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南平市旅游

南平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在曲江区美丽的小坑国家森林公园盛装开园。这是韶关市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关于促进粤东西北跨越发展、建设国家级旅游产业集聚区取得的又一骄人成果。旅游是城市之窗,文化是旅游之魂。“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实现了温泉、森林的自然生态与禅文化的完美融合,是目前我市最大型的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综合旅游度假项目。景区占地面积约17公顷,内集禅修、温泉、度假、养生为一体,充分利用既有优质地热温泉资源、优美清凉山景,完整诠释韶关山水自然之美,突出以“禅文化”为特色的核心理念。“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森林温泉世界”以禅修养生、休闲度假、旅游服务为主营业务,单体设计主要采用东南亚地区建筑风格。景区内集温泉、……[详细]
  西乡名胜擎天岩位于建瓯市龙村乡擎天岩村坪畲自然村,距龙村乡所在地11公里,与建阳市交界,海拔1222米,是建瓯市北部最高峰,气势宏伟,风光奇特。擎天岩山脉庞大,绵绵不断,素有建州“北路屏障”之称,其构成的“西乡”风景区以那“擎天—柱之可观”而闻名遐迩。据《建瓯县志》载“建郡山脉悉从仙霞关来,过浦城盖仙乡、泉山、松溪鸾峰山,遂入建瓯县境,突起而为紫溪里之鹫峰山,再为西乡里之擎天岩,蜿蜒至县治,秀出为黄华山。”民间传说,擎天岩的“龙脉”从江西而来。盘古圣王治乾坤时,在庐山种一棵“葫芦瓜”,瓜藤绵延至闽北。后经吕洞宾精心耕耘,开出两朵花,一朵雌花——黄华山,旖旎秀丽,另一朵雄花就是擎天岩,巍峨雄壮。……[详细]
  洪光塔位于316国道右侧的福建省光泽县鸾凤乡卧牛山(狮山)公园景观休闲区的中心,地处光泽县城以东。(卧牛山公园景区布局由三个区域构成:一是景观休闲区,二是文化展示区,三是宗教活动区。)查清史《重纂光泽县志》卷六“见县治山一支由回龙后历钳山违直阜陇转西北向县东山作邑水口洪光塔在焉”印证了此塔的历史存在。又据史料查得,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乡人应从共塑,能工巧匠手搬肩抬,历时四年,在海拔286米之卧牛山顶建起基宽三丈高九丈的七层宝塔。后几经毁损几经修复,终于一九六六年夏,在文革-的“破四旧”浩劫中被炸毁。光泽县委、县政府顺应民意,责成新建洪光塔以民间方式运作,自2004年6月奠基动工,在县……[详细]
  在前往百丈震的途中,大家可随我手指的方向看到百余米高的瀑布,体验南宋朱熹观赏飞瀑的赞叹:“飞瀑百丈,若玉虹然”。当您饱受阳光照耀下百丈瀑布的流金溢彩、绚丽壮景之后,便可在凉风习习之中直径百丈庵。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将要登上百丈震,也叫“百丈岩”,是雄镇建瓯南天的三峰高山,最高山峰海拔1338米。此山有三岩,各称一、二、三岩,站在这三岩,可以看到古田、建瓯、南平、迪口等地。百丈庵始建于唐代光化年间,传说:马氏仙奶(俗名马五娘)前往浙江杭州取水,腾云而归,路过百丈岩峰,见朵白莲花,绚彩壮丽,欲在此建庙栖身,随手抛下一根神竹,名叫“溪槐仔竹”,并托梦给正在打盹的一位采药老农,请百丈村人以竹为柱,就地建……[详细]
  南剑州州学始建于宋天圣三年(1025),元佑年间(1086—1094)郡守王汝舟加以扩建。建炎四年毁于战火,绍兴二年(1132)郡守刘子翼徙建于郡西龙津馆,绍兴十五年郡守路采迁回旧所重建,于绍兴十七年夏落成,七月十六日撰成《南剑州重建州学记》,张致远撰文,张致远,沙县人,宣和三年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给事中等职。罗荐可书写,陈师孟(南剑州州学教授)立石。《南剑州重建州学记》碑为石龟驮青石雕碑,今存于南平二中校园内,该碑高3.125米,宽1.64米。碑额双行竖写篆书“南剑州重建州学记”8个大字,全碑连额共1121字。碑文论述了南平是个山川秀丽人才辈出的地方。记载重建州学过程,盛赞旧州学……[详细]
  云峰寺是金斗山内的诸胜,更有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古资一明珠的水北大口窑窑址,均能使人流连。寺院建高出绿畴约一丈,面积约十亩的平台上,前面有洁白围墙加橙黄色雕栏环绕。院子北面正中是内山门,上有石刻匾额“云峰院”三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天童寺方丈释明旸法师亲题。寺院的结构是三时模式,中间二层是主体,分前厅、中厅、藏经楼,地面上全铺磨光花岗岩石板,美观大方。两侧各有四厅八房朝拱,其间各有伙巷并开有旁门通往前院。整座寺院面积3102平方米,布局严密、对称。中厅设大雄宝殿,是宫殿式结构,高约3丈,宽敞堂皇。厅眷塑有“双龙乾火宝”,殿顶横匾“大雄宝殿”,殿中供奉释迦牟尼等三佛,两边罗列十八罗汉,全……[详细]
  该遗址位于浦城县临江镇锦城村。城址东濒临江溪,西倚金鸡山,南为开阔盆地,北为鸡山垅,面积20多万平方米。2003年9月8日起,福建省博物馆和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2支考古队在发现一处秦汉时期的建筑遗址和20多座汉代墓葬。秦汉建筑遗址在锦城上面山,面积406平方米,在此有上千片简瓦和板瓦,瓦片长宽35厘米,厚10毫米,上刻有汉化的文字和不可辨认的文字。这小片遗址保存比较完整,所有瓦片的布局还保留当时规模的形式,就像还覆盖在屋顶上一样。在东侧开阔地上留存一段堤坝似的土墩,俗称“城墙”,夯土筑成,长30米,宽3米,为古城墙遗址,在城墙内侧发现有残损瓦当1件,只剩下半部分。上面一左一右刻有“央”和“阳”字……[详细]
  将口唐窑窑址,位于福建省建阳市将口镇将口村。分布在郭垅山和仙奶岗两座山岗的东南坡,暴露窑具托座和青瓷残器等,堆积层厚1至2米,范围约1200平方米。该窑于1977年调查时发现。1985年,福建省博物馆进行发掘,发现唐代龙窑基一座,出土遗物数百件。瓷器胎骨绝大多数细腻、纯净,少量夹砂或羼细砂。产品均为青瓷,施石灰釉,釉色以青绿、青黄色为主,也有少量青灰色。釉层普遍较厚,均匀温润。釉面流行细小而密集的冰裂纹。器表多数素面,少量装饰花纹。制作方法普遍采用快轮成型,形制规范,品种比较丰富,器形有碗、盘、碟、盆、钵、执壶、瓮、罐、灯盏、盘口壶等。不少产品形体硕大稳重,反映其娴熟的造型工艺水平。装烧方法采……[详细]
  浦城梨岭关年代:唐座落地点:浦城县九牧镇九牧村该关位于浦城县九牧镇九牧村高步亭自然村。古时因山产梨,称梨岭;唐贞元初,林藻与其弟林蕴联袂进京赶考,在岭头题下姓名,后两兄弟均科举及第,就称为折桂岭;又岭有五显庙,俗称五显岭。关为南北走向,关墙残长30米,高3-5米,下宽9米、上宽6.5米。关门残高3.2米,厚6.5米,宽3米。在关南侧顶部还发现营房遗址和石砌圆形泉水井一个,井深1.5米,直径0.65米,泉水清澈可鉴,甘甜爽口。据当地老乡回忆:关总长约80米。关门用片石砌成,顶为半圆拱状,关楼南面书“全闽锁钥”,北面书“越闽砥柱”。民国22年(1933),建造江(山)浦(城)公路时被毁。梨岭关规模……[详细]
  西山故居位于浦城县仙阳镇,时代为清代。该单位位于浦城县仙阳镇本街,为南宋理学家、参知政事(副宰相)真德秀(号西山)的故宅。宅坐北朝南,砖木混合结构。始建于宋嘉定十四(1221)年。清咸丰八(1858)年毁于火,光绪十四(1888)年重建。南北长66米,东西宽21米。总面积1221.4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32.53平方米,庭院面积588.87平方米。四面围墙,东、西、南三面墙外有流水沟绕护。中轴线依次为花墙、前庭院、门厅、天井、正厅、后院。正厅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两侧有厢房、侧门。侧门上槛外分别额书“鸾飞”、“鱼跃”等字,砖质,阴刻楷书。建筑内梁坊、瓜柱、斗拱以至瓦当均有精美雕饰。两厅均为硬山……[详细]
  介 绍: 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西南1公里,为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被列为武夷山世界遗产地的古汉城遗址保护区,1996年12月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汉城遗址发现于1958年,是福建省已发现的古城址中保存较好的一座汉代古城址,也是我国江南地区比较完整的一座; 城村汉城由三组东西走向的山岗和高胡坪组成。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48万平方米。地面保存着较好的夯土城墙,实测周长2896米,墙外除天然深谷和洼地外,一般都有墙壕遗迹。城门两座,位于城址南部,东西遥望,直道相通。城内探明大型建筑群基4处、冶铁作坊遗址5处、居住区15处,以及烽火台、排水系统、古道路等多……[详细]
  中国共产党闽北临时委员会(简称闽北临委),是闽北党组织早期的领导机构,领导福州和闽北地区的革命斗争。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大肆搜捕和-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笼罩全国,大革命运动处于低潮。闽北的形势与全国一样,工农运动遭到了摧残,党的组织被迫转入地下。鉴于福建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1927年7月,中共中央派陈昭礼到福建工作,恢复与发展福建的工农运动。月底,陈昭礼偕徐履峻一行抵达崇安,建立了中共崇安特别支部。8月,抵达建瓯,与葛越溪、季永绥等人接上关系,在陈昭礼的主持下,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闽省暂时划分为闽南、闽北两区”的指示,成立了闽北临委,直属中央领导,书记陈昭礼。稍……[详细]
  王台革命旧址群位于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王台村、上溪口村、溪后村,年代为1933-1935年。简介:包括王台谈判旧址(八角楼)、中央苏区闽赣省委常委开会旧址(珠宝庵)、溪口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旧址和东方军野战医院旧址(黄氏宗祠)四个部分。1933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第三军团(东方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和藤代远政委的率领下解放了王台镇,并将司令部设在王台镇上大庙(今王台粮站),将野战医院设在黄氏宗祠。1933年9月,东方军在王台八角楼同十九路军代表陈公培谈判,停止军事行动,推动第十九路军发动反对蒋介石的“福建事变”,促成了“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的成立。1935年3月,闽赣省委书记钟循仁在珠宝庵召开……[详细]
  文昌阁: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金坑乡金坑村下坊自然村西北侧,金坑,又称金坪,位于邵武市之西面,是邵武市最为边远的乡镇之一,也是闽赣间重要的边贸集镇。文昌阁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是金坑水尾主要风水建筑文昌宫的核心主体部分,文昌宫坐西北朝东南,方向142,单进廊院式建筑,占地面积519.03平方米,文昌阁立于宫内天井甬道尽头的平台上,占地69.97平方米,三重檐四角攒尖顶,三层总高12.39平方米。平面方形,第一层面阔、进深各三间,第二层面阔、进深各一间带围廊,第三层则一间见方;结构上由中部从上到下、垂直受力的四根金柱组成承重框架,中立雷公柱支撑攒尖屋顶,结构简洁,造型稳重;建筑装……[详细]
  罗从彦墓与特祠位于南平市延平区水南街道上地村、罗源村,年代为宋、清。简介:墓坐南向北,平面呈“风”字,三级墓坪,占地面积261平方米。封土前尚余两件梯形石碑座,明代碑刻《告罗豫章先生墓文》现藏于特祠内。特祠主祭罗从彦,明弘治年间(1488-1505)始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重建。坐南向北,占地面积472.5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前墙、过雨亭、御书阁、大堂。御书阁上下两层,大堂单层,屋面均作重檐歇山顶。罗从彦(1072-1135),字仲素,号豫章,著名理学家,与杨时、李侗、朱熹并称“延平四贤”,著述颇丰,是闽学文化的创始人之一。保护范围:墓体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共宽16米,前至路,往后共……[详细]
  大口窑址位于福建省浦城县水北街镇黄碧村,有上、下二村,上村即为大口窑自然村。窑址在村后山坡之上,山呈长条形,由于距村子甚近,解放初期小数民房建于废窑堆积层之上,使窑址南部边缘遭受破坏,其余保存良好,内涵丰富,为茅草杂树覆盖。瓷片堆积范围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50米。从断面看堆积层最厚处1—6米,包含大量窑具和瓷器残片。历史上流传有三十六座窑,村以窑名,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生产的产品以青白釉器为主,兼烧青釉器。此窑产品品种多样,从日用饮食器皿碗、盘、碟、壶、罐到妇女梳妆用品粉盒,生活用灯盏、香炉,从雕塑玩具、文化用品小水注到专用明器盖瓶,生产范围广泛,适应民间的各方面需求,这在我省古代瓷窑中是……[详细]
  龙滩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杨源乡楼下村龙滩自然村的翠溪峡谷中,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水洋景区仅2公里。该桥于1962年底动工建造,1965年建成,历时3年多,共使用百年以上树龄杉木800余根,其中有一部分是楼下村村民献出的建房木料。龙滩桥是政和县解放后建造的首座木拱廊桥,桥长31米,宽5米,净跨23米。桥面廊屋高4.2米,共12开间,64根立柱,抬梁穿斗式结构,悬山顶覆以青瓦,桥两侧覆盖杉木风雨板。该桥主墨系年轻木匠师傅杨显华(澄源乡叶甘地村人),石匠为浙江泰顺师傅董金钵。该桥建造于政治风云变幻不断的上世纪60年代,桥梁上至今留下许多反映当时社会政治-内容的标语联文,诸如“常思过去苦,更觉……[详细]
  邵武中书第:中书第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昭阳街道华光社区居委会道家巷三号,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中书第由西向东依次分布有明代民居、花园、清代民居建筑。明代建筑本体为三进合院式建筑。总面阔15.9米,总进深80.3米,面积为1276.77平方米.中轴线上从前往后依次分布有大门、门厅、天井、前厅、天井、正厅、太师壁、天井、后厅。大门前以照壁合围成一庭院,大门为砖石结构,门楣上阳刻“中书第”三个字,门楣四周嵌有砖雕,纹饰有花卉;门厅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前廊为卷棚顶,天井两侧带厢房,厢房为单坡顶。前厅硬山顶,抬梁穿斗式结构,带前后廊,面阔八间,进深五柱,天井两侧带厢房,厢房为单坡顶,太师壁设……[详细]
  中共炭坞区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浦城县忠信镇溪源村炭坞自然村,年代为1932-1934年。简介:原为华光庙,清代始建,土木结构,占地面积154平方米。 1932年7月,由工农红军团长叶全兴在炭坞一带领导开辟苏区工作,并于11月在炭坞村成立浦北第一区(即炭坞区苏维埃)。1934年12月间,国民党军1000多人,向炭坞苏区发起“围剿”。炭坞区游击队一部分撤退到忠信镇毛洋、马迹一带,一部分继续坚持当地斗争。炭坞区苏维埃政府裁判部旧址是一座木结构民居建筑。2018年,中共炭坞区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中共炭坞区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四周墙体各向外延……[详细]
  聚奎塔年代:明座落地点:邵武市和平镇和平村聚奎塔: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和平镇和平村南部约1.5公里的山岗顶部,又称“奎光塔”俗称“聚光塔”。明万历四十匿年(1616)至崇祯初年建,1990年修葺。五层六角楼阁式砖塔,通高17米。面积为122.7平方米。塔基以辉绿岩石砌造。各层交错辟一券顶拱门。门楣均有题刻,底层门额刻行楷明“天启元年(1621)秋月吉旦。聚奎塔。赐进士第,知邵武县事袁崇焕立”。各层五面塔壁均砌拱券顼佛龛,龛内石刻浮雕佛象与花卉图案。层檐用砖麻石板叠涩出檐,葫芦刹顶。塔内砌石橙,螺旋达顶层。各层有壁龛,均有题刻。楼板及桁条为木构。该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塔保存较好,结构完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