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漳州市旅游

漳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东山番仔楼位于漳州市角美镇东山村,年代为1932—1939年。简介:又称瑞懋楼,建于1932—1939年。坐西北朝东南,由两山门、前厅、瑞懋楼、青楼等组成,占地面积550平方米。瑞懋楼,三层中西合璧式建筑,一层面阔三间,前廊柱红砖垒砌,拱券顶;二层面阔三间;三层建八卦亭。整栋建筑墙上瓷砖均采购自东南亚,异彩纷呈。2013年,东山番仔楼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楼四周各外延10米。……[详细]
  宋司礼监墓位于东山县西埔镇亲营村,年代为清。简介:宋末皇帝赵昺南逃东山岛,亲营村人潘穆齐为救赵昺,抗击元兵殉难。墓坐东北朝西南,以三合土与花岗岩石构筑,墓碑阴刻“钦赐男司礼监穆齐潘先生附茔”。2013年,宋司礼监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周边各外延10米。……[详细]
  科岭革命旧址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科岭村,年代为1930—1979年。简介:由翻身楼和科岭革命烈士陵园组成。翻身楼,原为建于清代的永隆楼,系岩永靖军政委所在地,1936年底被敌人烧毁。195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拨款重建,命名为翻身楼。坐西南朝东北,内通廊式方形二层土楼民居,占地面积690平方米,每层各16间,山墙承檩,青灰板瓦屋面。科岭革命烈士陵园由纪念碑和纪念亭组成,1953年和1979年修建。纪念碑通高11.7米,花岗岩砌筑,正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顶置五角星。纪念亭平面呈圆形,四根仿罗马式圆立柱,上承穹顶屋面,屋顶立五角星,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22平方米。亭内立“一九三一年革命烈士芳……[详细]
  分水关功覃闽粤坊位于诏安县深桥镇上营村分水关,年代为明。简介:明崇祯年间(1628—1644)闽粤缙绅士民为褒扬时任南澳镇副总兵郑芝龙征服夷匪海盗而建。东西朝向,花岗岩石仿木结构,三门五楼八柱式,面阔7.5米,通高9米。房顶覆石檐板,正脊鸱吻,下方力士承托,造型古拙;明次间主立柱四支,次间出四支侧柱斜撑,月梁形额枋,坐栌斗接童柱,匾额正背面书“声震华夷”、“功覃闽粤”。附属文物有胜利亭和《抗倭纪迹碑》。该石坊见证了征服海盗、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2013年,分水关功覃闽粤坊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坊周边各外延20米。……[详细]
  草埔塘营宫位于漳浦县绥安镇长脚营村,年代为明、清。简介:始建于元代。坐北朝南,由前、后两殿和左右两侧庑廊等组成,建筑面积256平方米。前殿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面阔三间,进深二柱带前廊,抬梁式梁架,悬山顶;后殿建于明代,面阔五间,进深四柱十一檩带前后廊,抬梁式梁架,歇山顶。殿内有题刻的方柱为元代遗存。2013年,草埔塘营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宫周边各外延20米。……[详细]
  后康陈氏种德堂位于漳浦县马坪镇山前村,年代为民国。简介:系印尼华侨陈玉宇、陈玉规在民国初年所建,坐西南朝东北,由门厅、天井庑廊、正堂和左右厢房组成,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广饰各种灰雕花卉、人物及动物造型,生动逼真,制作精美。2013年,后康陈氏种德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周边各外延30米。……[详细]
  简大狮避难所位于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年代为1898年。简介: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台湾抗日英雄简大狮因在台抗日遭日军追捕,从台湾潜回内地,隐身于此,被清军抓捕后交日方,在台湾英勇就义。建筑原是漳州简氏族人为接待海内外简氏宗亲而设的会馆,坐北朝南,由前厅、过水廊房、大厅等组成,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前厅、大厅均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2013年,简大狮避难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外延10米。……[详细]
  中山桥及桥亭位于漳州市芗城区西桥街道旧桥村,年代为1925年。简介:旧称“南桥”,又称“通津桥”,俗称“旧桥”,横跨九龙江上。始建于宋绍兴年间,初为浮桥,后易以石,1925年至1926年用钢筋混凝土新建桥及桥亭,命名“中山桥”。桥南北走向,长467米,宽8.9米,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桥亭通高9米,底径5米,平面呈六角形,用6根圆形水泥柱顶托六棱长尖顶,亭中为六角形巨柱,六面各嵌一磨光石碑,东西两面各刻“中山桥”三大字,其余四面分别刻有“重建中山桥记”。2013年,中山桥及桥亭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及桥亭四周各外延10米。……[详细]
  东山新大厝位于漳州市角美镇东山村,年代为清。简介:清道光年间(1821—1850)建,坐北朝南,由前埕、前厅、主堂(中厅)、过水廊道、后堂(后厅)、护厝等组成,占地面积410平方米。前厅面阔五间、进深二柱,主堂面阔五间、进深三柱带前廊,后堂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护厝一排五间房,均墙体承檩,硬山顶。2013年,东山新大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厝四周各外延20米。……[详细]
  九峰追来堂位于平和县九峰镇城西村,年代为清。简介:清雍正戊申年(1728)扩建,几经重修。坐东北向西南,由泮池、门楼、前厅、过水廊道、主堂等组成,占地面积1876平方米。前厅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主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均抬梁、穿斗式梁架,悬山顶;天井两侧设过水廊道相连。2013年,九峰追来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堂周边各外延10米。……[详细]
  高阳楼位于漳州市角美镇鸿渐村,年代为1947年。简介:1947年建,中西合璧式建筑。坐西南朝东北,由门墙、前厅、过水廊道、后楼、两侧护厝等组成,占地面积540平方米。前厅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墙体承檩;后座为二层西式风格建筑,一楼面阔三间,明间屏风后置楼梯上二楼;二楼设西式柱廊,廊两侧通护厝。2013年,高阳楼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楼四周各外延10米。……[详细]
  红军之家纪念馆位于漳浦县石榴镇车本村。车本村位于漳浦县西北部,坐落在靖和浦三县交界的尪仔石山的山脉中。这里山高林密,峰岩叠嶂,地势险要,交通闭塞,远离-统治中心,有利于红军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1932年4月24日,中央红军东路军第3军占领漳浦,成立漳浦县革命委员会,在广大城乡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土地革命斗争。车本村成为靖和浦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先后为土地革命斗争时期红3团、中共漳州中心县委、中共靖和浦县委、中共闽粤边临时特委、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驻地之一,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闽南特委机关驻地之一。1948年春起,该处为中共靖和浦县工委机关驻地。中共靖和浦县工委机关旧址所在的旧厝……[详细]
  石码杨氏大夫第年代:清座落地点:龙海市石码镇下庵路简介:清光绪甲辰年(1904)建,坐北朝南,总面积约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6平方米。前后三进,面阔三间,东西两列护厝。其中二进大厅为“述志堂”,三进为西洋式二层楼房“开心楼”(又名梳妆楼),并有书房、暖阁、客房、仓库、花园、鱼池、假山、拱桥、猴洞等。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石码杨氏大夫第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侯山宫年代:明~清座落地点:平和县小溪镇西林村简介:前身为敦和宫,因明正德九年(1514)书法家凡允临题匾“侯山玉壁”,故改名侯山宫。现存建筑保持清代风格,由门楼、大殿和左侧碧云室组成,占地面积1390平方米。侯山李氏第十三代孙李创早期渡台,清乾隆二十年(1755)回乡奉玄坛元帅到台设坛建庙,仍以“敦和宫”为名;而后以供奉玄坛元帅的宫庙在台湾逐渐扩散,现已达二十多座。保护范围:东至西林小学围墙和西林村委,西至大坂路,南至侯山宫门楼向外20米,北至侯山宫后滴水线向外20米。2009年,侯山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报本堂年代:清座落地点:平和县大溪镇壶嗣村简介:又称吴凤宗祠,坐西南向东北。清乾隆年间(1736~1795)始建,民国及近代历次维修。为两进、悬山顶、燕尾脊式建筑,雕梁画栋,木雕石刻技艺极为精湛。宗祠奉祀壶嗣吴氏始祖吴文应及其下五世的四十个列祖神位,主堂次间供奉第十三世孙“阿里山神”吴凤。保护范围:宗祠四周向外延伸30米。2009年,报本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潭楼年代:清座落地点:南靖县书洋镇田中村简介:书洋吕氏祖厝,清康熙二年(1663)始建。方形土楼,高4层,边长16米,每层16开间,四楼四个边角分别建“瞭望台”。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5米。2009年,龙潭楼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聚斯堂年代:清座落地点:南靖县和溪镇林中村、林坂村简介:和溪林氏大宗祠,明宣德年间(1426~1435)始建,清、民国多次维修。两进双护厝建筑,建筑面积292.49平方米。主体建筑单檐悬山顶,主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雕饰、彩绘精美。慈济行宫为附属文物。保护范围:聚斯堂、慈济行宫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聚斯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小芦溪点编旧址秀芦陈氏家庙位于平和县芦溪镇秀芦村,年代为1937年。系芦溪陈氏开基祖庙,1935年重建,现存建筑由半月池、前坪、门厅、前天井、中堂、后天井、正堂、化胎及右横屋组成,左横屋存基址,占地面积3937平方米。1937年9月4日,根据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与国民党军政当局合作抗日协定,闽西南人民抗日红军第四、五支队和永定、永东、永埔、永和埔等县人民抗日义勇军在小芦溪接受点编,改编为闽西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第二大队,史称小芦溪点编,标志着闽西南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部队在秀芦陈氏家庙及周边土楼驻扎三十多天,并在秀芦陈氏家庙多次召开干部会议及群众大会,次年改编为新四军第二……[详细]
  七贤庵年代:清座落地点:诏安县梅洲乡梅山村简介:七贤庵原为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陈景肃、翁侍举、吴大成、郑柔、薛京、杨狄、杨士训等七人隐居讲学的地方,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 福建提督学政追赠陈景肃等七人为乡贤,在讲学旧址建庵供后人奉祀纪念,后人称七贤庵。年代:清嘉庆十八年(1813)重修。坐西向东,两落一进,两边各有一排厢房。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硬山顶。保护范围:东至庙埕,西至护坡,南至护坡,北至石榴寺山墙。2009年,七贤庵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蓝理墓年代:清座落地点:漳浦县湖西畲族乡后溪村简介:清雍正五年(1727)建。墓向北偏东,面积1300平方米,平面作“风”字形,三层墓埕,三合土夯筑,青石墓碑。碑周刻“卍”连续图案,碑前设青石供桌。前面两侧作六层的三合土墓手,依次外展。筑三合土水沟为界。蓝理(1649~1720),字义甫,号文山,福建漳浦人。清康熙年间随施琅部出征台湾,以平台首功加左都督,累官至福建陆路提督,从一品。保护范围:以墓碑为中心,北面40米,东、西、南面各30米内。2009年,蓝理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