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泽随建筑群位于龙游县塔石镇,年代为明至民国。泽随古村始建于元大德年间,至今仍保存着128座明、清、民国时期建筑,有宗祠、民居、店铺、古井、池塘等。这些建筑环两个湖而建,整体呈八卦状。村中主姓徐,另有一姓王。徐姓祖先曾在村中建有总祠堂徐氏宗祠和十三栋支祠堂(厅)。只是,徐氏宗祠已经被改为大会堂,而十三栋支祠堂(厅)也仅存塘沿厅和龙穴厅两处。另有两处支祠堂遗址尚存。走在被保留下来的青石子路上,记者环游泽随村。随处可见雕工精细的传统木雕,有的木雕姿态各异,甚至多达五六个层次,极具立体感。雕刻的内容包括人物、动物、花卉、亭台楼阁、地方戏曲。砖雕、石雕也是泽随古村中可以遇见的传统装饰。2017年1月13……[详细] |
![]() | 蒋村张氏宗祠位于衢江区云溪乡蒋村村南垅自然村,2017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据《张氏家谱》记载,该宗祠建于清代(1644-1911年)。建筑面积294平方米,坐东朝西,三进三天井,屋面为硬山造,小青瓦阴阳盖法,白灰砖墙。墙基为黄沙岩。前厅明间面阔三间,明间五梁架带前后双步,次间穿斗式,五柱用九檩,天井为花岗岩铺设。厢房面阔一间。正厅五梁架带前后双步(明间)次间中柱落地,五柱用九檩。中厅与后厅之间有木拼花板连接。南北两侧有小天井。后厅面阔三间,明间五梁架带前双步后单步,次间穿斗式,五柱拥八檩。该宗祠保存较好,用材粗大,结构规整,正厅大额雕有人物、龙、凤凰等图案,雕刻精美,充分……[详细] |
![]() | 霞山汪氏宗祠(含启瑞堂)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民国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汪氏宗祠,坐北朝南,前后三进,面阔五间,设戏台、厢房,总面积842.12平方米。一进门厅梁架为七檩,五架梁前双步用四柱,明次间设一活动戏台,戏台为重檐歇山顶。天井两侧为过廊。二进大厅,梁架为八檩,五架梁前双步后单步用四柱。三进后堂及两侧过廊,均为二层单檐。整组建筑保存完整,为浙西地区规模较大的祠堂。 启瑞堂,民居建筑。坐南朝北,主轴线上为正厅、后厅、花园水榭、花厅。轴线东侧有别院、落轿厅、书斋等建筑。总面积3339平方米。整体结构完整,功能齐全。木雕装饰题材类型丰富,工艺精湛,题材品种多样,是我省一处……[详细] |
![]() | 黄甲山塔位于衢江区云溪乡孟姜村黄甲山自然村,又称孟家塔,2011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万历三十九年(1611)重修。民国《衢县志》上记载着主持建塔者的名字:“兵道曹栋、郡守韩邦宪创建。万历年间,郡守洪纤若重建。”是六面九层楼阁式砖塔,高约41.9米,底层壁体厚1.2米,塔室直径3.29米,座基须弥座式,底层西南面辟壶门,可进入塔内,门额上和第二层塔西南面,分别有“双塔耸秀”和“砥柱凌霄”楷书,字迹均已模糊,二层以上每层三面辟有壶门,方向各自错开,各层叠涩出檐,每面檐下一斗三升拱两攒,整体完整,塔顶相轮向北倾斜。黄甲山塔它不仅展现了我国古代造塔……[详细] |
![]() | 葱口洞穴遗址位于衢江区上方镇龙祥村,2011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葱口洞穴遗址由葱洞及观音洞组成,葱洞遗址位于上方镇龙祥村葱口自然村,距离该自然村西东方向约500米处,洞口宽约3米,高4米,2000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观音洞遗址地处龙祥村葱口自然村西南方向200米的无名小山,洞高约4米,宽约14米,进深18米左右。2000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发掘总面积约60平方米,出土较多的动物化石。葱洞、观音洞遗址洞内出土陶片等遗物表明该洞穴是一个新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距今约6000年前后,正是根据这一遗址的出土文物,将衢州市的历史提早到距今六千年前,有……[详细] |
![]() | 文昌阁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廿八都镇浔里村东北端。廿八都在仙霞关下,为浙闽交界之重镇,文化交会之地,文昌阁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坐北朝西,平面长方形,共三进,由前厅、正厅、后厅组成。前厅抬梁式,沿廊之廊沿两角出挑上翘,梁、枋、脊檩、额枋等均有彩绘。雀替、牛腿等雕刻瑞兽、瑞禽、人物等。正厅为正方形三层楼阁,面宽26.21米,歇山顶,重檐四面出挑上翘,明间两缝为五架梁前后单步,前廊设卷棚顶,明间前廊设扁六角形藻井,周围用彩绘花栱承托,牛腿镂雕狮子等。楼内草架、天花、裙板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图百余幅。柱础鼓形,下置覆盆。后厅形式略同一进。……[详细] |
![]() | 峡口大公殿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大门位于院落之东南角,单间两坡顶。主体建筑大公殿,原来兼作家族书塾使用,故又称水星阁、文昌阁。建筑为三层楼阁,八角形攒尖顶,柱网呈内外双槽形式,用通柱;底层外圈为廊。楼阁后有厅三间,两坡硬山兼出歇山顶,明间五架梁前后单步用七檩,梁架施彩绘。后厅东侧又有小三合院建筑,可能原为管理用房;大公殿前置水池一。周围青山绿畦,环境颇佳。 据大公殿宝顶的“大清乾隆四十六年岁次辛丑谷旦” 铸刻,说明建筑建于清代中期,整组建筑布局整齐,造型独特,尤其是硬山屋顶与歇山顶结合形式,他处不见,具有重要价值。……[详细] |
![]() | 徐氏旧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民国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俗称三十六天井,规模较大。由偏居东南的门屋、横向甬路及中轴线上的大院落、正门、前厅、天井、中厅、天井、门墙、天井、后厅、天井,以及围墙外之花园旧址等组成,各天井两侧都布置有二层楼厢房。主体建筑的院墙两侧,还有通长的附房两排,东侧附屋进深较大,有的有二进深度,其位于后厅东侧部位的附屋后更辟有别院。整组建筑由中轴建筑向两侧展开布排。主体建筑如门厅、中厅、后厅等用材较好,工艺较细,包括院落周围的磨砖空斗砖墙等,显示了当时建筑的精细水平。建筑兴造于清末民国初。除了部分次要建筑外,保存情况良好。……[详细] |
![]() | 霞山永锡堂座落在开化县马金镇霞山二村东北面。座西北朝东南,共有三进,平面呈凸字形,占地面积约660平方米。为郑氏祠堂。第一进戏台,悬山顶,重檐翘角,明间柱上有牛腿承托;第二进厅,面阔五间,通面阔18.3米。明间两缝五架抬梁带前双步,檐柱上有牛腿,曲梁两端用雀替。明间有减柱造法,曲梁、月梁雕刻精细,有龙凤、人物故事图案。第一进至第二进中间有天井,两边下为走廊,上有厢房;第三进,面阔三间,通面阔11.30米,该进1928年重建。整座建筑砖砌墙,有覆盆形、鼓形、方形石柱础,三合土地面。该建筑布局合理、用材粗大,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建筑风格,也体现了一定的艺术特色,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详细] |
![]() | 两弓塘窑址群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宋、元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衢州市衢江区全旺镇官塘村两弓塘山。面积约1万平方米。1988年局部发掘。清理龙窑一座,残斜长47.6米,窑床宽2米左右,倾斜度约15度。堆积厚1米左右,可分三个文化层。出土单色釉瓷和彩绘瓷两大类产品。前者见于所有文化层,主要器形有壶、瓶、碗、盆、罐等,包括青、褐、黑等各种釉色瓷器和类似紫砂器的汗釉瓷。后者见于一二两层,主要器形有盆、罐、瓶、钵、壶、盘、器盖,腰鼓等,包括施化妆土的青釉彩绘瓷和不施化妆土的银灰色釉彩绘瓷。窑具有支座等。……[详细] |
![]() | 大陈汪氏宗祠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东北朝向。前后三进,包括门厅、中厅、后厅及两侧厢房等。门厅面阔三间带两翼各一间;前设三重檐木构门楼,具有地方特色。内为二层结构。门厅北向出戏台。正厅较高大,面阔三间,进深十一檩;梁架用材粗壮,雕刻较细。其两侧厢房于平檐0歇山屋顶,此法为江山清代建筑中独见。 北侧有文昌阁,为宗祠附属建筑,三间两进。 宗祠重建于清代晚期,除了宗祠建筑外,其南侧还有上世纪初宗族办学所建之学校用房。现保存状况较好。……[详细] |
![]() | 里择祠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明、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坐南朝北,共为三进,呈长方形,建筑面积约608平方米。前进面阔五间,进深梁架五檩三柱,用中柱 。前檐明、次间四柱为方形讹角柱。中进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明间梁架为五架梁前后双步,前廊设卷棚,平身科斗栱为一斗三升,牛腿、雀替等均为镂雕,刻工精细。后进面阔五间,进深十檩用五柱,明间梁架五架梁前后双步带前廊。 里择祠,虽经清代两次重修,但还有部分构件保留着明代建筑风格。是一处地区风格较明显的祠堂建筑。……[详细] |
![]() | 泉井自然村文物遗存丰富,人文底蕴深厚,为秀美奇峻的江郎山增添了一抹厚重的人文色彩。泉井自然村东依江郎山,西临仙霞古道,始建于南宋中期,现存一泉二祠、十多幢古民居,以及鸦片教所等文化遗产,零星分布的古建筑,为村庄增添了别样的风情。宗祠因恢弘的建筑布局以及特殊的家族情结,展现出村庄独有的历史、人文和民俗,是古村落中一道特别的风景。据周氏家谱记载和村民介绍,泉井周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历经清乾隆、嘉庆重修,民国大修。泉井周氏宗祠名为“学坦世家”,2011年1月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仙霞古道起讫(途经)地点:保安至龙井。总长度:5公里概况及主要特点:仙霞古道位于浙江省江山市保安乡南仙霞岭上,地当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古称古泉山、泉岭山。仙霞古道是古代进入福建唯一陆上官道,素有“入闽咽喉”之称,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唐末黄巢起义遗址,是浙江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经典红色旅游基地之一,也是浙江省八大徒步旅游线路之一。古道依山势而变,石砌路大而宽,以“之”字形,曲折盘绕,拾级而上,行至半山腰愈觉陡峭,路边山峦叠翠,风景怡人,美不胜收。……[详细] |
![]() | 公淤丰氏宗祠座落在公淤村北端村口,座东朝西,丰氏祠堂。共三进,三开间,进间设天井。硬山顶双坡顶,阴阳合瓦,有屋面板。第一进原有戏台,三进梁、牛腿等皆有雕刻。一、二进,三、五架梁及卷棚上宽柱用材大。第三进有搂,且地面高出二进。砖砌墙,三合土地面,鼓形、方形石柱础,墙内茅岗糊泥隔墙一层。有砖砌门楼,三楼四柱,砖檐翘角,上有墨书“褒忠流芳”四字,有简单壁画,麻石门框。根据建筑风格及宗谱记载,该建筑为清代乾隆辛卯年建,建筑年代相对确切,雕刻精美,保存较好,历史久远,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详细] |
![]() | 开化新四军整编旧址位于开化县城关镇、华埠镇,年代为1938年。开化是“钱江之源”,也是“铁军之源”。1938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副书记的陈毅,带领部队到皖浙边侦查敌我态势,认为开化具备新四军集结“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1938年2月中旬,陈毅率军部机要人员和战地服务团一行二十余人,从皖南启程到开化,组织领导新四军一、二、三支队的集结组编。集结地旧址有开化县华埠镇香泡树底、开化县城政义坊。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达河窑址群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宋、元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碗窑乡碗窑村东、西南。范围约5万平方米。堆积丰富,共有窑址5处。烧造年代从唐代始至明代,产品种类较多,有碗、执壶、灯台、盏、碟、盘、罐等,以碗为主,胎质坚硬,呈青灰色,也有仿景德镇白瓷的,釉色有青绿、淡青、灰、褐黑釉等。早期釉与龙泉窑较相似,光泽较好,纹饰多以花卉为主,窑具有匣钵、垫饼、垫珠等。该窑址对研究浙西南制瓷业的历史及其与景德镇窑、龙泉窑的关系具有较重要意义。……[详细] |
![]() | 荥阳侯夫人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元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衢州市衢江区九华乡下坦村东300米。方氏为南宋散骑都尉郑俊妻,郑用和之母。郑用和,元延五年(1318年)进士,累官海道都漕运万户府万户封荥阳郡侯。该墓碑上写“赠中大夫太平路总管轻车都尉荥阳候夫人方氏墓”上款为“至元六年庚辰(1340年)冬月吉旦”,下款为“孤哀子郑用和立”。墓朝南偏西,墓丘保存完整。高约8米,直径16米,神道上尚存石翁仲、石羊、石马等6件。 ……[详细] |
![]() | 霞岭黄巢起义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唐 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位于保安乡保安村仙霞岭。唐末黄剿农民起义遗迹。唐乾符五年(878年)黄巢起义军破饶、信、歙、虔等州,转战浙西,于仙霞关开路七百里,直捣建州。由于仙霞岭地势险要,自黄巢起义军开辟山路后,成为历代农民起义活动的要地。明代叶守留领导矿工起义,清代江山刘家福起义等,均转战于此。岭上设有四关,关墙高4-5米,用毛石干砌,关门上券顶用条石纵联砌置。……[详细] |
![]() | 樊氏大宗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五里乡樊村内。坐南朝北,三进五开间,总占地面积约620平方米,第一进明间门楣嵌“大宗祠”匾额,稍间辟边门,后檐接戏台,台高1.9米,宽6.56米,顶部作八角藻井。第二进通面宽15.55米,通进深11.50米,硬山顶,五架梁带前后双步卷棚顶廊子,主体梁柱用材粗大。中、后两进间有祭亭相连,祭亭重檐歇山顶,后进重檐楼屋,鼓形柱础。檐口置沟头滴水。该祠主要特色:一、祠内立有大小柱子百余根,梁枋、牛腿、雀替、斗拱、飞檐等砖雕木刻的龙凤狮鹿、亭台楼阁及人物花卉图案线条流畅,精细美观,特别是祠内各砖木构件上所雕饰的110个戏曲人物图案造……[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