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邮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位于三溪乡石邮村。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港下关帝庙与卡亭位于抚州市南丰县。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金溪古庙群(含下宋玉泉行宫、东源豢灵护应庙、周家隆兴古庙)……[详细] |
![]() | 下关中革军委会议旧址位于广昌县头陂镇。1934年4月29日晚,中革军委在此召开各军团主要领导会议,讨论反对第五次“围剿”行动计划。参加会议有的:博古、朱德、顾作霖、伍修权、彭德怀、杨尚昆等二十多人。彭德怀的“崽卖爷田心不痛”就是在此提出的。建筑为清代砖木结构,有上下两厅,封火山墙,凹形八字大门。……[详细] |
![]() | 洲湖闽赣省财政部旧址位于黎川县。……[详细] |
![]() | 麻姑山仙都观也称麻姑庙,1992年重建,整个园林建筑占地万余平方米,是一座典雅、古朴的仿古建筑群,主要建筑有三清殿、元君殿、偏殿、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的颜真卿《麻姑山仙坛记》碑亭以及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澳门、新加坡、日本等地名家手迹的200米长的书法碑廊。麻姑山位于江西南城县西,离城约十余华里。这里山势秀丽,万木葱笼,鸟语花香,物产丰富,不仅有奇特壮观的飞瀑“玉练双飞”,还有千古流芳的“鲁公碑”,著名的“半山亭”、“仙都观”、“神功泉”、“龙门桥”、“丹霞洞”,仙境依然,故《名山志》上说“中国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分布在九州四海,唯独麻姑山,既有洞天,又有福地,秀出东南。”据《……[详细] |
![]() | 相山道观遗址位于江西省崇仁县相山顶峰,始建于南宋,祀祭的是梅福、栾巴、邓紫阳和叶法善四位现实生活中的凡人,梅、栾为官关心百姓疾苦,邓、叶通晓阴阳地理,率领百姓修渠筑堰,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与一般道观祭祀虚无缥缈的仙人有很大的区别。相山道观新殿遗址占地面积近5538平方米。相山道观全部由石头砌成,分4个层级,每一层级都是四方形。山门上刻有4个斗大的合体字,拆开来念应为“相山天共,巴陵道岸”。进入山门,有多处石刻,右边一块3平方米左右的巨石上密密麻麻刻着近20列文字。新殿主建筑为万福宫,有四座大殿,四幢厢房,总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新殿东北角有一块巨大的棋盘石,南北两面各有一块大石,犹如两把……[详细] |
![]() | 金溪官厅群(含岐山大夫第与中宪第、游垫总宪第、东岗逊志斋官厅、洛城村王家大院、东源曾家中议世第宅与绣启南丰第、东风巷卢官厅、水门巷65号官厅)……[详细] |
![]() | 乐安县龚坊镇同富村的“科甲丛芳”牌坊。牌坊为三间六柱五楼式,保存较为完整。牌坊是同富村黄氏子孙为纪念族人世代引以为荣的黄昭所建。黄昭,号观澜,元至顺年间进士,因在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的战斗中献计有功,而官至兵部尚书。另一说是村民为纪念始祖黄中凂而建。牌坊上有明确的纪年,清晰地写着“皇明隆庆己巳秋吉旦裔孙重建”。隆庆己巳年为公元1569年。……[详细] |
![]() | 水南“继序其皇”坊式门楼位于乐安县牛田镇水南村的万寿宫,水南万寿宫集祭祀、庙会于一体,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呈长方形状,进深35米,宽16.4米,面积574平方米,共四进,由“古戏台”、“万寿宫”、“关帝庙”、“莲花庵”三部分组成。“继序其皇”牌坊:为丁氏坊,又称红石牌坊,建于清顺治十年(1653)。牌坊高11米,宽20米,厚0.8米。正楼为庑殿式,四柱三间三楼,单檐歇山顶,五层如意斗拱,层叠起檐,顶部置宝瓶刹。中门横额上刻有“继序其皇”四个镏金大字,背面刻“陟降自天”。四只鲤鱼鲜活地在牌坊的四个方位跳跃。做工精细,打磨成“工”字形状的青褐色小石条,层层叠叠的往外倾斜相码。六块镂空的……[详细] |
![]() | 崇仁石经幢位于崇仁县相山镇山斜罕浒村南西宁河南岸边,明万历辛丑年(1601)建立。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经幢”又名“罕浒径幢”,花岗岩石质。经幢上部似六层塔,每层高21.7m,宽46.4cm。葫芦顶,高39cm,直径24cm。下部中柱是正方柱,宽3.4m,宽33cm。底座也是正方形,宽66cm,高37cm,经幢通高5.2m,中柱朝南一面錾刻有佛像,朝北一面錾刻有“腌佛……元无量”等字样,并刻有“万历辛丑年(二十九)”纪年。……[详细] |
![]() | 相山石塔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相山镇苔州村,原通宜黄的古道旁。石塔上錾刻有:“普庵定光古塔”。1982年全县文物普查省、市文物专家根据其建筑风格,特征定此塔为明代建筑。1988年,因风雨剥蚀的原因,石塔上面露出“皇清雍正九年”字迹,因此石塔的建筑年代应为:清雍正九年。石塔有七层,高6米,是花岗岩石石料建筑。七层石塔,是一层一层层叠起来的。葫芦顶,莲花座。塔身是六棱柱,上小下粗。除底座外,每层石塔由二块石片合成,高约0.7米,外表下部都有如意带花纹图饰,上部錾刻文字。文字部分,每层一大字,六层竖念,分别为:“皇清雍正九年;普庵定光古塔;救苦地藏王佛;释迦牟尼岁佛;灵应观音王佛;南无阿弥陀佛。”有……[详细] |
![]() | 贯巢红一方面军前委旧址位(含徐家上屋、徐家老屋、徐家新屋)于南丰县市山镇贯巢村,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丰古城是江西省古建筑保存最完整、古城肌理最清晰的明清古城之一,其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重要的文物保护和历史研究价值。古城内集中了望仙桥、攀桂坊、盱江西路、盱江东路等4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018年南丰县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南丰古城拥有1630余米的明清古城墙、161处文物保护单位、200余栋明清古建筑,保存了自唐代以来各朝各代的历史文化信息,有唐代的寺庙、宋代的壕沟、元代的里坊、明代的城墙、清代的民宅、民国的商铺,承载了赣闽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具有两地文化的特征,表现鲜明。(含崇秀门、文明门、上水关、下水关、城墙)……[详细] |
![]() | 临川古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涛涛江水穿城而过,江面上是久负盛名的文昌桥,桥边不远的灵芝园汤家山上,是一座汤显祖和他原配夫人吴氏及继室夫人赵氏、傅氏的合葬墓。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临川知县江召棠曾进行过一次大修,并在墓碑上撰一联:“文章超海内,品节冠临川。”解放前夕,墓地几遭夷平。1957年曾进行培修,“文革-”中又遭破坏,1982年10月迁址人民公园。现在,这里成了文人凭吊、学者瞻仰的名胜之地。汤墓原址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汤墓占地5000平方米。迎面一座四柱牌坊,两边连接着逶迤绵长的汤墓围墙。青白两色的围墙高不过1米多,且墙壁多用镂花雕窗,更使墙里墙外,视野开阔,与汤氏“平生爱好是天……[详细] |
![]() | 太平桥位于江西省南城县东门外盱江上,又名“留衣桥”。原为浮桥,后改建为石桥。为半圆形石拱桥,共14孔。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平桥原名“万寿桥”,始建于宋嘉佑五年(1060)。宋嘉定十三年(1220)毁。元至元十九年(1282)募建,改名为“太平桥”。明万历八年(1580)桥毁,明益藩捐金首倡重建,“往来称快”,改名“东郭虹桥”、“虹桥”(明罗汝芳《太平桥记》:“庚辰(万历八年)腊月桥北民舍灾,延及桥……事闻益藩潢南殿下,捐金首倡”)。清康熙《南城县志》卷1《形胜》:“东郭虹桥即太平桥,在郡东门外江之上……县东北五里乌龙潭”。明嘉、万间,益府诸王对太平桥迭圯迭修,“厚帤藏以助”地方“佐驾太平……[详细] |
![]() | 塅家车节孝坊,位于河上镇塅家车村东边村口,始建于清代光绪四年,牌坊为一间二柱三楼式,保存非常完整,历经130余年未作维修。各楼戗角,额枋雀替及定坊斜撑均完好,非常罕见。牌坊雕刻细腻,形像逼真,质朴高雅,浑厚潇洒,内容有戏曲人物故事、花草、鸟兽,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雕刻技艺精湛,体现了清未当地的建筑风格和雕刻工艺水平。坊上字碑刻有“赐进士出身工部虞衡司郎中加三级臣谢阑生之妻陈氏节孝坊”及建坊人名号、年代、步骤,完整地展现了清代牌坊的制度格式。牌坊旁还有一口古井,井圈上刻有“松江村古井”,井水清澈见底。塅家车节孝坊是抚州市少有的精品佳作,具有较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科研价值。……[详细] |
![]() | 万魁塔位于抚州城西北约10公里的金石山,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塔,也是临川境内保存下来的唯一古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610),清乾隆已亥年(1779)塔顶倒塌后多处剥蚀,到道光已亥年(1839年)进行重修,因而使这座古塔保存至今。属抚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塔六面七帘,层层飞檐,高41.58米,腰围31.68米,棱角相称,层次分明,像一钢锏倒立塔。塔底用红麻条石砌成,第二层正南面嵌着一块青绿色石匾,匾上刻“万魁塔”三字。塔身用青砖砌成,显得朴实、古雅。塔内设有左上右下两道台阶呈螺旋型拾级而上,互不碰合,直至五层,五层之上为0-,供人游览远眺抚河之水及抚州羊城景观。塔……[详细] |
![]() | 陆象山墓,位于金溪县陆坊乡陆坊村青田桥旁的东山岭上。始建于南宋,后历经各代修建,占地面积60平方米。1957年省政府批准陆墓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宋绍熙四年(1193),陆九渊逝世后即归葬其家乡陆坊村青田桥旁的东山岭上。墓葬三面环山,前面开阔,松竹掩映,幽静落寞。级级石阶,层层平台,圆形坟冢,椅形护栏,都是用山下青田溪里的鹅卵石砌成,大体是宋时旧物原貌。墓为圆锥形石砌结构,墓基用宽阔麻石石板筑砌,占地面积60平方米。明嘉靖年间(1522-1566),敕建神道碑,碑文为“崇尚真儒墓”。已佚。墓前有清乾隆年间刻高0.95米、宽0.56米的“宋儒文安公陆象山墓”碑以及民国时立的石碑,已是残缺不……[详细] |
![]() | 白浒窑遗址为抚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临川区红桥镇白浒窑村东南700米的白浒渡,故名“白浒窑”。烧造年代为南朝至宋代,是我国江南古陶瓷生产史中的重要链环之一。1950和1960年,白浒窑在江西省博物馆文物调查工作中被发现。经过实地调查,白浒窑遗址绵亘2公里,包括毛家村、一甲村与二甲村。整个窑址除有几座遭到破坏外,仍有七座较为完整。废墟上散布的瓷片、窑具等遗物甚多。这些瓷窑在白浒窑毛家村《白浒毛氏族谱》的南宋绍兴五年(1135)旧序记载中可得到印证:“宋元丰元年(1078)毛姓氏迁来此地一日出游汝西,车过浒渡,……而问曰:‘斯何地也?’当地人答曰:‘白浒渡,又曰白浒窑……[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