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旅游

徐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寨山摩崖石刻又称邳州燕子埠地震摩崖石刻。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1668年7月25日晚7时至9时),山东郯城发生地震,震后举人雷亨坤记下了这次地震的情况,由寨山主持道士刻勒石上。刻面高1.45米,宽1.1米,文6行,满行14字,共77字。摩崖石刻文曰:“戊申季夏,山东同时地震,房屋倒塌,压死人民不可胜数。较之嘉靖年压死汪槐野、韩苑洛、马伯循之变为更甚焉。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震,丙午举人雷亨坤书,本山主持道士栗教成勒”。对于这次地震,受灾地区的地方志书多有记载。同治《徐州府志》载:“康熙七年六月地震,有声自西北来,坏城廓庐舍,民多压死。”《邳州志》载:“月方出东方,有声自西北来,霎时地大……[详细]
  宿北大战前沿指挥所旧址位于新沂县马陵山。马陵山,古人也称为陵山、马岭山,地处苏北鲁南,经郯城县、东海县、新沂市,南止于宿迁境内的骆马湖边,整个山体连绵起伏,长达百余公里,马陵山总的地势北高南低,主要隆突的山体位于山东省郯城县境内,最高山峰海拔184.2米;新沂市境内的马陵山主峰为91.8米,一九九五年四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现已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马陵山北起山东省沂源县,南至宿迁市,南北约200余公里,古代号称“八百里马陵”。新沂境内的马陵山纵穿新沂全境,长约35公里。马陵山风景区即指以五华顶为中心的一处山脉,习惯称其为“南马陵”;新沂市区东北与山东郯城交界的马……[详细]
  阎尔梅(1603-1679),号古古,徐州市沛县人,诗人,抗清民族英雄。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大规模的抗清战斗即将爆发。阎尔梅在淮安拉起七千人的抗清义军,日夜教习武术。徐州人万寿祺也在松江起兵,但不久这两支义军便告失败。此时,明朝弘光政权在南京建立,史可法督师扬州,阎尔梅遂南下投奔史可法,作其幕僚,劝史可法联合鲁豫边境的榆园军抗清,渡河收复山东,但史可法不听;阎尔梅又劝史可法西征,收复河南,又不听;再劝占据徐州,以图河北,他还是不听。阎尔梅非常失望。史可法的决策是死守扬州,但不久扬州失守。阎尔梅几经辗转回到北方,参加了山东的榆园农民军。榆园军是好几支抗清武装的合称,活动在山东省西南部的曹州森林地……[详细]
  白集汉画像石墓为徐州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东汉祠画像石墓,而且祠堂与墓室均刻有画像。墓葬规模较大,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刻技法精湛、高超,对研究汉代的社会制度,特别是探讨徐州地区汉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该墓采用了平地起坟的建造方法,上有较大的封土堆,墓葬整体结构由祠堂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墓室分为前、中、后室,中室附有左右耳室,后室呈长方形,并由石板隔开,为夫妻合葬放置器具的地方。整个墓室为叠涩式封顶。该墓画像分别雕刻于祠堂及前、中、后室。画面内容十分丰富,其题材涉及社会生活、神话传说、仙境祥瑞、历史故事等诸多方面。如反映现实生活的车马出行、拜谒飨宴、博局对奕、舞乐百戏等……[详细]
  因山上有北魏雕刻的大石佛而得名。云龙山海拔142米,长3公里山分九节,蜿蜒起伏,壮似云龙。云龙山上兴化寺的大石佛是徐州现存最早的摩崖石窟造像,佛高11.52米,方面大耳,形态慈祥、气势严威。大石佛雕刻于北魏献文帝天安元年至孝文帝太和十年之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大石佛两侧的崖壁上雕刻着大小错落、神态各异的近千座小佛、菩萨等造像,其中刻有:魏太和十年七月造像;唐开元二十二年五月造像;唐元和十五年造像;宋政和七年造像等年号。这些年号题字都是当时开凿时留下的,因而确切推断大石佛应为公元466—486年间(北魏献文帝天安元年彭城归附北魏至孝文帝太和十年之间)的作品。又因北魏皇室有“结伴高僧,游……[详细]
  徐州耶酥圣心堂位于徐州市区青年东路216号。是1910年法国传教士艾赉沃出资、德籍教士建筑师吴若瑟设计并主持修建的。教堂平面呈十字形,东西宽25米,南北长52米,屋脊高145米,高耸入云的三角架高达25米,总面积1258平方米。教堂以青砖青石构筑,室顶券成穹窿顶,而屋面为中国传统的抬梁式重檐结构。教堂的主要部分为前廊、礼拜堂、钟楼、音乐楼、更衣室等。最南端是由3个圆形拱门构成的前廊,前廊后部两侧是高大的钟楼,为三层楼结构,原顶部为青瓦,线条匀称流畅,样式别致,现改为水泥屋顶。两钟楼间矗立着高大的三角架作为建筑的外形装饰,三角架中间装饰着神龛,顶端是高耸的十字架。堂内最南端是二层结构的音乐楼,……[详细]
  新沂小徐庄古文化遗址主体勘探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试挖掘工作历时两个月,除了发现8座墓葬、1个自然防御沟外,还发现了一个具有非常重要价值的类似龙窑的遗迹。据介绍,龙窑是我国窑炉的一种形式,最早发现于浙江上虞,为商代窑址,因其依山而建,且为长条形,如龙似蛇,故取名龙窑洞。据专家介绍,如果目前在小徐庄发现的这座类似龙窑的遗迹经考证确实为龙窑的话,那么它将重写龙窑的历史,小徐庄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龙窑发源地。即使该窑洞不是龙窑,也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参与挖掘的南京大学遥感考古研究中心主任黄建秋认为,这个陶窑遗迹和以前发现的完全不一样,它已经有点远古时期制造瓷器用的龙窑的雏形。据了解,小徐庄遗址……[详细]
  拉犁山墓地位于云龙湖西南角三环路外的拉犁山西坡台地上。这里原来有3座规模较大的墓葬,周围有一些小型墓葬,其中,有一座较大墓葬上世纪中期被破坏,另外两座墓葬幸运地保留下来。1985年、1988年,徐州博物馆先后发掘清理了这两座汉墓,分别命名为拉犁山M1、M2。这两座汉墓都是平地砌建、上筑夯土的石室墓,属东汉晚期。两墓距离在30米左右。1号墓有较大的封土堆,封土南北长29米、东西宽21米、高5.1米。墓门向南,有两扇可以启闭的石门,墓室全长15米。由前室、前室东西耳室、中室、中室西耳室、侧室、侧室东耳室、后室及回廊等九室一回廊组成。总面积达60多平方米,前室长2.6米、宽1.9米,中室长3.35、……[详细]
  双古堆汉墓位于睢宁县姚集镇古堆村蛟龙山东,因该村有两座形似谷堆的大古墓而得村名。两墓相隔200米,居西大墓为西堆,直径80多米,墓高22米。居东小墓为东堆,直径50余米,墓高15米。双古堆的封土为夯筑,从两墓断面层观察,土层经夯实,层厚20—30厘米,表土散存少量汉代绳纹陶片。双古堆有许多传说故事,《后汉书?郡国志》引《北征记》:“县北有大冢,徐君墓,延陵解剑之处。”清康熙、光绪《雎宁县志》则说双古堆为东汉范丹、西晋石崇之墓,石崇与范丹不是同一时代的人,范丹生活于东汉末年(112---185年),石崇生活于西晋年间(249---300年),范丹病逝于陈留外黄(今河南民权县)家中,石崇是河北南皮……[详细]
  王杰烈士墓位于邳州市运河镇张楼乡。王杰烈士墓占地22亩。1965年11月开始修建陵园。1967年建墓,1976年建纪念馆,197年建纪念亭。纪念亭建于王杰牺牲处,为飞檐崭角式,双层6角琉璃瓦形,青松环绕;亭南为纪念室,陈列王杰同志遗物及各种纪念品;纪念室南为烈士墓,墓体系水泥圆拱形建筑,墓正面及两侧墙壁上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的题词及烈士诗抄。烈士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六一年,王杰光荣入伍,一九六五年六月,二十三岁的王杰,被部队选派到邳县张楼,担负训练民兵埋设-的任务。七月十四日这一天,当王杰全神贯注的向张楼-班的十二个民兵示范埋雷时,-突然地冒出烟来,千钧一发的时刻,王杰把围看的……[详细]
  晓明楼为民国十二年所立,位于徐州市沛县沛城镇西关居委会沛中路8号沛县初级中学内。此地为沛县中部,地形无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为典型的冲积平原形。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空气清新。大门东紧临沛中路,东100米为集贸市场,四周居民住宅楼。环境优雅,花草四季丛生,院内有众多女贞、玉兰等名贵树木,自然环境良好。晓明楼由法国传教士修建,是徐州地区保存较少的西式建筑之一。该建筑采用了中西式结合的手法,反映了20世纪初西方文化传人中国的情况。沛县晓明楼建筑风格独特,其他各地教堂及附属设施基本上都是西方建筑风格,惟有沛县晓明楼既有西方建筑特点,又有东方园林特色,这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有关资料表明,晓……[详细]
  阎尔梅墓为明代所立,位于徐州市沛县朱寨镇杏花村杏花村西北1500米处,与新迁刘河涯村相邻,距沛城12公里,东、西、南皆为农田,此地位于沛城西北、大沙河东岸,地形无山,一马平川,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为典型的冲积平原形,土质为沙土和淤沙混合土,适于机械化耕作,动植物种类繁多,物产丰富,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山芋、花生、棉花等。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春季天干多变,乍暖还寒。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光能和热能丰富,降水量较丰富。阎古古名尔梅,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生,号古古,又号白耷山人,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学者,崇祯三年(1630)中举人,1644年……[详细]
  徐州妇女学道院旧址位于徐州市王陵路57号。1922年,美国南方长老会在此建成三座西式别墅,供美籍传教士彭永恩等人使用。1928年,彭永恩夫人夏洛特创办妇女学道院。1938年5月,日本侵略者侵占徐州,彭永恩夫妇在此处设立难民保护区,被称为“徐州的拉贝”。1948年,夏洛特回美,妇女学道院停办。现存传教士别墅楼、礼拜堂各一栋。2019年3月,徐州妇女学道院旧址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