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聚奎堡(又名聚奎堂),位于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西华村,该堡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复修,因当地清代曾出现过十名贡生而得名。该堡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复修,道光癸丑之变(即太平天国)始筑围墙为堡。该堡占地面积6552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整个建筑坐西朝东,为城堡式古建筑。聚奎堡有大小房间200余间、水井5个、藏物窑2个、射击孔60个、瞭望台3个、瞭望窗80个,是当时陈氏乡绅为抵御土匪入侵而修建的集军事防卫和住宅生活于一体的古建筑。……[详细] |
![]() | 大水湾陈氏大厝年代:清座落地点:沙县虬江街道茶丰峡村简介:又称“孝子坊”大院,平面方型,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8980平方米。主院由封火山墙围护的左、中、右三列院落组成,正堂明间为七架抬梁,次间为穿斗式;其余各堂明间设厅,次间置耳房,穿斗式构架,悬山顶。主院之内,木雕精美;院墙外,各建两排护厝及外院墙,西南角山边建有碉楼,用于防御、瞭望。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30米。2009年,大水湾陈氏大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金铙山建筑群位于建宁县濉溪镇高峰村,年代为明。建于明代。由龙王庙、五谷庙、土地庙三处建筑组成,均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347.8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3.32平方米。龙王庙依鹰嘴岩巨石而建,单坡顶,前墙块石砌筑,供奉龙王。五谷庙由院埕、庙宇组成,建筑墙体、屋面、石龛的构件均为石质,供奉五谷神。土地庙墙体、屋面的构件亦为石质,内设有石刻牌位,供奉土地公。为当地百姓祈求风调雨顺、祈福、祭祀的重要场所。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至整个白石顶。……[详细] |
![]() | 宫边红粬窖群遗址位于大田县建设镇建忠村,年代为明至清。创建于明末,延续生产至今。分布于笔架山,现存200多个窖口,沿垄沟边缘岩壁开凿,洞内为纵向长方形空间,洞口以毛石、条块石、砖木垒砌,内壁保留原岩壁,地面以黄土、谷壳叠加、平整、拍实、烘烤而成。附属文物有窖前水洗、晾干、存放、柴草空间,窖间存有岭道、古井、古墓、土地庙等遗迹。宫边红粬制作是明末吴氏祖先独创的工艺,所生产的红粬是永安吉山红、清流玉露红、尤溪坂面红等红酒的主要原料。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北至笔架山西南山麓,宫边红粬坊所在山谷顶部;南至笔架山西南山麓与农田边界;西至宫边红粬坊所在西侧山谷西……[详细] |
![]() | 陈塘修齐堂年代:清座落地点:宁化县石壁镇石碧村简介:又名“上新屋”,清咸丰五年(1855)建。坐东北朝西南,由泮月池、前大埕、门楼、门厅、正厅、后花台及左右各双排横屋组成。门楼重檐硬山顶,石质门额上刻“爽挹西门”;大门正中立圆形透雕脊兽造型,门口设抱厦;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九柱。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陈塘修齐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西城卢家大院年代:民国座落地点:尤溪县西城镇团结村简介:清末始建,为卢家祖屋,民国十六年(1927)扩建。二进砖木结构,由外濠沟、演兵场、山门、围墙、大坪、门厅、中堂、后跨院、正堂、后花台及东西护厝、堡楼、兵营等几部分组成,南北宽65米,东西长57米,占地面积9984平方米,建筑面积3825平方米。1934年7月,栗裕领导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支队,曾进驻卢家大院,保留有大量红军标语。保护范围:东面至西城镇文化站后门水沟,南面至罗厝鱼塘墙界,西面至凤形山脚围墙向西16米,北面至镇政府旧会场墙界。2009年,西城卢家大院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银丁坂银矿遗址年代:宋~明座落地点:大田县前坪乡黎明村大石磨山简介:宋至明时期的冶银遗址。遗址面积长约1000米,宽约600米。遗址所在地东边的山脚下保留有当时分选矿物平台,长30米,宽10米,高约5米;以及窑炉、作坊等遗迹。在该山的西北面保留原始采矿洞,洞口宽2米,高1.8米,洞深近百米,分上下二层,现保存完好。遗址东面坡地上保留有用毛石垒砌的五级开采面的作坊区遗迹。遗址周边到处可见银矿矿渣、碾石作访、水沟、淘洗池、桥墩等遗迹。附属文物有陈龙山墓、陈氏祖祠。保护范围:银丁坂银矿遗址:东至:铁矿坑头至岭尾至油竹塆仑脊;南至:梅花崎仑脊;西至:水兜垅沟;北至:公路、祖祠。总保护面积0.2367平……[详细] |
![]() | 红七军团铜铁岭战斗旧址位于明溪县夏阳乡旦上村,年代为1934年。分布于九天山,由山脚前沿战壕、山腰支援和通讯战壕及山顶防御战壕组成,总长约8.2公里。战壕有四种类型,分别为环状战壕,用于防空及对地作战;单兵作战战壕,用于对地作战;长条形垒石群体作战战壕,用于集群对地作战;战壕间交通线,用于战术调整及物资运输。1934年3月,红七军团第19师在铜铁岭两次伏击前往归化(明溪)的国民党李默庵部第10师,共歼敌六百多人,俘敌数百人,缴获一批机枪、步枪和其他军用品,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迟滞了福建方向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进攻步伐,部分减轻了中央苏区面临的军事压力。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详细] |
![]() |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双兴堂位于尤溪县台溪乡台溪村,年代为1934年。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坐北向南,平面呈横向长方形,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21平方米。1934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尤溪军事行动期间曾居住在双兴堂。堂内留存红军标语11幅。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旧址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
![]() | 东方军第六兵站旧址池氏祖厝位于将乐县安仁乡泽坊村,年代为1933年。始建于清,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占地面积403.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1931年6月在此成立泰宁县泽坊区革命委员会和党组织。1933年8月,东方--入以将乐为主要方向的第二阶段作战,安仁、朱口等苏区与邵武的桥头和顺昌的大干二区连成一片,成为东方军兵力投送和军需补充的重要后方,其间交通线成为红军进出顺昌、延平一带作战的重要通道。为此,在泽坊村的池氏祖厝设立东方军第六兵站,作为东方军连接顺昌、将乐、泰宁至江西瑞金等地18个兵站中的兵站之一。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旧址围墙四周各向……[详细] |
![]() | 江坊红十二军驻址柳恕娄谦堂位于清流县长校镇江坊村,年代为1931年。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92),坐东北朝西南,平面呈不规整的梯形,由前后两堂和左、右横屋组成,建筑面积约1141平方米。1931年1月,红十二军部分进驻清流里田、长校一带,协助中共福建省委工作团发动群众开展分田分地运动,并相继建立了荷坑、下谢、长校、黄石坑、江坊等乡苏政权和里田区苏政权,部队曾驻扎江坊柳恕娄谦堂。留存红军标语6版20条(幅)。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旧址四周各外延伸20米。……[详细] |
![]() | 里田红四军驻地旧址豫章公庙位于清流县里田乡里田村,年代为1930年。俗称“凹头庙”,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1),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修并增建右侧书斋,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坐西朝东,建筑面积638平方米。1930年1月,朱德率红四军第1、3、4纵队由连城北团进入清流的李家寮,翻越鳌峰山后,经嶂下、留坑、江坊、长校等地抵达里田,部队曾于豫章公庙内驻扎。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旧址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
![]() | 桂峰蔡氏宗庙位于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年代为清。由蔡氏宗祠与祖庙两处建筑组成。宗祠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坐南朝北,建筑面积421平方米。由门前空坪、门楼、内空坪及石旗杆、内台阶、高台明、下堂、中天井、厢房、正堂、后花台、水井等组成。祖庙始建于明末,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重建,坐南朝北,建筑面积967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由空坪、照壁、石旗杆林、下堂、中天井、廊庑、高台明、正堂、五级后花台、两口小水井、两侧石护坡、花园等组成。……[详细] |
![]() | 老虎岩遗址年代:旧石器时代座落地点:宁化县湖村镇湖村村简介: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面积约1500平方米。发现了8颗人类牙齿化石,分属两个不同的个体。其中7颗牙齿同属一个一万年前成年男性个体,另1颗属老年女性个体,根据所属地层推测,这颗牙齿的年代至少已有4万年,是全省已知最早的人类牙齿化石。出土有25种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保护范围:岩洞、整个山体及山脚周边台地50米范围内。2009年,老虎岩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陈塘红军第四医院旧址年代:1933年座落地点:宁化县石壁镇陈塘村简介:旧址为建于清末的张氏祖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85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由门楼、下厅、天井、正厅、后厅、两侧过雨亭、护厝等组成。1933年,原设于江西瑞金的红军第四医院随军进驻此地。现保存有红军标语20多条、漫画13幅。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陈塘红军第四医院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七叶衍祥坊年代:清座落地点:建宁县溪源乡上坪村简介:四柱三间五楼式石牌坊,四柱前后二侧有抱鼓形夹柱石。牌坊坐北朝南,总宽6.98米,总高8.76米,占地面积约14.24平方米。牌坊上下三层,左右五楼,额枋之间嵌置匾额“七叶衍祥”;字碑及匾额的二侧,又各有一块字碑,记述有关事迹以及建坊经过等。上额枋之上龙凤柱间立“圣旨”碑。保护范围:沿古驿道南100米至稻田,沿古驿道北200米至上坪村公路,东50米至山顶,西50米至山顶。2009年,七叶衍祥坊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乾建堡位于尤溪县台溪乡台溪村,年代为清。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坐西北朝东南,依山构建,前低后高,平面呈前方后圆形,占地面积2390平方米。集防御、居住、生产、生活于一体,由堡墙与堡内沿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厅堂院落构成,堡墙上设阶梯式跑马廊,防御设施齐备。内院主要有门厅、空坪、下堂、天井、厢房、正堂、后花台、后楼、护厝、粮仓、厨房、厕所等,内部装饰精美。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外墙四周各外延伸20米。……[详细] |
![]() | 青州巫公庄屋年代:清座落地点:清流县嵩溪镇农科村简介:为祭奠巫氏先祖巫罗俊所建,原在宁化县,后随巫罗俊墓迁到嵩溪,现存建筑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之后从未修缮。由围墙、大门、门厅、天井、正堂及护厝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00余平方米。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青州巫公庄屋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林畲红军史迹1930~1931年座落地点:清流县林畲乡塘堀村简介:由毛泽东旧居(诒燕第)、工人夜校(即润晖第)、红军井、红军医院(由一座民居和一个天然溶洞组成)、红军桥、烈士墓等组成。1930年1月15日,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二纵队经连城入清流,宿营林畲乡塘堀村,在此召开群众大会。次日,开赴明溪。行军期间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如梦令·元旦》一词。1931年6月,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为了扩大中央根据地,部份红军由泰宁、将乐、明溪进入林畲,成立了林畲乡苏维埃政府。保护范围:旧址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林畲红军史迹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青云塔年代:明座落地点:泰宁县朱口镇朱口村简介:明崇祯五年(1632)始建,仿楼阁式。砖石木结构,七层八面,高21米。基座花岗石砌,直径10米,每面边长3.9米。塔身各层上部用角牙砖叠涩出挑,承托石塔檐。塔内壁嵌有石阶踏步,每层设一龛、一门。各层有“青云塔”、“珠溶吐奇”、“云峰耸翠”、“中天主柱”、“慈光普照”等榜书题识,以及明兵部少保尚书李春烨题写并加盖印章的“大行般若”石刻匾额。保护范围:塔周边各向外延伸 25米。2009年,青云塔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