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南平市旅游

南平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建松政苏维埃政府旧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平镇西表村内,原为西表村魏氏祠堂,占地面积约260平方米。1934年8月中旬,中央红军七军团二十一师五十八团在团长黄立贵、政委陈一率领下,挺进建(瓯)松(溪)政(和),直捣东平镇,开辟了广泛的根据地。9月初在西表村魏氏祠堂召开建松政边区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建松政革命委员会,由当地农-动的领导人杨顺礼任主席。下旬,在凤池村召开声势浩大的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告成立建松政苏维埃政府,在政和的东平一带及松溪的路桥、梅口,水吉的姜地、龙安、浦城的水北、豪村等地全面开展土改运动,推动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苏维埃政府下辖七个苏区政府,500多个村庄9000多人口,……[详细]
  李纲祠堂: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通泰街道五四社区居委会李纲路186号,原称“丞相太师忠定李公祠”。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始建,后几经迁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从建于今址。乾隆三十年(1765)、道光十五年(1835)及1929年、1938年重修。1984年,并辟为“李纲纪念馆”,李纲祠堂坐北朝南,建筑面积900平方米,祠堂由东、中、西三院组成。中院中轴线由南向北为门楼、大殿、廊房。门楼面阔2.8米,进深4米歇山顶;大殿面阔五间18.83米,进深三间11.2米,穿斗式木构架;东院东偏殿依正殿东山墙而建,面阔12.83米,进深8.28米,穿斗式结构,半硬山半歇山顶;庭院后期增建假山一组。……[详细]
  游定夫祠位于南平市区城东28公里的南山镇凤池村。祠背倚狮山,南临凤水,景物清佳。始建于元延佑三年(1316年),由游定夫九世孙游以仁建。明清时四次重修。现祠为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修平面呈“金”字形,由门楼、庭院、前堂、天井和大堂组成,四周围以墙垣。1988年游氏后裔集资维修,并在祠内设“游定夫纪念馆”。游酢,字定夫,生于建阳市麻沙镇长平富垅村,北宋理学家,程门四大弟子之一,系典故“程门立雪”的主人翁之一。其孙移居南平南山镇建祠祀之。祠占地1197平方米,建筑面积646平方米。其部分建筑木雕图案资料被收入《中国美术图集》。祠内六楹五匾,神龛旁竖立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五块碑刻,记载游酢后裔迁……[详细]
  陈源叶氏花厅位于浦城县水北街镇陈源村,年代为清。清代建筑,坐西朝东,方向75°,由东西两院组成,东西两院中间以两墩三孔石拱廊屋桥分隔。东院面向廊屋,三面建廊,可欣赏廊屋内景;西院面向廊屋花墙,单进厅,厅堂面阔三间带左边廊,进深六柱带前廊;左边廊有通东院的过厅,过厅右壁开圆形花窗;前廊右侧开边门,通往叶宅他院。厅堂明间两根后金柱间为太师壁,设案桌。该花厅系目前福建省仅存的室内带廊桥建筑,由于建筑结构独特,建筑风格与闽北廊桥的风貌相一致,是探索清中期建筑结构、技术发展演变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2013年,陈源叶氏花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详细]
  元坑镇位于顺昌县西南部,辖谟武、槎溪、洋坊、宝庄等13个行政村。《顺昌县志》载“先有‘漠布(现谟武)’才有‘顺昌’”,金溪贯穿元坑境内,明、清时期是入闽的重要水运通道之一,繁忙的水上运输使元坑成为当时商贸中心,留下大批豪宅。各姓氏为纪念先祖兴建祠堂,有吴氏、蔡氏、朱氏、张氏、邓氏、陈氏、叶氏等多座。2010年被评为第五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陈氏民居,清代建筑。占地面积10420平方米。封火墙内并列六栋大院落。各落多进相接,设前、中、后院门,自成天地,又廊院相通。首栋布局有大门、前厅、过亭、天井、厢房、正厅,覆龟亭两侧天井、后厅、后花园。主栋门坪两侧各设一对拴马石。正厅悬有乾隆年间吏部尚书刘墉为……[详细]
  镇江府年代:清座落地点:光泽县寨里镇山头村简介:即太史第,清道光十七年(1837)建。由庭院、正门、外厅、正厅、上厅及围墙组成,面积1690米。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八间,穿斗式构架,正门悬挂“太史第”匾额,侧边悬挂“金殿传胪”匾额。附属文物龚氏宗祠,由庭院、戏台、廊楼、大殿、后殿神龛等组成。清嘉庆十二年(1807)建。硬山顶,斗砖封火墙围合为四合院式。大殿天井前戏台与后殿两天井间通道顶部均有藻井,后殿置神龛。保护范围:镇江府:东至龚美河住宅,西至龚美颜住宅,南至龚起生住宅,北至山头—新丰公路;龚氏宗祠:建筑四向封火墙外50米。2009年,镇江府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政和第一支部旧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平镇凤头村内。1928年,共产党员杨则仕被秘密派回家乡凤头开展革命活动,组织“读书会”,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1929年7月,杨则仕在杨氏祠堂主持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中共政和支部,杨任书记。杨氏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共置一厅十三室,面积760平方米,陈列着杨则仕等17位革命烈士事迹、中共政和支部旧址纪念碑、革命遗物纪念室、建松政边区地形图,以及杨则仕、陈贵芳等革命志士的手迹、题词等十余件,革命文物20多件,革命历史图片47张,中央、省领导题词20多件,具有重要的文献和纪念价值。县委、县政府已把第一支部诞生地“杨氏祠堂”辟为纪念堂……[详细]
  铁坑李三娘祖殿位于政和县杨源乡杨源村,年代为清。简介:坐东北朝西南,由大殿、戏台、梳妆楼等组成,建于山涧之上,山间小路从戏台和大殿之中间穿过,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大殿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4)重建,面阔三间,进深10米,穿斗式梁架,歇山顶。戏台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重建,与大殿相对,面宽4米,进深6米,两侧厢廊,用八角覆斗式藻井,藻壁上绘人物故事图,重檐歇山顶。左侧梳妆楼为民国时期重建。大殿内供奉“陈靖姑”、“林九姑”、“李三娘”三位夫人,为“李三娘”祖殿。2013年,铁坑李三娘祖殿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外延50米,其他方向各外延30米。……[详细]
  吴郡墓年代:清座落地点:浦城县永兴镇前墩村简介: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建,占地面积2600余平方米。坐北朝南,平面呈“风”字形,四周梯形条地围绕,用三合土构筑,墓园分内、中、外三层墓埕,墓碑已失。墓前有三级墓坪,墓坪前原竖两根石望柱已残。吴郡(1636~1715),字云士,安徽凤阳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仗剑从军,随靖海将军施琅进攻澎湖列岛,立大功,加左都督衔,实授山西大同镇标游击。不久补为天术营参将。后历任定海镇总兵、松江提督、浙江水师提督。保护范围:墓区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2009年,吴郡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坂头花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杨源乡坂头村蟠溪上。始建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清康熙、道光年间二次重修,咸丰三年(1853年)重建,民国元年(1911年)毁于火,民国3年重建。1982年重修。为楼阁式石拱木构单孔风雨廊桥,净跨12.2米,13开间,面宽8米,高16米,南北走向,桥长40米。中央主楼三层翘檐,南北偏楼二层翘檐,每翘檐挂风铃,现尚存九个。桥柱6排80根,桥柱及梁枋上有楹联30余幅。顶有覆盆式藻井,拱、梁、柱绘人物故事、花卉图案。桥内设神龛9个,内塑神像,桥中亭和两端桥亭建有0。桥拱左右两侧的石缝中露出两把宝剑的剑尖,直指溪面。桥亭内存清道光年间重修碑记两块。……[详细]
  定风寺位于政和县澄源乡北斗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始建于唐咸通五年(864),现存的三宝殿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后堂建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弥勒殿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观音殿建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39.18平方米,三进合院式建筑,中轴线上从前往后依次为山门亭、弥勒殿、三宝殿、后堂、观音殿。弥勒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两边厢房上建有八角形拱顶钟鼓楼;三宝殿悬山顶,面阔五间,明间上饰覆盆式藻井;观音殿面阔三间,悬山顶。保护范围:寺墙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定风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镇安桥位于浦城县临江镇本街,时代为清光绪。该桥位于浦城县临江镇压本街,横跨临江溪,连接水西村与水东村。桥四墩三孔,全长70.45米,宽3.6米,高6米。东西登桥引道各5米,石阶各21级,旁立石护栏。桥墩大方石砌成。宽3米,长9.9米,每墩迎水面有大型神鸟石雕。墩上用圆木井字形平铺叠涩出挑,再平放巨木为梁。桥面木质,上覆廊屋,廊屋单开间,立柱46支,悬山顶,单檐两披水,檐下附风雨板,两侧翼设栏杆,置长条木凳。廊屋正中设神龛。桥东西两端各立砖砌牌坊式门墙。拱门上方横眉石刻“镇安保障”。东头桥台留存残碑,刊刻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民众捐款额。镇安桥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竹林坑窑址位于武夷山市武夷街道黄柏村,年代为青铜时代。简介:平面呈东西排列“3”字形、南北走向的三级台地,相对高度约10米,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200米,分布面积20000平方米。出土物中,原始青瓷占80%以上,其余为印纹硬陶,在窑前工作面的废弃红烧土0-土有小石锛。该窑址是研究我国西周时期原始瓷窑炉结构形态的重要实物。2013年,竹林坑窑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侧(窑址东壁)向东20米,南侧至田垅(窑头向南20米),西侧至山边(西侧窑壁向西10米),北侧(窑尾)向北20米;东西宽30米,南北长40米。……[详细]
  牛田东路军指挥所旧址位于光泽县华桥乡牛田村,年代为1932—1933年。简介:1932年11月至1933年10月,中央红军开展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于该村设立了军事指挥所、兵站、红军医院和-械所等。指挥所旧址,坐南朝北,由大门、前厅、正厅、上厅等组成,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东侧围墙保留有“武装拥护苏联”等多条红军标语。附属文物牛田红军亭,是当年红军休息场所,南北走向,单间,长5.3米、宽4.2米、高3.6米,砖砌外墙,梁架搁墙,硬山顶。2013年,牛田东路军指挥所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旧址周边各外延20米。……[详细]
  后山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岭腰乡后山村乐平溪上,始建于明代,现建筑为清嘉庆己未四年(1799年)二月重建,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于1969年和2001年两次重修。该桥为典型木拱廊桥,桥长41.5米,宽5米,净跨度32米,孔高8.4米,廊屋高4.5米,除桥两头的两处高大桥墩由石头砌成,以做桥的支力点外,桥的主体部分均由古杉木交叉搭拱建成。桥面上立柱72根,建桥屋17间。桥的东、西两边建有栏板并覆以三层雨披。桥屋横梁及方椽上原绘有字画,因年代久远已模糊不清。据桥屋主梁上文字,该桥在清代重建时主墨木匠为宁德师傅李正满和张新佑;石匠也系宁德师傅苏成贵和苏成祥。……[详细]
  赤溪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澄源乡下赤溪村西南300米处。该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该桥为木拱廊桥,单孔,桥长33.5米,面阔5米,拱高9米,净跨24米。采用三节苗和五节苗两个系统八字架拱成,结构复杂而牢固,是古廊桥中典型之作,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桥廊屋内立柱60根,13开间,中心间屋面重檐悬山,翼角微翘,内绘八卦。桥屋两侧鳞叠铺设风雨板,并开各种几何形窗孔。赤溪村民绝大多数为唐代名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后裔,赤溪桥也系颜氏家族集资建造,虽经200多年风风雨雨,至今仍然坚固如初。……[详细]
  建瓯通仙门年代:明~清座落地点:建瓯市建安街道仓长路简介:该古建筑为明清时代,地点在建瓯市建安街道仓长路,确定的保护范围为南至松溪河边,东、西、北三面各向外延伸20米。入选时公布的该古建筑简介为这样表述:“为建瓯现存的四座古代城门之一。城墙高8.5米,拱形门孔高4米,进深23.85米,正面门洞上方石匾上阴刻楷书‘通仙门’字样,为清乾隆壬子年(1792)重修时所题。保护范围:南至松溪河边,东、西、北三面各向外延伸20米。2009年,建瓯通仙门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方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光泽县李坊乡上观村,年代为1933年。简介:1933年7月为加强黎川、光泽、邵武等闽赣省边界地区的领导,中共闽赣省委设立东方县,直属闽赣省委领导,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机关居此,内设军事部、财政部、肃反委、内务部、粮食部、经济部、妇女部。旧址坐西北朝东南,由门厅、正厅、后厅等组成,占地面积493平方米。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后厅面阔三间、进深六柱,均穿斗式梁架,硬山顶。2013年,东方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旧址周边各外延10米。……[详细]
  光泽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光泽县杭川镇二一七路,年代为1933年。简介:1933年10月,光泽县苏维埃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毛泽民代表闽赣省委、省苏政府到会指导。旧址为西洋两层楼房,坐东朝西,由前廊、大门、正厅、后厅等组成,占地面积228平方米。前廊每层各三扇拱形窗户;正厅两侧为苏维埃政府办公室,后厅一层右次间为收发科、内务部,左次间为裁判部、经济部、销售部,楼上为会议室及卧室。2013年,光泽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旧址四周各外延10米。……[详细]
  崇仁裘氏民居年代:明~清座落地点:光泽县崇仁乡崇仁村简介:明末清初建。面积1512平方米,大门八字形,抬梁与穿斗混合结构,五进五开间,进门小天井前照壁上额砖雕龙、凤及松、鹤、竹、瓶等图案,木构件雕饰题材丰富。附属文物裘氏宗祠,清雍正十一年(1733)建,面积340平方米。砖石构,四柱三间,八字形牌坊式门楼。三进厅,门厅设屏门,顶饰藻井。保护范围:裘氏家祠、裘氏老宅四周封火墙各向外延伸60米。2009年,崇仁裘氏民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