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乐清碉楼,也称乐清炮楼,是一种融民居与军事防御工事为一体的民用建筑,平面以方形为主,一般为石(砖)木结构,外筑厚实的石(砖)墙,墙体逐层开设内大外小的0-射击洞眼,小窗高墙,外观如碉堡,相当坚固,易守难攻,且冬暖夏凉,适宜人居。乐清碉楼现有20多处列入省级重点文保单位。乐清碉楼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是融民居与防御工事于一体的近现代建筑,主要是为了防范海匪而建。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如平面布局小巧别致,综合运用中西建筑技法,在居住功能外,重点突出军事防御功能。当时战乱频繁,乐清沿海海匪活动猖獗,除劫掠航海商旅外,不时登陆上岸打劫家舍,沿海人民不堪其苦。鉴于乐清沿海海匪患纷繁严重,为了保家卫村,沿海……[详细] |
![]() | 三垟周氏旧宅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近代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大地主周衡平建,坐北朝南,平面呈不规则方形,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筑依次为门台、前厅及主楼。门台及前厅均为晚清时建,门台砖砌,单间悬山顶;前厅面阔九间,屋面硬山式,两端用观音兜山墙。主楼砖混结构,二层楼房,建于20世纪30年代,面积达102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面阔9间,深2间,四面回廊,地面为拼花石英水磨地面,北立面用克林斯柱,南立面用爱奥尼柱,门窗上部用券顶,立面额枋等处多用浮雕手法堆塑各式中西花草图案,二楼用宝瓶形栏杆,天花石膏吊顶,线脚装饰精美,屋面为歇山顶,施小青瓦,阴阳合铺。 三垟周氏旧宅用材考……[详细] |
![]() | 江心屿浩然楼位于鹿城区江心屿文天祥祠东侧。楼原址在文天祥祠前,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重建移今址。据清光绪《永嘉县志》记载,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的“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而命名。一说楼名“浩然”,从语本《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句;一说因唐朝山水诗人孟浩然曾游江心屿,是为纪念他而建的。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温处分巡道秦瀛以先贤之名不宜命楼,改“浩然楼”为“孟楼”。清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复名“浩然楼”。江心屿浩然楼坐北朝南,面朝瓯江而建,为二层木构建筑,进深七柱,面阔三间。一层设回廊,置美人靠。江心屿浩然楼北侧为花园。花园西北角管理员起居室与文天祥祠相通。明万……[详细] |
![]() | 陈傅良墓、祠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 陈傅良墓位于瑞安市罗凤镇凤川村凤凰山北坡。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瑞安人。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官至宝谟阁侍制,永嘉学派创始人之一,卒谥文节。墓始建于南宋宁宗年间。清咸丰元年(1851年)重修,1988年修葺。现墓域长10.50米,宽7.5米。坐南朝北。后有砖砌神座牌楼,墓前40米处有砖混结构的台门。神座牌楼正中嵌墓铭一通,上刻:“宋集英殿修撰进宝谟阁侍制止斋陈公之墓”。 陈傅良祠位于温州市瓯海区仙岩镇仙岩山积翠峰下。祠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现存建筑为民国初年重建。占……[详细] |
![]() | 南雁会文书院南雁会文书院位于平阳县南雁荡山风景东洞华表峰下。相传为宋时北港鹤溪陈经邦(徽宗大观三年进士)、经正兄弟读书处。二人受业程颢、程颐门下,为洛学传入平阳之始,其后书院废圮,仅存旧址。现书院为清光绪九年(1883)邑令汤肇熙倡议重建,坐东南朝西北,环境幽雅,风光秀丽,五间木结构楼房,重檐歇山顶,院前有花坛园圃,楼上有坐槛,中县汤肇熙题写“高山仰止”匾额,柱间有孙锵鸣,吴承志等名流撰书楹联。入口为东天门天然岩洞,门台用青石构建,门楣上嵌“会文书院”青石横额,两侧有孙衣言撰书,“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名联。门台右首毗邻棣萼世辉楼,楼原在溪对岸西山下,宣统二年(1910)移建今址,楼……[详细] |
![]() | 文明塔建于清朝光绪十年(1884),楼阁式空心六角七层青砖结构,高三十五米,逐层向上收缩,前人称“文笔峰”。塔内原有木梯盘旋而上,惜于民国期间火毁,至今塔内可依稀辩认火劫痕迹。文明塔是浙南地区清代仿木结构砖塔典型代表。塔旁还遗存塔碑一通,石兽一只。文明塔于光绪四年兴建,十年(1884年)三月落成,为当时振兴文风的标志建筑。该塔结构严谨,造型简朴大方,是浙南地区清代仿木结构砖塔的典型代表,2005年被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平阳县城标志性古建筑,文明塔自1986年被列入县级文保单位以来,至今未作维修,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在历经100多年的岁月摧残和人为破坏,现大部分构件风化脱落,塔顶漏水严……[详细] |
![]() | 花坦古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清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永嘉县花坦乡的珍溪西岸。始迁祖朱兴,五代时任永嘉尉,爱此溪山之胜,遂定居于此。村落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块石寨墙,东、北、西三面开设寨门。内存民居、祠庙、牌楼、亭阁等古建筑50余座。民居依山而筑,布局高低错落有致,单体建筑平面有一字、口字、曰字等式,立面或一层、或二层楼阁。花二村“四面屋”由前后厢廊、前后厅堂组成,占地达1600平方米。宗祠4座,规模宏大。以乌府祠堂为最早,原名敦睦祠,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系二进二廊合院,中设戏台,占地600平方米。前厅面阔九间,进深二间,梁架粗壮,斗拱密叠,悬山式屋……[详细] |
![]() | 温州天主教总堂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周宅巷38号,建于1888年,由国籍神父傅貌禄设计监造,为温州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教堂朝向不拘于西方教堂面西的惯例,按照日照和通风特点,采取坐北朝南,由保禄大堂、圣心堂、神父楼、圣母亭、波兰楼等组成。教堂以位于西面的保禄大堂为主要建筑,大堂坐北朝南,主立面竖向线条坚挺有力,桩墩粗壮,纵分立面三段,两条水平间装饰带又将三段联在一起,正中玫瑰窗,两侧窗花明显,爱奥尼柱式,充分显示了哥特式建筑风格。圣心堂位于保禄大堂的西北角,建筑体量不大,构造比较简单。神父楼与波兰楼相连,均为二层建筑,砖墙瓦檐,楼前有个小院,凿有一井,平面呈圆形。在保禄大堂和神父楼之间,建有圣母亭……[详细] |
![]() | 忠训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忠训庙,位于浙江省平阳县腾蛟镇薛岙口。人称大夫殿,又名武英殿,合院式木构建筑,前后殿各7间,左右厢房6间,戏台居中,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乡人为纪念南宋初御寇阵亡人士薛氏(或云为昌荣,绍兴间任袁州知府。)而兴建,历时七年建成。庙内有古戏台,木结构,三面空旷,一面为屏门,阔5.5米,深5.1米,台面离地1.5米。天花板中央为方形藻井,四周开框,内绘戏剧壁画。藻井曲木以小拱组成八卦状,拱头朱漆飞金,井中浮雕狮子抱球。椽木画有花草图案,横梁两头浮雕飞龙,四周檐下垂柱刻作花灯、莲花、葵花状。正面檐背垂脊前端排立八……[详细] |
![]() | 花亭(含丽水桥)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明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岩头镇下村。花亭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因建于荷花池畔得名,俗称接官亭。方形,木构。高7.1米、面宽4.52米、进深4.5米。四角重檐,攒尖顶。亭子用檐柱、金柱各四根,檐柱间设大额枋,平身科斗栱二朵,用双下昂出二跳。出檐用飞椽,坡度平缓舒展,翼角举起。中用五层斗栱叠成八角藻井,隐喻五行八卦。重檐屋面八条脊背,分别立有“张果老骑百驴”塑像,脊端雕塑“刘海献钱”图案。 丽水桥位于岩头镇下村下殿。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为三孔梁式石桥。东西走向,跨丽水河。长12米,阔3.8米,净跨4米。桥墩以方柱……[详细] |
![]() | 中共浙闽边临时省委旧址位于泗溪镇半岗村白柯湾自然村,旧址为当地村中的一座小宫庙。1935年10月5日,刘英、粟裕率领的红军挺进师在福建省寿宁县与叶飞、阮英平等人率领的闽东独立师会师,双方召开了联系会议,商讨恢复闽浙边临时省委的方案。10月底,刘英为及时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写信邀请叶飞前来研究。1935年11月7日,叶飞率领闽东干部十余人到达,随即在白柯湾小宫庙召开了第二次联席会议,正式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刘英、粟裕、叶飞、黄富武、阮英平、刘达云、许信昆、洪家云、范式人、方志富、许旺等11人组成浙闽边临时省委委员会,刘英任书记,粟裕任组织部长,叶飞任宣传部长兼少共省委书记。同时相应成立了……[详细] |
![]() | 养根施宅位于文成县周山畲族乡,年代为清。养根施宅坐北朝南。清咸丰年间(1851~1861)所建,由门厅、东西厢房、正屋组成四合院式二层木构建筑。门厅原为七开间,后加建一间,屋面双落翼式悬山顶。厢房三开间。正屋建于陡板石砌筑的台基上,上花岗岩条石压阶沿,明间前置两级垂带踏跺,明间梁架穿斗式结构,为七柱十檩,前后双步梁带前后双步梁再带前单步廊,前檐柱跟金柱之间设通廊,前檐使用双挑檐檩,前檐柱为断面抹角方柱,下用青石质方础承托,并设青石质柱顶石,二楼前檐置廊,设美人靠,内存有孙衣言书的“庆锡期颐”匾额一块,出腰檐,底层明间设敞厅,次间起地面架空设木地板,前用格扇封闭,置花窗,上浮雕人物、花草图案,正……[详细] |
![]() | 张琴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张琴墓,位于苍南县马站镇山边村积谷岭旁。墓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墓前辟有墓道,立有牌坊。其石翁仲、石马、石羊、石狮等保存完整。石坊额枋间书“皇清诰授武显将军张琴墓道”。墓外埕为平台,以青砖铺地,设石栏,石栏板上浮雕狮兽、花卉、卷云纹等,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内埕前为拜台,中为祭台,皆以石板墁地,后为封冢,用条砖封顶。张琴(1786—1835),字奏南,号韵斋,招顺乡南坪(今霞关镇南坪)人。历任左营马粮、大荆营千总、四川越嶲营参将。清道光十年(1830)特授云南临元镇总兵,后调任台湾镇总兵,卒于任。为官清……[详细] |
![]() | 百岁亭位于南岳镇上庄村,建于民国时期,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8平方米,为纪念邱寿光夫妇百岁高龄而立。百岁亭为砖木结构建筑,呈六边形,亭身青砖不抹灰,三顺一丁空斗砌法。门为拱形,两侧设有罗马柱。门的上方镶嵌长方形匾额,刻有“百岁亭”三字。亭身东西两侧各开椭圆形通气窗。檐口为青砖叠砌出檐,檐口上方为六角,各有倚柱,两柱间石砌有城垛型花窗。亭顶屋面为六角攒尖顶,造型庄严凝重。上置葫芦型亭刹,亭内为六柱木构梁架,大门柱两侧各置抹灰龙头形状排水口,这龙头造型排水的已毁。亭内原有记录邱寿光夫妇百岁的石碑,现毁。百岁亭门两侧有对联,刻“千古一亭伊人宛在,百领片石寿世无疆”。百岁亭整体保存较好,建筑类型非常……[详细] |
![]() | 琦君故居位于温州市瓯海区瞿溪街道,年代为民国。琦君故居位于瓯海区瞿溪镇三溪中学内,由正屋、凉亭、水池、左右廊围成合院式建筑。正屋明间前檐置五扇门,次间为槛窗,明间后金柱间设五扇屏门,门后东侧为楼梯可至二楼。二楼南侧有美人靠,东、西、北三面为西式风格,廊柱为清水砖柱,柱间为连续券。屋面铺设小青瓦。厢廊为四间单层硬山顶建筑。东侧厢廊为单披檐,朝向天井,西侧厢廊为双披檐,中设隔墙。正屋西侧山墙外建有八角攒尖顶凉亭。亭东侧梁架搭于正屋而省去檐柱,其余六面由六根木柱支撑。柱头出跳用悬柱上承角梁。东侧设入口,亭子边上有一水池,平面呈方形,池壁由方形条石铺设。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详细] |
![]() | 青街李氏、池氏大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李氏大屋,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约2280平方米,建筑面积1440平方米。前后两进,并设厢房,均二层重檐,为合院式木构建筑。通面阔40米,通进深36米,两厅均为九间,两厅与厢房以回廊贯通,二层回廊设美人靠,梁架均为抬梁穿斗混合,悬山顶。池氏大屋,与李氏大屋同为合院式木构建筑,面阔、进深及建筑面积俱与李氏相同。前厅、正厅均为九间平房,两厢为二层重檐,二层设有美人靠,梁架均为抬梁穿斗混合,悬山顶。李氏、池氏大屋,布局严格区别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且建造工艺精湛,门窗格扇及梁柱上驼峰等装饰题材多样,具有地方特色。是省内重……[详细] |
![]() | 砚下孙诒让故居位于瑞安市潘岱街道砚下村,是孙诒让(1848—1908)出生和青年时居住之所。坐北朝南。由台门、正屋、左右厢楼和后花园组成,总占地面积约3700平方米。台门二道,前台门偏东,木构。两台门在纵轴线上,面阔4米,高4.5米,砖砌硬山造,匾额题“太史第”三字。正屋面阔九间,通面阔33.72米,通进深13.95米,前后有卷棚顶廊道。廊用圆柱,其余均方柱。硬山屋顶,大木作用材粗壮,制作精工。槅扇、花窗装修考究,阑额、雀替雕刻工细。正屋前有大天井,中间用花墙隔断,分为上下两坦,气派开阔。正屋尽间前有东西厢楼,西毁,东厢楼面阔三间,通面阔10.53米,通进深7.95米,其南山墙与花墙连接,形成……[详细] |
![]() | 州治旧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五马街道广场路社区广场路76号广场路小学内。现存门台与警报塔。坐北朝南。门台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面阔五开间,为二层砖砌五殿顶形式结构建筑。一层明间敞开,为拱门,是旧址的出入口。各间均用砖柱。屋面檐口饰件具有民国前期风格。警报塔高七层,为砖砌四面台结构。第一至第六层砖砌墙体,四面均开窗。第七层为嘹望台,四面敞开,置栏杆,平顶。第一层北墙上开门进入塔内,各层楼梯均为木制。州治旧址自东晋太宁元年建永嘉郡城以来,曾先后设为郡治、州治衙署、-署等。2005年8月被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等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民国类别:古建筑保护范围:以文物本……[详细] |
![]() | 圣寿禅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清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仙岩镇仙南村积翠峰下。原名仙岩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敕赐“圣寿禅寺”额,故名,一时成为东瓯主要道场。现存建筑为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和乾隆以后所建。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楼、千佛殿。山门设在寺院前左侧,上悬朱熹书题“开天气象”匾额,庭院开阔,中凿佛陀池,广袤三亩,围以青石栏杆。天王殿面阔7间,尽间各有一楼一底,悬置钟鼓。大雄宝殿面阔7间,达17米,进深4间,达14米。重檐歇山顶,八角藻井,龙吻,花脊。寺内还藏有宋、元、……[详细] |
![]() | 南垟村的建筑结合地势,大多坐南朝北,较完整地保留了十余栋四合院或三合院形式的古民居群,基本为清中晚期的传统建筑,规模较大,质朴雅致,木雕精湛,体现了较高的建筑价值。村口位于村落东北处,设有白鹤大帝庙和清代的金氏宗祠,村尾则是现已废置的南岙学堂;村落以纵向主街为轴,向南延伸至村尾,间隔以横向小巷。现今南垟的新建建筑大多集中在村庄北部,南部的历史建筑群虽然格局大致保存下来了,但是部分厢房已被拆除又新建砖瓦房,严重影响原有的建筑风貌。村庄最南侧的两栋老宅已经在修缮和重建,村里的人对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同样有着期待。在2011年,“南垟村乡土建筑”被公布为浙江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南垟村列入浙江……[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