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柏竹林坑遗址位于武夷山市武夷街道黄柏村,时代为青铜时代。黄柏竹林坑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丹霞嶂崖居位于武夷山市风景区内,时代为清代。丹霞嶂崖居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蔡元定墓年代:南宋座落地点:建阳市莒口镇上布村简介:南宋庆元三年(1197),蔡元定因伪学之禁,被贬湖南道州,翌年卒于贬所,灵柩归故里,葬于此。陵园总面积约2400平方米。墓体用卵石砌成,后置墓碑,高3米,宽85厘米,刻“宋太子太傅蔡元定公之墓”。蔡元定(1135~1198),字季通,号西山,建阳人。南宋著名理学家、律吕学家、堪舆学家,朱熹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被誉为“朱门领袖”、“闽学干城”,著述甚丰。卒后封太子太傅,谥文节。保护范围:墓园四周各向外延伸25米。2009年,蔡元定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下梅大夫第位于武夷山市武夷街道下梅村,时代为清代。下梅邹氏大夫第是万里茶道第一代开拓人邹英章为了庆祝自己的60大寿而建,当时邹英章因儿子邹茂轩而得到中宪大夫的诰封,所以起名为大夫第,门上的匾额及对联为乾隆嘉庆年间的军机大臣、大学士王杰所题。在当时一共并排建筑了4栋房子,之间都有多道门户相通,为一个建筑整体。其中大夫第是核心建筑,实际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全长一百多米,最宽处40多米,其余几栋为书房,客房,偏房等。大夫第以砖雕、石雕及木雕最为著名,融合了清代徽派建筑特点的同时,也根据武夷山当地特点做了很多的改良和发展。其中后花园小樊川内的一面双面镂空砖雕,为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最精美也是最大的……[详细] |
![]() | 洛岭桥位于政和县杨源乡杨源村,年代为清。简介: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为单孔木拱廊桥。桥身东西走向,全长40.5米,孔高6.7米,净跨27.6米。廊屋面积175平方米,面阔十七间,进深四柱,两侧设座椅,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构,悬山顶。保护范围:从桥外沿起,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2018年,洛岭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中共崇安特支浦城岱后办事处、支部旧址位于浦城县枫溪乡岱后村岱后自然村,年代为1927年。简介:原为回龙仙庵,俗称“三将军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民国六年(1917)两次重修。1927年9月,中共崇安特支书记徐履峻同志与崇安县农民协会秘书周子庄同志到岱后村发展组织。经过党组织艰苦细致的革命宣传教育工作,在“三将军庙”成立了中共崇安特支浦城岱后办事处,同时成立了崇浦农民协会和纸业工会,同年冬天,成立了中共崇安特支浦城岱后支部。其间,不断发展党、团员,建立乡村党、团小组,1928年9月,枫溪500多民众参加的崇安县上梅举行的崇浦暴-动-。1930年3……[详细] |
![]() | 朱子社仓位于武夷山市五夫镇五一村,年代为清。简介:原名五夫社仓,初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是由朱熹首创并命名的民办社仓,历代改建,现存主体为清代建筑。坐东南朝西北,通面阔17.6米,总进深23米,总面积402平方米。由大门、门屋、天井、厅堂、两侧仓储用房等组成,双坡面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外部围护夯土墙。保护范围:东、南、北墙体各向外延伸20米,西向外延伸30米。2018年,朱子社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黄土关位于邵武市金坑乡金坑村,年代为元至清。简介:古称黄土寨、黄土隘,南宋后为闽赣界关,称王虎关,元代始设黄土寨巡司,明代石砌关墙,清代沿用并扩建,素称“入闽之咽喉、赣之孔道”。关隘南北走向,以山体为基础,雄踞山口,东护闽地,西御江西。关门当道而设,条石垒砌,拱券门顶,左右两壁门栓眼保存完好。保护范围:东、南从现存黄土关墙向外延伸50米,西至古道,北至省道。2018年,黄土关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葫芦山遗址年代: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地址:武夷山市兴田镇西郊村简介: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遗址分布面积约4万平方米。上世纪90年代,进行首次发掘。2014-2016年对该遗址进行多次考古发掘,发现包括墓葬、建筑基址、窑址、烧坑、灰坑、灰沟、柱洞等遗迹,以及各时期的陶器、原始瓷器、石器等遗物。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延续时间较长。遗址年代包括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是闽北地区先秦时期一处重要聚落遗址。保护范围:东至葫芦山坡脚土路,南至葫芦山坡脚土路,西至葫芦山坡脚,北至西郊村通往枫坡村水泥路。2018年,葫芦山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遂应场银矿遗址位于政和县岭腰乡锦屏村,年代为宋。简介:分布于锦屏村东北的山谷间,银矿采掘始于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封闭于正德十六年(1521)。宋隆兴二年(1164)在银矿设立坑冶转运司,由官府督办开采白银,到明永乐年间(1403-1424),银矿进入采掘的鼎盛时期。保护范围:以古银洞最大洞口为中心,向东约500米至天池龙井至官坑一线,向南约120米至公路后山角,向西约200米至石门峡垂直一线,向北约200米至天峰山门(圆石门)一线。2018年,遂应场银矿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通判泉位于邵武市洪墩镇尚读村,年代为宋。简介:泉井系南宋理学大儒何兑所筑,因何兑曾任辰州通判,故乡人名之曰“通判泉”。泉分五眼,依序为饮用水、洗菜、洗衣、洗污物等不同功能。井面以大石板铺筑,井眼长方形,面积分别为3.8、12.8、4.1、8及12.7平方米。井眼设计科学、合理, 至今村民仍自觉遵循,从不紊乱。保护范围:井台外沿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2018年,通判泉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真德秀墓位于浦城县莲塘镇颜处村真处山,年代为南宋。简介:墓坐西北朝东南,平面呈“风”字形,二级墓坪,占地约2000平方米。墓依山而筑,上世纪文革时期被破坏,后在原址上重修。真德秀(1178-1235),字希元,号西山,福建浦城人,南宋理学家。庆元五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卒后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文忠。学宗朱熹,创西山真氏学派,有《真文忠公集》。保护范围:墓区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真德秀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葫芦山古文化遗址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西郊村,时代为商周。葫芦山古文化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