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南平市旅游

南平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赤石暴-动-地址位于武夷山市武夷街道赤石村,时代为近代。赤石暴-动-地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樟湖蛇王庙位于延平区樟湖镇中坂街,时代为明-清。樟湖蛇王庙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聚奎堡(又名聚奎堂),位于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西华村,该堡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复修,因当地清代曾出现过十名贡生而得名。该堡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复修,道光癸丑之变(即太平天国)始筑围墙为堡。该堡占地面积6552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整个建筑坐西朝东,为城堡式古建筑。聚奎堡有大小房间200余间、水井5个、藏物窑2个、射击孔60个、瞭望台3个、瞭望窗80个,是当时陈氏乡绅为抵御土匪入侵而修建的集军事防卫和住宅生活于一体的古建筑。……[详细]
  杨源英节庙位于政和县杨源乡杨源村东,时代为清代。杨源英节庙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茶洋窑址位于延平区太平镇葫芦山村,时代为宋-元。茶洋窑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罗汉寺大殿位于松溪县河东乡大布村,时代为清代。罗汉寺大殿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建瓯报恩寺位于建瓯市小松乡李园村,时代为清代。建瓯报恩寺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将口窑址位于建阳区将口镇将口村,时代为唐代。将口窑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峡阳民居位于延平区峡阳镇,时代为明-清。峡阳民居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浦城龙头山遗址位于浦城县南浦街道解放村,年代为新石器晚期至清。分布面积约4.2万平方米。1987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2018—2019年进行考古发掘,揭露新石器晚期墓葬16座、闽越国墓葬3座、元明清近代墓葬34座,发现新石器晚期窑址及作坊区1处、商周时期房址3座及成组柱洞若干,出土金、银、铜、铁、玉、石、陶、瓷器等文物近400件(套)及大量硬陶、黑衣陶、夹砂陶、泥质陶及晚期瓷片等。遗址时代连续性强、具有比较完整的文化序列。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西向以南浦溪为界,北向以龙头山路顶端凹口为界,面积约80181平方米……[详细]
  茶洋窑遗址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太平镇葫芦山村茶洋自然村,年代为宋至元。主要烧造于北宋中晚期至元代,延续至清代,分布面积约7万~8万平方米。2017年进行考古勘探,发现了2座龙窑窑炉和相关的作坊、生活遗迹。创烧出了丰富的青釉、青白釉、黑釉、褐彩、绿釉等产品,涵盖了碗、盘、盏、碟、杯、壶、瓶、罐、水注、炉、盆等日常生活器具,其产品吸收了周邻的建窑等众多窑业技术风格。在韩国新安海底沉船、日本博多湾遗址及东南亚各国均有发现茶洋窑的产品,其独具特色的黑釉深腹碗产品更是深刻影响了日本著名的“濑户烧”黑釉碗的烧造。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茶洋矿业有限公司作业区,南、……[详细]
  红一方面军物资储运站饶坪大圣庙位于光泽县鸾凤乡饶坪村,年代为1932年。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重建,坐南朝北,建筑面积608平方米。1932年11月8日,周恩来、朱德率红一方面军连克建宁、泰宁、黎川、光泽县城,并将收缴的部分枪支、弹药、大米、油盐和布匹等物资秘密转移到饶坪大圣庙。饶坪区党员干部、游击队和广大群众将其分批转移到太平庵、会仙岩、玉形宫、坪溪、二都等地,保障了红军的物资供应。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100米。……[详细]
  马伏祝夫人墓位于南平市建阳区莒口镇马伏村,年代为宋。朱熹生母祝夫人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九月卒,次年正月葬于后山天湖之阳。1992年韩国新安朱氏中央宗亲会捐资修缮。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平面呈“风”字形,龟背形墓丘为鹅卵石垒砌。朱熹在墓旁筑寒泉精舍守墓,其间先后完成了《论语精义》《太极图说解》《大学或问》《中庸或问》等著作。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园向东、西、北各延伸20米,向南延伸60米。……[详细]
  李侗墓位于南平市延平区炉下镇瓦口村,年代为宋。简介:宋绍兴三十三年(1163)建,几经重修。墓坐西朝东,砖石结构,平面呈“风”字形。龟背状墓丘,青砖砌筑,前立墓碑,长0.86米,宽0.36米,碑文阴刻楷书“宋始祖太师越国公文靖延平先生墓,明正德已卯年(1519)重修。”李侗(1093—1163),字愿中,世称李延平先生,闽学四贤之一。2013年,李侗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周边各外延15米。……[详细]
  中共政和第--支部旧址位于政和县东平镇凤头村,年代为1929年。简介:1929年8月在此成立中共政和第--支部,同年9月支部扩为县委;1934年在此成立建(瓯)、松(溪)、政(和)苏维埃政府。旧址原为杨氏祠堂,清光绪八年(1882)建。坐东北向西南,由大门、门厅、过雨亭、大厅等组成。门厅与大厅以廊亭走道及厢廊相连,总面阔13米,总进深23米。2013年,中共政和第--支部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旧址四周各外延10米。……[详细]
  书坊楠木厅位于建阳区书坊乡书坊村,时代为清代。书坊楠木厅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宋慈墓位于建阳区崇雒乡崇雒村,时代为宋代。宋慈墓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丰乐太师墓位于建瓯市徐墩镇丰乐村,年代为明。简介:又称明太师杨荣及夫人墓,明正统年间(1436—1449)建。墓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625平方米。墓室早年被盗,石人、石马、石羊、神道碑、凤纹墓志铭等尚存。左侧神道碑碑首残缺,残高1.88米,宽0.88米,下有龟座,碑文风化不清;右侧神道碑碑首浮雕盘龙,上刻篆书“封一品夫人杨母刘氏墓志铭”。杨荣(1371—1440),官至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卒后追封太师。2013年,丰乐太师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周边各外延30米。……[详细]
  凤林朱氏墓位于政和县铁山镇凤林村,年代为宋。简介:又名朱森墓。墓用鹅卵石依山势砌筑,坐西北朝东南,砖石结构,平面呈“风”字形,占地面积130平方米。墓碑为明成化十五年(1479)重修时所立,长1.4米,宽0.6米,碑文阳刻楷书“宋承事郎朱公墓”。1993年重修。朱森(1075—1125),字良材,号退翁,又称退林,宋代理学家朱熹之祖父。2013年,凤林朱氏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周边各外延30米。……[详细]
  朱松墓位于武夷山市上梅乡地尾村寺门自然村,年代为南宋。简介:始建于宋绍兴十四年(1144),原位于五夫里西塔山,宋乾道六年(1170)迁至白水鹅仔峰山下,后再迁于此。墓坐东向西,平面呈圆形,墓园占地面积800平方米。石墓室,墓室顶部用鹅卵石砌筑圆形穹顶,穹顶直径约为2.5米。墓冢前立墓碑一方, 碑面阴刻“显祖朱献靖公墓,朱凌拜立”。墓碑前设有祭台,祭台中央设有石拜垫、石香炉和石供桌。朱松(1097-1143),字乔年,号韦斋,朱熹之父,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宋重和元年进士,历任政和县尉、著作郎、吏部郎等职。因反对权相秦桧投降主张,贬任江西饶州知州(未赴),绍兴十四年卒。以子熹贵,卒后赠通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