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鞍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新石器时代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马鞍镇寺桥村南1公里仙人山、寺桥南500米(凤凰墩)。遗址包括仙人山与凤凰墩两处。仙人山遗址总面积约8000平主米。1985年经局部发掘,堆积厚约1米,分两个文化层:上层出土夹砂红陶,印纹硬陶片和石器。夹砂红陶有绳纹鼎、釜支子。印纹陶饰方格纹、条纹、云雷纹等,器形多见凹底器圜底器。石器有凹槽式有段锛、半月形刀等。属马桥文化;下层出土有泥质灰陶、黑皮陶和夹砂红陶,器形以鱼鳍形足鼎、圈足盆、喇叭形镂孔豆为主。石器有有段石锛、柳叶形镞等。属良渚文化。凤凰墩遗址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1984和1993年局部发掘。文化……[详细] |
![]() | 尚德当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尚德当铺建于清末,前为当铺,后为宅院,是一处商住合一的商贾宅院。坐西朝东,中轴线上依次列门屋、仪门、前楼、后楼,两侧连以厢楼及部分附房,总建筑面积1229平方米。门屋即为原典当之处,二层楼,五开间,通面宽11.80米,通进深7.40米,明间梁架抬梁式,七檩三柱,前檐柱与前金柱一层设船蓬轩,前檐砌厚重砖墙,中辟石库门,硬山顶屋面,阴阳合瓦,两侧封五花山墙。过仪门,即为住宅部分,前楼、后楼均为五开间,梁架结构大致与门屋类同,前楼北次间设深约2米的地下储藏室,建筑木雕精细,砖雕门楼精致,建筑四周封以高大的封火山墙。 尚德当铺布局……[详细] |
![]() | 藏绿乡土建筑--马鞍山古民居和周氏宗祠马鞍山古民居位于五泄镇南约二公里处,隶属藏绿乡十四都村,始建于明朝贞德十五年,由周氏太公周廷琮(清三公)独自到此定居,开始繁育周氏子孙,距今已有500年,繁衍24代子孙。周氏祖宗有记载的可上溯到1000年前北宋时期的周敦颐(爱莲说的作者,1017-1073年),是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所以现在的十四都村的千柱古屋前长满了荷花,到6-7月来风景会更秀丽。青山秀水必会孕育优秀人才,周氏宗族人才辈出,历代历朝进士、瀚林官员,以及院士、将军等不胜枚举。古镇、古村落、古宅的保护和文物、古迹的保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维护意识的加强,已经开始得到了政府和百姓的重视,藏……[详细] |
![]() | 位于绍兴市区萧山街笔飞弄13号,是一个颇具绍兴特色的明清台门建筑;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专门介绍蔡元培一生事迹的名人纪念馆。蔡元培祖上自明末由诸暨迁至山阴。清道光间,蔡元培祖父嘉谟公在笔飞弄自置房屋,初有大厅三楹,后又在屋后加盖五楼五底,自祖父以下三代合祝元培父培宝煜居东首一楼一底加一骑楼,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诞生于此。座楼东次间为其书房兼卧室,在他28岁前及在绍兴中西学堂(现绍一中)任职时和历次返乡时均居于此。故居主要建筑有门厅、大厅、座楼,共三进,占地1856平方米,建筑面积1004平方米,砖木结构,花格门窗,乌瓦粉墙,青石板地。门厅三间,坐西朝东,门楣匾额“蔡元培故居”系艺术大师刘海粟所……[详细] |
![]() | 太平桥是一座由石拱桥和石梁桥相结合的长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清咸丰八年(1858)重建。全长40米,由一孔拱桥和八孔梁桥组成,拱桥高高隆起,净跨8.4米,桥宽3.5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拱脚内侧铺设有石板纤道路,桥上行人,桥下行舟背纤,宛然古代立交桥。桥南、北两面均铺设石阶,下置平台,南端经平台分东、西两面下坡。拱桥的北面连接着梁桥,靠南面的三孔较高,渐次降低,每孔跨径约4.8米。整座桥形状高低错落,状若龙首朝天,翻腾水面。设计者既考虑到大船只进拱桥,又兼顾小乌篷船可进低矮的梁桥分流,是河网地区一桥多功能的特有形式。太平桥不仅造型别致,而且桥上的装饰艺术也独具匠心。桥顶……[详细] |
![]() | 天元塔,位于浙江省诸暨市南山乡杨家溇村,俗称杨家溇塔。系明里人杨肇泰任安庆知府时资建。光绪《诸暨县志》:“天祜庵,明万历间里人百岁翁杨义峰建,今毁。庵后有天元塔,亦百岁翁命其孙万历己未进士安庆府知府肇泰建。”塔六角七层,塔身用定制青砖实砌,砖上仍可清晰看到刻有“元”字。为砖砌楼阁式砖塔,各层用菱角牙子叠涩出腰檐。塔高40米气势雄伟,外形美观。每层之间原先均饰有彩绘佛像,塔角悬系铜铃。全塔无平座、副阶,不施斗拱。第一层南北辟券门,其他各层六面开窗。塔内有砖砌梯。可沿梯盘旋登临而上,四面眺望,田野村庄,渎溪泄水,青山绿岙,一目尽收。塔旁原有塔庵数椽,今已毁。该塔曾于一九三七年由杨家溇村村民集资,作……[详细] |
![]() | 玉成桥位于浙江省嵊州市谷来砩头村,与迎仙桥同为准悬链线石拱桥。建成于道光丙申年(1836)。坑举马正炫所建。马氏家谱中载有建桥的记录。该桥建成后当地村民认为桥拱这么平坦,可能要塌,拒付工钱。马正炫为了表达为民造桥的善意,竟然未收工钱,玉成其事,取桥名为玉成桥。桥建成后至今已160多年,完好无损,此祖业被马氏后人传为美谈,写入马氏家谱。该桥为新发现的又一座古代优秀桥型,已被收入《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详细] |
![]() | 边村祠堂位于浙江诸暨市同山镇边村。据《重建大宗祠碑记》铭文记载,该祠始建于清丙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丙午光绪三十二年(1906)建成。它是由门厅、戏台、看楼、正厅,后厅构成的一座完整的建筑群,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祠堂雕梁画栋,制作讲究。祠内所有牛腿,都用透雕,浮雕相间工艺,雕刻着各种不同的人物、山水、花鸟图案。瓜柱上精雕花篮,花篮里盛插木雕花枝,色彩和谐。戏台与后厅观剧厅上各置半球形藻井。雕刻精细,富丽华美。戏台单檐歇山式,龙吻脊,飞檐,四周立八角形石柱,牛腿和梁枋透雕或浮雕戏曲人物,为绍兴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祠堂戏台。今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边村祠堂不但雕刻精美,且建筑风格有……[详细] |
![]() | 俞秀松故居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近代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俞秀松(1899-1939),原名寿松,化名王寿成。浙江诸暨人。1920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参与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任书记。1922年从苏联学习回国,先后在浙江、福建从事建党建团活动。1925年在上海参与领导“五卅”运动。1933年被派到苏联远东伯力工作,任中文版《工人之路》副总编。1935年6月,被调任新疆反帝总会秘书长、新疆学院院长等职。1937年因被王明、康生等人诬陷入狱。1939年在苏联被害。1962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故居坐北朝南,属晚清四合院式楼房建筑,占地面积458平方米。东侧厢房楼上为俞秀……[详细] |
![]() | 马剑古建筑群位于诸暨市马剑镇,年代为清。马剑镇马剑古建筑群(戴氏宗祠、树徳堂、敬义堂)建于清代,包括宗祠、民居,规模庞大,结构保存完好,布局合理,在地方建筑中具有代表性。戴氏宗祠内设有马剑历史文化陈列馆、金肖支队陈列馆、义祠、封宦祠、戴氏历代名人馆(原为节孝祠)等。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且规模较大,造作亦好,对研究清代祠堂建筑及当时社会结构中的互助体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马剑古建筑群中的各个组群建筑形式独具特色,皆以高墙围护,构成各自独立的建筑组合空间,建筑布局局线明确,既有良好的防卫功能,又反映出宗族聚居的建筑格局。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详细] |
![]() | 胜利山石室土墩墓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春秋战国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古墓葬群。分布在大二房村村东胜利山山顶与山脊上,数量较多,共有20余处,属石室土墩墓,保存都比较好。这些墓葬的特点是:均采用未经加工的不规则块石垒砌成狭长条形墓室,墓室两壁往上逐渐内收,横断面呈梯形,上面用长条石盖顶,石室周围和上面加盖大量封土,外表形成一座椭圆形的土墩。石室的规模有大小之别,大者长达30多米,底宽2米多,高4米多,规模十分宏大。小者长68米,宽1米左右,高不足2米。墓内的随葬品一般为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石室土墩墓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地区流行的一种主要的墓葬形制,是保存至今的越文化重要遗存。……[详细] |
![]() | 马寅初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现代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马寅初(1882-1982),字元善,嵊县(今嵊州)人。经济学家、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1915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教务长,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口学会名会长等职。在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人口理论研究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尤以《新人口论》最为著名,其人口学说成为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基本依据。 马寅初于1982年北京逝世,遵其遗愿,部分骨灰送回家乡嵊州,安葬于下王舍村母亲王太夫人墓旁。……[详细] |
![]() | 新一堂、继述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新一堂坐西朝东,规模较大。由中轴线上的三进建筑、厢房及东西院墙外的两重侧房组成。中轴线上有台门、天井、门厅七间、天井及两侧厢楼三间、正厅三间及两侧夹屋、天井及两侧厢房二间、后楼三间两弄带夹屋等。第一道侧屋并列九间,北断并有楼厅三间;第二道侧屋并列十三间,其南侧另有跨院两座。整体建筑群形成纵深浅,横向宽的组群布局。主体建筑制作略精,梁架有雕刻。继述堂坐西朝东,规模略小。由中轴线的三进建筑、厢房及院墙外侧屋组成,其中轴线上的门厅已毁。两组建筑均建于清代晚期,除了继述堂门厅外,其余保存比较完整。……[详细] |
![]() | 东汉时,会稽山阴(今绍兴市)的西南,群山耸立,东北地势低洼,,曹娥江掠过东境,浦阳江流贯西疆,两江都和杭州湾相通,每当潮汐倒灌,山洪暴发时,东北带遍地漫溢,一片茫茫泽国,顿时成为鱼譬之地,百姓受尽灾难。顺帝永和五年(140年),马臻出任会稽太守。他是当地人,很能了解民间疾苦。到任后便勘察地势,设计方案,组织百姓平高丘,束狂澜,以会稽郡城为中心,筑起自五云门至曹娥江的东湖堤,长七十二里,又筑起从常禧门至浦阳江的西湖堤,长五十五里,这就是闻名古今的“镜湖”。早在镜湖形成之前,这片泽地被称为庆湖。东汉以来,又有贺家湖,南湖,长期,大湖、贺监湖,鉴湖.照湖等称呼,或者是因地形特征、名诗佳句而得名,或者……[详细] |
![]() | 三江闸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明 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 位于斗门镇三江村北300米处。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绍兴知府汤绍恩建。为解除山阴、会稽(今属绍兴县)、萧山三县的内涝和防御海潮倒灌而建。闸长108米、顶宽9.16米,闸体利用山峡形势以巨石砌成,石间用榫卯连接。加立27个梭墩,共28孔,皆用天上星宿命名,故名称“应宿闸”。上架石梁,既能启闭,又能通行。现闸门已废,仅起桥梁作用。闸旁存清代重修碑四通。三江闸为浙江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水利枢纽工程。泄水流域面积达1520平方公里,400余年来,对解除萧绍平原的洪、旱、潮灾害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详细] |
![]() | 王充墓位于上虞杭浦村西南十四都乌石山上。清嘉庆十二年邑人林鉴修治,咸丰五年林臣、谢简廷重修立石。1965年扩建茶声时将墓平毁,仅存咸丰五年所立石碑一块,上刻“汉王仲任先生充之墓”。1981年省人民政府款在原址修复,墓呈圆形,用乌石砌成,顶部封土植草,通高2米,直径5米,墓前立清咸丰五年墓碑。墓台宽10米,深11米,也用乌石筑成,墓台前立《王充简介》的说明碑。墓地造型简洁朴素、庄重肃穆,四周为葱郁的茶树所环抱。地址:绍兴市上虞区章镇镇杭浦村类型:陵园/墓地游玩时间:建议20-40小时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
![]() | 张秋人烈士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1898—1928公布时间:1981年4月13日位于牌头镇水霞张村前山头。张秋人(1898-1928),学名慕翰,别名秋莼。诸暨人。1921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研究会”,下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青年团中央候补委员、中共上海区委候补委员、青年团江浙皖区兼上海地委书记。1926年在广州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等职。1927年9月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同年底,在杭州被捕。次年2月在浙江陆军监狱就义。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墓丘直径3.5米,块石砌筑。墓地有砖砌围墙和门楼。……[详细] |
![]() | 新胜古建筑群位于诸暨市街亭镇,年代为清。街亭镇新胜乡土建筑(前新屋、太和堂)建于清代,规模较大,结构保存完好,布局合理,在地方建筑中具有代表性。新胜乡土建筑的前新屋建筑布局局线明确,其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使既有良好的防卫功能,又反映出宗族聚居的建筑格局。太和堂为清代文化名人傅晓渊之祖宅,内有清代著名经学家俞樾手书的《梅岭课子图》、《守梅山房》等碑刻题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教育价值。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天姥古道是浙闽古干道上的重要路段,于南朝开通后,台州、越州始有经济文化交往。新昌境内的古驿道西接嵊州,南通天台。今保存最好的是小石佛驿铺段约300米,迎仙桥至104国道段约200米,班竹村落马桥至会墅岭脚路廊段约800米,会墅岭段约400米,天姥寺至冷水坑村、普济桥段约2100米,横渡桥村北至皇渡桥南约600米和关岭铺段约300米。这几段驿道宽约1.3-2.2米,多为溪卵石路面,卵石路面铺砌形状各异。保护这几段古驿道和驿铺,对研究浙东南内地与沿海古代交通、邮政、地理、物流等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详细] |
![]() | 羊山造像及摩崖石刻(含石佛寺)位于绍兴市柯桥区齐贤镇,年代为唐至民国。山石佛造像位于齐贤镇山头村羊山石佛寺。像高4.50米,雕凿于三面环水,一面与禅院相连之孤岩上。造像脸形丰满,全跏趺坐于仰莲,下设须弥座,为释迦坐像。彩塑剥落,双手已残。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所题《羊山石佛庵碑记》云:隋开皇年间(581~600),越国公杨素派人开山取石,扩建罗城,留下孤岩。唐时在此建灵鹫禅院。今称石佛寺。按其造型,当为晚唐造像。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