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嘉兴市旅游

嘉兴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戴墓墩遗址位于平湖市乍浦镇建利村戴墓墩自然村,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聚落址,地表包含少量商周时期遗物。遗址原有高墩,高于现有地表约2.5米,在取土后留下的零星小土堆剖面可见明显地层,现已基本被平。遗址于1958年农民取土时发现,经考古钻探,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1993年至1994年修建东西大道时发现多座良渚文化墓葬,出土大量良渚文化时期遗物。2001年9月平湖市博物馆对遗址东部大港化工厂工程涉及区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良渚文化墓葬5座,发现居住址和用于祭祀的高土台等遗迹。出土玉、石、陶器60余件,其中双鼻壶、圈足盆、平底罐、器盖、贯耳壶等9件陶器上发现有陶文。遗址发掘出土编号为01PD……[详细]
  吴家浜遗址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来龙桥村吴家浜自然村,北临吴家浜,现已填掉一部分,西南为河,东为田与村庄。据出土文物判断属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晚期,面积约33000平方米。1981年试掘发现,地层堆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耕土扰乱层,厚约30—40厘米,发现少量的近代砖瓦和青瓷片;第二层为文化层,分上层与下层,上层约5—18厘米,土色呈灰褐色斑点与第一层有较明显土色界线,有较少细碎陶片与小块碎红烧土,下层厚约5—20厘米,土色与上层无明显差别,土质上下不同,发现少量的碎小陶片和小块红烧土,烧土中带有芦苇印痕;第三文化层的土质厚有10—40厘米,和第二层土质有明显不同,并沾有草木灰,出现很多牛骨、牛……[详细]
  三步两爿桥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利民行政村(原石佛寺自然村)东南角,据地方志记载为明建,由聚秀桥和常丰桥相连组成。其中聚秀桥南北走向,常丰桥东西走向。聚秀桥为单孔石拱桥,全长16.21米,桥面宽2.27米,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净跨6米,矢高3.61米。桥两侧有石栏板,南北两侧分别有石阶11级和10级。桥拱券石上刻有“聚秀桥”,东西两侧刻对联“摷梅花洲之去脉,镇禅仗沙之分堤”、“波影射双龙井眼,河源通一鉴山泉”。南北落坡呈喇叭状,北坡与常丰桥东坡相接,南坡与溪岸道路贯通。常丰桥为单孔石拱桥,全长14.8米,桥面宽2.53米,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净跨5.2米,矢高4.15米。东西两侧分别有石阶……[详细]
  云岫庵座落在鹰窠顶山腰,海拔150米,庵名出自东晋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名句,形象地点出了云岫庵世外桃源的意境。云岫庵始建于北宋建隆年间初,建庵伊始,即供奉观音大仕。一千多年来,庵曾五废五兴,明代中叶为鼎盛期。当时普陀山屡遭倭乱,曾有僧尼渡海前来避难。民间传说,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在普陀,因香火旺盛,日夜难以安静。于是,听从龙女献计,于晚上跨海来此休息,后因走漏消息,善男信女闻风而来,故云岫庵有“夜普陀”之称。1993年,海盐县人政府批准云岫庵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庵重获新生。现有殿宇73间,占地11亩,1993年,省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云岫庵为宗教活动场所,赵朴初为云岫……[详细]
  西水驿碑位于嘉兴市区斜西街西端环城西路西侧、京杭运河环城段东岸。坐西朝东。据《嘉兴市志》记载,嘉兴地处要冲,“南通八闽,北连三吴,旁及江右”,驿站建立较早。唐贞观二十三年(649),于嘉兴城西门建安运站,至宋发展为嘉驿站。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嘉兴路水驿站。明初称西驿站,后屡毁屡建,宣德年间重修,万历七年(1579),扩建起厅堂廨舍。清康熙十一年(1671),重建西水站,成为排班鸣炮,迎送过往官员之地。乾隆五十二年(1787),建师晖亭,以迎候乘驿命官员和外国使臣。从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西水驿设施之完善,传递、招待功能之齐全,反映出嘉兴城当时的繁华景象。1998年于西丽桥东堍建筑墙体……[详细]
  马厩庙大桥位于平湖市曹桥街道马厩村,南北跨于赵泾港上。明代已有记载,民国十八年(1929)重建。三孔石拱桥,全长39米,宽3.1米,中孔矢高5.2米,拱跨10.1米,边孔矢高2.8米,拱跨6米。石桥采用薄墩连拱技术,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置,南北各有石阶37级。设条石栏板和方形素面望柱,石桥最高处栏板设计成靠背式,既加固了桥身又便于行人憩坐。栏板石和望柱与地栿之间以铁质构件铆合,构件间浇以糯米汁。石桥正中千斤石浮雕漩涡纹。有桥柱联4对,西侧边“扬帆东驶柽联三泖口,驱车南望遥指九峰巅”,中间“南狩渡景公庙貌至今称马厩,西区沿大易塘名终古属赵泾”;东侧边“半月偃赵泾五坊门户,长虹环马厩三县交通”,中……[详细]
  长安闸包括上闸、中闸、下闸、水澳和长安坝。是中国大运河上的重要水利枢纽工程,长安闸始建于唐代,北宋形成复式澳闸。长安闸是宋代江南运河交通和军事上的重要枢纽,是大型船舶平稳顺利进出上下河的重要水工设施(上下河水位高差1.5-2.0米)。水澳分为上澳和下澳,是为上闸室和下闸室输送水、储存水、水量循环利用的大型水塘。据考古发掘表明,现残存遗址为南宋时期。长安坝,即老坝,建于元至正七(1347)年,用人、畜力量拔船过坝,进出上下河,是现在长安镇拖船坝的前身,清中期后逐渐废弃,现仅存遗迹。现存文物本体除宋堰位置不可考之外,其他三闸、元坝(老坝)均能确认其位置,基本格局尚存。现各闸均改建为闸桥,闸墙闸门柱……[详细]
  双魁巷位于秀城区东北部,紧靠古运河,全长54米,宽2.5米,石板路面,是典型的明、清里巷建筑形制。双魁巷建于1917年,当时绍兴宋传箕在“洋关街”(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此建有嘉兴海关故称“洋关”)购置一亩土地建造此巷,隐喻“鸳鸯”和“一花双魁”。据说宋原计划开设青楼,后因故未成,遂作民居。巷端有过街楼,下有砖砌券门,巷内共有楼房26间,分列两侧,门户相对,格局一致,均系砖木结构,门楣上还有浮雕图案等,门面为二门二吊窗,窗棂为花格装饰,东侧房屋之门梁为方木,西侧房屋之门梁为圆木,阴阳、凹凸之别,以便于识别。双魁巷建筑艺术粗犷中带有精细,紧凑中保持整洁,具有明清江南水乡的“一街一河”、“人……[详细]
  徐志摩旧居位于海宁硖石街道干河街38号,名“安雅堂”。据载房建于1926年8月,是志摩的父亲徐申如为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而建造的。旧居为二进加厢房中西合壁式砖木结构二层楼房,通面阔13米。前厅及厢房底层有中式廊檐,抱头梁、罗锅椽,雕梁画栋,雅致玲珑。厅内地面铺彩色水泥地砖,是当时从德国进口的洋货,颇为美观。门为落地隔搧。木结构楼梯。考究的多重阴角线天顶装修。厅堂与天井间,也是落地隔搧出入,天井上用中式梁架结顶,细部施蝙蝠香草如意浮雕,周为玻璃窗,清新明亮。第二进有露台。维修后,旧居内部布置徐志摩生平及文学历程陈列,并据其表妹回忆,复原他与陆小曼的婚房、书房“眉轩”及张幼仪房间等,于1999年10……[详细]
  海盐海塘(敕海庙段)位于海盐县,年代为明、清。钱塘江海塘海盐敕海庙段又称“鱼鳞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武原街道东部沿杭州湾一带。此段海塘南至南台头闸北侧,北至城北路口,长约2300米,是钱塘江海塘的重要构成部分。鱼鳞塘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由浙江水利佥事黄光升创筑,用以抵御海水入侵。黄光升修筑的鱼鳞塘采用五纵五横的条石叠筑方法,底部开槽打桩,一二层五纵五横作“丁”字形排列,三四层五纵四横递减,跨缝相叠至十八层。南接海宁,北连平湖。历代增筑,清乾隆、道光年间曾对海塘进行维修。现海塘为重力式鱼鳞石塘,大部分为双盖鱼鳞石塘,塘底有木桩,塘外向海中有护坡、“丁”字挑水坝,塘上有防浪墙……[详细]
  位于观潮胜地公园内的占鳌塔,又名镇海塔,是一座为潮神而建造的楼阁式佛塔,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代,至今已有380多年历史。它是典型的中国式宝塔,也是中国浙江沿海的古塔中是最为精致的。占鳌塔高40米,周围25米,平面呈六边形,外观七层,内为八层,砖身木楼,造型极为壮丽。登临占鳌塔观一线潮,是海宁潮观赏的最大特色,登塔俯视,盐官古城风貌尽收眼底,杭州之玉皇、硖石之东山也隐隐可见。相关传说: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中,“鳌”是一条巨大的鱼,它有人类般的感情,但它的喜怒会引发海啸一类的灾难。而“塔”则是佛教神圣之物,传说可以降妖伏魔,于是人们建造了“占鳌塔”,祈求能够镇压住鳌鱼,使它不能再兴风作浪,危害人类。鳌……[详细]
  施家墩遗址位于海宁长安镇兴福村。属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于1973年省文管会调查时发现,并对土墩进行局部清理,出土了原始青瓷豆、罐、簠等30余件遗物。历年来采集的标本有印纹陶片和夹砂红陶的鸡冠耳、牛鼻耳等。2009年8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施家墩遗址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后获知,遗址中心墩大部分为封土,从东侧断崖来看,厚度超过4.6米,近底部的夯土层内含有零星的战国硬陶片,结合1973年的考古收获,推测中心墩可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大型土墩墓。遗址中心墩周围为良渚文化墓地和生活区,表土层厚约0.5—1.0米,文化层厚约0.6—1.2米。施家墩遗址的发现和调查为研究良渚文化的社会结构提供了重要……[详细]
  王坟遗址位于海盐县西塘桥街道西塘社区,由高墩及四周农田组成,面积约10万平方米。1994年8月,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和海盐县博物馆联合对王坟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证明高墩为崧泽文化晚期和良渚文化早期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墩顶有良渚文化早期墓葬和祭祀坑,随葬品有石器、玉器、陶器等,陶器组合以鼎、豆、罐为主。墩底部有崧泽文化晚期的堆积,包含大量的陶片、陶器、石器和骨角器等,陶系有夹砂红陶、夹砂黄褐陶、泥质红陶、灰陶、黑衣陶等,陶器纹式丰富。另外还发现该时期的水井,井内出土了一批崧泽文化风格中为主要特点的陶器,有鼎、罐、壶、杯、纺轮等,其中漆绘泥质黑陶杯和涂朱灰陶罐是少见的陶中精品。王坟遗址内涵丰富,对研究崧……[详细]
  雀幕桥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东栅街道雀墓桥村赵浜自然村,占地面积约45000平方米,南北300米,东西150米。该遗址在1972年造桥时曾发现过一组良渚文化陶器,1982年二普时地区文物普查队发现塌方,经省文物局批准,1983年初挖探沟二条,试挖掘面积26.2平方米,两沟均位于公路以南7米左右的高地北侧,发现墓葬二座,文化层为三层。出土的陶片体积较大、陶质疏松,器形有:鼎、深腹钵、罐形器、盛滤器等,为崧泽文化器物。1983年经两次抢救性发掘,发现文化层相当于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古吴越文化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有古井14眼,新石器时代墓葬8座,灰坑2个,灰沟1条,编号小件400多件。该遗址出土器……[详细]
  大往遗址位于姚庄镇展幸村东北的大往圩。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至商周马桥文化时期遗址。遗址平面呈长方形,面积为约3万平方米。1985年、1991年曾进行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堆积时间跨度较长,文化层厚度在1米以上,属马家浜文化的器物有腰沿釜、牛鼻式器耳,石斧等;属崧泽文化的器物有弦纹陶瓮、豆盘、瓦形鼎足等;属良渚文化的器物有双鼻壶,T字形、鱼鳍形鼎足,有段石锛、石凿、柳叶型石镞等;属马桥文化的器物有凹底罐、鸭形尊,还有绳纹、条纹、云雷纹、大方格纹陶片,石刀,铜镞等。大往遗址是浙江省确证有马家浜—崧泽—良渚—马桥文化完整史前文化序列的遗址之一,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为研究太湖流域史前文化的发展、演变提……[详细]
  高家洋房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紫阳社区紫阳街191号,建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庭院面积660平方米。洋房坐南朝北,砖木结构,二层楼房,通面阔30米,通进深40.48米,平面布局呈“回”字型,每层南、北各有六室,东、西各有五室,檐高8.65米,屋顶铺设洋瓦,墙面粉刷水泥,廊道由5个拱门相连而成。房屋中央围成天井。高家洋房原主人高如澧以田产起家,后创办嘉禾布厂,曾为嘉兴县商会会长。当年这幢楼名闻嘉兴,是解放前最宏丽的住宅。建国后曾做嘉兴新老兵中转站、嘉兴报社等。洋房总体上融合了中西方两种建筑思想,体现出中西合璧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曾是解放前最宏丽的住宅,对研究嘉兴本地区的近现代历史……[详细]
  鱼池汇桥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古窦泾村曹家兜,又名广福桥。建于民国十年(1921)。系七孔有栏石板桥,东西横跨鱼池汇港。全长39.4米,桥面宽2.2米,底宽2.6米,矢高3.2米。中间桥柱为墩式,其余桥柱为条石竖置式。桥面由4块条石平铺而成,东西各有8级台阶。桥侧共有16个天磐石,并刻有花纹。桥栏中间各有4只狮子望柱。北侧桥额刻“重建广福桥”,南侧桥额刻“鱼池汇广福桥”。南北桥联分别为:“两岸渔邨蟹捨水接鸳湖,万家绣壤云塍波平麟渚”和“舟来塘北春桑帆影参差,西连池西古寺钟声隐约”。原桥东堍有一个石碑,上刻捐资建桥人的名字和金额,毁于文革时期。鱼池汇桥保存完好,墩、柱并用式结构独特,形制宏伟美……[详细]
  皇坟山墓群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新城街道九里村,西距里仁桥500米,南临新塍塘,北靠木桥港村2组农田,东距秀洲大道100米。从出土文物情况分析,系东汉土墩墓葬群,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土墩,南北长80米,东西长60米,面积约4800平方米,像座小土山,当地俗称“王文山”(当时的调查人员误听作皇坟山,后公布文保单位亦沿用),土墩中曾出土大量的汉砖,多素面,无纹饰。一九七五年九月掘地时在50公分深处发现东汉晚期玉壶一只,在出土的地点做抢救性清理,于深1米处发现残墓一座,出土有钟一只,陶灶一付,陶罐九只,五铢钱九斤。该墓群为研究东汉晚期嘉兴地方葬俗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详细]
  塔塘桥位于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余新社区余新铸造厂西侧,西距乍嘉苏高速1000米。据《嘉兴府志》可知,建于清同治年间。系单孔石拱桥,东西跨海盐塘。全长45.93米,桥面宽3.45米,桥底距水面8米,拱跨14米。桥落坡呈喇叭状,东落坡喇叭口宽4.38米,西落坡喇叭口宽4.76米。桥身东面两侧各有3个天盘石,西面两侧各有4个天盘石,桥面四端各有一个狮子石雕望柱,西堍有1个方型望柱。桥东侧41级石阶,西侧有42级石阶,顶盘石中央有水涡纹、蟠螭纹。桥额为“重建塔塘桥”。桥面两侧修有可供行人座的石栏,桥墩嵌有桥联。桥墩东南嵌有石碑,碑上文字模糊,石碑上端有石碑檐。该桥规模宏大,造型美观,是海盐塘上仅存的古桥……[详细]
  盛家埭遗址位于海宁盐官镇安星村盛家埭自然村。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类型,距今约4500年。于1978年3月发现,同年4月进行试掘,清理土坑墓1座,墓内出土随葬品9件,器物有鼎、簋、双鼻壶、圈足盆等。1989年中日联合考古队进行考古调查,采集标本有夹砂红陶“T”字形鼎足,泥质灰陶簋、单把壶、圈足盆、双鼻壶及玉坠、玉珠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钻探表明,遗址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110米,面积约14000平方米,表土层厚约1.2米,文化层厚约1.2米,文化层内涵丰富,红烧土颗粒较多,另有草木灰土层较厚。遗址整体保存较好,地理位置特别,遗址南2公里为钱塘江,在地理环境考古学的研究中是不可多的重要资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