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宁德市旅游

宁德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叠石关隘位于福鼎市叠石乡叠石村,年代为五代、清。位于闽浙交界处,五代闽国为防备吴越国而建,明清时设有叠石汛。关门地处隘门山、牛脖子山南北夹峙的V字形隘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公路建设而拆除;现状保存南北两侧关墙、烽火台等,关墙南北走向,全长约83.5米,其中北段斜长39米、残高2.9米,南段斜长32米、残高2.7米,以块石砌面、碎石山土填充,依山体斜面堆砌而成。烽火台位于南侧牛脖子山的山岗上,距关口约190米。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关隘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九岭古道位于寿宁县芹洋乡九岭村、官路洋村、山头村,年代为宋至清。始筑于宋代,历代有修。古道沿九岭山腰蜿蜒而行,始于九岭溪桥头,终于石马洋,呈“西南—东北”走向,总长5440米,宽约1.2~1.8米,以碎石块沿山形地貌铺设而成。九岭古道是古时寿宁县通往平溪、政和的重要通道。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古道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详细]
  归驷桥位于柘荣县富溪镇。系木构单孔悬臂式廊屋桥,始建于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全长25米,宽4.6米,高7.3米。廊屋高3.8米,10扇40柱。1989年,柘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阳老人桥位于福鼎市管阳镇桥头村,年代为明、清。简介: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修。单孔木拱廊屋桥,东西走向,桥长30.4米,宽4.9米,孔跨24.4米,矢高7.6米。石砌桥堍,桥拱用圆木交叉架成木拱,拱上横铺木板为桥面。桥屋13间,用柱56根,两边檐下施1—4层挡板。桥中设神龛三间。桥头两端各为4级石阶。2013年,西阳老人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头东、西各外延20米。……[详细]
  前山大外厝位于柘荣县城郊乡前山村,年代为清。简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坐东北朝西南,由左、中、右三路大厝组成,通面阔68.51米,通进深62.620米,占地面积4290平方米。左、右路建筑从前到后依次为门厅、前天井及厢房、前堂、中天井及厢房、中堂、后天井及厢房、后堂。中路建筑由主屋及左、右附房组成,主屋从前到后依次为门楼、门厅、过廊、前堂、拜亭、门厅、过廊、后堂、防火屋组成。附属文物有大厝左后侧的“黄氏支祠”和右侧的“黄氏宗祠”,占地面积1132平方米。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前山大外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禾溪中心国民小学旧址位于周宁县纯池镇禾溪村,年代为民国。简介:由时任纯池乡长参照当时最时尚的西洋建筑风格,于民国三十年(1941)创建而成,学校-夯筑土墙,占地面积1855平方米。建筑坐西向东,均砖砌卷拱门、百叶窗、四坡屋顶。由东向西依次为前操场、“凹”字形单层教室、礼堂、后操场。第一进教室面阔五间,明间为过道;第二进面阔七间,一层明间、次间为礼堂,梢间为教室,二层为教师办公室及师生宿舍等。2018年,禾溪中心国民小学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寿宁红带会旧址位于寿宁县大安乡大安村,年代为1932年。简介:原为建于1917年的范氏宗祠,由门厅、戏台、天井及两侧看楼、祠厅等组成,占地面积460平方米。1932年中共寿宁特支在此创建群众武装红带会,1933年全县上万名红带会员相继举行武装暴-动-,攻打南阳、坑底等地驻敌,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发展。红带会纪念碑为附属文物。2018年,寿宁红带会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宗祠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纪念碑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详细]
  西竹岔战斗遗址位于柘荣县楮坪乡社坪村、洪坑村、苏家洋村在西竹岔周边相连山头,黄柏乡蒲洋南山村后门山,年代为1934年。简介:1934年冬,中央红军长征后,国民党纠集数万重兵“围剿”闽东苏区,是年腊月十一(即1935年1月15日),由叶飞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2000多名指战员,在游击队和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在此伏击国民党新十师5000多人。红军凭借有利地形和大无畏精神,打退敌人数十次冲锋,敌军伤亡500多人,红军伤亡约200人。之后,红军主动撤出战斗。是夜,敌军驻守阵地下方的社坪村,红军退守阵地上方东南侧的丹池村。西竹岔战斗打响的前夕,大批红军秘密驻扎在南边不远的黄柏乡蒲洋南山村后门山密林……[详细]
  闽浙边临时省委甲坑旧址群位于寿宁县犀溪镇甲坑村,年代为1935年。简介:包括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旧址也纪念碑、闽东特委后方办事处旧址、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闽东特委福寿办事处旧址及纪念碑、中共寿泰县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七处。1933年6月,岗垄地区各乡村纷纷成立苏维埃政府,甲坑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设在郑家坑的洋头厝,主席为叶江帜。1935年夏,中共福寿县委在甲坑扩建中心县委,同时恢复福寿苏维埃政府。1935年5月,福寿办事处成立后,直接指导促进岗垄地区的各项工作,使党组织在岗垄得到迅速发展,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岗垄斗争的核心。1935年8月,中共寿泰县委员会在寿宁县的郑家坑成立,寿泰县……[详细]
  上坂尚书墓位于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上坂村,年代为明。简介:明成化二十二年(1487)敕工部营建,赐祭。清乾隆十五年(1750)重修。墓坐东南向西北,平面呈“风”字形,由墓冢、墓碑、石象生、神道、享堂、碑亭、石砌禁墙等组成,占地面积312平方米。墓体石构,尚存石像生三对及墓志铭碑和神道碑各一通。神道碑楷书“明故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太子少保、刑部尚书,赠荣禄大夫、少保,谥庄敏林公神道。”2013年,上坂尚书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周边各外延10米。……[详细]
  浦源林公宫位于周宁县浦源镇浦源村,年代为清。始建于清嘉庆十七年(1811),道光十五年(1835)重修。坐东南向西北,由前坪、戏楼、天井两侧双层厢房、主殿组成,建筑面积265.6平方米。主殿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六柱,抬梁穿斗混合式构架。主殿设有神龛供奉林公忠平主塑像,两侧存清道光二十年(1840)绘制的《西游记》壁画10幅。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墙四周各向外延20米。……[详细]
  游朴墓,位于柘荣县双城镇北郊大坪,柘荣一中大门西侧,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葬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游朴墓外观平面呈风字形,青石构筑,墓碑高2.3米,宽0.95米,墓碑阴刻楷书皇明湖广参政游少涧墓,坟前竖立半八卦形围山石,墓埕前神道碑尚存,整体占地面积约10亩。2001年1月列入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廉村城堡位于福安市溪潭镇廉村,年代为明。简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平面呈椭圆形,周长约1200米。东、西面共保存有3个城门,东墙外为河卵石铺设的泊岸,岸南端有明代修建的宽大石码头。城堡局部有残损,现保存南北长约450米,东西长约300米。城墙内部用土夯筑,外墙用块石和河卵石垒砌,墙基宽约4米,顶部宽约2米,残高约3米。2013年,廉村城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堡墙四周各外延50米。……[详细]
  钱公宝殿位于古田县泮洋乡中直村尾,单间土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162平方米。面向东北,面阔三间13.5米,进深四柱12米,穿斗抬梁式木构架,歇山顶小青瓦屋面。大殿正中供奉钱公塑像,右侧供奉陈靖姑塑像。在东西两面墙上有绘制完整的《陈靖姑传说》壁画38幅,叙述了陈靖姑出生至24岁临水宫得道的神话故事,以两行两列、两行三列的形式分布着,每幅均以墨线相隔,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绘制生动。钱公宝殿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西元1736-1795),道光十六年(西元1836)重修。中直钱公宝殿壁画于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2010年5月,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全国新发现的近50万项不可移动……[详细]
  福寿桥位于寿宁县犀溪乡犀溪村,年代为清。简介:又名坝头溪桥,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1930年重修。南北走向,木拱廊桥,南面桥堍建在岩石上,北面桥堍用条石砌筑。桥身长40.7米,宽4.7米,拱跨32.8米。廊屋四柱九檩抬梁式梁架,计18间,用76柱,双坡顶。廊屋中间设神龛,中祀观音,左祀大帝,右祀临水夫人。北面桥头建有守桥亭。2013年,福寿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两端各外延20米,上下游各外延50米。……[详细]
  张高谦陵园,寿宁县武曲镇的大韩村是个山清水秀、茶香飘溢的静美山村。在大韩溪畔、村口大桥的西侧,浓浓绿荫簇拥着占地面积4.5亩的张高谦烈士陵园。张高谦陵园于1990年动工,1991年1月竣工,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张高谦(1947—1961年),寿宁县武曲镇大韩村人,就读于大韩小学(现为高谦小学),先后任过班长、少先队中队长。1961年2月为保护集体羊群,与偷羊的坏分子搏斗,英勇牺牲,年仅14岁。陵园中建有先锋亭、张高谦塑像、领导题词壁、烈士纪念碑等,先后被省教委、团省委命名为“福建省学校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福建省首批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95年,被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命……[详细]
  后龙柏舟遗烈石牌坊位于屏南县屏城乡后龙村村西,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石牌坊坐北向南,通高约5米,通宽约4米,花岗石砌筑,三间四柱五脊顶,中间有圣旨,顶葫芦刹;横匾阴刻“柏舟遗烈”,左右两边刻有皇清旌表的字样,左右额坊浮雕精美象、凤等图案和纹饰,石柱阴刻联句。石牌坊的主体构架与细部构件之间衔接自然、分布巧妙,稳固而又不零乱。脊顶檐翼特意雕琢成起翘形状,颇具动感,潇酒飘逸。石雕工艺精丽,手法精湛。该石牌坊是民间石雕艺术优秀的作品,也体现了这一地区民众对明清时期程朱理学主流文化思想和道德体系的认同与臣服,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2018年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后龙龙津桥又名玉锁桥、溪尾桥,位于屏南县屏城乡后垅村水尾。桥为东西走向,始建于清初,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董事张芳等募建。桥长33.5米,宽4.5米,单孔跨度23米,桥面至水面高度12米。桥堍以块石砌筑,桥面以木板横铺,上以卵石铺砌,神龛座南,祀五显大帝。桥屋建13开间56柱,九檩穿斗式构架,悬山顶。桥东有碑记和夫人庙。桥下龙溪蜿蜒流过,桥两岸树木成荫,环境幽静。桥中有一楹联,曰:水色山光不负祗般来往,车尘马迹任随那等奔波。清光绪拔贡张宗铭撰后龙八景诗之“桥锁龙津”:吾乡四面皆山,而玉屏与文笔两山接连,龙紧履是地者,几不知水从何处出也,道光丁未建一桥于岸口,名曰龙津。又有赞诗曰:绿树阴浓……[详细]
  竹江天后宫位于福建省霞浦县沙江镇竹江村,为清代古建筑。1986年列为霞浦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升为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两座天后宫,即前澳天后宫和后澳天后宫。?它们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各异,其中前澳天后宫是闽东沿海地区天后宫中建筑物保存最为完整历史最久远的一处清代古建筑。南宋庆元年间,张姓定居竹屿,建一小妈祖庙于竹屿之西面山麓。元、明时期,渔利大获,生活小康,始兴建“顺济庙”,俗称“小宫”。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信众开始在顺济庙的北面隔墙筹建新的天后宫。总建筑面积727.4平方米,其中大宫521.3平方米,小宫206.08平方米,大宫前后两进,其小宫则紧靠大宫。两座均为硬山……[详细]
  广利桥位于屏南县岭下乡岭下村南。该桥始建于宋,明正统年间重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5年)重修,1993年再次重修。桥长30.5米,宽4.5米,单孔跨度20.6米,桥面至水面高度7.3米。桥屋建11开间48柱,九檩穿斗式构架,双坡顶。桥堍以整毛石砌筑,桥面以木板横铺,上以卵石铺砌。桥中设神龛,祀真武帝。桥西北端有石阶十级。桥两岸有红豆杉、南洋铁杉、柳杉、水松等古树名木和一座古寺,环境十分清幽。广利桥与广福桥均横跨于岭下溪上,两桥相距仅200多米,是闽东北和浙西南为数不多的姐妹桥之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