧、石铲等。……[详细]
  苗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石象乡苗庄村西,占地面积67500平方米,该遗址为1983年二普时发现,从采集到的标本和遗址中间一条东西走向水渠的断面看,文化层厚约2—3米,距地表很浅,内含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遗物丰富而集中,特别是二里头文化遗物尤为突出。遗物主要是陶器,石器少见,以黑陶、灰陶较多,红陶较少,纹饰以绳纹为主,篮纹次之,器物有盆、高足鼎、瓮、罐等,1986年公布为河南省级重点保护单位。……[详细]
  三券桥,位于许昌市经济开发区长村张乡三桥村,桥横架于原石梁河上,长22.5米,高6.3米,青石铺面,青石栏杆,12根球形望柱。桥始建年月不详。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当地人吴梗率子孙重修。三券桥到底是何年何人建筑,成为河南考古人的一个谜!有人推测,三券桥比河北赵州桥建的早,更有人推测,赵州桥设计师李春是接受三券桥的设计理念。……[详细]
  安氏民居位于许昌市鄢陵县城北9公里彭店乡安家村,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该民居原规模较大,有多个院落,现存北院过厅、主楼和南院过厅、北侧配楼。该民居坐西朝东,建筑均为单檐硬山式,小灰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砖雕、木雕精美,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建筑,2008年被省政府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杨氏民居,位于禹州城西北26.5公里的花石镇白北村,是一组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清代古村落,始建于明,2007年被评为省级古村落建筑,同年又被评为国家级古村落建筑。杨氏庄园是明清时期白沙望族杨氏家族历时三百余年,苦心经营起来的古民居群,它分布于白北村白沙街中段两侧,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均为砖石结构。每处大院或坐东向西,或坐西向东,大门一律朝街开。与中原其它民居有别的是,杨氏民居以东屋、西屋作为主房,其它民居则以堂屋作为主房。……[详细]
  议事台遗址时代:三国地址:鄢陵县马栏镇议台村曹操议事台遗址位于鄢陵县马栏镇议事台村西。议事台为黄土夯筑而成,呈椭圆形,高约5米,围300余米。《鄢陵县志》载:此台是曹操与谋臣议事之处。2009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现为议台村小学。……[详细]
  文庙大成殿:原是文庙的主体建筑物,该殿位于老城区中心位置,它南临广场,东为南北大街,文庙大成殿的前方原有东西两庑,在前为戟门、棂星门、泮池、牌坊、影壁、崇圣门等,是一组规模广大,气势恢弘的古建筑群。……[详细]
  陈德馨烈士墓位于鄢陵县柏梁镇西老庄村。年代为1938年。陈德馨烈士墓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陈德馨烈士墓,位于老庄村南,县城南环路附近,2015年9月在原墓址重新修建。……[详细]
  许昌十里庙遗址位于许昌市东城区邓庄乡十里庙社区。年代为新石器时代。2016年1月22日许昌十里庙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阳翟古城墙位于禹州市钧台街道办事处北街社区。年代为西汉、明。 2016年1月22日阳翟古城墙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长春观大殿: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城区颍川办事处马府巷街,座北朝南,海拔116米。长春观大殿东临明代徽王府旧址,南临明代广通寺旧址,北为陈家坊街。……[详细]
  黄柳遗址位于襄城县紫云镇黄柳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夏。2016年1月22日黄柳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北靠汝河,西临九宫山,是依山傍水的台地。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00米,黄色土质。南北路沟断面可见绳纹蓝纹、方格陶片。出土有石斧及孔石刀、石纺轮、石网坠、鹿角等。1978年实地铲探,还发现有红陶、灰陶、红烧土、黑炭及陶片。1979年经洛阳考古研究所鉴定,为“二里头”文化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现,说明襄城在尧舜禹时期就是一个文化发达的地方。人们日出而作,日暮而息,过着定居的生活,以渔猎为主,并开始种植粟等原始农作物。保护范围:从遗址农田蓄水池正中心(北纬33……[详细]
  义勇武安王大殿:位于禹州市西北30公里的花石乡白北村,座北朝南,它东临颍河、西近五旗山、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开阔地,北靠白沙水库大坝。……[详细]
  神垕瓷窑址位于禹州市神垕镇建设路中段。年代为金至明。2016年1月22日神垕瓷窑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